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傳奇人物: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

2020-12-19 騰訊網

滾滾大盤無定數,漲跌淘盡英雄,成敗輸贏轉頭空,股市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可否認,每一個人,就是一部歷史,盤點中國股市的草莽英雄,中國股市傳奇人物第一期: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

某天,你有幸坐著時光機回到九十年代的中國。

你在街上報刊拿起報紙,「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中國菸草大王——褚時健」、「中國首富——牟其中」……你一臉懵逼,難道穿越到平行宇宙了嗎,這些人咋都不認識呢?

如果把改革開放以來的風雲人物排個榜,他們得排在馬爸爸和王健林前面。真大佬談起小目標不是「先賺他一個億」,而是「鯨吞整個金融市場」、「稱霸全球菸草行業」、「在喜馬拉雅山上開個洞」……畢竟,不是誰都有本事能「罐頭換飛機」的。管金生,這位曾經在證券市場鯨吞萬裡、氣勢如虹的真大佬,已經70多歲了。很多青蔥小白不曾聽過他的故事,因為大佬就像大樹,容易招大風,颳倒了就看不見了。俗話說,人在江湖漂,難免挨一刀。現在的管金生已是英雄見白頭,但要在老一輩人中提起他,那是誰人都要面露敬色,抬手點讚的。

不為其他,只因他的遠見卓識和敢為天下先。

1947年5月19日,管金生出生於江西省清江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剛出生時,算命的給他批了一卦,「這孩子命硬,要送出去寄養。」因此,直到3歲後,懵懂的管金生才被接回家中。小學四年級,母親去世,他因此早早就領悟到了世態炎涼。「要好自為之,自立自強,沒有人來救你!」也正是這份覺悟,讓他一步步走上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頂峰。

青年時的管金生做的是學者夢。他對法國文學頗有研究。1982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獲得法國文學碩士學位。因後來找不到對口的工作,改行投入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1983年,精通法語的管金生偶然地擔任了在上海召開的中美國際投資研討會秘書長。會後,他接受歐盟邀請,由上海信託投資公司委派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學習管理和法學。

1980年代後期,鄧小平視察上海,徵求上海各界有識之士對振興上海的真知灼見,並表示了把上海外灘建成東方華爾街這一構思的極大興趣。管金生熱血沸騰。他一夜不眠,奮筆疾書,下筆萬言,痛陳創建中國證券市場之重要,並請願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議被接納,並被批准「試點

1988年,由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10家股東籌資3500萬元人民幣,萬國證券開張。管任總經理。「萬國的成立,本身就是管總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貢獻,」管金生前秘書,萬國證券副總經理衛哲說。在萬國成立的過程中,管金生做了兩個堅持。第一,公司實行股份制,且各大股東股權比例相差無幾,這是中國第一個股份化的證券公司;第二,堅持與銀行脫離——「從一開始,管總就知道,銀行與證券公司必須分開。」衛哲解釋說。這兩個安排,均是領當時中國風氣之先的動作——此前僅有的兩家證券公司分別脫胎於工商銀行(南方證券)、交通銀行(海通證券)。

「他的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是一個老師,把國外的這種理念,戰略、文化帶到中國來。」衛哲說。1993年,有時評價管生金:他的卓越就在不斷地衝擊舊的體制。在上交所的建設中,其交易規則,設備,交易員的培訓,幾乎都是萬國一手操辦;深滬兩市的異地交易首先由萬國開通;它最早開始在國內推動和實施無紙化交易;而「B股是怎麼推出來的?都是我們在房子裡想出來的。」

另一位前萬國職員說,在他剛剛加入的時候,很驚訝於監管部門怎麼會簡單地把萬國證券提出的建議寫入監管條例。不僅如此。在萬國發展的初期,管四處演講。「當時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把當時銀行,財政,計委,經委各個部門都拉出來,進行免費的培訓」,「做了大量的市場培育工作。」

萬國成立不到兩個月,就作為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在國際證券界亮相——在由20多個國際證券公司組成的、對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的承銷團中,日本野村證券任總幹事,萬國任副總幹事。1992年年底,他在香港與李嘉誠合作,一舉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眾,完成了大陸證券公司首次收購境外企業並成為控股人。還在萬國證券籌備第三家證券營業部的時候,他們談話的焦點已經由上海當時的9區10縣如何瓜分,轉移到如何拓展全國市場。1994年的時候,萬國已在新加坡、倫敦開設分公司;同年,衛哲受命已經開始準備籌備美國分公司。

