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穿越70年 見開國大典「彩色真容」

2020-12-24 1905電影網



毛主席說,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敵人也不懷疑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現在就是在全世界的輿論界,包絡一些帝國主義的報紙,都完全沒有爭論了……


廣播電臺一首毛澤東主席新年獻詞的播報,拉開了正在熱映電影《決勝時刻》的篇章,當然更拉響了毛主席進駐香山的序幕。該片講述了那些開國領袖們,用短短半年時間,以難以想像的真知灼見和高瞻遠矚的魄力,開創出中國歷史新紀元的全過程。


《決勝時刻》聚焦於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中央在香山,完成了國共和談、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等一系列大事,不但刻畫了領袖人物鞠躬盡瘁的身影,更描述了毛澤東的生活化場景,極大豐富影片的故事性。


以小見大:寫重大歷史與大人物,從小人物切入


影片除描繪那些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的大人物外,還有很多小人物穿插其中,他們都有各自的生活和命運軌跡。用平民視角來書寫歷史,以小人物在時代背景中的成長,來襯託偉人和大事件,並通過平行交叉敘事的手法表現其互動關係,是這部影片最感人、也最堅實的地方。


神壇上的領袖更接地氣:原來毛主席也追星,也催婚,也會八卦和促成好姻緣。


電影中的出彩段落,有一處當屬:毛主席專程去戲園子裡看梅蘭芳唱戲,一睹梅先生風採。在化妝間,毛主席秒變梅大師的追星粉絲,為保護名角兒的嗓子,愛抽菸的他居然一口不抽,全程忍住。


不僅如此,他還和小女兒一起逮麻雀;在餐桌上說中國式英語、愛吃油潑辣子和紅燒肉;幫著寫愛情詩歌,協助警衛員追女朋友;著急抱孫子,給兒子催婚;出門吃飯哭窮,沒帶錢等……塑造出一個平易近人的毛大大形象,成為生活中「零距離」真實可感的人。



影片的音樂:似兩股清泉,湧動出清澈見底的水波花紋


來到雙清別墅的那一刻,便響起那段讓人回遷夢繞的溫婉旋律並將其貫穿始終,猶如別墅池水中那兩股清泉,愜意又浮想聯翩。這韻律節奏便帶領所有人,追溯到近代中國,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是如何掃除一切障礙,迎接新中國成立的光輝歷程。


70年前,這裡曾是中共中央的駐地。「向全國進軍」的電波從這裡發出,新中國的籌備在這裡進行,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在這裡制定,毛澤東主席在雙清別墅的六角亭,看關於解放南京的報導。


相信觀影的觀眾都會對這段情節記憶猶新,幾位領導人排排坐下,任粥時在上面拉起小提琴《燈塔》。這一曲,他要獻給同患難的戰友,獻給新中國,獻給艱苦奮鬥的中國人民和未來的美好生活……伴隨著琴聲瑟瑟,回味著當年那些爬雪山過草地的崢嶸歲月,早已模糊雙眼。



「宋先生不到,政協會議不開」


這也是電影中,毛主席的一句臺詞,原來在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在雙清別墅的書房裡真摯而恭敬地寫下:慶齡先生: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敬頌,大安!落款是毛澤東。


6月25日下午四點鐘,毛澤東登上車廂,親自接宋慶齡下車。這封信,宋慶齡也極為珍視,一直珍藏在她上海的家中。


影片色彩反差的獨到對比: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陽光明媚、歡聲笑語的暖色調,一邊是愁雲慘澹萬裡疑的南京,冷暖色調反差劇烈,氣氛在鏡頭的相互切換中,凸顯出來。


說道色彩,本片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帶給觀眾意外驚喜的地方莫過於:將經修復的開國大典彩色高清畫面,首次呈現大熒幕。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穿越時空的震撼力量。當歷史的車輪不再局限於黑白,而是以彩色的真容呈現時,讓70年後的我們看到了這一決定性的歷史時刻,震撼到熱淚盈眶。復原影像,不僅讓觀眾能夠目睹彩色超清版的共和國締造者風採,更可通過鏡頭看到,天安門城樓由黑白變彩色的溫暖質地,當看到那些在廣場上歡呼雀躍、迎接新希望的群眾代表們,一股難以言說的感慨、感動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據悉,其實在1949年開國大典時,中央政府特地邀請了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長的攝影師,前來拍攝大典盛況,原本是有彩色影像的。遺憾的是,一場意外的火災燒毀了這些寶貴資料。但《決勝時刻》的導演黃建新卻在俄羅斯檔案庫中,找到了一段4分鐘的開國大典影像,經過精心修復,重現大熒幕。可見,這部電影也促成更外一種「失而復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說的這舉世矚目的話,是讓所有中華兒女都永遠銘記在心的話。短短一行字,又是多麼來之不易。中國人站起來經歷了100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了起來,現在中國共產黨又帶領著人民走向富強民主。


