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凌空》這篇課文我是通過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的。由於本文是一篇新聞特寫,不同於前兩篇課文,所以對比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課時 學習文體知識,整體感知
先講解新聞特寫的文學常識。可以結合課後虛線框中的「什麼是新聞特寫」讓學生自行閱讀並且勾畫重點,教師予以補充。
新聞特寫是指採用類似特寫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最具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徵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
新聞特寫包括五大類:人物特寫,事件特寫,場景特寫,景物特寫,工作特寫。
新聞特寫的寫作特點:1生動而集中的在線新聞長面或新聞人物。2著力渲染和烘託氣氛。3強調對讀者的感染力。
新聞特寫既要再現新聞事實,又要生動形象。語言既不能濃妝豔抹,也不能過於直白,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應該要注意:1抓畫面,用生動的形象說話;2寫反映事件特徵和高潮的片段;3要有富有特徵的細節描寫。
由於前面已經學過了兩篇消息,可以將此新聞特寫與消息進行比較。共同點是簡要和迅速地報導新聞內容。區別在於消息往往要報導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新聞特寫主要抓住新聞事件中富有特徵的片段展開。
簡單的將文體知識教給學生之後,讓學生通讀全文,看看本文與前面所學的消息有何不同。學生會迅速發現在這篇課文中,除了標題「飛天」凌空,還多了一個副標題「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可以給學生進行明確副標題是主標題的補輔助和補充。
學生讀完全文之後,讓學生概括全文八個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整理全文層次,從準備跳水,跳水的過程,觀眾的反應和讚嘆及現場氣氛三方面來進行梳理。這個對於八年級的學生難度不大。但是讓學生自己整理可以讓他們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
第二課時 精讀解疑,品味特色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背景。「漂浮的白雲,掠過的飛鳥」與「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的呂偉形成鮮明的對比,襯託出呂偉的沉靜,為下文寫呂 偉的精彩跳水瞬間做鋪墊。
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在選材的時候卻並沒有去記錄運動員訓練的刻苦,比賽的緊張,五星紅旗的飄揚,而是選取了跳水冠軍呂偉最後奪冠的那一剎那。而這一剎那,僅僅只有1.7秒,在這1.7秒的時間跨度裡,作者極有層次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那麼作者是如何來描寫從騰空到入水的剎那間的呢?
首先,描寫富有層次。作者把呂偉跳水的動作分解為三個步驟:起跳,騰空,入水。把一個一剎那的動作分解開,這裡我讓學生分別尋找三個步驟中的動詞,讓學生細品其味,從容欣賞。
其次,寫法上採用分鏡頭,慢鏡頭和特寫鏡頭的寫法。作者將一剎那的跳水動作分做三個分鏡頭,同外還將鏡頭定格放大,「輕舒雙臂,向上舉起」「輕輕一蹬」「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插進碧波之中」,把呂偉跳水的5136這個高難度動作變慢,讓讀者產生比看現場還要深刻的印象。
最後,動靜穿插自如,突出呂偉跳水「高、難、美」的特點。「漂浮的白雲,掠過的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對比;一個「託」字,猶如定格般靜靜停留在空中,於「疾如流星」形成反差;「哧」的插進碧波之中與「悄然不驚的水花」及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構成動與靜的協奏,以靜反襯動,描寫準確,貼切,優美傳神。
文章結尾寫外國觀眾的讚嘆,有什麼作用呢?「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的讚嘆,從側面襯託了呂偉跳水動作的精彩美妙,也將體育健兒奮力為國爭光的主題凸顯出來。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
品味本文的寫作特色:1採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有七個比喻,擬人,襯託;2動靜穿插自如;3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堂小結的時候,我嘗試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板書的設計。從正面描寫「一剎那」的動作以及側面描寫如外國觀眾,記者等的表現方面予以引導,讓學生來實踐。
最後,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動作描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布置作業:讓學生進行仿寫,給運動會寫一篇人物特寫。
這篇課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是按照課文順序逐漸鋪開。但是總是感覺所講的文體知識與課文銜接不夠,應用方面還需再進行加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