萬國證券成立

「當其他證券公司連國內是怎麼回事都沒弄明白的時候,我們已經明確提出,要把萬國打造成中國的美林。」但是與此同時,他卻腳踏實地,「深挖洞,廣積糧」。萬國的原始積累是從倒賣國庫券中完成的——利用當時國債以攤派形式發行、流動性差導致的地區差異獲利。「管總一開始就規定銀債分離,這就註定了要自己另尋生財之道。」「當時,我們都是拿著現金,到河南,安徽等地收購國庫券,回來的時候,一人一屁股坐個麻袋,一麻袋就有價值好幾百萬的證券,坐火車運回來。」

管也是國內第一個對證券有真正認識的金融家。他充分意識到,要想與國際大券商並肩,傲然同儕,必須更多地僱傭那些更加聰明、能夠將市場視為一門嚴謹的科學的交易員,而不是一群庸人來進行交易。為此,他在大學裡面進行大量的演講,邀請美林、高盛等國際投行人士給他們講課,以燃起他們對證券的熱情。這些老師後來又帶動自己的學生加入。最後,在萬國的中層以上團隊中,來自復旦、上海交大和財經大學的學生老師佔到90%以上。這些人通曉財經知識,並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能夠很好地學習國際投資理念。相比之下,其他證券公司僱傭的員工大多為中專畢業生。

憑藉專業精神,萬國迎來了自己的輝煌。「在一級發行市場上,我們曾經一天出席四個發行儀式。很多行業都是這樣,一下子全跟我們籤了,最後,政府不得不出來協調,分配給其他券商。」衛哲說。而在二級市場,交易量前十名的證券營業部中,往往有七、八個都是萬國的。事實上,萬國證券一度持有中國國內上市公司70%的A股和幾乎全部的B股。

我們先回顧一下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來龍去脈:

所謂「327」,是一個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九十年代初國債發行非常困難,老百姓普遍不願購買。國家決定引入發達國家的交易方式,讓國債更具流通性和價格彈性,1992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計並推出了12個品種的期貨合約。

第二年,財政部決定參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給予一些國債品種保值補貼。國債收益率開始出現不確定性,炒作空間擴大了,國債市場開始火爆,聚集的資金量遠遠超過了股市。「327」現券的票面利率為9.5%,如果不計保值貼補,到期本息之和為128.5元。在1991~19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但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經過宏觀調控,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根據這些數據,當時中國第一大券商——萬國證券的總經理,有「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合理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高嶺、高原兄弟執掌的遼寧國發集團,開始大舉做空。

萬國證券和廖國發認為,財政部本來應該是最不想提高「保值貼補率」的,因為這樣他就要從國庫裡無端地多掏出很多錢來補貼買國債的人。但是他們忘了,在他們對面,就是隸屬於財政部的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中經開)和眾多追隨中經開的上海和江浙一帶的私人大戶。

中經開的背景市場都很清楚,是財政部的全資子公司。作為財政部的擔負財政資金周轉任務的直屬機構,當時中經開的董事長剛從財政部副部長的位置退下,總經理則是財政部綜合司司長。

1994年2月開始,「國字頭」的中經開聯合江浙一帶的一些大戶,高調做多,曾經創下了一日之內吸納100多萬口327國債的天量大單(每一口等於20000元)。這次正當所有空頭們都以市場化的眼光來看「保值貼補率」不可能再增加,而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保值貼補率」後來竟然提高到12.98%!雖然萬國肯定知道中經開的背景,但他們還是固執地以為可以憑自己的實力贏過對方的權力。

為了這個巨額貼息,財政部在通貨膨脹已經被抑制的前提下,花了國家的錢,多支出了約16億。在通脹率已經下降到不足3%的時候,國債的貼息率卻由94年的8%一下子提高到13%,整整5個點啊!所有的市場規律和經濟學原理在此都不成立了。但是,這個貼息是2月23日當晚財政部才正式發布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公告,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而所有的戰鬥都發生在當天白天。這裡的黑幕到底啥樣,誰也說不清了!

改寫歷史的7分47秒

2月23日上午,財政部宣布,327國債將以148.50元兌付。這個消息對豪賭做空的管金生和萬國證券而言,無異於一個驚天霹靂!當天上午一開盤,以中經開為首的多頭便發動猛攻,十分鐘內將327國債的價格拉升至150元上方。管金生被逼上了絕路,因為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就要賠進去十幾億。他不甘心失敗,迅速組織起反擊,但怎奈市場做多情緒高漲,管金生的努力功虧一簣。到中午收盤時,國債價格穩穩站在151元上方。這意味著,一旦到期交割,萬國將巨虧60億,而當時它的資產不過14億,利潤只有5.5億。管金生坐不住了,他心急如焚地趕往上交所,找到尉文淵,一連提出了三個請求:

第一,能不能增加點持倉量?第二,能不能發個公告,說上交所還沒接到財政部的貼息通知?第三,能不能把交易停下來?

