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臣建立中亞帝國 擊敗穆斯林聯軍 復國夢想最終破滅

2020-12-12 晨讀堂

公元12世紀初,在新疆和中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契丹人建立的大帝國,這個國家被稱為西遼,是遼國的大臣耶律大石所建。耶律大石在遼國滅亡前夕,脫離了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集結一支人馬向西,在中亞地區建立西遼。此後,耶律大石一直懷著復國的夢想,可惜最終未能如願。很少中國人知道西遼的存在,但西遼曾在中亞擊敗過穆斯林聯軍,逆轉了當地的伊斯蘭化進程,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影響。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他文武雙全,通曉契丹、漢兩種文字,還擅長騎馬射箭。1115年,耶律大石中了進士,後來成了翰林。遼國稱翰林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又被稱為大石林牙。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起兵攻遼,遼國屢戰屢敗,國勢逐漸衰落。1122年,金國進攻遼國的南京燕京,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出逃雲中府,半路受到金兵的攻擊,天祚帝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北),與留守燕京的遼國軍民失去了聯繫。

國不可一日無主,耶律大石與大臣們立天祚帝的堂叔、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是為遼宣宗。此時,北宋看到遼國將要亡國,趕緊趁火打劫,根據和金國達成的海上之盟,派童貫、蔡攸率領大軍,要攻取燕京。但即使面對快亡國的遼軍,宋軍也不是對手。耶律大石率遼軍在白溝河擊敗了宋軍,宋軍被迫撤退。

遼宣宗耶律淳不久就死去,大臣們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臨朝稱制,執掌大權。金軍很快又來進攻燕京,攻陷了居庸關。蕭德妃得知金軍就要攻城,帶著大臣蕭幹、耶律大石率軍連夜出城,聲稱要和金軍決戰,實際上是打算逃跑。到了松亭關,大家商量下一步的去向。耶律大石是契丹人,想重新投靠天祚帝;蕭幹是奚人,想到奚王府重新立國。

於是,契丹人和奚人中途分開,耶律大石率領7000遼軍,挾持蕭德妃到夾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稱帝、蕭德妃自稱太后,殺掉了蕭德妃,並責問耶律大石:我還沒死,為什麼你們竟敢立耶律淳為帝?耶律大石回答:您集中全國的兵力也不能抵抗金國,拋棄國家自己逃入深山,使百姓生靈塗炭。我們即使立十個耶律淳,終歸都是太祖的子孫,總勝過在金人面前下跪投降吧?天祚帝無言以對,只好賞賜給耶律大石酒食,寬恕了他的罪行。

1123年,耶律大石率軍進攻奉聖州,金軍完顏婁室擊敗耶律大石並俘虜了他。金軍名將完顏宗望用繩子綁著耶律大石,強迫他為嚮導帶路,襲擊了天祚帝位於青冢的營帳,遼軍損失慘重。

耶律大石投降金國後,有一次和金國名將粘罕在玩雙陸棋時,發生爭執。粘罕憤怒,要想殺耶律大石但並沒有說出來。耶律大石看出粘罕的心思,很是害怕,回到自己的營帳後,拋下自己的妻子,帶著五個兒子連夜逃跑。第二天,粘罕看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耶律大石沒像往常一樣過來陪他下棋,心裡奇怪,派人去叫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的妻子說:昨天他喝醉酒,冒犯了大人,心裡害怕,畏罪跑了。粘罕問耶律大石跑到哪裡了,耶律大石的妻子不說。粘罕大怒,要把耶律大石的妻子配給部落中最低賤的人。耶律大石的妻子不同意,破口大罵,被粘罕射殺。

1123年9月,耶律大石帶領一支部隊,逃回到天祚帝的身邊。天祚帝得到這支軍隊,又得到陰山室韋部落的支持,認為得到老天的幫助,計劃再次出兵,收復燕雲地區。

耶律大石看到天祚帝太不自量力,勸他說:當初金人攻下長春、遼陽,我們把都城遷到中京;金人攻下上京,我們遷都到了燕山;金人攻下中京,您又到了雲中;現在又從雲中逃到了夾山,如果再失敗,還能逃到哪裡去呢?以前全國的軍隊沒有做好戰備,使我國的漢地全被金人佔領。國勢這麼衰弱,還要主動求戰,不是高明的策略。現在應當休養生息、待時而動,不可輕舉妄動。

