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育獨立學院轉設加速推進,意味著什麼?

2020-08-28 首控基金教育投資

2020年是獨立學院轉設的「大年」,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為高校設置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完成轉設。到 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又為何要轉設?

「轉設」符合獨立學院政策設立的初衷及導向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九十年代末,正值高校擴招,民辦高等教育尚處於發展初期,難以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使命。而公辦高校資源有限,為了解決擴招與政府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一些公辦高校開始與民間力量合作辦學。1998年,以蘇州大學申辦,蘇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投資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成為中國第一所獨立學院。在創辦初期,這類機構統稱為「二級學院」,後期則稱為「二級學院」或「獨立二級學院」,對申辦高校的「依附性」是它們與生俱來的基本特徵。從母體的「二級學院」轉設成普通本科高校是國家重要的政策導向。


2003年,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簡稱「8號文件」)為標誌,獨立學院開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辦學機構過渡。

2006年,教育部提出「獨立學院視需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可以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此後,全國獨立學院的轉設陸續開始。對獨立學院來說,轉設最重要的特徵是脫離母體高校,完全獨立辦學。

2008年,教育部頒布《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簡稱「26號令」),對獨立學院轉設給予了轉設、回歸母體高校、遷址新建、終止或停辦等6條規範發展路徑。

2011年,教育部提出:對於布局合理,條件具備,辦學行為規範,並列入省級人民政府「十二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的獨立學院,可以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申請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本科學校。

2017年,教育部提出:對布局合理,條件具備,辦學行為規範的獨立學院,鼓勵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申請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自此,轉設已成為獨立學院重要的發展路徑之一。

2020年5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截至2020年7月29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3005所,其中獨立學院241所,自2018 年以來,獨立學院轉設進展速度加快,2018年3所,2019年6所。2020年截止8月11日已有16所獨立學院完成轉設方案批覆工作,其中轉為民辦本科普通高校11所,轉為地方公辦高校3所,撤銷建制2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


產權關係不明、擠佔公辦高校資源,缺乏辦學特色等成弊端

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成功嫁接了公辦高校資源和資本力量,同時具有公辦和民辦的雙重屬性,不僅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對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而且公有資源與民營機制的有機結合也推動了高等教育體制的創新。但是作為一種補充性、試驗性和雙重性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其弊端也逐步凸顯,這也導致轉設勢在必行。

有專家指出,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看,獨立學院的「雙重屬性」實則模糊了辦學屬性和產權關係,擠佔公辦高校的優質資源,憑藉母體學校的品牌效應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嚴重地擠壓了一般民辦普通高校的生存空間。因此,獨立學院的轉設是形成高等教育公平競爭機制的需要。

從辦學質量上,依託母體高校辦學,在專業和學科上複製母體學校,導致其缺乏辦學特色;辦學管理體制僵化、辦學機制不夠靈活;在師資和管理上的過度依賴也致使其自身造血能力不強,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等。

當前,獨立學院自身面臨的多方位挑戰,也要求獨立學院進行轉設。法人地位未落實、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內部治理不健全以及生源總量下降、各類中外辦學項目的競爭等問題,都給獨立學院帶來了競爭壓力。跟公辦高校相比,它屬於民辦,不能享受公辦高校的政策待遇,而與民辦高校相比,它被列入公辦序列,不能享受民辦的扶持政策。例如當前獨立學院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中與公辦高校使用的是同一套標準,但是教師在編制和福利待遇上又是民辦體制。在地方政府的各種質量工程、創新工程項目中,獨立學院並不具備與公辦高校同樣的機會。如果繼續保持這種「尷尬」的身份,不利於相關政策的落實與其自身的發展。因此,營造一個規範、公平的高等教育發展環境,實現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迫切要求獨立學院轉設,明確辦學屬性和產權關係,進行公平競爭。


《實施方案》的發布,再次強力推動了獨立學院加速轉設。而當前主要的轉設路徑有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

1、轉為民辦:辦學協議完善,辦學主體間權利義務劃分清晰,辦學條件達到本科高校設置標準的獨立學院,可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2、轉為公辦:無社會舉辦方(指由公辦高校單獨舉辦,公辦高校與學校基金會、校辦企業、學校附屬醫院、校友會或學校工會等下屬機構合作舉辦,以及公辦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舉辦,下同)或社會舉辦方擬退出舉辦、地方政府有條件承接舉辦的,鼓勵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3、終止辦學:已停止招生,或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完成轉設,或舉辦者主動提出且條件具備的,終止辦學,撤銷建制。

