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網站可測表情符號IQ 40歲以上對視覺語言難理解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你是表情符號達人嗎?上「測試你的表情符號智商」(testyouremojiiq.com)網站測一測吧。英國TalkTalk Mobile公司和英國班戈大學語言學家維薇·埃文斯合作創建這一網站,測試你到底有多了解表情符號。埃文斯說,表情符號是傳播速度最快的一種語言。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自1999年出現第一個表情符號以來,18歲至25歲人群覺得使用表情符號更易表達情緒,四成發過純表情符號信息,不過,40歲以上人群大多覺得這種視覺語言難以理解。網站的測試比較簡單,只有10道題,要求答題者回答幾個表情符號的具體含義,然後系統打出分數。當然,得到滿分並非如測試名稱那樣意味著你的智商(IQ)有多高,只認可你是表情符號達人。TalkTalk Mobile公司說,由於當前想要測試的網友人數眾多,網頁打開的速度比較慢。(新華社微特稿)(黃敏)

相關焦點

  • 測試你的「表情符號智商」
    根據這項研究,40%的受試者可以完全通過表情符號傳遞信息,研究還發現18—25歲的年輕人更容易使用這些符號表達感情。More than half of this group admitted emoji has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others.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試者承認表情符號提高了他們與別人交往的能力。
  • 微笑符號25歲 50歲以上老人也用符號
    另一名獲四等獎的16歲青年,用100多個表情符號組成了一幅「祝你新年快樂」的圖案,圖案中有插著蠟燭的蛋糕,有裝滿酒的高腳杯,四周圍繞著一朵朵盛開的紅玫瑰。儘管許多作品都十分生動,但表情符號還不能完全脫離文字表達感情。如果沒有文字,只看表情符號也許會令你啼笑皆非,只有在文字中結合表情符號,才會產生奇特的溝通樂趣。
  • 楊學科|視覺之治:表情符號的法律圖景與法理檢視
    通過上部分我們可知,表情符號在司法案例中呈現出遞增趨勢,有的司法部門也開始重視表情符號的證據價值,但總體上表情符號含義的模糊性給法院是不小的挑戰。戈德曼甚至認為基於理解和解釋表情符號的需要可能會在法律系統中出現新的職業:區域表情符號專家(regional emoji expert),來幫助跨語際、跨社區、跨平臺的表情符號理解。這些超前解決方案的提出,可以看出如何在法治軌道優化表情符號的法律解決之道,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法律問題。
  • 託福閱讀素材:「表情符號」正在代替網絡俚語
    根據這項研究,40%的受試者可以完全通過表情符號傳遞信息,研究還發現18—25歲的年輕人更容易使用這些符號表達感情。   More than half of this group admitted emoji has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 思享|楊學科:表情符號的法理
    表情符號,以爆棚的視覺衝擊力,現在已經席捲我們視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超越語言文字的影響,被譽為「全球第一通用語言」。2015年,牛津詞典將「喜極而泣的臉」(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譽為「年度詞彙」,將emoji定義為「電子通信中用來表達想法、情感等的小數字圖像或圖標」,並認為傳統字母單詞已經難以滿足21世紀快速、以視覺為主的溝通需求,它的靈活、直接,甚至可以超越語言的界限。的確,表情符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語言,現今社交媒體和網站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已經變成表情符號。
  • 3個emoji表情網站~學會複製粘貼,你也可以成為聊天達人!
    emoji(繪文字)原本是日本在無線通信中所使用的視覺情感符號,自蘋果公司發布的iOS 5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後,這種表情符號開始席捲全球。前不久蘋果更新IOS 13.2,就把emoji作為重要更新內容,共增加了398種新的表情符號:Emoji 12.0中的230種和Emoji 12.1中的168種。由此可見,emoji表情多麼受大家歡迎,簡單的符號就能表達豐富的情感,令人愛不釋手。如果你想在聊天中使用emoji,可以安裝集成emoji的輸入法,也可以從在線emoji表情網複製或者下載。
  • 從「走神男友」到「meme」 英媒講述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因為比文字多了傳神、意會的特點,而且往往幽默、調侃、詼諧、妙不可言,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網絡交流語言、一個網絡文化元素。:-)不過,表情包的真正鼻祖還不是老照片。報導認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表情包是這個:「 :-)」。這個由標點符號組成的笑臉符號誕生於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子公告板,「生父」是該大學的斯科特·費爾曼教授。許多人認為它只能算字符圖標,頂多是最最初級、原始的表情符號。
  • 英首聘「表情符號翻譯員」 按單詞或符號計酬
    文/靈犀翻譯公司負責人濟林基思表示,表情符號翻譯員的工作包括解釋跨文化語境下的表情符號意義,並完成一份月度趨勢報告。她認為,表情符號用法多變,是一個「潛在增長領域」。將日記翻譯為Emoji去年,英國語言學家指表情符號是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表情符號最早在日本推出,但到2011年蘋果手機開始使用後才開始走紅。
  • 表情符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語言的?
