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

2020-12-13 共青團中央

共青團中央

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

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表彰了

100名改革先鋒,這100人中

有于敏、程開甲等兩彈一星元勳

有袁隆平、潘建偉等科學家

有謝高華、孔繁森等人民公僕

有李雪健、郎平等文體名人……

還有一位耳熟能詳的作曲家

就是施光南

施光南沒能出現在

頒獎現場

我們甚至很少聽說過他的名字

但他創作的旋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很熟悉:

朝氣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美好動人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節奏歡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

唱出邁入新時代喜悅的《祝酒歌》

這一首首節奏明快

富有民族特色

流傳至今的音樂背後

是施光南40多年的筆耕不輟

他5歲寫歌便得獎

被譽為作曲神童

為作曲不要官職不要錢

一生留下1300多份手稿

「唱響了時代」

他的一生壯麗而精彩

隨北洋君一起

走進音樂大師施光南

01

防空洞裡的天才少年

1940年8月22日

在重慶南山腳下竹子搭的臨時醫院裡

一個初生的嬰兒在父親的搶救下

發出了第一聲啼哭

施光南降生了

重慶被日軍轟炸後景象

迎接施光南的不是搖籃曲的呢喃

而是日軍轟炸的隆隆聲和

防空警報悽厲的尖嘯!

施光南還未熟悉家的味道

就已經習慣了防空洞裡

渾濁的空氣與挨餓的滋味

1927年3月,施光南父母施復亮、鍾復光攝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施光南的父母是革命知識分子

雖然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

他們依然讓施光南接受良好教育

施光南4歲時便被

當校長的母親帶著上了小學

1941年冬施光南在重慶

在學校,施光南性格內向

可一旦唱起歌來他就像變了一個人

他不僅唱老師教的兒歌

還經常重新填詞

《兩隻老虎》被他改編成

「肚子餓了,肚子餓了

要吃飯,要吃飯……」

施光南與父母合影

一次施光南竟然哼唱起了

老師從未聽過的歌曲

「桃花開開,小鳥飛飛……」

老師驚訝之餘立刻記下了譜子

後來在1945年兒童節

施光南靠自己作詞編曲的這首《春天》

獲得中小學歌唱比賽第二名!

這年施光南還不到5歲!

02

千面鬼才

解放後施光南隨父母搬到北京

他很快沉浸在民歌和戲曲中

京劇、梆子唱得有模有樣

施光南成了學校最活躍的文藝分子

還被邀請去電臺演唱

1950年2月18日施光南與父親在天安門城樓

考上北京第101中學後

施光南不只哼唱樂曲

他還找來報紙上的蘇聯詩進行譜曲

有次上課時他突發靈感

「有一股旋律泉水般噴出來!」

短短一天他就寫完一首原創歌曲

並起名為《懶惰的杜尼亞》

施光南(左一)與哥哥姐姐合影

後來施光南在看報時

發現少年合唱團演出曲目中

出現一首《懶惰的杜尼亞》

作者正是他的筆名「阿查都歷亞」!

這可把施光南激動壞了

他立刻跑到人民劇院去聽

都尼亞哎呀都尼亞哎,

真是個懶惰的人啊,

都尼亞哎呀都尼亞哎,

真是個貪睡的人啊……

當這首所謂的「愛沙尼亞民歌」響起

施光南快樂得忘乎所以

在施光南眼裡

他公開發布的第一個作品

終於得到社會的承認!

