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3種原生家庭的人,人際關係不好,很難相處

2021-01-10 心理相先生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也見過太多的案例,當事人的心理問題、人際關係問題,往往就是和他(她)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的。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列舉三種原生家庭,看看這樣的原生家庭是怎麼樣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的。

1、父母關係不好的原生家庭

父母關係不好勢必就會影響到孩子,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在小時候怎麼樣跟父母相處,長大後他就會怎麼樣跟別人相處,孩子會把與父母相處的關係模式內化成一個關係經驗,儲存在自己的潛意識裡。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和感受百分之九十是受制於潛意識的,理性能控制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此外父母關係不好,家裡的情緒氛圍就會很不好,孩子就容易在家裡感到恐懼,這樣長大的孩子就很難有安全感。

親子關係往往是夫妻關係問題的一個延續,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比如父母關係不好,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母親會和孩子黏在一起,使得孩子成為「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所以在父母關係不好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受父母關係的影響,對於一份好的關係往往沒有信心,此外他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因此通常不願意和別人建立深度關係。

2、 經常貶低孩子的原生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很容易感到自卑,通過諮詢就會發現,這些自卑的人大都在原生家庭裡遭遇過父母的貶低。

原生家庭裡父母有意無意地貶低會是他們自卑的主要原因,當然有的時候,這個貶低也可能會是在他們小的時候,充當他們父母角色的其他撫養者發出的。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馬強(化名),小時候他的爸爸經常打擊他,說他不是個讀書的料,就知道貪玩,那時候他特別喜歡鑽研機電類的東西,可是爸爸總認為他那是貪玩。

他的媽媽也同意爸爸的說法,貶低他生活都無法自理,啥也不會幹,啥也幹不好。現在他長大了,離開了原生家庭,在一家外貿公司做業務員,與別人說話的時候,目光總是躲閃,他說他對自己很自卑。

就這樣他的人際關係很不好,下班後經常是一個人在宿舍玩手機,儘管一個人很孤獨,但是也不願意去和別人交朋友。

3、沒有邊界意識的原生家庭

邊界是什麼,邊界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相互獨立、平等存在的,其實在任何關係中,人們都會有兩種追求:

一種是對於親密的追求,另一種是對於疏離的追求。孔子在《論語》中說「近則不遜,遠則怨」,就充分地表達了這種人性的追求。

那我們繼續說回到邊界感這個詞,原生家庭中的邊界意識是對家庭中的每一個人成員的尊重,特別是家庭中的孩子。

小孩子要去依賴大人,即依賴他們的父母,父母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和自己平等的個體,尊重他的感受和選擇,這會讓他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好的,是值得被尊重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自我會變得強大。

父母和孩子之間相互的尊重,就是承認自己和孩子之間是有邊界的,你是我,我是我,即使我是你的爸爸或者媽媽,我也不能越過邊界,把我的意志強加給你。

這樣長大的孩子,他不僅會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選擇,他也會去尊重他人,這樣他和別人相處起來,就會好很多,人際關係融洽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人在原生家庭裡和父母相處的模式會內化到他的潛意識,影響他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

