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丟掉我的第一批雜物的——我的斷舍離之路(一)

2020-12-22 吳屏頻

01

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家很亂而心煩意亂過?也許很多人會說,亂就收拾啊!有什麼可心煩的。問題是本人又是一個懶癌患者。你可能又會說,懶就應該習慣啊,怎麼會心煩?但我就是這樣一個看著家裡亂會心煩,但又不願意收拾的人。

其實前幾十年我不怎麼煩的,大不了不讓別人來家裡玩就是了。我自己住著完全沒問題。所以那時我最大的煩惱是擔心有人不打招呼來我家。

哪怕我身邊的人都特別愛乾淨整潔,一個個跟有潔癖似的,我也能與她們友好相處。因為我是個不重視家裡衛生,卻注重公共衛生的人。在別人家,在公共場所,我都會自覺遵守衛生要求,不亂丟亂放。

雖然到那種乾淨整潔的家裡我也會有幾分羨慕,到那種亂糟糟的家我也會有點嫌棄。但我看見她們每時每刻都在收拾,更多的是不自在和覺得太辛苦。我願意享受這種乾淨整潔,但不要喊我做。

02

後來不知道在什麼雜誌上看到了一些關於收納整理的文章。什麼每天都從家裡帶一樣東西丟掉,三年不穿的衣服就可以扔了。我試了幾次,效果不明顯。

我把這些跟辦公室的同事閒聊,有個同事就在請家政來打掃時,用我說的標準扔了幾大袋衣服,把家政大嫂們高興壞了,全部撿了回去。

這個同事是我必須把乾淨和整齊分開使用的一個人。她讓我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居然有特別愛乾淨,卻又極度不整理的人。她洗手洗澡洗衣服很勤,但卻喜歡把物品亂放。

她的掃除力完全靠家政鐘點工。她因為自己不願意整理,就捨得花這個錢。她每次就等自己把鐘點工收拾整齊的家慢慢變亂後,又請鐘點工又來徹底搞一次。勉強能維持一個家的整齊。

03

我沒有這麼奢侈,覺得自己那屁股大的家找鐘點工來收拾也太誇張了。後來,我幾個姨看不下去了,來幫我收拾了一次。收拾出滿滿一籮筐的雜物,讓我去扔。

我家裡當時真有用籮筐和紙箱等物充當收納盒的歷史。不是有種說法叫「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嗎?我正好相反:房子不是租來的,但生活得跟租來的一樣。

我看著籮筐裡琳琅滿目的東西說先別扔,看看裡面是不是還有我想要的東西。況且還要等我那比我還愛囤積的女兒來親自過目才行。很多次我心血來潮打掃一次,她必然會把我丟在垃圾桶裡的東西撿回來不少。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可見一斑。

她放學回來,我倆就蹲在籮筐旁邊各自撿自己覺得還有用的東西。腿都蹲酸了還沒撿好,然後說先放著慢慢來撿。

但是我倆再也沒有想動它一下的興趣。它就呆呆地在門邊等著我們隨時去寵幸。

04

過了一個星期,我進門時不小心被它拌了一下,竹框邊扎了我的腿,我氣得火冒三丈,就對女兒說:「裡面的東西你還要不要,不要我拿去扔了呢!」女兒說還要的,不慌丟!

從我每天進門出門都要開始小心避開它後,就對裡面的東西再無好感。又過了幾天,它還是原封不動地在那裡。我就對女兒下了最後通牒。女兒說好嘛好嘛,不撿了,但是如果我的什麼東西丟了我還要的話,你要給我買!

我答應了,於是母女倆一人抬一邊,把這個裝滿無數「寶貝」的大籮筐抬到垃圾池。走的時候我故意不多看它一眼,生怕自己一眼看到什麼好東西,又忍不住淘起來。

搬走以後,有一段時間,我有點忐忑,就怕自己需要什麼東西發現已經被丟掉了。當然,並沒有。

這次經歷讓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很多東西是我們並不需要的,很多物品沒有我們想像的必不可少。