施光南(右)

後來學校委託施光南

編輯音樂刊物《圓明園之聲》

他就化身為伊凡諾夫、扎西旺堆等

「查無此人」的音樂家

把自己的作品發表在刊物上

每當施光南聽到別人讚揚這些作品

卻不知道真正的作者就在眼前時

他便感到十分有趣

1957年,17歲的施光南

已經完成了幾百首歌曲

好友們覺得

這些歌曲不能流傳實在可惜

於是同學們出資

編成一部《中外民歌選》

其實施光南的好朋友們知道

這些樂曲的作者都是施光南

大學期間施光南筆耕不輟

不但為《革命烈士詩抄》等詩歌譜曲

還寫出了《瑞麗江邊》等

流傳世界的小提琴曲

1960年,施光南

03

寒冬中的愛情

1964年,施光南畢業

未及他一展宏圖

兩年後「文革」爆發

他頂著極大壓力創作了

《馬鈴聲聲響》

可這首歌曲

竟無人敢唱,無人敢演

施光南感到十分痛苦、迷惘

施光南1964年畢業匯報表演

在這段最艱難的歲月中

一位名叫洪如丁的姑娘

如一縷陽光般照進了

施光南的生活

洪如丁與施光南

初次約會

施光南握著一杯水使勁兒喝

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洪如丁主動說:

「我聽過你的《五好紅花寄回家》」

施光南才打開了話匣子

結果三句話不離本行

說的全是音樂方面的事

洪如丁與施光南

施光南與洪如丁約會

10次有9次會因創作遲到

洪如丁如鍾子期理解俞伯牙一般

成為最理解施光南和他音樂的人

施光南彈奏新創作的

《最美的讚歌獻給黨》

洪如丁一下子就聽出

音樂中加入了朝鮮族歌曲元素……

施光南很少對洪如丁說「愛」

就連求婚時都說不出來

洪如丁頑皮地刁難他一下

他立刻激動得面紅耳赤:

「我只和你來往

只彈琴、唱歌給你聽……」

1972年2月21日

施光南與洪如丁結婚了

施光南與洪如丁在新房

結婚後

施光南下班回家都會唱著

「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來敲門

待洪如丁笑嘻嘻地將門打開

他便一屁股坐在鋼琴邊

把新寫的歌彈給妻子聽

歲月艱難

他們卻把生活過成了歌……

1972年,洪如丁的生日將近

施光南決定為妻子創作一首歌

很快,傳唱至今的

《打起手鼓唱起歌》誕生了

打起手鼓唱起歌

我騎著馬兒翻山坡

千裡牧場牛羊壯

豐收的莊稼閃金波……

維吾爾族歡快的節奏感

與樂聲中洋溢的快樂

《打起手鼓唱起歌》經羅天嬋動人的演唱

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後

立即受到全國聽眾的追捧

在當時「語錄歌」「樣板戲」

的藝術大環境下,出現了人人都會唱

《打起手鼓唱起歌》的現象!

禁唱這首歌,人們就偷偷傳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直到今天

《打起手鼓唱起歌》仍深受歡迎

在2018年東方衛視跨年晚會上

關牧村和莫文蔚一起演繹這首歌

引發了全體大合唱!

04

在希望的田野上

施光南一家合影

1976年,文革結束後

韓偉立刻賦詞一首寄給施光南

施光南被壓抑十多年的創作激情

瞬間爆發成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

朋友啊請你幹一杯

請你幹一杯

勝利的十月永難忘

杯中灑滿幸福淚

來來來來,來來來來……

「整首歌曲一氣呵成,迴腸盪氣

唱之令人振奮,令人激情澎湃!」

這首《祝酒歌》在1979年除夕晚會上

第一次與全國觀眾見面

經男高音李光羲演唱

立刻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共鳴!

每個電臺

每個工廠、學校的廣播都在放

中央臺甚至收到16萬封信

都是要求點播這首歌的!

如果《祝酒歌》

是歌唱中國人的喜悅

那麼《周總理,您在哪裡》

就譜出了中國人悲哀的樂章

施光南對周總理有著特殊感情

「文革」時周總理曾救過施光南的母親

周總理去世後施光南就冒著風險

多方收集悼念總理的詩詞

當他見到柯巖這首

《周總理,你在哪裡》時

立刻淚如泉湧

連續奮戰一通宵譜出了國人的思念

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

您在哪裡、您在哪裡?