獨立學院無論轉設為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都要達到相應的條件與標準。按照《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專任教師總數一般應使生師比不高於18∶1(兼任教師人數應當不超過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1/4),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不低於30%,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不低於30%。此外還有土地、建築面積、儀器設備、圖書、實習場所等許多方面的條件。例如,2020年2月26日進入轉設公示期的兩所陝西省獨立院校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和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在轉設後依舊是民辦屬性,舉辦者均改為相應的出資公司,與原先舉辦者之一的高校完全脫離。

從歷年轉設情況看,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高校的比例較低,並且要求也很高。例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08年專任教師隊伍中46%的教師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而且已經開展研究生教育,在當地早就列為一本招生。創辦之初是由浙江大學和杭州市聯合舉辦的一所學校,雖然被劃分為「獨立學院」,但其本質上還是一所公辦院校。轉設後成為公辦院校,對於這些學校的在校生而言無疑也是最有利的。先不論民辦身份入校,公辦身份畢業的隱形好處,但就學費降低為不少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以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為例,轉設前考生的學費大約在9000元/年—11000元/年不等。轉設成為新疆理工學院後,按照新疆物價局和教委的相關規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費降至3100元/年—6000元/年不等。這一降,考生在大學期間的學費要少支出至少3萬元,大大減輕了考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目前,廣東省已有六所獨立學院轉設成功。2014年,華南師範大學增城學院更名為廣州商學院,成為廣東省第一所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普通本科高校。2020年7月8日,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轉設為非營利性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並更名為廣州理工學院。這是廣東省第二所成功轉設的獨立學院。7月20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通知稱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4所獨立學院擬轉設更名。

獨立學院轉設是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的必經之路,學校在轉設成功後,將擺脫原先高校的桎梏,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沒有了「光環」,失去了「庇護」,將接受市場最公平的選擇,也將有利於獨立學院科學定位、形成與眾不同的優勢,實現特色發展,從而促進中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相關焦點

