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獻身教育事業,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教育,鼓勵教育系統的「優秀者」「奉獻者」「堅守者」,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和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9月8日,嶽陽市授予劉望華等10名同志「嶽陽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紅網時刻9月12日訊(嶽陽分站記者 鍾佛砂)從9月11日起,紅網嶽陽站將推出「嶽陽優秀教師」系列報導,全方位展示優秀教師風採。
嶽陽市優秀教師劉望華。
寒來暑往,劉望華從教33年,也連續當了33年班主任。
連綿起伏的幕阜山逶迤西延,在嶽陽縣東部孕育了一座大峰山。大峰山海拔五百多米,劉望華就在山北的張谷英鎮饒村中學任教。在她的教導下,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考上省屬重點高中,其中,陳雙玲、陳昆、朱蕾高考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從教33年 愛是教育不變的良方
1984年,17歲的劉望華走上講臺,先是在山南的芭蕉中心小學任教,1991年調入山北的饒村中學。寒來暑往,她從教33年,也連續當了33年班主任。劉望華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課堂,以關切的目光溫暖孩子 ,如此一來,在家長心中仿佛她有「點石成金」的教育魔方。
嶽陽縣人民醫院喻醫生的兒子喻饒強十分頑皮,上課坐不住不聽講,下課常與同學打架。他父親頭疼不已,於是將喻饒強轉到饒村中學劉望華的班裡。幾個月後,喻饒強改變了不少,晚上學習還要劉望華催促他才肯睡覺。2015年中考,喻饒強以980分的成績考入嶽陽縣一中實驗班。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蓮花村、朱公村的家長紛紛將在縣城讀書的孩子轉回饒村中學,他們都說,進了劉老師的班孩子就有了希望。
2005年深秋的一天,班上的塗子毫沒來上學,託同學帶來一張紙條:「老師,對不起,我不能再上學了,因為媽媽上山砍楠竹摔傷了。」接過字條,劉望華心急如焚,調好課程就直奔敏港村。半路上大雨傾盆,十多裡山路滿是泥濘。當她滿身泥水的出現在塗子豪家門口時,子豪的媽媽激動地說:「老師,什麼也不要說了,子毫明天就去上學,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初中畢業。」塗子毫回校後,劉望華一方面帶頭在班裡組織捐款,另一方面申請校內補助,減免生活費,讓他順利完成了初中學業。
劉望華愛著班裡每一個孩子,她的目光,也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孩子們稍有身體不適,她都能從表情中觀察出。158班陳凌峰同學,在課間操跑步時感覺肚子痛,上課鈴響過後,他剛走入走廊,劉老師就端了一杯開水在那等他。下晚自習,她經常到一裡開外的小鎮上買炒米粉,送給孩子們吃。158班的黃燕沒吃晚飯,劉望華知道後就煎了兩個雞蛋送去女生宿舍。劉望華就是這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開啟他們的動力源泉。
熱愛與堅守書寫新時代的「班魂」
天蒙蒙亮,劉望華的身影就出現在大峰山下的校園內,與學生們一起跑步,一起晨練。白天,有課她就在教室前面的講臺上;沒課就在教室後面的辦公桌上,批改作業,聽科任老師的課,觀察孩子們的動向,或者給自己「充電」。同事們說,如果有事要找劉老師,她十有八九都在教室裡。
「擰成一股繩,搏盡一份力,共圓一個夢。」劉望華在教室右面的牆上,貼著一排醒目的紅字。她說,寫下這段話是希望能時刻提醒大家,同學之間要互相團結,師生之間要和諧相處,班主任與各科任老師之間能齊心協力,為孩子們的成長共同努力。
青年教師谷卓青剛分來饒村中學時,把握不住課堂,學生紀律差。劉望華對學校領導說:「讓她與我搭班吧。」谷老師上英語課,她就坐在教室後面,得空就與谷卓青探討教學方法,帶谷卓青到楊林、新牆、榮家灣等地聽課。慢慢地,活潑地笑容回到了谷老師的臉上。第二年中考,谷卓青所教的英語科目考出了全縣第5名的好成績。
2013年至2016年,劉望華任教的政治科目連續四年獲全縣第一,所教的語文兩次獲全縣第一,兩次分獲全縣第二和第三。2016年,她班上40名學生,錄取縣一中14人,連續四年錄取縣一中人數超過32%,並湧現出一批清華北大學子。與她搭班的侯甜老師說:「我的歷史科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主要是因為融進這個優秀的集體中,劉老師是班裡的靈魂。」
縣城及其附近的許多中學多次向劉望華拋出橄欖枝,但她是大峰山下的女兒,她怎麼也捨不得這一方哺育她的水土,捨不得那一雙雙渴望和信任的眼睛。33年班主任,她在實踐著,探索著,漸漸形成了一種新時代的班魂——那就是熱愛、平等、奮進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