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今天(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30年來,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吸引了無數人投身其中逐浪淘金。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三十而立的中國股市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跌宕起伏的指數,更有大浪淘沙的記憶影像。
前傳(1978-1989)
1978年
中國改革開放開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隨著農村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功推進,城市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包轉租」改革的逐步實施,一些企業開始探索實行股份制、嘗試發行股票,各類債券發行逐步恢復,與買賣證券有關的交易場所、交易系統和專營機構等隨之誕生……
1980年
第一次「股票」發行
1980年1月1日,撫順紅磚一廠發行「紅磚股票」,但它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股票,只能算是準股票形式。因為它的股票認購只開放給大工廠,且在股票上註明1982年後收回。
撫順紅磚「股票」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設立
1980年6月,成都市工業展銷信託股份公司成立並發行股票,這是新中國有記載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1981年
第一次發行國庫券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第一次發行。國庫券總金額40億元,要求全民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單位購買20億元,城鄉人民購買20億元。實際認購交款46.65億元,超額16.6%完成任務。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1983年
第一次公開招股
1983年7月22日,深圳市寶安縣委、縣政府批准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發行股票,面向全國招股籌資,從而成就了新中國第一次的公開招股。
1983年7月25日,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在《深圳特區報》上刊登招股啟事。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1984年
第一家轉為股份制公司的國營企業
1984年的8月23日,北京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天橋百貨商場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家轉為股份制的國營企業。
北京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當時的工商企業營業執照複印件。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第一隻公開發行的股票
1984年11月18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這隻股票沒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轉讓,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股票,也成為新中國第一隻公開發行的股票。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第一個股票交易櫃檯
1984年11月14日,中國工商銀行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代理公開發行飛樂音響股票,是我國第一家代理公發行股票的金融機構。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806號)以掛牌方式代理買賣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隻股票,實行現金交易,按成交金額收取3%的代理手續費,是我國第一家股票交易櫃檯。
第一次發行B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電真空B股是新中國第一次發行B股。
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特種股票。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印件
1985年
第一次發行金融債
1985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先後在國內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債發行開始起步。此後各大商業銀行和信託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都相繼發行了自己的金融債券。
1986年
鄧小平接見範爾霖
鄧小平贈送股票的場景還原 圖 / 攝於中國證券博物館
1986年11月14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率領的美國證券代表團,會見後將一張面值50元的飛樂音響股票作為禮物贈送給範爾霖。鄧小平向外國客人贈送股票的舉動,是對我國剛起步的股份制改革和尚處於萌芽期的證券市場的極大肯定,向全世界傳達了我國將發展證券市場、推進股份制經濟的信號。
在這隻「國禮」股票的選擇上,有關部門本來是打算用天橋百貨的股票來做為禮物回送給範爾霖,可是股票拿來一看,不但有信託的字樣,並且還詳細地標明了支付股息的年限和比例。這顯然是不符合標準股票的要求,就這樣,天橋百貨與國禮擦肩而過。
1986年11月1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李祥瑞的陪同下,約翰·范爾霖到僅有2隻股票掛牌交易的股票交易櫃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辦理飛樂音響股票過戶手續。回到美國後,範爾霖將飛樂音響股票以及與鄧小平合影的照片一起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陳列廳裡。
1987年
第一家專業性質證券公司
1987年9月19日,深圳12家金融機構出資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
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舊照 圖 / 新華社
1988年
全國60個城市進行國庫券轉讓試點
當時全國各地區國庫券售價不統一,許多人將外地低價收來的國庫券搬到上海等地高價賣出,其中最知名的一位是後來被稱為「楊百萬」的上海個人投資者楊懷定。
正傳(1990-2020)
1990年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0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2月19日正式開業。首批上市品種共有39隻,其中股票8隻(「老八股」),債券31隻。
開市當天,申銀公司的「紅馬甲」郭純做成了第一單交易。初期時,股票交易員身著的紅馬甲上並沒有編號,後來才印上了數字編號。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大會會場。 圖 / 新華社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營業。1991年4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獲中國人民銀行批覆,同年7月3日舉行舉辦正式開業慶典。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營業,主要籌建負責人王健(左)
和禹國剛敲響開市鍾。 圖/新華社
1991年
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成立
1991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2年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
1992年10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統一監管體制開始形成。
1993年
第一隻H股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在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隻H股。它也創下了當時港股市場的超額認購紀錄。
1993年7月15日,時任青島啤酒董事長的張亞東在上市儀式上發表講話。 圖 / 新華社
第一隻上市的投資基金
1993年8月20日,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為我國首隻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投資基金。
第一次「舉牌」
1993年9月30日,中國寶安宣布持有延中實業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這是滬深股市歷史上的第一次「舉牌」,打響了上市公司收購兼併第一槍,史稱「寶延風波」。
1994年
電影《股瘋》上映
1990年代,股市的空前熱度引發全民炒股。1994年,一部以此為背景,由李國立執導,潘虹、劉青雲領銜主演的電影《股瘋》在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地區上映。
《股瘋》海報
1995年
「T+1」回歸
1992年5月,A股開啟了「T+0」交易制度,後基於維護股票市場穩定、防範股市風險的考慮,1995年1月1日,滬深兩市又改回了T+1交易制度,並一直沿用至今。