相關焦點

  • 30種家裡可以扔掉的雜物!斷舍離讓家裡更乾淨!斷舍離
    很多朋友不懂如何斷舍離,我10年前有幸拜讀過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可以說頓悟了!從此踏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斷舍離》是日本著名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名作,全球暢銷書。「斷」,斷絕接收不需要的東西。
  • 我有一個朋友:斷舍離「斷」的究竟是什麼
    今天我們講講關於「斷舍離」的故事。《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於2009年首次出版。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 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
    要做到斷舍離不容易,或許你曾經嘗試過斷舍離,但一直沒成功。反觀那些成功做到斷舍離的人,後來怎樣了呢?01.斷舍離後,我的生活徹底顛覆了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斷舍離經歷。這位朋友畢業不久,租住在一個狹小的單間,每次加班後回到家,一屋子的雜物讓她倍感壓抑。
  • 家裡被雜物佔據?斷舍離:只選擇與當下自己有關的物品,簡單生活
    01 我的生活,堆滿雜物結婚十多年,我們一家和公婆住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老人就是喜歡囤積東西。我們家每個房間都有大衣櫃,床都是箱式的。有一天我趁婆婆不在家,打開了他們的柜子。頓時瞪大眼,愣了半天。太不可思議了吧。柜子裡,有一格是塑料布罩著的棉被內芯,從塑料布上落的灰塵看,已經很久沒用過了。
  • ——我的斷舍離之路(七)
    除了表達對電梯房的諸多不適應外,說得最多的是我的家裝,說新房子不像個新房子,到處空蕩蕩的,連點擺設都沒有。 她老人家哪裡知道,這種「空蕩蕩」是我經歷了多少斷舍離才達到的樣子! 想起一個做微商賣內褲的朋友講的一個故事。微商朋友的一個客戶買了幾條兒童內褲給兒子穿。然後朋友就問她兒子穿後感覺如何?客戶說兒子不喜歡,說穿了跟沒穿一樣。 微商朋友讓了哭笑不得。
  • 斷舍離回歸簡單生活,科學雜物管理法
    很多家庭每年都會產生很多雜物,有些打包捐掉,有些捨不得的收藏到儲藏室內,還有些就直接扔掉。根據網絡數據統計,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5-6倍。這些生活垃圾,嚴重增加了環境淨化壓力,更折射出人們消費觀的猶豫、浪費。
  • 斷舍離回歸簡單生活 科學雜物管理法
    很多家庭每年都會產生很多雜物,有些打包捐掉,有些捨不得的收藏到儲藏室內,還有些就直接扔掉。根據網絡數據統計,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5-6倍。這些生活垃圾,嚴重增加了環境淨化壓力,更折射出人們消費觀的猶豫、浪費。對於雜物的科學管理,是讓紛繁複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簡約有效的方法。
  • 《斷舍離》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感觸頗深
    這是在《斷舍離》書中提到的。作者山下英子,是有名的雜物管理諮詢師。這本書也顛覆了百萬人的生活方式。這本書一經出版就獲得了400萬的銷售量,而且受到了廣大好友的熱贊。《斷舍離》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這本書主要從日常生活的繁瑣中所提煉出來的人生哲學。看完這本書印象深刻的是有這兩點:1.不管東西有多貴多便宜,或者多麼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 《我的斷舍離日記》第4、5天|整理環境就是整理內心
    想幸福,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張德芬 《斷舍離》序2020年12月7日 周一 晴朗斷舍離,成為了每天早起的愉快功課。我那個被堆積如山的物品佔領的房間漸漸有了一些鬆動,我還不時能發現一直在找卻找不到的一些有用之物。
  • 斷舍離中最難的部分成為我真正的開始——我的斷舍離之路(四)
    我那種每天下班回來就有飯吃,吃完洗個碗,就可以抱著一本書悠閒躺在沙發上的日子結束了。 以往我家的家務事主要由父親完成。我母親主外——買生活用品,侍弄她的幾塊菜地,參加基督教的各種活動。 父親一病,別說我們,連家裡那隻狗都不習慣。以前一沒吃的,就跑到父親面前搖頭晃腦;父親一起身,就帶著父親往廚房跑。
  • 斷舍離:整理與收納
    斷舍離,簡單一句話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他們的眷念。小編覺得有必要重申「斷舍離」在整理與收納層面究竟講了啥?1、當你丟棄第一件東西時,人生的轉變就開始了;2、無休止的把東西搬進房間,使我們動彈不得;3、不領會整理的真諦,我們永遠無法輕鬆;4、給房間「排毒」,收拾整理自然輕鬆;5、