這三種原生家庭長大的人,人際關係可能會不好,也不好相處:1、父母關係不好的原生家庭;2、經常貶低孩子的原生家庭;3、沒有邊界意識的原生家庭。

希望我們可以反觀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原生家庭,自己的人際關係是不是和諧,有的話,儘量要尋求途逕自我發展,比較育兒先育自己,這樣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才能給孩子創設一個美好的原生家庭。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有這2種原生家庭的人,內心自卑,人際關係不好
    帶著這樣的心理基礎走出家門,進入社會,孩子就很難信任別人,很難和他人建立關係,同是他會感到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我這個來訪者麗娟就是這種情況,她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根源就是她沒有和母親建立一個信任的、充滿愛的關係。
  • 人際關係不好的人,往往不明白這三點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和他人建立關係,維持關係,從而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縱觀那些人際關係不好的人,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往往是不明白這三點。這樣對待別人的態度和方法來自於一個人的成長經驗,和他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在他的原生家庭裡,就是對事對人的,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個心理諮詢的案例中來看:來訪者李明,四十多歲,是一名工廠裡的技術員,性格內容,基本上沒有啥朋友。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都挺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原生家庭為劇情背景,描寫在同一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同「待遇」的3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孩子性格特點養成、事業、新生家庭組建的一系列影響。
  • 心理學:有這2個特徵的人,很難相處,最好不要和他們做朋友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第40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沒有安全的人,通常都比較敏感,特別是在人際關係和情感關係中,別人的一舉一動,別人的情緒變化,都會成為他(她)心理層面跌宕起伏的開關。
  • 原生家庭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人的童年是一個人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得到來自父母足夠的愛,或者在家庭負面影響極端的環境中成長,會讓孩子產生不可逆的心理創傷。這種情況不僅讓孩子被灰色記憶伴隨一生,而且很容易在成年後重複這些行為,比如家庭中有人酗酒、家暴,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就有更大概率會出現這些行為,或者更容易被這樣的人吸引進入戀愛關係,容易愛上渣男渣女,甚至有一些受虐傾向。
  • 3種原生家庭相處模式,培養出3種不同孩子的性格,你是哪一種?
    琪琪在一邊聽著覺得很尷尬,但是一想像婆婆這樣老一輩的人大概習慣了這樣家長裡短的聊天方式,而且有外人在場,自己不能讓婆婆沒面子,所以就什麼也沒說。第一種:家庭關係較和諧在家庭關係較和諧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得到父母比較均等的愛。同時,孩子也會從父母身上學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不同性格特點。有專家曾指出,對於孩子來講,家庭關係中夫妻、婆媳之間的關係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是尤為重要的。
  • 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往往會有三種表現,教你幾招助娃逐步改善
    ,就聽說了一件很讓人唏噓的事情,之前有位家庭家教很嚴,對唯一的兒子更是管教極嚴,不僅每次考試都要求是第一名,更是嚴令禁止他隨意和別的小孩玩耍。,不僅人際關係不好,患上了抑鬱症。其實大家都說這背後很可能是因為從小他父母的教育有關,畢竟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一輩子,從小在那種壓抑的環境下成長,也難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我們了解原生家庭的過錯,並不是把鍋甩給原生家庭,而是與它和解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書告訴父母0~6歲孩子的撫育對於一個孩子有多麼的重要並且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的照顧自己0~6歲的孩子。同時告訴我們這些發現自己的有人格缺陷的人,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我們的0~6歲有過哪些不好的經歷,這些經歷最終讓我們這樣。我們發現它,面對它,最後與它和解。
  • 《原生家庭》毀掉你很簡單,這7種原生家庭有毒的行為模式就夠了
    文/章莫舒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傷」,從某種角度說,從來沒有苛求非得擁有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因為這根本不現實。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與原生家庭的「傷」相互呼應了。有個詞語叫「60分的媽媽」,說到原生家庭也如此。一個60分的原生家庭關係已經足夠了,可是很多家庭往往都達不到60分。
  •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能有多大?
    在幾年之前,人們對原生家庭這個詞,是沒有一點兒概念的,近幾年隨著反應原生家庭的影視劇的熱播,原生家庭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且被大家熱烈的討論著。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這是百度百科對原生家庭的解釋。也就是未婚的兒女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 身處這3種原生家庭製造無數心理疾病,希望你沒有
    雖然我很反對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自己的父母,但很可惜這個世界有太多悲劇都起源於自己原生家庭糟糕的養育模式,今天給大家列舉這些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1、沒有邊界意識的父母去年有部熱播劇《都挺好》簡直把家庭中沒有邊界造成的問題講的太清晰了,由於我們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尤其在農村家庭,真的是完全沒有界限意識,記得我之前有個來訪者和我說小時候他在農村居住,鄰裡親戚進自己家門都不要敲門
  • 3種原生家庭製造無數心理問題,希望你沒中標
    雖然我很反對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自己的父母,但很可惜這個世界有太多悲劇都起源於自己原生家庭糟糕的養育模式,今天給大家列舉這些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1、沒有邊界意識的父母這句話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高度認同。但父母關係不好勢必就會影響到孩子,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在小時候怎麼樣跟父母相處,長大後他就會怎麼樣跟別人相處,孩子會把與父母相處的關係模式內化成一個關係經驗,儲存在自己的潛意識裡。
  • 這5種原生家庭,將會傷害孩子一輩子!或成為夢魘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會對他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於性格和習慣的養成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是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就會從裡到外散發出一種陽光樂觀的氣質。但是如果家庭不和,天天吵架,孩子也不會幸福的長大,性格上會有很大的缺陷,做事偏激。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在一點點的深入到你的生活中,最後深入骨髓。
  • 別總反感孩子做事慢、惹人煩,原生家庭的根到底還要傷害幾代人
    我們常說「家庭塑造人」,這裡面的「家庭」說的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奠定我們對人或事物上的安全感,以及培養人們的情商和價值觀。家庭的關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我們成年後,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人際關係模式。
  • 心理學家:有這3個特徵的人,是自戀型人格,這樣的人很難相處
    另一種自戀是不健康的自戀,這種自戀不是傷害別人,就是攻擊自己,所謂的傷害別人,就是在關係中擠壓別人,或過度索取,所謂的攻擊自己,就是容易自責、懊悔,容易抑鬱和焦慮。這種自戀下的人格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自戀型人格,這樣的人通常很難與別人建立持久、穩定的關係,即他們很難與人相處。
  • 心理學:這3種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卑、軟弱,還沒有能力
    生而為人,毫無疑問我們都有自己的父母,並且絕大多數的我們都會在一個叫做家的地方長大,那個地方就叫原生家庭。但是並非每一個父母都是基本合格的,並非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是充滿了美好的回憶的。看看哪3種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卑、軟弱,並且社會能力相對比較弱:1、經常批評(評判)孩子的原生家庭一個經常被父母評判的孩子是很難獲得自信的,所謂的評判包括了貶低、打擊等,這些對於孩子的評價是很容易讓他們變得自卑,軟弱的。
  • 1分鐘,解鎖3種原生家庭影響孩子的心靈密碼
    那麼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具體有什麼方面呢?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雖然不能保證孩子以後成長一帆風順,但是這的確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密碼二:家人相處氛圍原生家庭的相處氛圍是兒童學習與自己,與世界相處的一面鏡子。
  • 凌霄被親舅舅大罵冷血動物,這樣的原生家庭讓人真的很窒息
    知乎上曾經有個很火的話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也就是說創傷是可以治癒的,我們對於所有糟糕的過往,都希望在自己這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不要代代相傳,拒絕不可言說的無奈循環。《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原生家庭是好多人的縮影:父親的偏執,對信念的狂熱以及在家庭中唯我獨尊,導致塔拉16年間的生活是灰暗扭曲的。
  • 你的原生家庭,到底對你有多大影響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 婚前考察男人的原生家庭,有多重要?過來人告訴你答案
    進入婚姻後你才會發現,你婚後所有的委屈,都源於對方的原生家庭。婚前考察男人的原生家庭有多重要?過來人告訴你答案。我嫁過去一年才知道:公公是個嗜酒,祭敖包,出軌一樣都不落下的「渣男」。關鍵是婆婆還忍著這麼多年不離婚,任勞任怨養著家裡一家老小。而且她把這些並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