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世紀初,在新疆和中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契丹人建立的大帝國,這個國家被稱為西遼,是遼國的大臣耶律大石所建。耶律大石在遼國滅亡前夕,脫離了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集結一支人馬向西,在中亞地區建立西遼。此後,耶律大石一直懷著復國的夢想,可惜最終未能如願。很少中國人知道西遼的存在,但西遼曾在中亞擊敗過穆斯林聯軍,逆轉了當地的伊斯蘭化進程,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影響。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他文武雙全,通曉契丹、漢兩種文字,還擅長騎馬射箭。1115年,耶律大石中了進士,後來成了翰林。遼國稱翰林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又被稱為大石林牙。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起兵攻遼,遼國屢戰屢敗,國勢逐漸衰落。1122年,金國進攻遼國的南京燕京,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出逃雲中府,半路受到金兵的攻擊,天祚帝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北),與留守燕京的遼國軍民失去了聯繫。
國不可一日無主,耶律大石與大臣們立天祚帝的堂叔、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是為遼宣宗。此時,北宋看到遼國將要亡國,趕緊趁火打劫,根據和金國達成的海上之盟,派童貫、蔡攸率領大軍,要攻取燕京。但即使面對快亡國的遼軍,宋軍也不是對手。耶律大石率遼軍在白溝河擊敗了宋軍,宋軍被迫撤退。
遼宣宗耶律淳不久就死去,大臣們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臨朝稱制,執掌大權。金軍很快又來進攻燕京,攻陷了居庸關。蕭德妃得知金軍就要攻城,帶著大臣蕭幹、耶律大石率軍連夜出城,聲稱要和金軍決戰,實際上是打算逃跑。到了松亭關,大家商量下一步的去向。耶律大石是契丹人,想重新投靠天祚帝;蕭幹是奚人,想到奚王府重新立國。
於是,契丹人和奚人中途分開,耶律大石率領7000遼軍,挾持蕭德妃到夾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稱帝、蕭德妃自稱太后,殺掉了蕭德妃,並責問耶律大石:我還沒死,為什麼你們竟敢立耶律淳為帝?耶律大石回答:您集中全國的兵力也不能抵抗金國,拋棄國家自己逃入深山,使百姓生靈塗炭。我們即使立十個耶律淳,終歸都是太祖的子孫,總勝過在金人面前下跪投降吧?天祚帝無言以對,只好賞賜給耶律大石酒食,寬恕了他的罪行。
1123年,耶律大石率軍進攻奉聖州,金軍完顏婁室擊敗耶律大石並俘虜了他。金軍名將完顏宗望用繩子綁著耶律大石,強迫他為嚮導帶路,襲擊了天祚帝位於青冢的營帳,遼軍損失慘重。
耶律大石投降金國後,有一次和金國名將粘罕在玩雙陸棋時,發生爭執。粘罕憤怒,要想殺耶律大石但並沒有說出來。耶律大石看出粘罕的心思,很是害怕,回到自己的營帳後,拋下自己的妻子,帶著五個兒子連夜逃跑。第二天,粘罕看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耶律大石沒像往常一樣過來陪他下棋,心裡奇怪,派人去叫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的妻子說:昨天他喝醉酒,冒犯了大人,心裡害怕,畏罪跑了。粘罕問耶律大石跑到哪裡了,耶律大石的妻子不說。粘罕大怒,要把耶律大石的妻子配給部落中最低賤的人。耶律大石的妻子不同意,破口大罵,被粘罕射殺。
1123年9月,耶律大石帶領一支部隊,逃回到天祚帝的身邊。天祚帝得到這支軍隊,又得到陰山室韋部落的支持,認為得到老天的幫助,計劃再次出兵,收復燕雲地區。
耶律大石看到天祚帝太不自量力,勸他說:當初金人攻下長春、遼陽,我們把都城遷到中京;金人攻下上京,我們遷都到了燕山;金人攻下中京,您又到了雲中;現在又從雲中逃到了夾山,如果再失敗,還能逃到哪裡去呢?以前全國的軍隊沒有做好戰備,使我國的漢地全被金人佔領。國勢這麼衰弱,還要主動求戰,不是高明的策略。現在應當休養生息、待時而動,不可輕舉妄動。
