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的基礎就是目標管理

2020-10-19 績效俱樂部

來源 | 績效俱樂部

ID | jxjlb8

作者 | 李正治

國家銀河培訓工程主講老師,管理學碩士,西南交大MBA特聘講師,全國多家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和組織績效管理項目諮詢顧問。

做一個懂目標管理的HR,這個系列一開始,我們就提到了做目標管理的重要性——不僅對個人有威力,站在企業的角度,對企業發展更為重要。


相信大家已經熟知這個概念,「績效管理的基礎就是目標管理」,我們要想做好績效管理,就必須做好這兩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項是目標管理,另一項是工作設計和任務劃分。

據我觀察,許多朋友都停留在了前一步,結果就是管理效果不理想,而事後會將原因歸咎於自己沒有毅力,或是客觀環境不允許。但事實是,沒有進行工作設計和任務劃分的績效管理是缺乏合理性的。要解決工作績效的問題,就要分析工作任務的來源,掌握目標指標分解的方法。在本周分享中,我將繼續分享《好目標的分解方法與判斷標準》(下),主要介紹四種目標分解的方法與衡量好目標的三種原則,以下是正文。

一、目標/指標分解方法

1、格裡波特指標四分法

格裡波特四分法是從1996年開始被廣泛應用的。它的理論前提是:將多數崗位都劃分為四個關鍵的業績領域,通過這樣的四個維度將指標庫中的指標進行歸類整理。這四個關鍵的關鍵領域是:數量、質量、成本、時效。

數量指標,比如:產量銷售額利潤;質量指標,如:破損率,通過率,準確率;成本指標,如,單位產品成本,投資回報率;時限指標,如:新產品上市時間,產品生產周期,多少天完成那項工作等等。

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常常把這四個指標稱為」多、快、好、省」, 多是指數量,快是指時間,好是指質量,省是指成本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常提五個標準來進行好目標的評定,這五個標準就是「多快好省」四個指標再加上「客戶或者是上司評價」,共五個標準進行評價。

2關鍵成功要素(CSF)法

關鍵成功要素法,是分解指標間的關係,指標分解時往往有兩種關係,一種被稱為「相關關係」,一種被稱為「因果關係」。相關關係是指存在必然聯繫,但不一定存在因果關係,或者說產生重要影響但不一定存在可以直接量化表達的因果關係。這種情況在企業管理中大量存在,也就是說,產生同樣結果的原因可能千差萬別。

在績效管理中尋找相關關係一般可以採取討論的形式,把要分解的指標藉助大家的經驗深入展開。首先分析關鍵成功要素,然後落實為關鍵業務指標。最難的工作不是第一步,而是堅持往下分解,即把這一簡單步驟進行二級、三級、四級分解,不斷尋找相關關係,最終找出整個指標體系。例如,安全是生產型企業的大事,而造成不安全的原因很多,除了各種規章制度以外,怎樣利用考核指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值得我們思考。

 

以電力企業為例,安全管理在不同部門存在不同的關鍵成功要素(CSF),調度所承擔著調度運行管理、電網保護管理、調度自動化管理、通信管理四部分核心職能,也是部門的四大關鍵成功要素。對每一項關鍵成功要素進行分解得出調度責任事故件數、保護定值計算正確率、調度自動裝置正確動作率、通信保障率四個關鍵業績指標。繼續這樣的分解工作,我們可以對調度責任事故件數進行再分解,把它分解成為合理安排運行方式和規範執行調度操作兩個關鍵成功要素,與之對應的關鍵業績指標是差錯次數和操作票合格率。如此類推,我們還可以繼續得出三級、四級關鍵業績指標,不僅完成了指標分解工作,也是對管理流程關鍵點的深入思考,這正是績效管理的真實意圖

3、魚骨圖又稱因果圖法

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常用工具,一般要配合帕累託圖一起使用。六西格瑪管理提出了一個因果分析圖,在績效管理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它能夠幫助任職者明確績效考核目標。這類因果分析圖首先要求任職者對結果進行六個維度的一級分解,包括測量、設備、人員、環境、方法、原料等6個因素,英文縮寫簡稱「4MIPIE」。

  

此工具揭示了影響業績的最主要的六個方面,我們可以藉助這一引導往下繼續分解,進入二級分解過程。如圖所示,假設在測量方面,我們發現存在「原因一」,繼續進行因素分析,我們又得出兩個因素:「原因1」和「原因2」。以此類推,沿著「4MIPIE」六條線路,我們便可以輕鬆地將業績指標分解開來,並找到影響結果指標的各類因素。魚骨圖的畫法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我們可以將主管判斷對結果指標影響較大的因素,擺放在靠近「魚頭的位置,之後再用數據重點分析驗證

