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2020-12-19 百家號

2018-11-04 12: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伴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11月3日和4日晚,由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浙江交響樂團、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首演。

這部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以施光南為原型創作的大型原創歌劇,已先後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浙江省文旅廳「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作品展演」劇目、浙江文藝創研中心重點孵化項目以及浙江省舞臺藝術創作重點題材2018年扶持項目。

首次搬上歌劇舞臺

音樂漸起,光束漸亮。舞臺上,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講述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為人民書寫創作的一生,他的一生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施光南熱情、善良而勤奮,他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感知和激情,他熱愛音樂、追求愛情和嚮往美好的生活,他全身心地與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擁抱,他為時代放聲,為人民高歌,同時,也講述了施光南的英年早逝所帶來的巨大損失和遺憾,他與妻子洪如丁的相遇、相知、相戀、相愛,以及他們一起走過的幸福而短暫的人生。

第一幕:夢想與苦難

該劇匯聚了國內一流創作團隊,由刁玉泉作曲,喻榮軍編劇,李伯男導演。在歌劇裡扮演施光南的演員是來自浙江歌舞劇院的薛雷:「對我而言,最難的部分,是自己要在舞臺上從年輕到年老,演完作曲家施光南的一生。」薛雷說,短短的四幕,要從17歲演到49歲,要把每一幕的年齡變化演出來並且不能太過,這是最難把控的。

此次薛雷在劇中的演唱既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獨特風格,也有優美流暢的獨唱段落,深厚的音樂功底塑造刻畫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形象。劇中著名的唱段朗朗上口,過耳不忘,受到全場觀眾熱烈掌聲。

現為浙江歌舞劇院優秀青年演員的薛雷,2017年主演民族歌劇《青春之歌》《呦呦鹿鳴》兩劇,均入選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全國優秀民族歌劇展巡演。

現為海政文工團的著名歌唱家呂薇,在劇中飾演女主角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出生於美麗杭州的呂薇,靈秀的江南賦予了她典雅的氣質、婉轉的歌喉。舞臺上,清麗的嗓音、姣好的面容,樸素而大氣的施光南夫人的形象是那麼打動人心。觀眾們欣賞到呂薇通過對劇中角色性格和氣質的塑造,也讓她更堅定了對民族歌劇的追求,那就是,在傳統中挖掘內涵,在傳承中開拓創新。

無論是唱歌還是演劇,呂薇希望將民族藝術賦予新的生命。在呂薇看來,民族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有著廣納博收的藝術胸懷,擁有以我為主的創造意識、貼近時代的題材選擇、充滿詩意的文學語言;有著鮮明濃鬱的民族風格,擁有以聲樂為主的歌劇範式,特別是旋律至上的音樂戲劇性思維,讓整部作品擁有了演唱俱佳、形神兼備、雅俗共賞的審美取向。

第二幕:愛情與執著

「民族藝術、傳統文化值得認真梳理和挖掘,完全可以結合當下的接受方式,進行現代生活的轉化。」最近幾年,呂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民族歌劇的創作中。在呂薇看來,民族歌劇也要立足當下,致力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才能發揚光大。

一氣呵成完成曲譜

不為眾人所知的是,早在2007年「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時,這首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唱的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就被選作搭載歌曲送上了太空。

時間往前推移,1981年元旦前夕,《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詞作者陳曉光把這首歌送到中央電視臺,最開始這首歌是合唱的形式,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後來這首歌猶如插上了翅膀,很快飛向了全國各地。

在電視MV裡,在各種晚會上,在KTV裡,真摯的歌詞、激昂的旋律,讓人充滿希望。

第 三 幕:激情與希望

1981年,陳曉光在創作這首歌時,還是《歌曲》月刊的一名編輯。當年,他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寫出了這首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歌詞。更準確地說,是用3個小時就寫成。當別人誇讚他下筆神速時,他卻不以為意,並指出這種思想和情感的醞釀過程,可不只半天或半年,而是用了近半輩子的時間。

陳曉光覺得,寫出這首歌,可以說是自己多年生活、感情積累的一次藝術爆發,而改革開放的農村形勢正是觸發點,沒有農村的新希望,就不可能有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然而,比起這首歌的流傳度,我們對於這首歌的作曲者施光南,卻知之甚少。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刁玉泉說,作詞家陳曉光遊歷安徽、四川等農村,寫下了這首歌詞後,交給當時已經成名的施光南。「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看到」的這片田野,是不是也帶著金華東葉村的影子呢?