尉文淵知道,管金生敢提這樣的要求,說明萬國已陷入絕境。但他還是一口回拒了,畢竟這對上交所來講是不能承受之重。管金生帶著極度的失望離開了上交所。下午,當他回到公司時,盤面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連昔日友軍遼國發也突然倒戈,反手做多。萬國危在旦夕!眼看離收盤時間越來越近,管金生和他的同事很清楚,再不想辦法抑制價格上漲,萬國只有破產清算一條道。這是生性高傲的管金生萬萬不能接受的,他不能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王牌毀於一旦。最終,他決定拼死一搏。下午4點22分13秒,萬國的反擊開始了。在不到八分鐘的時間裡,管金生連續拋出數十萬口的賣單,將價格打壓到148元,最後一刻,更是以730萬口的超級大賣單,將其直接轟至147.40元。這筆賣單的「總價值」幾乎相當於1994年中國GDP的三分之一!如果以這一價格成交,萬國將從巨虧60億變成淨賺42億。當然,這也意味著,當天買入的多頭將全線爆倉。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人狂喜,有人暴怒,還有人絕望到手腳冰涼、長聲哀嘆。收盤後,舉報信像雪片一般湧向上交所。正在交易大廳陪客人參觀的尉文淵,迅速返回崗位,調查幕後的「黑手」。在得知拋單來自萬國後,他火冒三丈地打電話給管金生,讓他立刻到上交所來一趟。下午五點,管金生趕到上交所。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爭吵發生了。尉文淵不明白,中午明明已經和老管談妥,對方答應去籌措保證金,為何下午卻鬧成了這樣。而管金生同樣不理解,小尉為何對自己的請求無動於衷。經過反覆的爭吵、權衡,尉文淵最後決定,取消當天收盤前八分鐘的交易。當手下將列印好的公告遞給尉文淵時,他囑咐對方先別忙著發,自己一個人跑到二樓貴賓室坐了整整一個小時。那一刻,尉文淵感到極度的痛苦和無助。

尉文淵在327平倉現場

事後統計,萬國證券最後八分鐘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按照上交所的規定,國債期貨交易1口為2萬元面值的國債。1056萬口的空單意味著什麼?意味著2100億的總市值,意味著1994年中國GDP的1/30!當時327國債總共才240億,這樣的天量可謂空前絕後。

即使是數年之後,經歷過這次事件的當事人至今依然後怕,沒法接受那曾經的一幕,就連上交所監管方都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

本來,這可以算是中國證券史上的一次以散勝莊的大事,如果按照收盤價交割,以內幕消息作為投資理念的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反勝為敗,以市場技術分析為投資理念的萬國為代表的空頭反敗為勝,雙方各自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盈虧。但是,當天晚上,卻爆出了中國金融市場最為驚人的一幕:——2月23日夜,上海交易所「受命宣布」(大家請注意受命這兩個字,是誰從北京發命?),當日收盤前8分鐘內的所有拋單無效!當天收盤價定為151.30元。

1993年出臺的國債期貨交易辦法明確規定了允許賣方(也就是萬國)在保證金制度下進行賣空,而沒有規定賣空的限額,現在來看這是一個系統BUG,就是保證金不到位但可以無限賣出空單。

但是上交所判定萬國證券違規操作,從而取消賣單的直接理由是「保證金不足」。這個決定時間為23日夜間約21點,從收盤到取消賣單的時間僅為4個小時多點,而在這四個小時裡,上交所明確表態「萬國證券保證金肯定不足」。「肯定」兩個字,就證明了上交所根本沒有去核查萬國的保證金到底有多少錢!萬國2112萬口賣單的保證金,實際計算下來是52.8億人民幣。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確實不具備這個資金實力,但系統並沒有控制保證金的功能。

327事件,管理層不是自我譴責制度和設施的落後,反倒張開血盆大口說道,管金生,你在鑽空子!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被萬國證券翻轉的盤子,再次倒轉過來:萬國證券虧損1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如果按管金生掄板斧砍出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151.30元平倉,萬國虧16億元。許多人這一天內在千萬身家的暴發戶與債臺高築的窮光蛋之間轉了個來回。

這一天,被外媒稱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只不過,失敗一方是利用了系統漏洞,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運用技巧性操作,可以算是一次漂亮的投機案例。而獲勝另一方依靠的卻是內幕消息,或者說直接操縱了權力改判了結果。