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的勸告,堅持出兵。耶律大石知道天祚帝不能成事,就殺掉他的大臣蕭乙薛、坡裡括,自立為王,率二百鐵騎連夜離開了天祚帝。向北走了三天,過了 黑水河,向西行至可敦城,駐紮在遼國的北庭都護府。可敦城是遼國的北方重鎮,駐紮著一支騎兵,遼國規定,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這支部隊都不準南下。耶律大石得到這支部隊,力量大增。

1125年,天祚帝被金國俘虜,遼國滅亡。耶律大石得知消息後,決定西徵,藉助西邊蕃部的力量,擊敗金國,恢復遼國的舊有版圖。耶律大石召集忠於遼國的十八個部落,得到他們的支持,徵集了一萬多名精兵,設置官吏,製造兵器鎧甲,此外還得到了可敦城附近的數十萬匹戰馬,做好了西徵的準備。

1130年,耶律大石按照契丹習俗,殺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然後率軍西行。耶律大石提前給高昌回鶻的君主畢勒哥寫信:我太祖皇帝對你先祖有恩,我們兩國的友好關係很多年了,現在我到大食去,經過你的國家,不要有什麼疑心。

畢勒哥接到書信,把耶律大石迎到自己的宮廷,大宴三天。臨行前,獻600匹馬,100頭駱駝,3000隻羊,高昌願意成為耶律大石的附庸,並送以子孫為人質。此後,耶律大石又徵服了幾個國家,獲獲得大批的駱駝、馬、牛、羊、財物,軍隊的氣勢很盛。

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稱帝,號葛兒汗,又稱天祐皇帝,改元延慶,國號為遼,因在西部,被稱為西遼。1134年,耶律大石班師東歸,在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建都。此後,耶律大石開始了朝思暮想的復國大業,派大將率七萬騎兵東徵金國。出徵前,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天后,並昭告三軍:我率領你們來到這荒漠地帶,是為了光復遼國,實現中興大業。此地只是我們光復故國的基地,不是我們永遠居住的地方。

不過,西遼的東徵大軍向東前進了一萬多裡都沒有什麼收穫,牛馬死了很多,軍隊只好返回。耶律大石得知,知道復國的希望破滅了。只好說:上天不保佑我們,我們的命運不好啊!

西遼東徵金國受挫後,轉而在中亞地區擴張,觸及到了穆斯林的勢力範圍。1141年9月,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率領穆斯林聯軍10萬人,與西遼軍隊在撒馬爾罕城以北的卡特萬草原相遇,爆發了卡特萬之戰。

西遼軍隊人少,但耶律大石認為:穆斯林聯軍雖多而沒有智謀,攻擊他們,使他們首尾不能相救,我軍必勝。於是,耶律大石兵分三路,同時出擊,大敗穆斯林聯軍,擊退了塞爾柱帝國的勢力,西遼成為了中亞霸主,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耶律大石死後,西遼又經歷了幾代君主,於1218年被蒙古所滅。

西遼控制中亞統治後,把東方的契丹遼文化轉播到中亞地區,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耶律楚材曾寫詩讚揚:後遼興大石,西域統龜茲,萬裡威聲震,百年名教垂。

此前,伊斯蘭教獨霸中亞地區,而耶律大石實行宗教自由政策,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同時在中亞傳播,逆轉了當地的伊斯蘭化進程,也對中亞伊斯蘭教的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耶律大石的影響超出了中國的範圍,具有世界的意義。

耶律大石的復國夢想雖沒有實現,但他堅忍不拔,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依然創造出驚人的業績,建立起威震中亞的大帝國。作為一位傳奇英雄,耶律大石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懷念。