4、DTRS分類法

績效管理建立在目標管理的基礎之上,通過目標層層分解轉化,各部門和員工都承擔著組織目標的一部分。從理論上講,各部門、員工績效的總和就構成企業績效,員工個人的績效最優,就應該會實現企業的目標,保證組織績效最優。(也就是說,如果員工都能履行崗位職責組織績效就能完成)

DTRS分類法,從崗位職責分類出發,把崗位職責進行事項化劃分,並根據這些事項對當期業績的影響以及對規範管理的影響,再進行分類管理,反覆強調分類概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讓員工能在工作中抓住重點,並讓他的工作重點始終與公司上司保持一致,提高執行力與自覺性。

 

二、好目標的三個標準

標準一:能不能考核(3化原則)

量化,目標能量化的,儘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方法就是「多快好省」的方法),不能量化的,儘可能的細化,細化到可以執行為止;不能細化的,儘可能的流程化。

標準二:是否符合五大標準?

我們選擇的考核指標,是否符合格裡波特四大指標的要求以及上司/客戶可評價。

標準三:是否是關鍵指標?

大家都知道二八原則,即累計80%的影響會有20%的要素造成,抓住關鍵問題也就抓住了考核重點。

以上是我們評價一個好目標的三個標準,如果不符合這三個標準,就要重新制定目標。

我們以電腦維修舉例:

指標1、接到維修電話,24小時之內到達。

指標2、返修率不超過5%。

指標3、客戶投訴率每年不超過三次。

指標4、每次維修,秉持節約的原則。

這個4個指標,前三個都是可考核,滿足5大標準,是關鍵指標,所以,這是一個好目標。

第4個指標,是一個原則,無法考核,需要調整,有人把它調整為「每次維修維修費不超過100元」,能考核,也符合5大標準,但是不是關鍵指標呢?我們發現在維修過程當中的這個成本控制,因維修的內容不一樣,可能存在差異,所以不是關鍵指標,不納入考核。

以上就是好目標的分解方法與判斷標準,確實需要藉助大量的管理工具才能進行有效的目標分解目標判斷,難怪目標與計劃管理總是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專業組成部分在運行,所以HR管理者確實需要尋找到一個更方便指導工具,能引導全體員工參與,才能更好的推進目標計劃與績效管理。

