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了!1.23萬家影視企業等不到復工,華誼老總王中軍賣房賣畫

2020-12-19 和訊網

來源:證券時報記者 陳靜 曹晨

「2020年,影視業真的是太艱難了。」這是影視業目前的真實寫照。

近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走訪了多家影院並採訪了多位影視從業者發現,院線暫停營業、製作大多停產、融資越發艱難、企業不斷退出,整個影視產業鏈幾乎陷入冰封。

而作為行業排頭兵的影視類上市公司情況亦不樂觀。據統計,Wind影視概念板塊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虧損公司達20家,佔比近七成。其中,多家公司已經連虧兩年,今年一季度還在繼續虧損,面臨退市壓力。

面對困境,賣房賣畫、轉賣股權、引入國資……影視上市公司和實控人掀起「自救行動」。原本復工有望,無奈疫情反彈,疫情重挫下的影視行業路在何方?

影院關門150餘天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影視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影視業無疑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院線電影陸續撤檔及調檔,如今距離影院關門已有150餘天,是停業周期最長的行業之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走訪了深圳、北京的多家影院發現,目前線下門店均處於完全關閉狀態,現場也沒有留守的工作人員。記者又撥打多家影院的工作電話均無人接聽,部分甚至傳來「您所撥打的電話已停機」。

相比之下,具備國資背景的影院壓力可能相對小些,但是日子也不好過。由於疫情防控要求,北京西單地區一家國資電影院已經暫停營業近半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暫停營業期間,電影院也推出了一些「自救」措施,比如低價外賣一些冰淇淋和食品,但這也是杯水車薪。

一名電影院負責外賣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外賣的收入很少,電影院現在很艱難,不能正常營業。「我們的同事大多放假在家,只拿基本工資,若不是國企,可能已經倒閉了。」

近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會議上強調,要加強易聚集場所的防疫工作,與此同時,電影院、KTV等密閉式文娛場所暫不開放,影院開放又將面臨重新規劃。

而這些只是影視「寒冬」的一個縮影。整個影視產業鏈,從內容方到製作方,再到發行方無不感受著陣陣寒意。

6月初,博納影業集團官微宣布博納影業副總裁、資深電影人黃巍於6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52歲。儘管並不能確定這是否與行業境況有關,但這一消息引發了人們對影院停擺已久的感慨。導演賈樟柯通過微博發聲:「行業之悲」,並呼籲「影院該復工」了。

「疫」發艱難

影視「寒冬」不是一兩天的事, 2018年稅務風波、明星高片酬限價、收視率打假、監管政策頻出、開機率驟降、資本退潮等一系列事件集中爆發。疫情影響下,2020年影視業更是雪上加霜。

慈文傳媒副總裁兼董秘嚴明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過去幾年,視頻網站跑馬圈地爭奪流量和內容的同時,大量的外部資本湧入催生了一大批公司低門檻進入行業,影視公司數量激增。而過度分散的市場格局導致產能過剩、內容同質化嚴重,資源利用效率低,惡性競爭抬高各環節的價格。在政策及市場的雙重調控下,影視行業近三年都在持續調整中,倒逼行業加快供給側的改革、加速製作方的洗牌,行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行業深度調整疊加疫情影響,影視公司迎來「關門潮」。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6月19日),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有1.23萬家公司註銷或吊銷。

「受疫情影響,全國影院暫停經營,直接導致影視公司進一步陷入危機。每家影視公司原因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是因為大規模的過度擴張所致,導致現金流緊張。」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

而這些從業績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據統計,Wind影視概念板塊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虧損公司達20家,佔比近七成。其中,華誼兄弟(300027,股吧)、唐德影視、*ST當代等多家公司已經連虧兩年,今年一季度還在繼續虧損。這意味著,如果2020年不能扭虧為盈,上述公司將面臨退市壓力。

