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還真有這樣的人,只上過兩年學的他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他的一生也經歷了無數個故事,每一個故事對他的人生成長都是一次歷練,也為今後的成功做了完美鋪墊。富蘭克林的故事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才叫「人生贏家」。
《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顧名思義,是一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奇書。是富蘭克林根據自己一生經歷的故事寫成的自傳,影響了幾代美國人,堪稱美國精神的典範。
他的成長經歷對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啟示。
富蘭克林從一個只上過兩年學的印刷廠小學徒到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的專家,光芒四射的他又是如何做到的?我認為是離不開他的好習慣,也正是值我們需要學習的優秀品質。
好習慣成就好未來
在富蘭克林的成長中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13個成就一生的好習慣」,這些習慣相信無論哪一條也會給你帶來啟示。
1. 節制。食不過飽,飲不至醉。
2. 慎言。言必益人益己,避免無益的閒聊。
3. 秩序。每件物品都有其位置,做事時一定要限定完成的時間。
4. 決心。決心做的事情必須去做,不能半途而廢。
5. 節儉。錢要花在益處。換言之,切戒浪費。
6. 勤勉。不浪費任何時間;做有用的事,力戒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 誠懇。不欺騙他人;思想要公正無邪;說話也如此。
8. 公正。不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
9. 適度。避免走極端;要學會寬容。
10. 整潔。身體、衣服和住所要保持乾淨整潔。
11. 鎮靜。不要因為小事而驚慌失措。
12. 節慾。在合理的限度內行房事。不要損害自己活他人的聲譽與平靜的生活。
13.謙虛。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這13個習慣讓我想起政治家曾國藩的9個好習慣。這樣對比他們都有著共同點:自律、習慣好,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倒「逼」自己成長。
不僅如此,他為了修煉自己,還特地設計了一份每周考核表,以一周為例,他重點修行的是飲食有節,為什麼要重點修行「飲食有節呢」?因為節制可以使人保持頭腦冷靜思維清晰,還能抵抗來自外界的引誘。他為了儘量不破壞13種習慣,於是,每天晚上會對照考核表反思自己當日的表現,如果未能做到那一項就在該項後面塗一個黑點,一周後他發現自己順利做到了飲食有節,但有5次未能做到謹言慎行;6次未能做到做事有秩序;2次未做到堅持實踐;1次未做到勤勉做事,共計16個黑點,然後再根據自己不足之處進一步修正自我。這樣的他想不優秀都難!
博覽群書與寫作
只上過兩年學的富蘭克林是如何學習寫作成為作家的?
富蘭克林從小愛博覽群書,有一幫愛閱讀,志同道合的朋友,它們常在一起探討文章,相互評論並給出指導意見,書看多了就有想寫的念頭。於是,富蘭克林就開始寫一些詩歌、文章。在初學寫作時他擅於「模仿」,看見一些喜歡的文章就會仔細研讀,反覆推敲,然後再合上書自己來寫這些文章,題目不變,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就是「同題」文章嗎?寫完後,他再把自己的文章與原文進行對比,看看文章布局、行文結構、修辭等習作方法哪裡不合適再進行多次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對於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也真印證了作家莫言的那句話:「模仿是學習寫作的第一步。」
腦洞大,創造力強,在科學做出貢獻
富蘭克林的電學實驗,得到了光輝的證實。一日在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夜晚,他拿著風箏等閃電來時,用手觸摸風箏上的鐵絲發現有麻木感,被電擊了,證明了閃電放電的現象,那一刻他激動到大聲呼喊:「風箏實驗」成功了。風箏實驗的成功使他名聲大振,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認可並頒發了金質獎章。後來,他還根據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贏得了眾人的喝彩。
富蘭克林憑藉著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奮鬥和擁有優秀的美德成為一代傳奇人物,而他的成功密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每一位普通人都值得效仿的榜樣。
我是@晚風飄,愛讀書,分享讀書感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