您可知道、我們想念您、想念您?

這首悲壯而激昂的樂曲

唱出了人們對周總理的思念

更唱出了時代對偉人的懷念!

在《祝酒歌》《周總理,您在哪裡》

發表後

施光南被評論界譽為「時代歌手」

施光南不負盛名

在上世紀70年代末

接連寫出了一大批反映

新時代人民生活的歌曲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月光下的鳳尾竹》……

1982年,彭麗媛參加了中央電視臺

春節晚會(春晚前身)的演出

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這首歌唱出了時代最強音:希望!

2007年,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

「嫦娥一號」將這首

《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寰宇!

05

生命的絕唱

1981年,時值魯迅100年誕辰

施光南應喬羽之約

為大型歌劇《傷逝》譜曲

當時歌劇舞劇院經費緊張

他們告訴施光南:

「你寫作《傷逝》可能沒有稿酬。」

施光南乾脆爽快地回答:

「我不在乎

我寫《傷逝》不是為了稿酬

而是一種使命!」

施光南不僅翻爛了小說

還鑑當了很多文學專家的說法

在創作時

施光南不僅一手包辦了所有音樂

連舞臺提示都寫的非常精彩

劇中一個舞蹈段落編劇只寫了7行字

施光南卻為之創作了35頁的總譜!

1981年秋

《傷逝》的交響樂在北京響起

一對華裔夫婦在看完《傷逝》後

激動地留言:

「我們看過許多國家的歌劇

沒想到中國有這麼好的作品!」

而此時的施光南

在創作完《傷逝》後

又投入到歌劇《屈原》的創作中

可是當時社會上已經開始

流行西方流行音樂

傳統的民族音樂已經很難

俘獲年輕人的心

妻子洪如丁勸他:

「寫一部大劇要耗費多少精力?

寫出來了也沒人給你演!」

施光南卻說:

「流行音樂我一天能寫十幾首

要寫就寫一部能讓中國登上

世界舞臺的歌劇!」

可是施光南是倔強的

我不願去趕時髦

藝術家要有藝術家的人格

有人希望施光南當官

可施光南眉頭一皺:

「我不當什麼官

我的所長是音樂,一離開音樂

我的事業就完了!」

在寫《屈原》的三年中

施光南除了微薄的工資

再沒有其他收入

為了把《屈原》儘快搬上舞臺

施光南通宵達旦,日夜趕寫

與屈原同喜樂、共憂愁

同悲哀、共憤慨……

寫到動情處

施光南常常是淚水與旋律同時湧出

好友王立平見了他都說:

「他幹起活就像頭牛

可以一整天坐在鋼琴上不下來。」

施光南教女兒唱歌

在這段歲月裡

女兒蕾蕾成了施光南第一位聽眾

施光南經常教女兒唱

《屈原》中的各段音樂

這也成了父女倆最為親密的時光

施光南與女兒和母親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1990年3月17日

《屈原》清唱音樂會拉開了帷幕……

可是僅僅32天後

施光南在家抱著女兒

教她唱《屈原》的時候

卻突發腦溢血倒在鋼琴旁

洪如丁將他送往醫院

卻被醫生告知施光南已經腦死亡

同事們不願相信施光南

以這種方式突然地離開大家

協調醫院領導進行了十幾天搶救

可是仍然無力回天

施光南於1990年5月2日逝世於北京

施光南的葬禮上

沒有放通常的哀樂

而是播放施光南生前所作的

《多情的土地》!

我深深地愛著你

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過的路徑上

陣陣花香鳥語……

50歲,正是作曲家的黃金歲月

可施光南再也不能

坐在他心愛的鋼琴邊

再也不能為世界帶來繞梁之音

再也不能用音樂歌頌

他為之奮鬥一生的祖國……

短短50年

施光南留下500餘首傳世歌曲

「唱不盡的動情歌聲

是他永遠留在我們心上的旋律」

懷念施光南

他的一生就是一首傳世的歌!