「疫情的到來讓院線停滯了大半年,不但沒有收入還有硬性支出成本,但這並非引發影視『寒冬』的根本原因。影片主要依靠票房收入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是影視行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國資出手

面對種種困境,影視上市公司和其控股股東們拋出賣房賣畫、賣股權、增發、易主 、轉型等各種自救大招,其中民營影視上市公司引入國資紓困成為一種新趨勢。

不久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以2.2億港元出售其在香港的豪宅引發業內關注。據了解,王忠軍此前還賣過藝術品。2019年8月,王忠軍曾表示,「我最近賣掉了一批藝術品,來解決自己的流動性問題」,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不僅如此,華誼兄弟還宣布引入國資、網際網路巨頭等戰投定增「補血」。今年4月29日,華誼兄弟發布定增公告,擬募金不超過22.9億元,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發行對象為阿里影業、騰訊、山東經達等九家公司。這其中,山東經達是濟寧國家高新區直屬全資國有企業,為國企背景。

華誼兄弟可以說是影視上市公司自救的典型範本。除華誼兄弟外,萬達電影(002739,股吧)、*ST當代等影視公司近期也紛紛發布再融資預案,融資用途均以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為主。

此外,引入國資紓困也成為了不少影視上市公司的選擇。近期唐德影視和北京文化(000802,股吧)紛紛宣布將易主國資。5月26日晚,唐德影視宣布,控股股東吳宏亮正在籌劃股份轉讓及表決權委託事宜,交易完成後將易主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更早之前,2月11日,北京文化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擬將其所持公司15.16%股權進行轉讓給文科投資牽頭搭建的投資併購平臺或指定的第三方(收購方)。據介紹,文科投資是北京市文投集團旗下的投資平臺。若轉讓成功,這意味著北京市的國資平臺將正式入股北京文化,華力控股將不再是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東。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近年來民營影視上市公司引入國資的案例不斷增多。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國資入股的A股影視公司有近10家,其中易主國資的案例不在少數,包括*ST當代、鹿港文化(601599,股吧),慈文傳媒(002343,股吧)、*ST中南、北京文化和唐德影視等。

國資入局後情況如何?

一個鮮活的樣本或許可以提供參考。2019年底,慈文傳媒發布了關於公司股東股份轉讓暨控股權轉讓完成的公告,這意味著慈文傳媒已經正式易主江西國資。2019年,慈文傳媒實現扭虧為盈,淨利潤同比增長115.05%。

公司副總裁兼董秘嚴明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江西省出版集團和華章投資為公司發展積極賦能,在公司的組織架構、管理體制、品牌建設、激勵機制以及資金配套等多方面進行了規劃及調整,激發公司經營活力,保障項目穩步落地。

路在何方?

疫情對影視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但也是短暫的。短期來看,復工復產、政策支持等或是影視行業走出困局的有效措施。長遠來看,影視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如何?

在嚴明看來,影視行業經過一輪快速出清和集中調整之後,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有利於行業資源的整合和產業效率的提升,建立起更加穩固的產業基礎。「影視行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人們對好故事的渴求不變,對文娛精神消費的需求不變,對優質內容付費的習慣養成。」

「未來幾年,政策端一系列監管措施和實施細則的落地執行,行業迎來穩定規範的發展環境。產業端,to B的頭部內容的價值與成本將得到合理匹配,to C的分帳業務有望打開內容的盈利空間。此外,隨著長短視頻平臺的交叉融合,以及5G技術的新應用,更多形態的內容產品及其IP的衍生產業發展,增量市場空間可觀。」嚴明說。

宋清輝向記者表示,疫情對影視行業尤其是影視公司的院線產業影響巨大,導致許多中小型影視企業命懸一線。在此背景下,或將加速行業洗牌,但對整個行業並非壞事,一些粗製濫造作品的中小影視公司或會倒閉一批,倒逼行業產生高質量的作品。有了這些高質量的作品,影視公司的出路將越發明晰。