相關焦點

  • 大唐帝國在中亞的怛羅斯之戰,被低估的戰役
    今天要說的怛羅斯之戰發生在盛唐,唐玄宗中後期。此時,大唐帝國對西域的經營已經歷經了太宗時期的李靖、李世績滅東突厥、滅高昌,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護府,又經歷了高宗、武則天長達60多年的西域的大小不斷戰爭,西域的經營已經有了穩固的基礎,當時的安西四鎮兵力強盛,戰鬥力極強。
  • 遼朝被金朝滅國後,倖存皇族逃到中亞復國,結果成為中亞第一強國
    以上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歷史,但是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要說的這段歷史,就是遼朝被金朝滅國後,其倖存皇族也像宋朝倖存皇族那樣,在另外一個地方復國。按照地理位置,遼朝倖存皇族在今天的中亞地區復國,而且更重要的是,復國後的遼朝居然發展成為中亞地區的第一強國。復國後的遼朝,史書稱之為「西遼」。
  • 土耳其史上損失極慘一戰,導致皇帝被俘、帝國分裂,還差一點亡國
    其實土耳其人原本並不是西亞土著居民,而是居住於中亞阿姆河流域的中等部落,在13世紀時因受蒙古西徵的影響,被迫西遷至今天的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起初依附於塞爾柱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後在首領奧斯曼的領導下,於1299年宣布獨立,後世子孫為紀念奧斯曼的功績,便用他的名字來作為國名。
  • 亡國皇孫帶200人出逃西域 建立了比金國還遼闊的近百年大帝國
    最終,耶律大石的故事被寫入了《遼史》本紀之中。採用突厥汗號,菊兒汗(眾汗之汗),以及漢族尊號天祐皇帝,改元延慶。西遼政權由此建立。這個政權是遼國的延續,又被稱為哈剌契丹。同年,耶律大石出兵高昌回鶻,兵不血刃,高昌回鶻便正式歸順了西遼。
  • 波蘭三次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它為什麼會這樣悲慘的命運
    建國,被瓜分,再復國,再亡國,再建國,再亡國。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亡國123年的波蘭,一戰後好不容易復國,為何僅20年又再度被瓜分
    波蘭在1569年與立陶宛合併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從而一躍成為歐洲名列前茅的強國,國力可謂強橫一時,然而自17世紀後卻開始迅速衰落,並最終於1795年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直到一戰之後,波蘭才得以重新復國,然而這次復國僅僅20年,便再度被瓜分亡國,這又是為什麼呢?
  • 以色列的復國之路:1000多年的流亡,1000多年的夢想
    這一年的猶太人也定了一個小目標:---復國。猶太人可能都不會想到,這個小目標需要花費長達千年之久。整整1878年。這則宣言中,英國許諾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受到法律保護的國家。這是猶太人復國運動的星星之火,在猶太人的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一戰結束以後,十餘萬的猶太人陸陸續續進入巴勒斯坦地區。
  • 波蘭多次亡國又多次復國
    波蘭在歷史上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歷史上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匈帝國曾三次瓜分波蘭。 (歷史上波蘭騎兵曾擊敗瑞典騎兵和俄羅斯哥薩克騎兵,以其低傷亡率聞名於世界騎兵史之林。)
  • 從中亞史的十大帝國,看中亞如何從雅利安人變成了突厥語國家
    不過,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統治中亞時間很短,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依靠波斯人推翻了倭馬亞王朝,之後東伊朗人在阿拉伯帝國內部建立了薩曼王朝(也稱薩曼帝國),所以當中亞的信仰開始改變之時,其民族成分依然是印歐人~雅利安人。
  • 消失的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在起義中滅亡,阿拔斯王朝建立
    伍麥葉王朝的反對派主要是什葉派、哈瓦利吉派、阿拔斯人、非阿拉伯穆斯林。什葉派,最初是正統四大哈裡發中阿里的支持者,在阿里去世後,他們擁戴阿里的兒子繼承哈裡發之位。自穆阿威葉建立王朝起,什葉派人從來就沒有承認過「僭竊的伍麥葉人」的政權,始終懷著仇恨在帝國內部秘密活動。到末代哈裡發麥爾旺二世時期,什葉派的反抗鬥爭開始公開化、激烈化。
  • 兩大帝國的碰撞,影響了整個世界格局,怛羅斯之戰始末!
    怛羅斯之戰是唐朝天寶年間(大約公元751年),發生在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之間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是兩個當時均處於鼎盛時期的龐大帝國的首次交鋒,戰役最後以唐帝國敗北並撤出中亞,阿拔斯王朝獲勝而告終。
