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通常被視為一個循環,通過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持續不斷地進行的業務管理循環過程而實現業績的改進,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包括四個部分: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改進。
第一步:績效計劃
績效計劃是被評估者和評估者雙方對應該實現的工作績效進行溝通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最終將溝通的結果落實為正式的書面協議,即績效計劃評估表。績效計劃的設計從公司的最高層開始,將績效目標層層分解到各級子公司及部門,最終落實到個人。
在績效計劃階段,管理者和員工共同投入與參與是進行績效管理的基礎,如果管理者單方面布置任務,員工被動接受,所謂的績效管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一般而言,績效計劃包括如下內容:
(1)本崗位在本次績效周期內的工作要項。
(2)衡量工作要項的關鍵業績指標。
(3)關鍵業績指標的權重。
(4)工作結果的預期目標。
(5)工作結果的測量方法。
(6)關鍵業績指標的計算公式。
(7)關鍵業績指標的計分方法。
(8)關鍵業績指標統計的計分來源。
(9)關鍵業績指標的考評周期。
(10)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11)各崗位在完成工作的時候擁有的權力和可調配的資源。
(12)組織能夠為員工提供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溝通方式。
第二步:績效實施
當管理者和員工就績效計劃達成共識後,便進入績效實施階段,在這個階段,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為員工提供必要的輔導,協助其共同完成工作、提高工作質量,並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對績效計劃進行調整。
在績效實施階段,績效溝通是關鍵,如果缺少了溝通,管理者與員工都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既不利於管理者及時發現績效實施中所存在的問題,也難以保證績效計劃得到正確有效的執行。
第三步: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過程一般可以分成以下若干階段:
第一階段是根據組織設計和工作分析設定績效考評標準,對績效考核指標進行詳細闡述。設計績效考核標準是企業實施績效考核的一項基礎工作,績效標準決定著員工努力的方向以及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度。績效考評標準的確定也是以職務分析為基礎,職務分析的結果決定了績效考評的標準。
第二、第三階段分別為確定績效考評的內容和實施績效考評。一般來說,員工績效考評的內容主要側重於工作實績和行為表現兩個方面,由有關人員對被考評員工的實際成績和表現做客觀的記錄,並確定在不同的指標上的成績水平。
績效考評的第四階段是確定評語及改進措施。該階段對被考評員工工作綜合評定,確定最後的評價等級,並指出其優缺點和制定改進方案。
第四步:績效改進
績效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斷根除掉導致員工績效不佳的因素,所以針對前三個階段所出現的問題,組織要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準繩,對績效考核系統本身和員工的工作績效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進。企業的績效成果來自於員工恰當的工作行為,而員工行為的有效性又受三個方面的制約:員工個人特徵、組織戰略和工作情境。因此,績效改進主要側重從如上三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