「疫情對影視行業的衝擊屬於極端情況,未來影視公司盈利模式會更加多元化,比如私人影院等小眾化的形式等。」盤和林認為,在數位化時代,影視公司可以加強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促進數位化轉型,拓寬盈利渠道,比如有些影視公司通過跟今日頭條這一類的線上合作,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轉型升級加速

凡事都有兩面性。疫情使得原本風雨飄搖的影視行業更加艱難,同時也倒逼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影視行業新生態凸顯。

「疫情打亂了影視行業原本的工作節奏,但疫情期間的『宅經濟』也看到了用戶對優質內容的旺盛需求及消費潛力,多部電視劇收視率破1,愛奇藝、芒果TV等平臺甚至因觀看人數過多導致『系統崩潰』的現象。」慈文傳媒副總裁兼董秘嚴明向記者表示。

5月7日,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正午陽光、華策影視(300133,股吧)、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三家視頻網站與六大影視製作公司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團結一心共克時艱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9家公司倡議影視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支持多拍良心劇、口碑劇、精品劇。「自救」倡議書背後,是影視創作生產從規模效應向質量提升的變革。

其次是觀影和放映模式的變革。一批院線電影因無法放映轉戰線上,電影放映或迎來線上線下並行的時代。

今年春節,《囧媽》在頭條試水,成為國內首個春節檔電影在流媒體平臺上首映的院線電影。3月20日,頭條系再次全網首播院線電影《大贏家》。5月,電影《空巢》選擇與短視頻平臺合作,10日起在快手短視頻平臺獨家上線。

姑且不談未來線上放映普及存在的一些難點,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對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是巨大的,「宅經濟」下的線上放映是人們更容易接受的一種方式。

另一端,不少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加碼院線電影,如抖音、快手、愛奇藝等,短視頻平臺也在強勢崛起。

與此同時,不少影視上市公司也紛紛宣布布局行業「新生態」。如*ST當代董事長施亮近日在路演時表示,公司全資孫公司當代陸玖目前正在與抖音、快手、淘寶、騰訊等平臺開展合作,為客戶提供短視頻廣告拍攝、信息流廣告投放、優化等多元化解決方案。

「長短視頻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下,慈文傳媒在堅定主打影視精品內容的同時,也在加大C端分帳內容的投入,並將積極探索更多形態的內容產品(短劇集、季播劇、微綜、互動劇等)及其商業模式的變現,力爭在增量市場拓展盈利空間。」嚴明向記者表示。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在今年一次採訪中表示,將重點布局線上娛樂,會尋求院線電影的上線播出。未來,華誼兄弟可能在進攻網絡內容市場的道路上跑得比以往更快,並有望實現老牌影視機構的更大轉型。

