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學生進入八年級上冊學習,第一單元為新聞單元,總共五篇課文。設計三類新聞作品,有消息,通訊,新聞,特寫。學習本單元的時候主要讓學生認識。這三種新聞作品的題材,通過對比古今中外的新聞作品。加強對新聞體裁在結構和寫法方面的理解。同時體會。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表述。以及表達方式在新聞題材中的靈活應用。
第一篇課文是毛澤東的《消息二則》,本篇課文是由兩則消息構成,第一篇《我30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第二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兩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取得勝利後,毛澤東主席親自寫的兩篇新聞稿。
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我分了三課時,由於學生才開始接觸新聞體裁,所以第一課時主要給學生講解和學習新聞體裁的基本知識及本文的時代背景。第二課時以學生應用為主,學習第一則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第三課時同樣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找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消息中的結構及六要素,體會新聞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及生動性的特點,如果時間有富裕,可以將兩則消息進行對比教學,比較兩則消息的異同。
在學完本課之後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文體知識,梳理課堂筆記。
新聞:新聞廣義上來說,包括消息,通訊,報告文學。評論等。狹義上來說,就是指消息,是簡明迅速的報導國內國際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體裁。
新聞的六要素:可以概括為5W1H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新聞的基本要求:讓事實說話。
新聞的三個特點:真實性,時效性,傳播性。
新聞的結構:由五部分組成,呈「倒金字塔式」。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後兩者是輔助部分。標題可以是單行標題,也可以是雙行或多行,標題有引標,主標,副標。
導語一般指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一般簡明扼要的概述。事件的中心內容
主體就是新聞的主要部分,是對導語所概括的事實作具體的闡述與展開。
背景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結語一般是指消息的最後一句或最後一段話,可有可無。
另外給學生講一個新聞的電頭,用來交代通訊社的名稱,發電地址和時間。
新聞的寫法:以記敘為主,有時兼有議論和描寫。
新聞語言的特點:簡潔性,準確性,生動性。
課堂筆記這塊兒主要就文章的結構,六要素以及語言分析為主。首先嘗試讓學生去說,老師予以點撥。但是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尋找領悟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兩個班的具體反應情況也不一樣,因此在教學的實際中必須靈活處理,根據不同的班情調整教學方案
布置作業:
1、背誦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2、讓學習練習寫消息。就開學讓學生寫一則消息,但是要注意提示學生不能把它寫成一般的記敘文。可以在班級裡面挑選新聞和記敘文作以對比,然後再強調新聞的要素和報紙上的新聞進行比較,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