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鑑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作出了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決定。至此,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整整18年後,直至2013年方才恢復。以中經開為統帥的多方,瓜分了巨大的勝利蛋糕,一夜之間暴富。在這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大戰中,至少讓這些人完成了原始積累,或者發了大財。當然,中經開一戰成名,成為市場中最彪悍的莊家。在國債期貨被停止交易後,這些人和機構都進入了股市或商品期貨市場,成為市場中的新霸主。某隻股票或期貨交易品種,只要傳說有他們參與,馬上身價倍增,狂漲不已。

時間是把殺豬刀,它不僅僅雕刻莊家的容顏,還直接消滅他們的肉體。不可一世的中經開,在此後證券市場中多次違規。在327國債事件幾個月後,就將其配售的四川長虹禁售股上市流通,其中複雜而又觸目驚心的內幕,令中國股市再次蒙羞。隨後,中經開又捲入了東方電子和銀廣夏兩個大案之中。

十年賭四命,中經開終於將自己送上了絞刑架,公司灰飛煙滅,其掌門人總經理姜繼增也被送上法庭。最莫名其妙的是,利用內幕消息在中國股市一路血賺的中經開,最後清盤結算竟然大幅虧損。

在2002年6月被人民銀行依法吊銷營業許可證的時候,中經開虧損欠債數十億元!清算組對「中經開」的債務如此評價:「知道會很大,但是還是超出想像。」

相關焦點

  • 細數股市中的牛人——「證券之父」管金生
    管金生(圖片來自網絡)管金生,1947年5月19日出生於江西省樟樹市一個窮僻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貧寒。1965年,他考進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系,1982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獲得法國文學碩士學位。管金生熱血沸騰。他一夜不眠,奮筆疾書,下筆萬言,痛陳創建中國證券市場之重要,並請願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88年2月,他負責籌建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公司,由上海國際信託投資 公司等10家股東籌資3500萬元人民幣,任副董事長、總經理、總裁。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上海黃浦路成立。1995年4月,管金生因為「三二七國債事件」落寞辭職。
  •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簡介
    1/9 管金生:如果說中國股市存在大鱷的話,那麼當年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無疑要算現在這些大鱷的鼻祖。
  • 股市走過20年 細數中國版「華爾街牛人」
    股市20年間,有那麼一些人,憑藉過人的眼光和膽識,在中國風雲詭譎的股市翻雲覆雨,留下那些無法複製的故事和傳奇讓後來者驚嘆。他們,是股市的弄潮兒。站在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風潮的最前面,乘風飛揚……  中國股市二十年,這條曲折的軌道,充滿荊棘、充滿驚險,亦充滿了激越,而與之交織的無數人生,也因此而不同。
  • 炒股,你知道中國股市十大人物麼?幾度沉浮,依舊王者——闞治東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十年時間裡,多少英雄被「浪花淘盡」。物是人非的今天,當我們再回頭翻看以前的歷史,實在讓人感慨頗多!一首《臨江仙》道盡多少人生在中國證券市場,能稱得上「教父」級的人物,闞治東可算其一。
  • 【時事熱點】中國最頂級的金融奇才都在監獄裡:管金生、唐萬新...
    管金生其人頗具傳奇色彩。他是江蘇省人,在上世紀90年代初時加入到中國邁向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曾與香港的李嘉誠合夥做過一次生意,並被《中國日報》稱為「老闆」。甚至在中國還沒有股票市場的時候,他就誓言要建立中國自己的「美林公司」。
  • 中國股市傳奇人物:超級專家-呂梁
    滾滾大盤無定數,漲跌淘盡英雄,成敗輸贏轉頭空,股市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可否認,每一個人,就是一部歷史,盤點中國股市的草莽英雄,中國股市傳奇人物第三期: 超級專家-呂梁 中國股市曾經黑暗過,那個年代是「莊家」翻雲覆雨的年代,今天我們來重溫一下那時的所謂「牛股
  • 30年中國股市記憶,你還記得的有哪些?|約翰·范爾霖|中國證券博物...
    30年的今天(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30年來,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吸引了無數人投身其中逐浪淘金。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三十而立的中國股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跌宕起伏的指數,更有大浪淘沙的記憶影像。
  • 中國期貨史上十大悲情人物
    2、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中國期貨史上十大悲情人物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作為債券市場交易的主導者,1995年「327國債」事件發生的那一周,萬國超賣債券期貨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公司預計財政部將下調「保值貼補」——提供「保值貼補」是為了提升國債發行的吸引力——這會導致市場大幅下挫。
  • 今日股市1204丨【中國股市三十年特別節目】中國證券市場十件大事...