  • 我與《斷舍離》的那些情感糾葛!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剛開始結課,要踏上實習的崗位,我內心懷有期待和一絲惶恐。想著自己剛畢業,一腔熱血,便想著不懼困難,用積極向上的狀態,面對剛踏上社會的不適應和勞累。我工作的公司是一家廣告公司,崗位是新媒體策劃。
  • LESS IS MORE-《斷舍離》讀後感
    隨著雙11包裹的不斷湧來,愛剁手的我最近又被過量的物品困擾了,於是抓緊閱讀了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作者建議我們在生活裡做減法,把複雜的生活簡化理順,灑脫輕快,瀟瀟灑灑。由於生活裡的物品變少了,生活也就變得更加簡單,讓生命的主角「我」凸顯出來。
  • 家庭斷舍離……
    家庭斷舍離書籍簡介這是一本讓家庭關係變得自由舒適的能量書,通過實踐斷舍離,家庭能夠更加幸福。關於作者:山下英子,東京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雜物管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斷舍離」概念的創始人。我們時常會無限放大自己買回來的那些物品的好處,而現在,我們需要冷靜下來想一下,問自己幾個這樣的問題:我現在囤回來的物品一定會讓我在以後用的時候快樂幸福嗎?如果減少一兩樣,會影響生活嗎?騰出空間,我是不是會更開心? 明白了這些理論後,我們接著來看看,家庭斷舍離具體怎麼操作呢?《家庭斷舍離》中提出了四個具體的步驟。
  • 斷舍離:看了這份清單,我丟掉了家中50%的物品,生活卻更精緻了
    「斷舍離」這個概念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扔掉家中不需要、不喜歡、無意義的物品,從而清理自己的心靈。不過也許很多人都想嘗試一下斷舍離的生活,卻不知要從何做起,這裡就給大家提供了一份清單,照著上面扔,可能會丟掉你家中一半的物品,不過相信扔完以後,你一定會心情舒暢起來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精緻。
  • 這幾種東西要丟掉,斷舍離對孩子也很重要
    斷舍離成為當代年輕人新型追捧的思想,對自己現階段不需要的東西就丟掉,捨棄沒用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懷舊思想以及不好的情緒,讓自己保持輕鬆獨屬的舒適空間。其實,斷舍離不止是減輕家庭的負擔,作為已經有兩個孩子並且遵循斷舍離思想的媽媽,我總結出了對於孩子來說需要斷舍離的四種東西,捨棄了這四種東西能夠讓孩子的房間更加舒適,讓孩子的心靈更加輕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吧。
  • 斷舍離:看了這份清單,我丟掉了家中一半物品,生活卻更舒適了
    「斷舍離」:簡單了解就是扔掉家中不需求、不喜歡、無意義的物品,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清算本人的內心,甩掉那些負面心情。或許很多人都想嘗試一下「斷舍離」帶來的全重生活,但不曉得從哪做起,這裡就給大家提供了一份清單,照著上面扔,可能會丟掉你家中一半的物品,不過置信扔完以後,你一定會發現,生活居然變得愈加精簡溫馨了。
  • 【斷舍離】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
    斷舍離,簡單一句話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他們的眷念。一、感受自己的物品的存在,認真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不能丟棄東西其實是那個受到物質缺乏,東西越多越好的年代的教育影響而形成的,而我們現在卻在被比比皆是,雜亂無章的雜物所困住,不再因物質缺乏而困擾,所以很明顯這種教育觀念已經不適合我們。「說不定有一天能用得著」。首先用得著的機率有多少呢?正因為存放這些雜物,整理這些雜物,結果我們真正必要的東西卻不見了!這說的就是我。
  • 清理物品,騰出空間,做生活和精神上的《斷舍離》
    馬上要搬家了,開始清理家裡的物品,發現過期的食物,好多年不穿的衣服,還有去年雙十一囤的貨,各種購物袋......雜物真的多啊。平時,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通通將他們都關在柜子裡藏起來。藏得太久了,多出來的這些雜物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收拾。想到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雖然它暢銷了那麼多年,我一直沒看過。不看的原因也許就是從思想上不想去清理那些雜物。
  • 北京女孩「斷舍離」成癮:247㎡的家只剩下9件家具,兩貓一狗!
    我想你應該應該有很多東西難以捨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斷舍離成癮的一位普通的網店店主名叫小花。十多年來,她常年堅持以10天為周期,定期清理家中的雜物,每次都能夠整理出10-20樣物品。就是因為一直這樣扔扔扔,讓她247平米的家,只剩下沙發、茶几、電視櫃、餐椅、書桌、床、床頭櫃、化妝檯、置物架9樣家具,還有兩貓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