327國債事件
「327」是一個國債的產品,兌付辦法是票面利率9.5%加保值貼息。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投機價值,成為了當年最為熱門的炒作素材。
1995年2月23日,以萬國證券為代表的空頭與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對327國債期貨合約展開對賭。當夜,上交所宣布最後8分鐘交易存在嚴重違規,判定無效。「327國債事件」導致萬國證券嚴重虧損、總經理管金生入獄。
1995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公布了對「327國債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1996年
實施10%漲跌停製度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證綜指上漲了124%,深成指上漲了346%。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並於當日開始實施10%的漲跌停板制度。
1996年12月16日的《人民日報》
1997年
上海證券交易所搬家
1997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大廈正式啟用,大廈地上27層(地下3層),9層以下為上海證券交易所,3600平方米的無柱交易大廳可提供1810個交易席位,能滿足3000多位交易員同時交易。同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推行無紙化交易、無形席位。
1998年
中國第一批規範的基金管理公司誕生
1998年至1999年,誕生了中國第一批規範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共10家,因而被稱為「老10家」。它們的成立標誌著規範化的證券投資基金在我國正式起步。
1998年3月,首批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認購凍結了1616億元資金,但中籤率僅有2%。
1998年3月23日,投資者在北京某證券公司營業部踴躍申購投資基金。 圖/新華社
1999年
「5·19」行情
在實行了漲跌停和「T+1」制度之後,A股市場經歷了長達兩年多的熊市。直到1999年5月19日,在網絡科技股的帶動下,滬指從最低1057點攀升至同年6月底最高的1756點附近,累計漲幅高達66%。史稱「5·19」行情。
首部《證券法》實施
1999年7月1日,新中國首部《證券法》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法制化進入新階段。
2001年
第一隻退市股票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因連續四年虧損退市,這也是A股首家退市公司。
圖 / 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藏複製件
IPO核准制誕生
2001年5月18日,用友軟體(現更名為「用友網絡」)在上交所掛牌交易,它是首家核准制下發行並上市的股票;同時,它也是我國A股市場首家以「民營企業」身份IPO的企業。在此之前,僅有少數幾家民營企業是通過「借殼」上市的。從此,A股市場開啟了非公有制企業IPO的大門。
2001年5月18日,用友「鳴鑼」上市。 圖 / 新華社
貴州茅臺上市
2001年7月31日,貴州茅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是31.39元/股,首日開盤價是34.51元。時至今日,它已成長為中國「股王」。
第一隻開放式基金
2001年9月11日,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誕生。
2003年
QFII制度啟動
2003年7月9日,瑞銀成為首家投資於中國境內市場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和之後推出的RQFII,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在分享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增長成果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2004年
中小板開板
2004年6月25日,深交所舉行中小企業板塊首次上市儀式,新和成等8家公司掛牌上市。
這是滬深交易所市場結構的首次重大創新,從此結束了滬深交易所完全同質化、平均化發展的制度安排,深交所的市場定位開始有別於上交所。
中小企業板塊啟動儀式 圖 / 新華社
2005年
股權分置改革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推出的「每10股送3.5股派8元現金」的股改方案,以93.44%的高贊成率順利通過,為中國股權分置改革打響了第一槍。至2007年底,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A股進入全流通時代。
2005年6月6日,在三一重工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前夕,滬指一度跌破千點大關,最低跌至998點。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深入進行,投資者重燃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至2007年10月,滬指創下6124點歷史高點,A股市場走出了創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漲幅最大的大牛市。
南方證券倒閉
2005年,曾經的巨頭南方證券倒閉,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證券公司破產案,此後,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開始實施第三方存管制度。
2007年
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點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點位——6124點。
創業板開市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創業板一方面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亦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為促進中國科技進步、技術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0年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推出
2010年3月30日,滬深交易所正式向6家試點券商發出通知,於2010年3月31日起接受券商的融資融券交易申報。
2010年4月1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
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的相繼推出,一改過去只能做多的局面,標誌著A股市場迎來雙邊交易時代。
2014年
滬港通正式開通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內容,有利於加強兩地資本市場聯繫,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也正式開通。
2015年
中國股市創歷史天量
2015年5月28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達23297億元,這也是中國股市成交額最高的一天。
2016年
A股熔斷
2016年1月4日和1月7日,A股兩天時間裡經歷了四次熔斷,1月8日,指數熔斷機制暫停。
2017年
A股納入國際主流指數
2017年6月,明晟公司(MSCI)宣布,決定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富時羅素、標普道瓊等也相繼將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這表明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取得重要突破,並獲得了境外機構和國際資本的普遍認可。
2019年
實施註冊制的科創板開板
2019年6月13日,實施註冊制的科創板正式開板。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掛牌上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科創板是帶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一。
滬倫通正式開通
2019年6月1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展滬倫通業務。同日,上交所上市公司華泰證券發行的滬倫通下首隻全球存託憑證(GDR)產品在倫交所掛牌交易。
2020年
新《證券法》實施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施行。作為資本市場根本大法,新證券法在多個熱點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標誌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邁上新臺階。
創業板實施註冊制
2020年創業板開始實施註冊制,8月24日,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的首批18隻新股上市。
圖 / 新華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是一部改革開放的輝煌史詩,更是屬於中國的奇蹟,而日新月異的中國股市也還在繼續書寫自己的傳奇。中國股市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多點讚,多中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