相關焦點

  • 王中軍賣畫"過冬":為了華誼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原標題:王中軍賣畫「過冬」:為了華誼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
  • 博納影業老總墜樓身亡,影視行業寒冬幾時休?
    華誼兄弟近年淨利潤曾經影視行業龍頭華誼兄弟,已連續6個季度公司淨利潤為負,2018、2019年度連續虧損,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超過1億元,已經走在退市邊緣。6月5日,據港媒報導,華誼公司董事長王中軍以2.2億港元出售所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此次售出的2.2億港元較2018年叫價2.88億港元大減6800萬港元;港媒還爆料稱,2018年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也以8900萬元出售了自己位於同一座樓的單戶房產,2019年8月,王中軍還被爆出拍賣字畫救公司。
  • 影視產業回到解放前!逾萬家公司關門大吉,上市公司賣房賣畫、募資...
    面對困境,賣房賣畫、轉賣股權、引入國資……影視上市公司和實控人掀起「自救行動」。原本復工有望,無奈疫情反彈,疫情重挫下的影視行業路在何方?影院關門150餘天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影視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影視業無疑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 華誼兄弟風光不再,王忠軍賣畫賣房,這僅是救急之策
    曾幾何時,華誼兄弟風光無限,旗下眾星雲集。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被譽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10年之後,華誼兄弟卻深陷泥沼。連虧兩年的業績表現,讓其面臨巨大的保殼壓力。當年8月,王忠軍曾經公開表示,「為了公司,我什麼都可以賣。」說這話之前,他剛剛1000多萬元的價格賣掉劉曉東的《求婚》,大概100倍的回報。對此,他坦言,賣畫解決的就是現金流問題。這只是王忠軍出手賣個人資產的第一步。6月5日,有媒體報導稱,王忠軍將掛牌2.2億港元出售自己的一套豪宅。
  • 華誼兄弟董事長賣畫求「活」!29億債務到期,已抵押房產向個人借錢
    但是,再珍愛的畫作面對公司生死存亡也是得捨棄的從去年5月以來,華誼兄弟遭受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重創:巨大的現金流壓力為了緩解資金壓力,華誼兄弟以及王中軍、王中磊想出了各種辦法今年1月8日,華誼兄弟更是連發9條公告,宣布以一系列資產提供質押擔保,共向5家銀行授信累計共計25億元。
  • 王中軍:大戲才開幕|華誼兄弟|電影|光線傳媒_網易財經
    三年來,華誼在院線方面的營收逐年增長,而且增幅都在50%以上,與此同時,華誼在院線的成本投入也是連年攀升,增幅超過營收,用這種不惜成本的投入換回第二把交椅,這是不是意味著華誼未來將大舉拓展院線市場呢?王中軍對此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華誼發展院線只是從業務的整體布局出發,這項業務未來相對穩定,但這不是華誼主要的發展方向,畢竟華誼主要還是影視的內容生產商。
  • 影院仍不能復工
    賈樟柯配文:「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100萬,100萬影院從業者需要生存啊!」隨後,趙薇也轉發此微博,並配上祈禱的表情;大鵬、包貝爾等電影人也轉發了此微博。6月11日下午,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六十六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二十九次會議召開。會議強調:電影院、KTV等密閉式文娛場所暫不開放!
  • 他一手捧紅了馮小剛和範冰冰,如今公司市值蒸發700多億,靠賣畫自救
    他透露自己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賣畫了:我最近賣掉了一批藝術品,我拿過來一些現金來解決自己的流動性問題,也沒有什麼不好。我不覺著我賣畫丟人。去年嘉德的夜場一半是我的畫,但我賣掉了我覺得很開心。但王中軍賣的是自己收藏來的藏品,如果不是特別缺錢,有哪個藏家願意拍賣自己的寶貝呢?
  • 華誼兄弟王中軍寄語創業板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寄語創業板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在創業板投資華誼兄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華誼兄弟這個名字,是夢想這家公司有一天會成為中國的華納兄弟。
  • 王中軍4000字全面反思:華誼兄弟錯在了哪裡?