  • 亡國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很多人都以為亡國是因為君主昏聵無能,但馬克思告訴我們個人英雄是無法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所以在實際上大多數的亡國不是因為君主的無能,而是天下的「勢」已經變了,歷史註定要前進。當面臨亡國之災時,大多數的君王其實都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奮勇向前用盡一切辦法來挽救自己的王國,無奈王朝氣數已盡,僅憑他們的力量是難以扭轉乾坤,而最終的結局往往都是身死國滅殉國而終。縱觀歷史,拜佔庭帝國的末代之君君士坦丁十一世算是這類人中最好的代表了。君士坦丁十一世出生於君士坦丁堡,他的父親曼努埃爾二世有十個孩子,他排行老八。
  • 哈裡發是如何建立龐大帝國,又是怎麼走向滅亡的?
    龐大的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貴族借武力徵服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綜合體。不用民族與不同信仰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與矛盾;廣大人民群眾與貴族官僚、富商階級之間存在著無法調和的階級矛盾;穆斯林內部也因為不同的派別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別是封建勢力的逐步發展,又從帝國內部培育起離異勢力。因此,九世紀中葉,哈裡發政權已經力量耗盡,帝國急劇滑向分崩離析的邊緣,直至走向滅亡。
  • 耶律大石:「那我建立的西遼算什麼?」
    但由於先前的另立新君,耶律大石和天祚帝君臣有隙。1124年夏,耶律大石在天祚帝準備出兵與金決戰時,率領200人出走。天祚帝很快被金軍俘虜殺害。而出走的耶律大石輾轉到達可敦城,召集各部盟眾參與復國之戰,勢力很快發展到一萬餘人。1130年,耶律大石拔營西徵。先是借道回鶻,行軍萬裡,打敗西域聯軍,在西域站穩了腳跟。
  • 臭名昭著的「英法聯軍」怎麼誕生的?最終破裂竟源於美國的計謀?
    不久,拿破崙第一帝國的崛起給俄國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英、奧、普等在與法軍激戰中迭遭失敗,便把希望寄託於坐山觀虎鬥的俄國沙皇。在英國的經濟援助與普魯士等派兵協助下,俄國的勢力很快便趁機滲透入了西歐。1812年拿破崙遠徵俄國失敗後,俄國更是抓住機會進行反撲,並成為了徹底顛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最大推力。
  • 讓北宋頭疼的契丹敗於女真後,西遷稱霸中亞
    ◎耶律大石雄心勃勃開始契丹人西遷並不順利,被中亞的哈拉汗王朝擊敗。耶律大石帶著被擊敗的隊伍向西北繼續逃亡,並在塔爾巴哈臺(現塔城地區)建立額敏城,慢慢積蓄實力,喀喇契丹國(西遼)開始它的雄霸中亞之路。後曾經擊敗他們的哈拉汗王朝因為敵國的進攻也不得不向契丹人求救,耶律大石乘機進入巴沙拉袞,奪取了哈拉汗王朝的統治權。耶律大石掌握哈拉汗王朝的權力後,自稱「古兒汗」,意思世界之王。從這個稱號就可以看出耶律大石的野心。
  • 3次滅國又3次復國,在歐洲人人喊打,波蘭為何被周邊國家仇視?
    波蘭歷史悠久,10世紀末就建立了波蘭王國,經過不斷的發展,16世紀達到巔峰,擴張為一個擁有近100萬平方公裡土地,1000多萬人口的歐洲強國,那一時期,波蘭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國家。波蘭在那一時期稱霸歐洲不僅因為它擁有廣袤的領土和大量的人口,還得益於先進的制度和開明的政策。
  • 西遼傳奇,短暫的王朝統一中亞後,「中國」在英語裡發契丹的諧音
    西遼(1132-1218年),它是一個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第八代孫耶律大石在遼朝被金朝所滅後,一路西徵又建立的契丹遼朝延續。但是這支新軍也沒能使耶律大石復國,因為當時的金朝正處於勢力上升之時。1130年,耶律大石眼看復國無望,決定繼續西行。他的部隊在八拉沙兗受到那裡的統治者——喀喇汗王朝的歡迎,因為那裡一帶恰有遊牧民族的起義,正需要軍隊去鎮壓。
  • 這個民族所向披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卻在中國屢屢吃癟
    在世界歷史上曾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所向披靡,建立了人類歷史上連續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在鼎盛時期這個帝國的面積橫跨歐亞大陸,面積達到了恐怖的3300萬平方公裡,然而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這麼強大的帝國在一夜之間突然分成了五個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鐵木爾帝國。),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面呢?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一戰時期沙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分別提出了讓波蘭享有自由和獨立的口號,主要目的是為了順利從波蘭人中徵兵和獲取戰爭經費,到了1915年底,德軍陸續擊敗沙俄軍隊,基本佔領了俄國統治的波蘭地區,所以波蘭人處於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在1916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假惺惺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波蘭王國,又稱波蘭攝政王國,而波蘭人畢蘇斯基成為波蘭軍隊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