參考:《施光南傳》江蘇人民出版社;《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光明日報》20150514;大型音樂劇《施光南的故事》等

歡迎轉發點讚

轉載請聯繫授權

精日,被抓!莫挑戰法律底線

校 審 | 吳 笛

編 輯 | 楊 洋(團南京市棲霞區委)

相關焦點

  • 《祝酒歌》施光南:50歲腦溢血離世,送妻子的歌卻唱火了關牧村
    "這首《祝酒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也是爸爸媽媽們喜愛的歌曲之一。那你知道它的作曲人是一代音樂家以及作曲家施光南嗎?像《月光下的鳳尾竹》《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都是施光南編曲的。
  • 施光南:他寫的歌我們都會唱,但他的人生故事,卻並非人人都知曉
    我一直都很想跟大家講講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那些故事。他寫的那些歌,我們都會唱,像《祝酒歌》、像《打起手鼓唱起歌》、像《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像《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而且每次唱起,我們的心中都會升騰起歡樂和豪邁之情。
  • 施光南
    施光南,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1940年8月出生於重慶,父親施復亮是中國共產黨最早期的黨員之一。施光南被稱為「時代歌手」,曾任黨的十三大代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樂團一級作曲。  一、青年時代展露音樂天賦  施光南是廣大人民群眾熟悉和喜愛的優秀作曲家。
  • 施光南簡介
    重慶南山施光南音樂廣場的施光南雕塑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為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稱為「時代歌手」。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後,施光南與億萬人民群眾的心一道沸騰起來,他把民眾的揚眉高歌的心情和自己的一腔喜悅化成了一曲《祝酒歌》,這首歌傳遍了華夏大地,陶醉了億萬中國人民,成為一代頌歌。懷著對周恩來總理的深切愛戴,施光南用淚水譜寫了《周總理,你在那裡》,以獨特、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千千萬萬人積聚已久的悲痛和思念,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 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8月22日下午,「致敬人民音樂家——重慶市紀念施光南誕辰80周年座談會」在重慶市文聯舉行。來自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團、藝術家代表、區縣音協代表等50餘人參加座談會。據了解,施光南(1940-1990),祖籍浙江金華,出生在重慶。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
  • 百名改革先鋒入選者施光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
    施光南被稱為「時代歌手」,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音樂家。他一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譜寫祖國改革開放走向未來的心聲,曾引發了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1940年8月,施光南出生於重慶市南山,祖籍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葉村。
  • 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時間往前推移,1981年元旦前夕,《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詞作者陳曉光把這首歌送到中央電視臺,最開始這首歌是合唱的形式,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後來這首歌猶如插上了翅膀,很快飛向了全國各地。在電視MV裡,在各種晚會上,在KTV裡,真摯的歌詞、激昂的旋律,讓人充滿希望。
  • 了解一下音樂家施光南的經典歌曲
    這位為我們帶來動聽歌曲的人就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2018年11月,施光南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對象。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施光南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千篇手稿捐贈故鄉 曾影響一代國人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提起時代歌手施光南,人們耳邊自然會響起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用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施光南締造出了一個如美酒般散發恆久醇香的音樂世界,深刻而雋永。
  •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施光南:被譽為「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昔日又昔年,一曲「希望」歌不脛而走,那就是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2018年,浙江歌舞劇院將這首歌曲的歌名作為劇名,製作了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藝術人生的歌劇,並於當年11月初在杭州首演。觀劇專家中最特殊的一位,是詞作家、劇作家,施光南的老搭檔韓偉,我多年未見的「韓叔」。這部歌劇中,有他與施光南的一段故事。
