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區或洗浴區安裝扶手、蹲廁改坐廁、在床邊加裝護欄……日前,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列出了包含30項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配置的推薦清單。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知曉度和接受度的提高,越來越多武漢老年家庭正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有子女花費上萬元給父母做這樣的改造。
「蹲得下去,站起來就蠻費勁了。」70歲的曾杏芝阿姨患有高血壓、甲亢等多種疾病,住在江岸區華清社區8樓。最近幾年,她越發感覺腿腳使不上勁,走路變得非常困難,最讓老人難受的是上衛生間。「那痛苦得不得了,不敢蹲時間長了,蹲長了根本起不來。」
聽說家裡可以進行適老化改造,上個月,曾阿姨聯繫了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走進老人衛生間,晚晴楓工作人員伍學元感到納悶,牆邊伸出一根生了鏽的鐵水管,一側卻看不出有鐵鏽,燈光照射下這側有些發亮。原來,因為沒東西扶,曾阿姨起身時,經常用手抓挨著蹲坑那側的水管,抓得次數多了,水管上的鐵鏽被她蹭沒了,這側的水管看上去亮得光溜溜。「裝了可以坐的馬桶,門口和裡面都裝了扶手,真是解決了我的痛苦。」曾杏芝說。礄口區80歲的楊爺爺患有風溼,經常感覺四肢無力,在家裡走動時,都要用胳膊蹭著牆壁借力,曾和老伴兒在家中跌倒。上門進行適老化改造評估時看到的一幕,晚晴楓工作人員李樂記憶猶新:「因為經常蹭著牆壁走,爺爺家房間和客廳的牆上都能看出一道道黑印。」「沒摔以前,我在公園裡經常打拳、舞劍、跑步,不像現在這樣。」李奶奶今年93歲,獨自居住在江漢區江北社區。在公園鍛鍊時曾摔傷過右腿,沒想到後來又在自家廚房摔過一次,兩次摔跤讓李奶奶變得步履蹣跚,在家裡走動時經常要扶著東西。王景海爺爺在席夢思的左側安裝了護欄。
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有研究顯示,衛生間是老年人最容易發生跌倒的地方,在家中發生跌倒的老年人裡,一半都發生在衛生間。民政部等九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底前,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範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簡稱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間,繼續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可將改造對象範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等。《指導意見》列出了共30項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配置的推薦清單,清單所列項目分為基礎類和可選類。基礎類項目是政府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予以補助支持的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包括地面防滑處理和高差處理、安裝床邊護欄、如廁區或洗浴區安裝扶手等7類項目。可選類項目是根據老年人家庭意願,供自主付費購買的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共有平開門改推拉門、配置防壓瘡墊、蹲便器改坐便器等23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