    中國證券市場十件大事今日股市特別策劃1990年12月19日,「老八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從那一刻起,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傳奇徐徐展開。30年來,我們見證了波瀾壯闊的牛市和舉步維艱的陰跌,我們見證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十面埋伏的困境。
  • 中國最牛的股神——郭登峰
    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開始試營業,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等5隻股票先後誕生,由於這五隻股票於深交所試營業前就在深圳特區證券公司公開櫃檯上市交易,史稱"深市老五股"。  郎鹹平的採訪,揭開了中國證券史上的一個驚天大秘密,原來,潛伏十餘年從未現身的股市大鱷,就是鼎鼎大名的郭美美她媽。
  • 中國股市20年之十大牛人
    誰是中國股市20年曆程中最「牛」的人?他們或是中國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國醫」,或是預測風雲變幻的分析師,或是最牛的「操盤手」,或是屹立不倒的股市平民英雄……  尚福林:「股權分置改革第一人」  【年齡】59歲  【身份】中國證監會主席  【牛氣表現】證監會第五任主席尚福林,是股權分置改革提出並將其付諸實施的第一人
  • 中國期貨市場十大悲情人物
    1、傳奇人物:逍遙劉強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因在2015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最終導致破產,於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臺跳樓自殺。
  • 30年中國股市記憶,你還記得的有哪些?
    30年的今天(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30年來,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吸引了無數人投身其中逐浪淘金。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三十而立的中國股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跌宕起伏的指數,更有大浪淘沙的記憶影像。
  •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未來十年希望中國股市真正...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賀強暢想未來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前景時表示,希望中國股市真正發展成投資型市場。賀強:91年開始討論證券市場,92、93年開始做,而且資本市場長期專門研究幹這一行的,我在學校講一門課證券投資、證券市場三位一體,其實資本市場股市,我想講一點跟自己有關係的故事,印花稅的故事。
  • 中國A股30年行情走勢 中國股市30年發展歷程回顧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鳴鑼開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證券所迎來敲鐘時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值從23億到現在的約80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從8家增至4000餘家,投資者開戶人數達1.6億人……三十年間,A股締造了一座裡程碑。  三十年,世事變幻;三十年,滄海桑田。
  • 外媒關注中國股市大熱
    一、外媒分析股市大熱原因,有媒體認為官方助長了股市熱。彭博社Bruce Einhorn 4月14日報導稱,在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中國股市卻異常紅火。中國監管機構通過施壓企業,人為壓低IPO定價,助長了股市熱。
  • 金巖石:中國股市的自我修復與散戶機構化
    中國股市的自我修復以國家主席的身份談論股市在中國是首例。不久前,習近平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講了兩點看法:第一,中國政府面對股市危機採取了一些措施,避免了一次系統性風險;第二,在綜合採取多種穩定措施後,中國股市已進入了自我修復與自我調節的階段。股市的自我修復與自我調節的「我」是誰?人們也許會說「市場」,在我看來應該是股市中的投資人群體。尤其是在一個散戶主導的股市中,投資人的群體衝動是股市暴漲暴跌的唯一原因。
  • 中國股市的「三套鴨」
    中國股市的「三套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5日 10:1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有一道叫「中國上市公司藉助外力提高盈利的比例也相當高,去年A股上市公司約有37%的利潤來源於投資收益。境外投資者則認為,公司應該著重於主營業務,涉入其他不相關的行業反而是一個劣勢。    按照滬深證券交易所對半年報披露的最新通知,上市公司千餘例交叉持股的壯觀場面即將在投資者面前大曝光。據長江證券研究所統計,程度不同的持有其他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高達1135例。
  • 全球股市排行 中國滬深股市排在三十一位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全球著名投資銀行美林證券發表的報告揭曉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股市排行榜。土耳其、俄羅斯、墨西哥股市分別以39.7%、27.5%、16.4%的漲幅名列全球股市第二季度表現前三甲。本季度最大跌幅股市為中國臺灣地區股市,下挫15.8%。
  • 中國股市為啥「紅漲綠跌」:中國特色成功逆襲
    (新股民王小姐)民間說法老股民徐先生:我國股市初建時規定「綠漲紅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首開新中國股市先河。當時代表行情漲跌的顏色與國際上是「接軌」的,即綠漲紅跌。後來為了區別「社會主義股市」和「資本主義股市」,管理部門決定我們用紅色代表漲,綠也代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