  • 「現實政策問題研討」宋立根:推進高等教育獨立學院轉設的建議
    5月15日,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獨立學院轉設,應該說是一場化學反應,它涉及一連串要素綜合作用和社會反應,需要慎之又慎。一、獨立學院的定義。應撤銷以排除法方式將民辦教育企業剔除參與獨立學院轉設的意見。建議針對現存獨立學院轉設過程的實際,形成「一校一策」,穩妥推進獨立學院轉設。不要一刀切,認定獨立學院都是「校中校」,並排除民辦教育集團參與獨立學院轉設。認真執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十三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中期調整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19】51號)有關要求:堅持設置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 新增兩所獨立學院申請轉設,廣東獨立學院轉設或進「快車道」
    積極推動獨立學院能轉快轉、能轉盡轉。優先支持條件基本成熟的獨立學院轉設納入設置規劃調整,成熟一所、轉設一所。」 這或許意味著廣東獨立學院的轉設進入「快車道」。目前,廣東共有16所獨立學院,南都記者統計,1所獨立學院已完成轉設,另有3所正在進行中。
  • 山東省內獨立學院轉設穩步推進
    教育部規定,今年所有獨立學院完成轉設或者提出轉設方案,浙江和廣東走在了全國前列,相繼有多所獨立學院完成了轉設或者提出了轉設方案。然而,山東省遲遲沒有轉設消息,唯獨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轉設方案呈報教育部,轉設為公辦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目前,正積極等待教育部批覆。
  • 獨立學院或變公辦大學!教育部指出獨立學院轉設六大路徑,已有66校成功
    十多年的辦學發展歷程,北師大珠海分校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獨立學院中的佼佼者,在廣東高考錄取榜上常年佔據獨立學院第一位。學生的質量也是槓槓的。該校目前畢業的13屆近5萬名學生,初次就業率平均在96%以上,高於我省高校平均水平。近年來,畢業生中考取境內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10%以上。辦得如此成功的獨立學院,為什麼要尋求轉設?
  • 獨立學院轉設對高考志願填報有多大影響?
    2020年5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 ,>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屬高校、部省合作共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發展方向: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獨立設置本科學校。轉設路徑: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
  • 江西獨立學院轉設
    隨著2020年4月28日江西省教育廳公示的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等3所獨立學院轉設的消息,江西獨立學院的轉設正式拉開了序幕,也引發了各種討論。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重磅:獨立學院轉設高校科研綜合競爭指數發布
    「獨立學院轉設高校」是指由獨立學院轉設而來的普通本科應用型高校。截至2019年11月,全國已有69所獨立學院轉設為68所本科高校(有2所獨立學院合併轉設為1所民辦高校),這68所本科高校包括67所民辦本科高校和1所公辦本科高校,由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轉設而來的新疆理工學院為公辦本科高校,其他獨立學院轉設的本科高校都是民辦本科高校。
  • 闕明坤: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本研究基於對江蘇、四川、湖北、遼寧、黑龍江等十餘個省份40多所獨立學院六年多的跟蹤研究、實地考察,在對全國已轉設獨立學院實證調查的基礎上,分析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現狀,並就完善獨立學院轉設政策提出建議。
  • 獨立學院轉設的利益關係該如何理清?
    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需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未來轉設路徑分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  而近日據媒體統計發現,臨近2020年年末,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存在的257所獨立院校,有35所獨立學院被教育部擬同意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有至少45所獨立學院的轉設申請在省級教育廳或直轄市教委官方公示,但還未獲得教育部正式公示。這意味著還有相當數量的獨立學院沒有制定轉設工作方案。  這足見獨立學院轉設之難。
  • 獨立院校轉設大潮已來!廣東17所獨立院校大半已確定轉設路徑
    今年 5 月 ,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 ( 簡稱 " 方案 " ) 的通知 , 到 2020 年末 , 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 , 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多所獨立學院轉設更名成功!下一步要怎麼走?
    什麼是獨立學院?為什麼獨立學院要完成轉設?目前還有不少獨立學院即將完成轉設或正在抓緊推進轉設工作。● 8月31日,山西省教育廳網站發布了《關於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的公示》。這是繼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轉設公示之後,山西省內第3所獨立學院轉設申請獲省教育廳公示。……獨立學院轉設高潮來了,那你了解獨立學院嗎?
  • 廣西獨立學院轉設
    隨著2020年4月份教育部批覆同意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設為柳州工學院,廣西獨立學院轉設正式拉開序幕。根據教育部26號令發布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和2020年5月份《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獨立學院轉設今年進入「快車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轉設動員大會近日引發關注,今年年底,濱江學院將更名為無錫學院,成為江蘇首家由民辦獨立學院轉設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5月18日發文要求各獨立學院到年末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今年獨立學院轉設進入「快車道」。
  • 教育部公示獨立學院轉設名單 山東4所,1所轉公辦
    根據《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和《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經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並經黨組會審議,擬同意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等3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本科學校,現將學校名單等信息向社會公示。
  • 獨立學院何去何從:建議不搞「一刀切」,形成轉設「一校一策」
    今天,讓我們聽一聽關於穩妥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相關言論。最近,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按照「能轉盡轉、能轉快轉,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分類指導、因校施策」的工作思路,既遵循高校設置標準程序,又體現政策支持導向,堅持好中快進推動獨立學院轉設。
  • 多所獨立學院轉設更名成功!下一步要怎麼走?
    目前還有不少獨立學院即將完成轉設或正在抓緊推進轉設工作。 ● 7月20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同意按程序將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轉設為廣東南方學院、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轉設為廣東華商學院、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轉設為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州大學華軟軟體學院轉設為廣州軟體學院的申報材料報請省政府審核後,報教育部審批。
  • 2020泰州四所獨立學院轉設情況
    人民網留言板網友諮詢泰州高校高校轉設情況:教育局回復如下: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教發廳[2020]2號(以下簡稱《方案》)和江蘇省教育廳等七部門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規範發展的意見》(蘇教發[2017]18號)等文件精神,我市四所獨立學院:南理工泰科院、南師大泰州學院、南中醫翰林學院、常州大學懷德學院1.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 廣西高等教育:一所獨立學院轉設確定,七所同類院校前途未卜
    上周,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公布了一則公示: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準備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院校,並更名南寧理工學院。從「桂林」到「南寧」,令人猝不及防。看到這則消息,我瞬間想起了今年7月份,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在全區獨立學院轉設工作座談會上的通知,當時教育廳要求全區之內的八所獨立學院在2021年要全部完成轉設。
  • 又有六所獨立學院轉設,獨立學院發展路在何方?
    以歷史眼光來看,獨立學院既成功嫁接了公辦高校的品牌優勢,又充分發揮了民間資本的資金優勢,從辦學伊始就實現了高起點、跨越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獨立學院近300所,佔全國本科院校數的20%左右,應當說,獨立學院發展20餘年,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 山大商務學院或成為山西第一所轉設公辦高校的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是今年全國高校的一項重點工作。近日教育主管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工作的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