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的勸告,堅持出兵。耶律大石知道天祚帝不能成事,就殺掉他的大臣蕭乙薛、坡裡括,自立為王,率二百鐵騎連夜離開了天祚帝。向北走了三天,過了 黑水河,向西行至可敦城,駐紮在遼國的北庭都護府。可敦城是遼國的北方重鎮,駐紮著一支騎兵,遼國規定,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這支部隊都不準南下。耶律大石得到這支部隊,力量大增。
1125年,天祚帝被金國俘虜,遼國滅亡。耶律大石得知消息後,決定西徵,藉助西邊蕃部的力量,擊敗金國,恢復遼國的舊有版圖。耶律大石召集忠於遼國的十八個部落,得到他們的支持,徵集了一萬多名精兵,設置官吏,製造兵器鎧甲,此外還得到了可敦城附近的數十萬匹戰馬,做好了西徵的準備。
1130年,耶律大石按照契丹習俗,殺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然後率軍西行。耶律大石提前給高昌回鶻的君主畢勒哥寫信:我太祖皇帝對你先祖有恩,我們兩國的友好關係很多年了,現在我到大食去,經過你的國家,不要有什麼疑心。
畢勒哥接到書信,把耶律大石迎到自己的宮廷,大宴三天。臨行前,獻600匹馬,100頭駱駝,3000隻羊,高昌願意成為耶律大石的附庸,並送以子孫為人質。此後,耶律大石又徵服了幾個國家,獲獲得大批的駱駝、馬、牛、羊、財物,軍隊的氣勢很盛。
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稱帝,號葛兒汗,又稱天祐皇帝,改元延慶,國號為遼,因在西部,被稱為西遼。1134年,耶律大石班師東歸,在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建都。此後,耶律大石開始了朝思暮想的復國大業,派大將率七萬騎兵東徵金國。出徵前,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天后,並昭告三軍:我率領你們來到這荒漠地帶,是為了光復遼國,實現中興大業。此地只是我們光復故國的基地,不是我們永遠居住的地方。
不過,西遼的東徵大軍向東前進了一萬多裡都沒有什麼收穫,牛馬死了很多,軍隊只好返回。耶律大石得知,知道復國的希望破滅了。只好說:上天不保佑我們,我們的命運不好啊!
西遼東徵金國受挫後,轉而在中亞地區擴張,觸及到了穆斯林的勢力範圍。1141年9月,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率領穆斯林聯軍10萬人,與西遼軍隊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草原相遇,爆發了卡特萬之戰。
西遼軍隊人少,但耶律大石認為:穆斯林聯軍雖多而沒有智謀,攻擊他們,使他們首尾不能相救,我軍必勝。於是,耶律大石兵分三路,同時出擊,大敗穆斯林聯軍,擊退了塞爾柱帝國的勢力,西遼成為了中亞霸主,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耶律大石死後,西遼又經歷了幾代君主,於1218年被蒙古所滅。
西遼控制中亞統治後,把東方的契丹遼文化轉播到中亞地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耶律楚材曾寫詩讚揚:後遼興大石,西域統龜茲,萬裡威聲震,百年名教垂。
此前,伊斯蘭教獨霸中亞地區,而耶律大石實行宗教自由政策,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同時在中亞傳播,逆轉了當地的伊斯蘭化進程,也對中亞伊斯蘭教的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耶律大石的影響超出了中國的範圍,具有世界的意義。
耶律大石的復國夢想雖沒有實現,但他堅忍不拔,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依然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建立起威震中亞的大帝國。作為一位傳奇英雄,耶律大石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