赤壁一站乾坤轉,東風送我第一船


影片中最讓人落淚的鏡頭是:從一個戰士倒下依舊緊握旗杆,到眾多戰士一起緊握旗杆的壯烈群像。也許今天我們無法理解,當時的人們擁有著怎樣的信念,頂著戰火紛飛的大炮,也必須要完成任務。也正因解放軍將五星紅旗插上總統府這一舉動,才讓中國歷史進入新篇章。


毛主席說:「我要讓他們知道,如今面對的是,一個站起來的新中國」,並表示,「我們這次談判,是為四萬萬五千萬同胞而談,為了讓老百姓少受戰火之苦。」從而讓該片記錄了那段鮮為人知,又關乎民族命運的不尋常往事,回溯新中國成立的初心和使命。


香山精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


中共中央到香山後,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即軍事上,發布命令向全國進軍,解放全中國;在政治上,為建立新中國準備了理論基礎《論人民民主專政》,籌備了政協會議,起草了《共同綱領》;在經濟上制定了「四面八方」的政策。也就是說,在香山,毛主席一邊指揮著千軍萬馬,一邊籌備新中國的成立。於是,雙清別墅便成為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折的一個重要紀念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裡程碑,見證了中國革命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和光輝歷程。



就是這樣一部沒有遵循電影工業規律、打破故有常規拍攝的電影,用影像有感而發且真實的記錄了新中國誕生和崛起的整個歷程,更記錄了這些重要歷史脈絡上的一幕幕華彩樂章,獻禮70年周年大慶,讓我們共同感受「歷史上的今天」,所帶來的非凡意義。


