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說:「國外教練一般都會告訴你方向,你已經打了很多年了,以下是你應該如何去創造。但中國球員不會,他在場上的訓練是教練讓你做的,你必須要做。因此,他已經習慣了,當他到達俱樂部和國家隊後。
他仍然希望你的教練告訴他一些事情。Mill很清楚這一點,他知道中國人是怎樣受教育的。」賈天寧和楊晨提到的問題,都可以歸咎於中國足球青年隊。它使我想起被稱為天才少年的董方卓,他來到曼聯時也是如此的不適應。
那時候有個記者寫到,董方卓在訓練中看起來很無所適從,因為在家裡,教練會告訴你如何跑,如何跑到那個位置,如何傳球,如何到達那個位置。但是曼聯的情況不同,教練只會告訴你戰術,具體的實施由球員自己決定。
像足球,籃球這樣的運動本身就是一個遊戲,遊戲需要創造性。但中國球員的創造力在青少年時期就被扼殺了。那一年,我看了整個梯隊的訓練,有一個球員只是做了個腳跟傳了個球,翟彪就吹了個不停。
對這個球員進行了一頓斥責。現在,不管是在國家隊還是在中超,你都能看到腳後跟的傳球嗎?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很難看到腳後跟不能傳球。今天的中國足球青年隊,大部分都是那些退役的職業球員。
他們將把這一代人傳給下一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足球一定會像耗子生一樣,一代不如一代,青年隊一定會聘請外國教練。足球協會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曾經提出國家隊梯隊的所有主教練都要請外教。
但問題是在選拔球員的過程中,足協領導們又拿笑話開玩笑。有一位葡萄牙青訓教練索薩的面相很差,結果索薩在4個月後帶領葡萄牙首奪歐青賽冠軍,今年八月又帶著巴林隊奪得了西亞杯,並在十月帶領1-0擊敗伊朗。
中國足球的問題在於青年隊,青年隊教練是青年隊,青年隊教練是青年隊選擇的。因此,成年國家隊不需要請世界名教,世界名教就像大學教授一樣,而中國運動員就像地主家的傻子。
這樣的看法有些道理,米盧的奇蹟在於他把腐朽變成了魔術,他執教的球隊大多都是弱隊或者邊路球隊,更需要創造性去創造奇蹟,而裡皮一直都在頂級聯賽和足球強國打球,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戰術組合。
配,手裡總有一副好牌。對於中國國足來說,即使現在米盧來也是和裡皮一樣下場,因為目前這一兩批球員和世界盃出線的那幫人相比,身體素質、戰術素養、個人技術、足球意識。
鬥志等各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已經是一副爛牌,再拿錢去誘惑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裡皮的形象已經被破壞了,別讓輝煌的形象再掉下去,讓那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你的記憶裡。
簡單地說,楊晨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結論是錯誤的。米盧或者說國家隊的成功,是建立在日韓沒有打世界盃預選賽的基礎上的,否則另當別論,這種比較也無從談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男足長期以來形成的頑疾。
他也許在某個球上取得了成功,這叫做偶然,但卻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戰術打法,基本功差,想法太多,而這種想法大多與足球無關。因此,中國男子足球隊甚至在參加了世界盃之後,在亞州區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這就是證據。
國際足聯如果有創意,鄭智也不必等到39歲才退休。Millutionovich那一屆國足,各個位置都是人才濟濟,鄭智都沒有趕上世界盃。另外,球員的風格也各具特色,北派的硬朗,南派的細膩。
都算得上是國足的人才井噴期。當時,球員並沒有技術上的缺陷,只是有一點心理負擔,需要主教練米盧來引導,這樣才能做好思想工作。其實單論戰術,裡皮可以甩米盧幾條街。
對裡皮來說,一方面是這屆國足和楊晨那屆國足實力差距很大,不能完全貫徹自己的戰術理論。而現在的國腳,收入比老國腳高出幾十倍,鬥志也幾乎在溫柔鄉消磨殆盡。一個沒有技術,沒有鬥志的隊伍,就是要重新找回米盧,也不能改變什麼。
這其中當然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國青訓營的水平與歐美國家相比差距太大,無法教授好學生。而且在反賭反黑之後,國足還有長達十年的真空期。人才濟濟的缺陷,使國足選拔人才十分乏力。這些年來,這些人的選擇都是老生常談的事情。無競爭壓力,追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