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不洗澡全身黏糊糊的真的很難受。而對精緻的女孩子來說,洗澡就更是一項必須進行的「工作」。
然而,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確洗澡嗎?很多女生在洗澡時都有這3個壞習慣,無形對皮膚造成傷害,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你踩雷了嗎?
習慣用溫度過高的水洗澡
因為女生天生體溫低,所以很多女生都有用溫度較高的水洗澡的習慣(水溫往往高於40攝氏度),她們認為這樣既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又能洗得更乾淨。可事實並非如此,洗澡最好用溫水,水溫過高一方面可能會損傷肌膚屏障,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皮膚敏感、泛紅等問題。
另一方面,水溫過高會讓毛孔瞬間舒張,可能會有汙垢經由毛孔進入肌膚,從而傷害皮膚。所以說,為了皮膚著想,建議選擇用接近體溫的水洗澡,不僅清潔效果好,而且能最大程度呵護肌膚。
習慣花很長時間洗澡
網上一直有人調侃女生洗澡時間太長,確實,相對男生洗澡的三五分鐘而言,女生動輒半小時、一小時的洗澡時長著實令人哭笑不得。當然了,這也跟女生洗澡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有關,很多女孩子洗澡的時候會附帶著洗頭、敷面膜、洗衣服、抹身體乳等等,事情多時間自然花得比較多。
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一方面浴室空間狹小,洗澡後水蒸氣濃度又大,人如果長期待在這種空氣不流通的環境裡,很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在北方一些澡堂,會張貼警告讓大家控制泡澡、洗澡時間,避免長時間滯留浴室。
除此之外,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洗澡之後感覺口渴很想喝水,這其實是因為洗澡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肌膚水分流失,所以說如果長期花很長的時間洗澡,很可能會讓皮膚乾燥、沒有光澤。一般來說,建議洗澡時間維持在20分鐘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這樣既能洗得乾淨又不至於傷害皮膚。
習慣用力搓澡
洗澡的主要目的就是清潔肌膚,正因如此,很多女生在洗澡的時候會用力搓澡,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不將皮膚揉得紅紅的一片就覺得洗得不乾淨。然而這樣的洗澡方式既容易損傷肌膚角質層、造成傷口,又容易因為搓澡巾沒有及時晾曬,滋生大量細菌,從而引發痘痘、紅疹等肌膚問題。
其實,我們一般都會用沐浴露,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水溫合適,輕柔地擦洗就能將肌膚表面清洗安靜,而無需用力揉搓。另外,如果你覺得某個部位膚色太暗(比如說膝蓋、腳踝),建議使用去角質產品,這樣才能看到效果,而不是用力搓澡損傷肌膚。
好了,本期內容到此結束,女生洗澡時的3個壞習慣,無形中傷害皮膚,很多人都踩雷,你中招了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