  • 歌劇《傷逝》復排 緬懷音樂家施光南
    今年5月2日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紀念日。為了再現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的高峰之作,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將於5月2日和3日再次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這也是主辦方「順年文化」重磅推出的「仰望高峰」系列文化品牌活動的首次活動,也是施光南先生這部經典之作繼1981年首演和2014年復排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施光南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稱為「時代歌手」。他的代表作有《祝酒歌》《周總理,你在哪裡》《生活是多麼美麗》《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上百首帶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抒情歌曲。
  • 原創歌曲《聽草原》是一首越聽越好聽的歌……
    2018-04-25 15:18 | 朱培華音樂集錦微信公號唱草原的好歌有不少,原唱歌曲《聽草原》就是其中一首。這首歌曲由遠山作詞,朱培華作曲,劉子琪演唱。歌詞精煉、浪漫接地氣,旋律優雅、流暢易傳唱。這是一首越聽越好聽的歌……《聽草原》遠山 詞朱培華 曲一條河一首歌
  • 長影樂團籌備紀念施光南誕辰80周年音樂會,曲目多為公開首演
    其中,《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等歌曲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至今還在廣為傳唱。此外,由他作曲的大型民族歌劇《傷逝》《屈原》也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初,施光南被授予「人民音樂家」稱號,以紀念他對音樂創作的突出貢獻。在2018年表彰的改革開放傑出貢獻100人中,施光南也名列其中,是獲得表彰的唯一一位音樂家。
  • 歷史上的今天:1990年4月18日,作曲家施光南逝世
    1940年8月25日施光南生於四川重慶,他的祖籍在浙江金華,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音樂家。195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1964年在天津歌舞劇院從事音樂創作。1970年前後創作《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抒情歌曲。1976年後創作《祝酒歌》和《周總.理,您在哪裡》,唱出全國人民的心聲。1978年到中央樂團創作組。次年加入中國音協並當選為理事。同年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
  • 《打起手鼓唱起歌》點亮舞臺,關牧村帶你領略新疆風情!
    有一首民族風情濃鬱的歌曲,用歡快的節拍、優美的曲調、激勵人心的歌詞,展現了一幅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建設美好生活的動感畫卷,歌名是《打起手鼓唱起歌》。3月23日21:10,「最美女中音」關牧村來到由碧桂園獨家冠名的廣東衛視《流淌的歌聲》,再次演繹這首激勵之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是歌壇的一顆常青樹。她對歌壇的貢獻,遠不止唱響了多首經典作品,當年隨著關牧村在歌壇嶄露頭角,女中音在中國歌壇的地位也開始逐漸提升,從而湧現了大量為女中音量身定製的優秀歌曲。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文:風林秀01古代成帝王者,必有一首傳世好詩。相比之下,霸王項羽也有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這首詩可不一般。
  • 紀念施光南逝世28周年 民族歌劇《傷逝》唱響北京保利劇院
    今天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紀念日。為了表達對先輩的敬意,再現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的高峰之作,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將於5月2日和3日再次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這是施光南先生這部經典之作繼1981年首演和2014年復排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作者:王潤
  • 那些關於酒的歌,最後一首每次聽都淚流滿面
    我們總喜歡將酒與歌作陪來緩解自己的日常壓力。喝完酒直奔KTV才是我們聚會最正確的打開方式。無酒不歌,無歌不酒,今天酒礦君就為大家盤點五首經典關於酒的歌。所以這首歌應景而生,以郎朗上口的曲調和簡單直接的歌詞一直縈繞在每一個聽過這首歌的人耳邊。這首歌的歌詞不僅表達了對人生態度的瀟灑不羈,更表達了對友情至上的理想主義。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這兩句出自一首名為《思吳江歌》的古詩,全文如下: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張翰·思吳江歌這首詩作為一首思鄉詩,可謂簡單直接,第一句寫的是秋天的背景,第二句寫的是思念故鄉的鱸魚,第三句感嘆距離家鄉有3000裡之遙,第四句描述自己的心情,思念家鄉的情緒太濃卻無人傾訴,只能向天悲嘆!吳江·印象這首詩的詩人,名為張翰,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這首詩是其唯一傳世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