    在即將過去的春節黃金檔中,國內最為知名的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全面缺席。同時,春節前華誼兄弟還公布業績稱,預計2018年虧損10億元。1月30日面對機構調研時,年近60歲的王中軍說了近4000字,坦承了目前華誼面臨的困局,全面反思了華誼所犯的錯誤,包括「執行力不足」、「花錢大手大腳」、「員工互相甩鍋」等。以下是王中軍的發言全文。
  • 馬雲封他為中國最懶CEO,今賣畫求生尋大佬借錢自救,千億市值成夢
    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麼都可以賣掉,賣畫沒有什麼丟人的。」 面對困境,王中軍不僅重新「出山」,而且將自己的藝術品拿出來套現救急。「2018年,嘉德的夜場一半拍賣的是我的畫。「拍起戲來大手大腳,電影好每個人都說有功,一到不好的時候,錯誤在誰就找不到人。」正如王中軍的反思,華誼兄弟早已患上「大公司病」。 馬雲曾評價王中軍為「中國最懶CEO」。王中軍每天要睡10小時,起床之後就是在茶館酒肆和人侃大山。這樣的CEO也太幸福了,他找過自己3次說要投資華誼兄弟,都被自己拒絕。
  • 《至少一個小時》獨家對話王中軍文字實錄
    創業26載,曾經的「中國內地影視娛樂第一股」也開始放慢步伐,調整呼吸,經歷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至少一個小時》獨家對話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看經歷低谷之後,華誼兄弟將如何修煉內功,涅槃重生,打響自救保衛戰,走在再次攀登的路上。
  • 「去電影化」拖累華誼兄弟
    一直高調的宣揚「去電影化」、目前市值低於300億的華誼兄弟,在連番在多元化布局中轉戰和苦戰中,已經距離2015年4月2日,其董事長王中軍在投資者交流會上「千億市值的目標應該很快就會實現」的豪言壯語,越來越遠。「去電影化」的電影大佬華誼,現在有些找不到自己的主場了。
  • 一幅裸女畫賣3.2億,富豪上演「龍松大戰」,揭秘大佬的「藝術圈」
    面對接連虧損的華誼兄弟,王中軍話語間也有「壯士斷腕」的豪情。2018年,華誼兄弟上市十年首虧;2019年,又巨虧近40億元。前不久,他將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以2.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出售。這套房子是王中軍2010年花1.32億港元購入的,時隔十年出售,淨賺88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8000萬元),漲幅約66%。比房價漲勢更兇的是字畫。
  • 在影視圈,沒有人抗得過時代。
    2015年到現在,華誼兄弟的股價始終在下行,直至四月初來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3.21元。從去年的賣畫,到今年出售掉香港的豪宅,一直徘徊在爆倉邊緣的王氏兄弟,幾乎想到了所有能實現的借錢與變現的方式。4月,華誼拋出定增預案,阿里、騰訊現金馳援,公司股價開始止跌回升。王中軍接受採訪的視頻放出,「最難的時間應該已經過去了。」
  • 華誼大考七百天:繼續等待戈多《八佰》?
    王中軍自己,兩個月前剛剛入手一幅名畫,他以約3.7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下備受矚目的梵谷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在描述買畫的過程時,他輕描淡寫地說,「中磊(他的弟弟王中磊,華誼兄弟總裁)之前也不知道,他看到消息,問我『買了啊?』我說,『啊,買了』。」——「盛世玩收藏」,正是當時財富圈的流行語。
  • 師說|徐珊:華誼兄弟的「清倉式」股權質押
    1998年投資了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正式進入影視製作領域。由此,華誼兄弟開始迅猛發展,並於2009年9月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影視第一股」,後續又出品過《手機》、《唐山大地震》等一系列經典電影。2014年前後,華誼兄弟告別了過去單一的電影業務,不斷轉型,現公司擁有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網際網路娛樂以及產業投資等幾大板塊。
  • 袁立說王中軍賣贗品,被作者證實打臉後,用公益來擋箭,你怎麼看
    王中軍(華誼兄弟老總),絕非《演員誕生》節目。今非昔比,小編在此次事件中,看到了袁立與上次互撕《浙衛》,有一舉同工之處。1,先是揭露黑幕。2,聲稱私人利益受損。3,事情鬧大後,使出殺手鐧我要做公益了。(將作品捐給袁立自己的基金)?袁立雖然不是收藏界的行家,但也不能為此無中生有的製造事端。
  • 電影小年拖累營收 華誼寄望七大片拯救2012
    王中軍向記者表示,「去年是華誼兄弟的電影小年,所以直接導致了營業收入的下滑。」事實上,電影一直是華誼兄弟的重要營收來源。  其2011年三季報顯示,電影、電視劇和藝人經紀實現營收所佔比例分別為37.89%、26.32%、23.69%,總佔比仍然高達87.9%。儘管公司一直強調要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發展其他業務,但包括音樂、電影和遊戲實現營收佔比僅為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