    不過,並非只有英國人使用表情符號。根據網站 Emojitracker 的數據,自2013年12月以來,全球表情符號的使用量增長了50%以上。表情符號太流行了,人們甚至用它來翻譯經典小說。皮尤研究中心稱,表情符號的簡潔性使之跨越了語言障礙,為讀者所理解。考慮到全球語言種類繁多,而且與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相比,人與人之間發消息的頻率更高,因此,表情符號的這一特性十分有用。
  • 在韓生活經常遇到無法理解的符號或表情?
    在和韓國同學或朋友交流中,可都曾遇到過無法理解的符號或表情?
  • 英公司招表情符號翻譯專家
    你知道現在有一種工作叫表情符號翻譯員嗎?倫敦一家翻譯公司發現同樣的符號表情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含義,因此需要聘請專門的表情符號專家來翻譯,他們希望在2017年到來之前招到一名兼職譯者。這份工作包括解釋迷你表情圖片使用中的跨文化差異,以及編寫每月趨勢報告。Last year, a UK linguist said emoji was the country's fastest-growing language.一位英國語言學家去年曾表示,表情符號是英國發展最快的語言。
  • 表情符號含義引熱議 各國人們理解大不相同
    原標題:表情符號含義引熱議 各國人們理解大不相同  前幾天,「雙手合十」這個表情符號到底是「祈禱」還是「擊掌慶祝」在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以色列在線翻譯公司「一小時翻譯」(One Hour Translation)調查發現,在說不同語言的地區,人們對某些表情符號的理解大不相同。
  • 表情符號含義引熱議各國人們理解大不相同
    前幾天,「雙手合十」這個表情符號到底是「祈禱」還是「擊掌慶祝」在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以色列在線翻譯公司「一小時翻譯」(One Hour Translation)調查發現,在說不同語言的地區,人們對某些表情符號的理解大不相同。
  • Facebook自定義表情符號生成器:照片可自動生成卡通頭像
    在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上,Facebook AI研究部門科學家立奧·伍爾夫( Lior Wolf )在一篇論文中展示了如何創建一套機器學習系統,利用一個自定義表情符號生成器,創造出最貼合你面部特徵的卡通頭像。  你可能會想:等等,谷歌今年早些時候不是已經這樣做了嗎?是的,大概如此,但兩者間存在一個關鍵性差異。
  • 佔領世界的表情包:表情符號的語言學及跨文化交流
    標準化的表情包成功讓表情符號走出日本,由於文化多樣性以及使用者的具體經歷,表情符號正朝著雙層體系發展。第一層是適用於所有使用者的標準表情符號,第二層是基於具體情景及語境的可選表情符號。也就是說,表情符號由核心表情及適應性的次要表情組成。   核心詞彙的概念取自文字語言領域。
  • 表情包對網絡傳播中非語言符號的替代和重構
    1.表情包重構非語言符號的生產。數字媒介出現之前,普通人創造非語言符號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人們一般按照具備群體共識的非語言符號表意體系傳遞信息,比如用一個微笑表示友好,寫下一個「?」表示疑惑,其中並不帶任何創造性。就傳播效果來講,受者對這些符號的理解也是比較表面的。
  • 韓國留學|在韓生活經常遇到無法理解的符號或表情?
    在和韓國同學或朋友交流中,可都曾遇到過無法理解的符號或表情?
  • 雙語 | CNN:今年表情符號,流行 「雙手合十」!
    但也許沒有哪個表情符號能像雙手合十的表情符號一樣體現這個難以想像時刻的希望和恐懼。That spike made it the eighth most popular emoji for the month -- and cemented its position as a visual emblem for how we feel during the pandemic.這個表情符號有時候也被稱為「祈禱手」,在今年四月份的使用頻率比Emojipedia網站去年八月份分析這個表情符號時上升了
  • 76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頻繁運用表情符號,22.4%的受訪者偶爾使用,幾乎不使用表情符號的受訪者僅佔1.6%。如今的微信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屬品。去年夏天,年近50歲的周曆華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學會了使用微信。「大多數時候是和老婆孩子聊天,建了一個叫做『吉祥三寶』的家庭小群,樂趣多多」。
  • 表情符號:日本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
    >數位化時代,很多人習慣在發手機簡訊時加一個「小黃臉」表情符號,也就是「emoji」。2016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emoji列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個誕生於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上世紀90年代末,東京軟體工程師慄田穣崇創作了這些此後風靡全球的表情符號。當時,由於智慧型手機屏幕還很小,慄田決定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圖標來代替日語文字,讓簡訊交流變得更有趣。在日語中,「emoji」意為「繪文字」,最初是指可以表達文字含義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