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mmmm咋
來源:天眼觀察局
醫保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重要性想必也不用天眼妹多說了,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不生病,而醫保就是用來防範和化解醫療費用風險的。
繳費參加醫保是在為我們隨時可能到來的疾病風險提供保障,國家的初衷也是為了減輕病人的醫療費用負擔,防止患病的社會成員「因病致貧」。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鑽起了醫保的「空子」,各種騙保、套保的事件層出不窮。
圖片來源:新京報
診斷是假的,病人是演的,沒病的被寫成「腦梗」,真正有病的反而得不到治療...在這些看似荒誕的現象背後,不僅是國家醫保資金的大量流失,同時還可能會導致有些真正急需治療的患者反而無法得到治療。
那麼究竟醫院是如何進行騙保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利益鏈條呢?
層出不窮的醫保亂象
醫保卡個人帳戶的資金,由參保單位和個人籌集,卡裡的金額,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家統一支付的。
醫保卡在保障參保者正常購藥、就醫開銷外,累積的剩餘資金形成長久保障,用於住院治療時抵銷個人承擔部分,緩解就醫壓力。但是這部分的剩餘資金,有些人暫時用不到,他們就想著怎麼把它套出來變成現金,以供自己花銷,亦或是有些醫院就會試圖用「免費」套路拉攏無病或輕症老人住院,來進行騙保。
記得2018年時,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就曾推出過重磅暗訪調查《僱人住院為哪般?》,暗訪結果讓人瞠目結舌。
據報導,當時在遼寧瀋陽當地的一家民營醫院——濟華醫院,先後有七八位麵包車送來的老人,在沒有做任何檢查的情況下,就被該醫院確診成了各種疾病,安排住院。
按照醫保的相關規定,退休人員在一級醫院住院享有97%的報銷額度,而在濟華醫院,靠中間人招來的這些老人,醫院給他們辦理了四天虛假的住院手續,出院時,每位老人都會被消費醫療費用上千元。
一位老人甚至直接表示,「就是為了騙醫保,國家大額醫保。」
雖然這次央視的報導引起了較大轟動,但其實在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騙保現象卻始終屢禁不止,而從騙保的手法上來看,更是五花八門。
比如,2018年,法制晚報曾報導的鞍山市某醫院原院長以「創收」為名,呼籲全院職工一起偽造虛假病歷、住院治療費,共虛報應收鞍山市某醫院的醫療保險住院統籌撥付款6407萬餘元。另據法院查明,鞍山市某醫院共有10個科室、73名醫生參與作假。
2017年,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報導了深圳市三家公立醫院三名醫生涉嫌參與不法分子套現醫保現象,經調查,這次「套保事件」,深圳有多名醫生涉及其中,與不法分子「勾結」偽造病歷、「憑空」開出正規的處方單。
如果再往前追溯,2015年,海南省某醫院院長符某,利用該院8個科室1812名參保患者的資料,虛開診療處方,偽造患者掛床住院病歷,虛構醫院診療費向社保機構申請報銷,總共騙取醫保基金2000多萬元,數額之巨令人咋舌。
......
近日,新京報暗訪安徽省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時,一位住院老人竟然直言,自己一年在3家醫院免費住院9次,「在家無聊才來住院,像遊玩一樣。」
據新京報報導,在一間擺了近四十張病床的病房,穿著便服的「病人」們聊天打趣,或乾脆圍在一起打撲克。這裡很少看到來問診的醫生,更像一間免費的賓館:包吃包住、免費體檢。
實際上,「病人」大多是身體健康的老人,享受城鄉居民醫保政策,他們住院一周左右,即使花費數千元,醫院也只收取200元甚至免費。而且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還為一家公立醫院。
圖片來源:天眼查
更魔幻的是,在另一家太和東方醫院,護士竟然對想要住院的老人表示,「讓醫生看看有沒有啥大病,有大病的醫院不收。」
什麼時候醫院還專門收上健康的「患者」了?這還叫醫院嗎?
中介專做「老人生意」?
不僅如此,在「免費住院」的風氣下,當地還衍生出一種專門「搜羅老人」的中介。
天眼妹從新京報了解到,中介每往醫院送一名老人住院,可以從醫院拿到幾百元的好處費。只要想住院,給中介打電話,他們還會有專車接送。
而且中介還可以安排老人冒用別人的貧困戶身份住院,為了驗證中介的說法,一名當地居民帶著借來的貧困戶身份證與中介取得聯繫,之後,中介將他送到太和縣第五人民醫院,如其所說,直到出院,這位冒名的居民也沒有被「發現」。
還有的中介會把業務擴展到了外地人身上,「外地人也可以借用本地人的身份證住院。現在醫保局查得嚴,只有通過我們內部人士可以弄。」
有的民營醫療機構還會通過對病人施以小恩小惠,誘導無住院指徵的參保人住院,以此來套取醫保基金。
而且一般而言,醫院在錄入費用明細時,往往會把騙取的醫保基金納入醫院的業務收入,然後以各種名目的福利費發給職工,以達到魚目混珠 、瞞天過海的目的。
此外,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均普遍存在套餐式檢查、過度治療和濫用輔助性藥品的問題。當然還有各種違規收費,像床位費、優質護理費套高收費等。
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將慢性病用藥範圍外的藥品串換成慢性病用藥範圍內的藥品,有的則不據實上傳藥品明細,為圖方便,只要費用相當就隨意上傳,或者替換藥品規格上傳費用,造成實際用藥與上傳醫保明細不符。
除了醫院騙保外,還從醫療界了解到,有些社會閒散人員還會進行社保套現,他們會給醫生可觀的回報,促使醫生開具假的處方單,以便到醫院藥房拿到處方藥,再通過地下市場將處方藥銷售出去,這些不法行為甚至形成了黑色產業鏈。
目前對於上述現象,國家也在大力加強醫療保險的反欺詐行為,在不斷深化醫保支付制度的同時,儘快完善醫療保險監管的法律法規,抓緊建立和落實多部門聯動機制和科學合理的定點醫療機構準入退出機制。
醫保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讓其真正發揮作用,才能更好地解決我國那些「因病致貧」的現象。
你還知道哪些騙保、套保的手段?對於這些行為,你怎麼看呢?留言跟天眼妹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