都市快報訊 餘杭的陳女士(化名)今年56歲,正是剛開始享受豐富多彩退休生活的年齡。她平時乾乾家務,幫著兒子一起帶帶孫子,愛好不多,喜歡晚飯後和小姐妹們一起跳跳廣場舞,偶爾也出去旅遊。
生活本該是幸福美好的,但最近3年多,陳女士總被「難言之隱」困擾。她經常發現自己控制不住小便,在咳嗽、大笑或者幹家務活的時候總會「尿褲子」。最苦惱的是,跳廣場舞的時候也會這樣。因此,她不得不戴上衛生巾,導致下半身不舒服,跳舞也跟不上節奏。
疫情發生前,陳女士跟著家人一起出門旅遊,途中不知道更換了多少塊衛生巾,很是掃興。「哪有時間欣賞風景,都想著找廁所、撒尿的事情了!」陳女士在第一次門診就診時這樣說。本以為是一個小毛病,起初並不太在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給陳女士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她的退休生活也沒有那麼美好了。
備受困擾的陳女士通過朋友介紹及網上資料,找到了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胡青,尋求幫助。
壓力性尿失禁
膀胱膨出
胡青主任在門診對陳女士進行了詳細的問診,通過陳女士的敘述,胡主任當即就做出了「壓力性尿失禁」的診斷。
但是,再對陳女士進行更深入的問診時,胡主任發現端倪。陳女士說:「偶爾還有尿頻尿急尿不盡的感覺。另外每次解小便的時候,總感覺費勁,斷斷續續的,要分幾次排尿,蹲廁所總要蹲一陣子。蹲久了,還總感覺下體有什麼東西掛著,難受得很。」
胡主任針對排尿不暢、分段排尿等有特點的排尿症狀,再次仔細地對陳女士進行了體格檢查。當陳女士躺上檢查床,初一看,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但是,胡主任讓陳女士做了一個動作,那就是讓她想像下在家用力解小便的樣子。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出現了。原來陳女士每次用力上完廁所後,她的膀胱,也就是陰道前壁整個完全跑出陰道之外(重度表現),所以才會感覺有東西掛著,並且黏黏的,很不舒服。這種情況在醫學叫做「膀胱膨出」。
膀胱膨出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尿失禁的程度。也就是說,陳女士實際的尿失禁情況也許要比現在所表現出來的還要嚴重。因此,胡主任當場就建議她住院治療。當聽說要住院治療的時候,陳女士很驚訝,這麼嚴重嗎?在胡主任的一番耐心解釋及勸導後,陳女士最終同意住院治療。
三個手術一起做
解決尿失禁問題
陳女士入院後,胡主任團隊的醫生給她做了完整的有針對性的專科檢查:
1小時尿墊試驗漏尿量20克左右(10克以上即為重度);
盆腔三維B超提示:膀胱頸移動度增大,典型膀胱膨出的表現。
這個結果就驗證了陳女士膀胱膨出的診斷。
尿流動力學檢查提示:最大尿流率15.0ml/s,壓力性尿失禁(漏尿量大於20ml),逼尿肌最大肌力20cmH2O。
這個結果驗證了陳女士壓力性尿失禁的診斷。
同時也發現了其他問題,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才15ml/s,並且最大逼尿肌肌力也才20cmH2O。所謂尿流率低就是排尿排的比較慢,一般是由尿道狹窄、膀胱頸口抬高等各種原因導致的下尿路梗阻或者逼尿肌乏力引起。
檢查醫生在做導尿插管檢查時,意外發現了陳女士尿道外口狹窄,這也是低尿流率的一個原因。於是胡主任又增加了一個檢查——膀胱尿道造影。結果再次提示患者膀胱膨出,尿道外口狹窄的診斷。從影像上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尿道狹窄的程度和長度,並且在狹窄的後方,我們還可以看到正常尿道的高壓擴張。
綜合這些情況,胡主任認為,陳女士排尿速度慢,和她的膀胱膨出,尿道口狹窄均有關係。並且膀胱膨出以及尿道口狹窄存在,導致了膀胱逼尿肌長期處於過度收縮狀態,時間一久,就造成了逼尿肌的損害,肌力自然而然地下降。而膀胱逼尿肌肌力的下降,導致陳女士在排尿的時候就需要用到更大的腹壓去解小便,巨大的腹壓又會加重膀胱膨出的程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綜合陳女士病史和各項專科檢查的結果,胡主任給陳女士最終的診斷為:1.重度壓力性尿失禁;2.重度膀胱膨出;3.尿道外口狹窄。建議患者手術治療,並且可以考慮3個手術同時做,一舉三得。首先是膀胱膨出修補術,但是在恢復膀胱正常的解剖位置後,陳女士尿道角度也會跟著改變,尿失禁程度可能還會進一步加重,所以可以再做一個尿道中段懸吊術,徹底解決尿失禁的問題。
同時,陳女士還存在明顯的尿道口狹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前面講的兩個手術,努力很有可能會付諸東流。所以胡主任決定繼續做第三個手術——尿道外口成形術,順帶就解決了尿道口狹窄的情況。
陳女士在聽了胡主任對自己病情詳細的分析以及手術方法的介紹後,一想到可以解決這個長期困擾她的「難言之隱」,便毫不猶豫同意了胡主任的手術方案。
手術很順利,術後恢復良好,陳女士對治療效果也很滿意。「終於可以盡情地跳廣場舞了!」陳女士在複診時興奮地對胡主任說道。
延伸閱讀
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外口流出。主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在女性中最常見,約佔50%左右。壓力性尿失禁是指突然腹壓升高,如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搬重物時或僅僅突然站立後,出現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現象。
尿失禁給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經常「尿褲子」使內褲有一種洗不去的難聞氣味,更嚴重的有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感染。除此以外,由於外出不便,影響了社交和工作,長此以往對身體和心理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夫妻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是不是所有的尿失禁患者都需要手術,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輕度壓力性尿失禁(尿墊試驗漏尿量小於2克)僅在用力咳嗽、打噴嚏時漏尿,對於這類患者,我們建議保守治療:可通過以縮肛為主的盆底鍛鍊來改善症狀,每次收縮肛門堅持5秒鐘後放鬆為一次,每20次一組,每天做6-10組。
如果出現走路、起立等日常行為時也出現漏尿,那麼就達到了中度(尿墊試驗漏尿量2-10克)。中度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中藥、盆底訓練、經皮穿刺神經電刺激盆神經、生物反饋、磁療等中西醫結合保守療法。
重度(尿墊試驗漏尿量大於10克)則隨時隨地都會漏尿,包括平躺,目前可以通過手術達到微創局部組織修復,重建新的組織架構的目的,解決了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雙重難題,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復發率。
胡青主任團隊建議:所有年齡在育齡期以上的女性都應該認識到,尿失禁是一種疾病,而且可以被治癒。患者應摒棄「尿失禁是不光彩的醜事,不可告人」的錯誤觀點,也不應懷有「無性命之虞就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能捱就忍耐」只會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