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任戴凡:中美減排應擱置分歧,求同存異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加利福尼亞在氣候治理方面採取了哪些領先行動?中美在解決氣候問題時還能做些什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主任戴凡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提到,美國聯邦政府退出《巴黎協定》後,州政府和城市政府開始在氣候上面起到領導作用。加州清潔能源研發能力在美國乃至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並且還在不斷設立和實現其他的減排目標。在雙邊關係方面,中美應該擱置分歧,求同存異,實現合作共贏。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戴凡:謝謝邀請我作為嘉賓參加討論。我們很榮幸過去幾年和其他嘉賓合作,我們在布朗當州長的時候在加利福尼亞做了不少加利福尼亞與中國的合作,尤其是在氣候和環境方面。

我想先交流兩個想法:首先,過去幾年裡面,尤其是在美國聯邦政府退出《巴黎協定》之後我們目睹了一個過程,就是州政府和城市政府在氣候上面起領導作用的一個過程,美國有一個氣候聯盟,有25個跨黨派的州長聯合起來,他們代表了美國經濟量總體的大部分,他們自己訂立了氣候的目標。還有一個叫美國承諾的組織,是布朗州長和布隆伯格市長共同發起的。這兩項舉措都是強調地方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可以在氣候變化方面做起的作用,我覺得我們看到大家做了很多行動,有很多進展,氣候政策的各個領域,比方說建築和運輸領域都有各地的政策來定更嚴密的、更嚴謹的排放標準,所以這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還有,加州在氣候行動方面所扮演的領導角色,作為一個州,如果加州是一個國家的話,將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加州也體現了它能夠做到些什麼,如果說一邊減排、一邊經濟也能夠很繁榮,那加州就已經體現了這一點。

布朗州長在任的時候,他說2045年加州要實現「碳中和」,加州也是美國第一個州宣布要在本世紀中實現「碳中和」,尼爾森州長也是在加州非常重視氣候問題的,9月的時候他要求加州州內所有汽車的銷售在2035年實現碳排放,他也拿出了本州土地30%要實現2030年實現土地保護,加利福尼亞在美國乃至在全球都是在清潔能源研發方面領先的。所以可以看到這些可能性,而且在加州都已經實現了,加州的工業界也在更新他們的目標,將來會推出一個加州2030年之後到2045年實現零排放的目標,這個計劃將會令我們非常振奮,這些計劃剛才有的專家已經提到了,比方說我們的碳交易系統,比方說我們可持續的標準,還有包括交通運輸和建築的標準,還有土地的利用方面。

我想最後說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想法,大家都知道,美中之間的分歧,其實根本很深,而雙邊關係過去幾年來發生了很多變化,這是一個現實,但是我們現在看看我們共同面對的一些威脅的話,我們應該認識到氣候變化是我們最大的共同威脅,我們應該求同存異,我們不需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達成一致,我們這些分歧可以先放一邊,但是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在氣候上合作的辦法,我們要去認定一些我們可以合作的方向,我們在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省市政府層面也要展開對話,這個是我們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一些成功、來展示一些成果的領域,通過提出切實有效的方案和技術的應用,我們都可以共贏。只有我們在這些領域上合作,才能夠實現我們各國自己定下的這些目標。