最後,歡迎各位HR夥伴通過下方圖片訂閱老師,老師會每天在平臺上更新個人總結文章,希望與HR夥伴們互相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績效管理36:管理就是建立目標、實現目標的過程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管理人員應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以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德魯克還認為:如果企業中的某個領域沒有制定目標,那麼這個領域就會被忽視。沒有目標的管理便是混亂、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管理;有了目標沒有管理,目標不會自動實現。
  • 績效管理42:目標管理再認識
    作者:嵇國光視界摘要:目標管理不是計劃管理,也不是指標管理。計劃管理和指標管理是為了實現目標進行的細化管理。沒有計劃和指標,目標會成「空中樓閣」,因此,目標管理必須和計劃管理形成一體。1、 目標管理的理論基礎目標管理綜合了XY理論。X管理理論認為:一般人的天性厭惡工作,怕承擔責任,因而對大多數人必須運用強迫、控制、監督、懲罰等手段,才能完成組織目標。所以管理者必須必須具體規定下屬「做什麼」和怎麼做。
  • 薪酬管理與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綜合起來說就是對人的工作情況、工作結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體現人在組織中的相對價值或貢獻程度,或者說績效管理是有目的、有組織地對企業日常工作中的人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和評價的一種管理方法。這種評價是從企業的經營目標出發的,主要是評價人在企業中從事的工作與企業目標實現的情況,這種目標的實現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 夯實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基礎
    近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遵循黨的十九大「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重大戰略部署,夯實了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基礎。
  • 企業的績效就是企業的利潤,對於績效的管理就是對於利潤的管理!
    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家都清楚,企業的績效就是企業的利潤,對於績效的管理就是對於利潤的管理。將績效管理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也符合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民營企業績效管理的本質,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跟利潤掛鈎的數據,無疑只有成本和收入兩大方面。
  • 基於目標管理的績效考核 附:案例分析
    績效考核目標是指給評估者和被評估者提供所需要的評價標準,以便客觀地討論、監督、衡量績效,因為員工的績效考核目標是有效績效管理的基礎。MBO(management by object,目標管理)評估(被評估人:全體員工)、季度優秀員工評選、年終考核(被評估人: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年度優秀經理人評選(對象:部門經理)等,其中每月一次的MBO評估是基礎。
  • 創業公司如何進行目標績效管理
    「創騏雲課堂」加盟導師--倪雲華,就在他的課程《創業公司如何進行目標績效管理》中,提到了通過績效工具,統一員工目標的方法。,表現了「A」可實現的特性;我們說在做績效管理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對績效目標做一個宣導,而SMART原則,對於明確績效目標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當目標明確可執行了,員工的注意力才不會那麼分散。
  • 人生的管理,就是目標的管理——管理工具大盤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某種程度上說,人生的管理,就是目標管理。目標管理,鎖對目標;績效管理,鎖死目標。我為自己,也為你,做了一份管理工具的大盤點。事先有沙盤,事後有復盤,請笑納。
  • 知名企業的目標和績效管理
    關於KPI,我們需要把握住三個方面的關鍵內容:KPI是目標管理的重要工具KPI是關鍵績效指標,源於戰略解碼與目標分解KPI與績效激勵緊密掛鈎從戰略目標規劃(SP)到目標分解(BSC、價值樹等工具)到目標落實至部門和崗位(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都有成熟的方法工具。Ξ KPI的突出問題突出問題1,目標動態變化對KPI提出嚴重挑戰。
  •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參考)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宗旨在於:1、 考察員工的工作績效;2、 作為員工獎懲、調遷、薪酬、晉升、退職管理的依據;3、 了解、評估員工工作態度與能力;4、 有效促進員工不斷提高和改進工作績效。第二條:績效管理是指上級為了不斷提高和改善下屬員工職業能力與工作業績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活動。
  • 績效管理難落實?一文讀懂績效管理應如何破局!
    人力資源管理者都應清晰認知:績效考核不等同於績效管理,它只是績效管理的一個環節。① 績效管理: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達到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的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和組織的績效。績效管理者扮演「教練」的角色,通過與員工持續的溝通、指導、幫助、支持員工完成工作任務。
  • 績效管理:別說績效管理沒用,是你沒利用好!教你正確的績效管理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在企業管理中,績效管理無疑是最重要的,不幸的是,這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績效管理根本沒有用。也有些人會提出質疑說,真的有必要實施績效管理嗎?客觀公正地說,績效管理是一把雙刃劍。
  • 企業必須推行績效考核?德魯克:沒有績效管理,企業何以談管理
    目標管理之父德魯克大師在談到「高績效」時指出: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成就,並不在於他有多少天才員工,而在於這個企業如何使普通員工取得更好的績效,能否完全發揮其員工的優勢,並利用每個人的優勢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優秀的企業必須實現高績效,做到高績效應具備三大條件:高績效,這是優秀的基礎;高激勵,這是高績效的基礎;高素質,這是前兩高的基礎。
  • 「基層」聊城以績效目標全覆蓋為抓手 促進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為推進工作順利開展,增強預算績效管理對預算編制的服務能力,聊城市財政局以預算績效目標設置作為切入點,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實發揮績效目標「龍頭」引領作用,從源頭上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紮實邁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步伐。
  • 績效管理的職責分工
    >在績效管理中,員工並不是被動的被考核者,他們應該是主動的績效改進者,為了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付出必要的努力,因此,員工在績效管理中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1)理解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明確自己應該為組織作出怎樣的貢獻。
  • 績效管理的基本流程
    ,通過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持續不斷地進行的業務管理循環過程而實現業績的改進,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包括四個部分: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改進。在績效計劃階段,管理者和員工共同投入與參與是進行績效管理的基礎,如果管理者單方面布置任務,員工被動接受,所謂的績效管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一般而言,績效計劃包括如下內容:(1)本崗位在本次績效周期內的工作要項。
  • 對績效制度的思考:如何引入目標管理併合理激勵
    又是一年年底,來到了老闆、人事、員工都分外關注績效的時刻,也引發了不少管理者對績效制度的思考:如何平衡目標與實踐成果之間的落實成本?如何提高員工自我驅動力與積極性?如何公平評價,合理激勵?結合資深學者的見解,我們來探討目標管理和績效制度。
  • 超強績效管理總結:為什麼你的績效管理總是沒有效果?
    為什麼你做績效管理無法落地? 很多人認為績效管理就是用來降低管理成本,管控員工行為的制度,其實不然。 績效管理是一種能讓企業和員工達到雙贏的策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沒有什麼績效管理工具是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企業,一勞永逸的。
  • 績效管理不等同於績效考核:給業務老大和HR的8個績效管理建議
    01績效管理不等同於績效考核就像我開頭說的,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其實是兩回事,但很多人會將兩者等同在一起,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具體來說:▶ 績效管理,包括目標設定、績效考核、反饋面談、輔導改進4個環節,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 無績效,不管理!彭劍鋒教授深度解析10大績效管理工具的選擇與場景...
    01   KPI:2/8原則,抓住企業發展的關鍵績效驅動要素和主要問題   談到績效考核與管理,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工具就是KPI。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大家對KPI可謂既愛又恨。GE作為KPI的典型成功案例,也在2015年開始拋棄KPI為核心的績效管理體系,過去一直強調「藍血績效」文化的華為,也開始嘗試用OKR來替代或優化KPI。   OKR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的簡稱,O就是objective,即目標,KR就是key result即關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