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品牌君
這兩年,不甘於只在火鍋圈發光發熱的海底撈頻頻探索新領域。最近其又有大動作:推出全新快餐品牌「飯飯林」與「秦小賢」。
海底撈又開了兩家快餐店
飯飯林主要賣川味蓋澆飯等產品,秦小賢以陝北風味小吃為主營業務。
兩個品牌定位都較為親民,產品售價多在十元至二十元之間,選址在白領聚集的商業大廈,頗有「上班族食堂」意思。
門店設計方面,飯飯林與秦小賢間區別較大,飯飯林以深灰為主色調,整體看起來較為「冷淡」。而秦小賢的裝修則是暖色調,多了些明亮感。
要不是知道其均為海底撈集團全資子品牌,品牌君實在很難將這兩個小而美平價快餐店與海底撈聯想到一起。
海底撈這兩年似乎很喜歡開一些單品定價較低的快餐店。
今年4月,海底撈開了家名為十八汆的麵館。這家麵館採取全自助式取餐結帳,現代感十足。
而且,其性價比也非常感人,裡面一碗麵最低只需9.9元。
或投資或收購或是全資子品牌,公開數據顯示,海底撈目前布局的餐飲品牌約有10個。
除前文中提到的飯飯林、秦小賢、十八汆外,還有U鼎冒菜、彩泥雲南菜、漢舍中國菜等。
又是冒菜、甜品,又是小龍蝦、雲南菜,如今的海底撈早已不僅是個聞名全國的火鍋品牌,它正在成長為大型食品企業。
海底撈為什麼要打造「小品牌」?
今年3月,海底撈發布了2019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底撈在全球共開設門店768家,足跡踏入中國大陸以外的14個國家或地區。
2019年海底撈的收入情況也相當可觀:全年營業收入265.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6.5%。淨利潤23.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3%。
作為火鍋領域龍頭品牌,海底撈無疑正在走上坡路,且已經上至一定高度。
在這樣的重要時刻,其為什麼不卯足勁繼續深耕火鍋行業,反而抽出一部分時間與精力去開那些體量與海底撈相距甚遠的「小品牌」?
我們不是海底撈本撈,沒法給出關於該問題的確切答案。不過綜合多方信息來看,品牌君覺得海底撈這麼做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為了降低運營風險。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海底撈諸多門店都關閉了許久。有研究表示,按停業15天計算,預計疫情會造成海底撈2020年營收損失約50.4億。
很多人都替海底撈捏把汗,怕它撐不過去。
在品牌君看來,這就是海底撈近期頻頻涉足快餐領域的第一大原因。多品牌戰略能有效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當一個子品牌出現經營危機時,還有其他品牌可以支撐企業正常運營,避免出現「一損俱損」局面。
二是為了觸達更多圈層消費者。
一份肥牛66元,一份毛肚60元,一份滑牛肉52元,一份黃喉38元……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在150元上下。放眼整個火鍋圈,價格不算便宜。
在布局全新美食版圖時,海底撈沒有選擇再造一個「海底撈」,而是增添了許多小而美品牌。
這些品牌門店不大,設計風格簡約,產品性價比較高。人均20元的店鋪和人均150元的店鋪,目標受眾群體必定會有極大一部分是不重合的。
通過開設平價快餐店,海底撈有機會觸達到更多圈層受眾,實現企業多領域人群覆蓋。
雖然構想很好,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海底撈子品牌們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銷售額都遠不及海底撈。
未來它們想要成為海底撈的「左膀右臂」,恐怕還需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