我要做的總結就是,我們看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尤其是在各國進行合作方面,我想中美兩國作為兩個大的經濟體,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經濟力量結合起來,我們也可以在解決氣候問題方面結合起來雙方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美國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召開視頻對話應對...
    4月17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美國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共同舉辦視頻對話會。全國對外友協原會長、中美友協副會長李小林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埃德蒙· 傑瑞· 布朗主持會議。全國對外友協會長林松添、前駐美大使、中美友協副會長周文重、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布朗、前財政部長保爾森、紐約市前市長布隆伯格、前白宮辦公廳主任波德斯塔等中美戰略界重要人士出席會議,並一致呼籲兩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 加州州長:期待中國引領全球走向低碳未來
    加州政府長期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積極與多國地方政府開展對話及合作。布朗此行意在推動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投資清潔能源、加強經貿往來等方面進一步合作。早在2013年9月,加州政府與中國國家發改委在舊金山籤署了關於氣候變化、清潔能源以及低碳減排合作備忘錄,以推動雙方未來有更多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
  • 中國氣候變化特別代表:氣候治理尋求最大公約數
    經過近4年的談判磋商,各方儘管就巴黎協議的原則、架構、要素和輪廓形成了初步共識,但圍繞協議如何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如何體現公平,如何設計減排模式、力度,如何落實資金和技術支持,如何體現協議的法律約束力等問題,矛盾和分歧仍然很大。一些發達國家以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為由,提出要動態地解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建立2020年後所有國家共同減排、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大國共同出資的新機制。
  • 中美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共同意願美國馬利蘭大學中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安耐德說:「在氣候問題上,中美兩國正在越來越多地進行合作。」在他看來,這是習主席此次訪美的一個「積極因素」。與此同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也認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中美兩國現階段共同任務清單中的「重中之重」。
  • 加州期待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加強合作
    人民網舊金山5月26日電 (張潔嫻)美國加州州長傑瑞·布朗(Jerry Brown)日前出席活動時公開表示,加州將繼續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投資清潔能源及汙染治理技術。他認為,基於中國和其他大國正穩步推進氣候治理,美國總統川普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態度或有所轉變。
  •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引領全球
    華盛頓州在環保、海岸帶保護等方面有優勢,就可以同中國一些環保投入大省或沿海省份加強合作。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前不久在洛杉磯舉辦的首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效果也很好,很多地方省州減排目標走在了國家目標的前頭,發揮著率先引領作用。這種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勵。兩國地方環保領域交流合作理應成為中美合力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 美國因素使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前景暗淡
    中美減排承諾讓世界重拾信心     皮尤全球氣候變化中心的氣候問題專家迪林格日前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舉行的研討會上表示,中、美兩國減排承諾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讓世界重拾信心。    迪林格說,儘管兩國提出的數字低於一些人的期待,但仍應被視為氣候變化談判進展中的一個「非常非常積極的信號」。     他說,歐巴馬訪華期間,美、中兩國就已展現出在推動氣候變化難題上的積極合作意願。兩國當時籤署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也達成有關可再生能源、煤炭更清潔地使用、電動車和液燃器的相關協議,並正式啟動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原院長蘇格:中美關係巨輪該如何調整航向
    在雙邊關係上,希望美方能以平常心和包容心,客觀看待和適應中國的發展與變化,並從中找到互利合作的機遇。中美關係不應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任何一方的成功不必以對方的失敗為代價。中美關係怎麼辦?將什麼樣的中美關係推進到21世紀中期和後期,是一個重大命題。我們必須登高望遠、力排乾擾,確保中美關係這艘已經航行了四十多年的巨輪保持正確的前行方向。美國大選已落幕,白宮即將易主。
  • 美國加州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系列活動開幕
    中國日報舊金山電(記者 常君 朱林)當地時間9月12日上午,生態環境部、美國加州政府共同舉辦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系列活動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開幕式。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謝元、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美國加州州長布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斯特恩、美國加州大學副校長蘇伊士、能源基金會執行長海茨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全球氣候變化高級會議:求同存異 快速行動(組圖)
    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分歧:依然存在當天的會議共有8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會議聽取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以及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演講。潘基文當天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成員國發表談話,呼籲各國求同存異,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上取得共識和突破。
  • 英媒:加州與清華大學建立中美氣候變化研究所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李文娟】據英國路透社6月8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將與中國清華大學聯合創建中美氣候變化研究所,在技術和研究方面共同對抗全球變暖,雙方將於周五宣布該項決定。報導說,美國總統川普於上周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該項決定引發人們擔憂中美兩國聯合對抗氣候變暖的努力會受到威脅。
  • 王毅接受人民日報專訪:不能讓矛盾分歧定義當前中美關係
    記者:當前中美之間存在一些分歧和敏感問題,同時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仍不斷推進。您認為雙方應如何看待彼此的差異、妥善管控分歧?同時,兩國可以在哪些方面進一步發掘潛力、不斷擴大中美關係的積極面合作面?王毅:中美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現實國情不同,有著各自利益和關切,這是正常的。
  • 王毅:中美之間需要相互適應,求同存異,合作共贏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孫奕)外交部長王毅9日在2017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表示,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彼此良性互動,致力合作共贏,是向國際社會發出的積極信號,也將為各方帶來正面預期。
  • 不讓綁架中美關係的陰謀得逞
    美國政府日前出臺新規,收緊對中共黨員及其家屬赴美籤證政策,再次公然挑動意識形態對抗,肆意毒害中美關係。這一歇斯底裡式的政治霸凌行徑,進一步暴露了美國一些極端反華勢力企圖綁架兩國關係,以攫取一己私利的險惡用心。  眾所周知,中國從不幹涉美國內政,從不對外輸出發展模式,從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 希拉蕊引中國成語談中美關係 終會「殊途同歸」
    談到中美關係希拉蕊引用中國成語——  中美雖「殊途」未來卻「同歸」  在此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開幕式上,希拉蕊和蓋特納都大秀中國成語。  美國官員熱衷說中國成語,表明美國政府對中國這個對話夥伴越來越重視。  從國務卿希拉蕊等財政部長蓋特納,這些美國政要紛紛引用中國的成語或古語,這讓中國人在感到親切的同時,也體會到美國政府對與中國對話的高度重視。
  •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強務實合作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強務實合作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分別會見了來訪的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人、美國能源部前副部長大衛·桑德羅(David Sandalow)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級顧問、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
  • 王毅:中美應開啟各層級對話,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
    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是中方對下階段中美關係的主張和期許,也希望能成為美國各界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同認知。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
  • 求同存異和禮尚往來
    美國新任駐華公使金瑞德(副館長,筆者在中美日第二軌道對話期間曾有一面之交)有一個發言,對中美關係的評價和展望都是比較肯定和積極的。但他對上述問題用一句中國話大聲回答說:事情正像中國俗話說的嘛,我們要「求同存異」!筆者聽後頗為感慨。
  • 楊富強:美國不參加氣候協議不影響大局
    楊富強在談到可能引發的明顯變化時,對網易財經指出,中國CDM項目距肯定是要減少的。他解釋說,由於之前大部分項目都流向中國和印度,這一局面將要改變,其次,中國近期發展速度較快,所以不是很再使適合該項目。談到國內碳交易市場,楊富強認為相關配套措施還很落後,他說國內市場要成熟的話,至少十年。
  • 北大教授俞孔堅:城市減排應堅持自然優先的規劃理念
    俞孔堅:全世界有超過50%的人住在城市,中國已經超過60%。首先它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又是碳排放全球氣候變化主要的受害者。你可以看到我們現在的城市是高風險區域,中國沿海的幾乎所有城市如果在現在的情景下,都可能要遭受淹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