相關焦點

  • 《決勝時刻》四分鐘高清彩色開國大典看得觀眾熱血沸騰
    「為4K修復版開國大典鼓掌,能在大銀幕看到這樣的畫面很榮幸,感謝《決勝時刻》!」這是一名普通觀眾看完電影《決勝時刻》後寫下的評論。上周五起,由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電影《決勝時刻》正式上映,收穫了觀眾的一大波好評。觀眾表示,這是一部不一樣的主旋律電影,更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送上的最好賀禮。
  • 這部電影,還原了彩色的開國大典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優秀展映電影,《決勝時刻》表現不俗。截至10月1日票房已高達1.03億元,成為年度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票房冠軍。 該片由曾帶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三部曲的著名監製、導演黃建新執導,寧海強共同導演。
  • 開國大典彩色視頻在哪裡看?開國大典彩色視頻圖片曝光太震撼了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俄羅斯送來一份大禮,彩色的開國大典!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派出17人攝影團隊,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使用彩色膠捲記錄下當時的重要事件和珍貴的民俗風景畫面。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最後4分鐘彩色開國大典
    而《決勝時刻》作為國慶檔的先行者今日如期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事件。 1949年3月,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獲得勝利,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中國共產黨離開西柏坡進駐香山,《決勝時刻》的故事從這裡拉開了序幕。 作為一部歷史獻禮片,它沒有選擇戰爭大場面,而是將鏡頭聚焦於新中國迎來勝利的前夕,看似局勢漸穩實則暗潮洶湧的國共和談階段。
  • 彩色開國大典珍貴視頻首次曝光!俄羅斯送來的這份大禮走心了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俄羅斯送來一份大禮,彩色的開國大典!這部開國大典影像檔案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的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真實還原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 海南日報數字報-彩色4K修復版開國大典影像首現大銀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中國電影市場湧現出不少獻禮片。《決勝時刻》聚焦1949年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北平香山會見民主人士、完成國共和談、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動人故事。  影片繼續由曾帶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三部曲的著名監製、導演黃建新執導,寧海強共同導演。
  • 4K技術修舊如新 開國大典彩色影像首現大銀幕
    片名:《決勝時刻》主演:唐國強、劉勁、黃景瑜、王麗坤等上映時間:9月20日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進駐北平香山,歷史在這裡翻開嶄新一頁。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決勝時刻》,展現了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後,秉承「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實現新中國成立偉大目標的過程。影片在小故事中體現大人物、體悟大時局,上映以來好評如潮。專家評價該片題材內容有新開掘,藝術手法多有創新,樹立了新時代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的新典範,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懷、有溫度的精品之作。
  • 【迎國慶】俄羅斯珍貴紀錄片:彩色畫面的開國大典 政治局會議
    快來看看全國各系列職稱對專利的要求正文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派出17人攝影團隊,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使用彩色膠捲記錄下當時的重要事件和珍貴的民俗風景畫面。近日,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俄建交70周年的禮物,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將其製作成系列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29日在俄羅斯24頻道和1頻道播出。
  • 開國大典的照片中為什麼沒有朱德?真相令人肅然起敬
    這張名為《開國大典》的油畫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我國著名油畫大師董希文於1952年至1953年間耗時2個月創作完成的著名巨幅油畫。它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性一刻。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張油畫的創作初衷其實不僅僅是為了展現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性時刻,同時也是為了彌補一個歷史性的遺憾。 那這個歷史性的遺憾是什麼呢?
  • 特教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獻禮影片《決勝時刻》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精神,重溫我們黨激蕩人心的光輝歷史,10月12日下午,昌平區特殊兒童教育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決勝時刻》。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電影《決勝時刻》帶領我們重回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香山度過的那段關乎民族命運的不尋常歲月,藝術再現了黨中央在香山運籌帷幄、共商大計,籌備新中國成立的歷史。
  • 今晚報:開國大典,讓我終生難忘
    家住南開大學西南村的劉焱,珍藏著一條珍貴的新中國開國大典觀禮綢帶和一張1949年南開大學畢業證,看著泛黃的畢業證和仍然鮮紅的綢帶,劉先生回憶起60年前新中國成立時激動人心的場景。因此,南開大學填寫好的畢業證書是等到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才正式上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則是審核同意後於1950年1月蓋章下發的。劉焱的畢業證書出現中國兩個時代的印跡,見證了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
  • 「家國同夢70年」「家國同夢70年」濟南成就展延至12日
    展期延長熱度繼續 長幼同場見證輝煌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老物件,帶領觀眾走入了一條穿越70年的時光隧道。一項項技術突破、一項項重大工程,帶領觀眾領略濟南發展的新高度。「家國同夢70年——濟南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發展成就展」正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火熱展出。10月8日,國慶節後上班第一天,這兒熱度不減,眾多市民前往打卡。10月8日,成就展迎來了濟南市舜耕小學、濟陽區濟陽街道辦事處城裡社區、中信銀行濟南分行、濟南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濟南市民生大街小學的黨員幹部和群眾,他們紛紛在展覽標誌性建築前拍照留念。
  • 決勝時刻豆瓣6.9分!單日票房榜首!這部電影你如何評價?
    最近要上映的電影還是不少的,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部決勝時刻了,目前看到決勝時刻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還是不錯的,達到了6.9分!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好我們國家的過去的歷史,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上映,也是符合目前的大環境的。
  • 《開國大典》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開國大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等六個方面來展開說課。(出示課件) 一、說教材(出示課件):這是本篇課文《開國大典》在本冊教科書中的所屬位置。本單元的文章是以「走近毛澤東」為主題組織的。
  • 走進開國大典國宴的法庫「桃山白」
    日前,《瀋陽日報》報導了有著300多年悠久歷史的瀋陽老字號——法庫桃山白酒,它曾入選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開國大典的國宴用酒。入選開國大典國宴用酒說到桃山白酒,還有一段光榮的歷史。那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入選開國大典國宴用酒。記者翻閱《法庫縣文物志》時發現,書中對桃山白酒有較長篇幅的記述,其中寫道:「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桃山白酒被選送進京,成為國慶大典宴會上的美酒之一。
  • 修復版《開國大典》新在哪?
    修復版《開國大典》新在哪?」在9月16日舉行的一場4 K新版《開國大典》看片會後,中國影協名譽主席、電影《開國大典》導演李前寬謙遜地向全場觀眾問道。  「好! 」現場觀眾齊聲回答。聲音修復是《開國大典》修復工作的重點之一,修復人員還對這部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膠片電影畫面進行了修復,不僅逐幀修復損傷,還重新調色,使新版影片以4 K的解析度、 60格/秒的高幀率、高動態範圍的影像面世。經過修復, 《開國大典》從一部在高畫質電視上觀看效果尚且不盡如人意的「老片子」 ,變成了一部在大銀幕上視聽效果抓人的大片,這部大片將於10月18日上映。
  • 經典電影《開國大典》4K新版首映禮在京舉辦 致敬史詩級經典
    在2019年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上榮獲「學生最喜愛的經典影片」獎。30年後,經過現代高科技修復的《開國大典》將以4K(4096*2160)解析度、HFR 60格/秒高幀率、HDR 高動態範圍、4K DCI調色、5.1環繞聲的全新版本重返大銀幕,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國慶觀展指南 | 從《開國大典》看到「又見大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開國大典上使用的禮炮、油畫《開國大典》、國畫《北平解放》等等一批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館藏,展覽通過28幅繪畫、41件雕塑、20餘件(套)館藏「新中國成立」相關展品,全景式地展示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艱難曲折和苦難輝煌。
  • 新聞資料:開國大典時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
    開國大典本應是場慶祝新生的狂歡,然而由於形勢複雜,舊敵環伺,只好提前三個月舉行,空軍帶彈受閱絕無僅有。60年過去了,記錄在影像中的開國大典依然熾烈,依然震撼,其背後的故事依然新鮮,依然動人。閱兵式列入開國大典1949年7月,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決定將閱兵式作為開國大典的三項內容之一新政協籌備會議在6月15日開始開會,7月7日過後,中共中央就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人為副主任的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
  • 深刻領悟新中國成立的初心和使命——華天集團組織600餘名幹部職工觀看電影《決勝時刻》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更好地引導華天系統黨員幹部職工深入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歷史和香山紅色文化基因,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