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催淚的作文」
為啥激起全國網友的傾訴欲
因為大家說的這些話,是照亮彼此的暖光
本報記者 鄭琳
這兩天,很多人被東陽中學高中生申屠佳穎的作文《孟婆湯》感動了。這篇獲得本報主辦的第五屆新少年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的作品,用細膩的文筆、飽滿的感情,記錄了一個女兒對母親的內疚、思念、期待……
她的這篇作文以及她和母親的故事,被網友們稱為「史上最催淚的作文」,在錢江晚報官微、升學寶微信上推送後,僅僅一天時間,新華社、人民日報、騰訊新聞……幾百個微信公眾號、新聞APP進行了轉發,每次轉載,都能引來長長的網友留言。
《孟婆湯》的故事
引來全國網友跟帖傾訴
讀完《孟婆湯》,很難有人扛得住不掉眼淚,甚至有人說,多希望這是一篇虛構的文章。
經常鬥嘴的母親車禍失憶之後,女兒瞬間長大,這才明白,母愛的偉大。這樣的故事,仿佛一下打開了許多人感情的閥門。申屠佳穎的家庭是不幸的,正在經歷著巨變和磨難。但與長輩的生離死別,又是誰能逃脫的宿命呢?大家不約而同地回憶起已經離開或者差點離開自己的父親、母親、爺爺、外婆……一個個真實的淚奔故事就這樣以長留言的方式匯聚到一起。
●還記得以前母親最希望的就是我和妹妹好好學習給她爭光,可那時候我們不懂事,學習不好。為了給我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她排除萬難把我們轉到了城裡的中學,那時的母親已經病了。直到母親的最後一段時間,妹妹終於考了第一名,我考了第五名,還記得當時母親拿到成績單時的欣慰。現在母親離開已經近20年了,想她……
●想起那年夏天,父親一直在生病,我每晚給父親洗腳,這是雷打不動的。印象最深的一次,父親大病初癒,那時農村沒有浴室,我家門前有棵大梨樹,那天太陽很大,我燒了一大盆洗澡水,在大梨樹下給父親洗燥。父親很害羞,不太願意坐盆裡,我像哄孩子一樣哄著他。給父親洗完澡後,還給他理了發,當時八十多歲的父親看上去一下子精神了不少。我特地給他拿了面鏡子,父親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高興得像個孩子。父親雖已去世多年,但那天,父親孩童般的笑容,讓我記憶猶新。孝敬父母是每個子女一生的事業與福報。
●淚早已溼了雙眼。父親病重離世前,我還在跟他鬥嘴,父親的離開換來我加倍地對母親好。可是幾個月前,白天還在跟我打電話叨家常的母親,晚上突發腦溢血走了,那一刻,天昏地暗,不知該怎麼接受,甚至都不敢回去,因為以前每年過年回去,母親都會在路口迎接我……
●我的父親得了肺癌,晚期。雖然很痛苦,但他依然在堅持。母親一直在旁邊照顧,我也每天單位、醫院兩邊跑,每天看見父親消瘦蒼老的樣子,我都很難過。大夫告訴我們,老人沒有多長時間了,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讓我們有個心理準備。父親年輕的時候身體就不好,甲亢就差點帶走他的生命,但是他很倔強,堅強地活著,養大了我們姐弟四個。現在他真的要走了,我不知道怎麼辦?從醫院回家的路上,聽到電臺中放著《父親》這首歌,我一個人在車裡嚎啕大哭,我愛我的父親,雖然他總是對我很嚴厲;我愛我的父親,我要在他最後的這段時間陪著他,就像他陪著我們一樣;我愛我的父親,可我到底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看著他?
●我同學的媽媽在她上高三的時候出了車禍,當時醫生說人已經不行了,同學舅舅不肯放棄,就死死地跪在醫院裡,醫生又繼續搶救,終於救回來了一條命。昏迷了一個多月,終於醒過來了,當時也是誰都不認識,後來在家裡人的悉心照顧下,慢慢有意識,開始能起床走動。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生活都能自理,還能簡單地做點家務。媽媽的命保下來了,雖然不能工作,但至少人還在。但生活就是不停地給我同學磨難,她比《孟婆湯》裡的孩子還要不幸,就在今年,她爸爸被撞了,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人沒醒過來,現在她經常說:只要人還在,總有希望的。
珍惜還有爸媽的日子
快給他們打個電話吧
還有很多普通人在感傷《孟婆湯》的時候,感覺到了「活著」的幸福,而「經歷不幸讓人成熟」,「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這樣亙古不衰的人生哲理,再次讓大家感懷起來。
●坐在自習室裡,眼淚差點掉出來,好久沒給媽媽打電話了。(現在就打吧)
●考研的人已經9個月沒有回過家,看到這篇文章,在圖書館已經哭成了淚人。
●看來我還是幸福的,好好珍惜每天有爸爸媽媽的日子。
●作為一個媽媽,我心疼女兒;作為女兒,我心疼我的媽媽變老。為了我的女兒,我要多愛她;為了我的媽媽,我要多陪伴她。
●《孟婆湯》看到一半,就哭出聲。記得去年夏天,剛和媽媽吵完架,第二天替她去醫院拿體檢結果,醫生說是癌症,我一個人在醫院哭到差點暈厥,恨自己為什麼這麼不懂事。後來帶媽媽反反覆覆重新檢查了四五次,萬幸是醫院誤診。還好都是噩夢一場。從那以後,我把每一天都當做世界末日活著,珍惜生命中每一刻,不辜負任何人。
●看電視劇時,總會聽到一句話:「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緣分都是有今生沒來世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孩子們,在父母嘮叨你的時候,認真讀讀這篇文章吧。
●是的,媽媽可能每天都這麼囉嗦:衣服穿好了沒?作業做了沒?飯吃了沒?對象找好了沒?聽到耳朵起繭,但有一天她不再嘮叨的時候,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