重慶出生的施光南,8歲那年跟隨家人回到自己的祖籍所在地,上學、玩耍並且繼續自由發展著自己的音樂天賦——1945年,年僅5歲的施光南就寫下了第一首音樂作品《春天到了》。

這一路走來並非全是坦途,由於缺乏音樂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施光南差點被中央音樂學院拒之門外。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招考老師,這也是樂迷的運氣。不然,也許後來我們就聽不到風格各異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和《祝酒歌》等上百首歌曲,不僅唱出了祖國改革開放走向未來的心聲,而且引發了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他的歌聲中奮發進取。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正是講述了施光南為時代、為人民書寫創作的一生。」深懷對音樂家的崇敬之情,榮獲中國文化部優秀專家、浙江省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的作曲家刁玉泉,一氣呵成地寫完了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所有旋律。導演李伯男稱讚:「而且非常好聽。所有曲子沒有匠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曲家的情感,那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話劇導演跨界戲劇

金華金東區源東鄉東葉村,是施光南的祖籍地。劇組演職員們,記得今年春暖花開時,定稿後的劇本在施光南墓前朗誦的情景。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創排,還獲得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女士的大力支持,在歌劇創作採風期間,洪如丁專程從國外回到金東,與主創團隊見面,參加了劇本討論會,並為主創團隊提供施光南藝術人生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創作了6個月、改動了3次之後,金牌劇作家喻榮軍的定稿劇本打動了洪如丁的心,這次首演,她還專程寫來了賀信。

在李伯男心中,施光南作品的每個階段,都緊扣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時代節點。這次貫穿全劇就用到3首代表性的歌曲——《祝酒歌》《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尤其是這首由陳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且充滿朝氣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國繁榮富強的歌曲。歌詞樸實充滿鄉土氣息、曲調優美流暢上口,這首歌通過對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的讚美,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歌頌了新生活,歌頌了新時代。而歌劇則把希望和未來巧妙地結合起來,既歌頌了改革開放以後的新變化、新面貌,又憧憬著富裕興旺、美滿幸福的未來。

那麼,在歌劇《希望的田野上》背後,有著怎樣的創作故事呢?

編劇喻榮軍坦言,以聞名全球的真人真事作為創作素材,其實難度還是挺大的。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展現施光南的人生經歷,更重要的是反映其心路歷程,把他的精神面貌體現出來,比如他是如何樹立人生理想的。由此,施光南與妻子洪如丁相遇、相知、相戀的故事,也是歌劇一大亮點。

那麼,作為一個非音樂專業的戲劇導演,尤其是如何把握塑造音樂家這個人物就變得至關重要。對此,李伯男用了「熟能生巧」這個詞。「別看我不懂五線譜,但我的樂感很好。我把這次所有曲目的小樣都錄成音頻,每個小樣,估摸著都聽了100遍以上。」於是在這部自喻為是他導演生涯中最艱苦的一部作品中,李伯男大膽地在表現形式、題材選擇上,更多地有了對民族歌劇的創新和探索。

「我小學讀的北京育才學校,校歌就是施光南先生寫的,等於從小我就是唱著他的歌長大。」

因音樂結緣的導演李伯男在劇本定稿後,主創團隊在施光南先生忌日那天再度回到金華施光南墓前,高聲朗讀了一遍劇本。「那天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可在我們上山朗誦之後,山間突然下起了小雨。」導演李伯男透露,當時施光南和洪如丁分居天津、北京兩地,經歷了非常長的一段異地戀歲月,而像現在的很多小情侶一樣,兩人攢下了許多來往的火車票。當最終團聚之後,兩人將收藏的火車票根一下子就扔到了河裡。這個故事,此前沒有出現在任何施光南的資料裡,這次就被加入到劇情裡。

同時,李伯男也看到了施光南之所以成為人民藝術家的必然性。施光南媽媽給兒子的一封信上面這樣寫著:「你雖是我生的兒子,但我希望你做全中國人民的兒子、全世界人民的兒子。我想施光南能有這樣的藝術高度,完全是因為他首先有這樣的人格高度,他們家有這樣非常高貴的精神基因在。」

舞臺上,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觀眾們由衷地感言:施光南作品是改革開放偉大時代的瑰寶,更是浙江人民的精神財富。

相關焦點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8月22日下午,「致敬人民音樂家——重慶市紀念施光南誕辰80周年座談會」在重慶市文聯舉行。來自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團、藝術家代表、區縣音協代表等50餘人參加座談會。據了解,施光南(1940-1990),祖籍浙江金華,出生在重慶。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
  •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施光南:被譽為「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昔日又昔年,一曲「希望」歌不脛而走,那就是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2018年,浙江歌舞劇院將這首歌曲的歌名作為劇名,製作了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藝術人生的歌劇,並於當年11月初在杭州首演。觀劇專家中最特殊的一位,是詞作家、劇作家,施光南的老搭檔韓偉,我多年未見的「韓叔」。這部歌劇中,有他與施光南的一段故事。
  • 歌劇《傷逝》復排 緬懷音樂家施光南
    今年5月2日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紀念日。為了再現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的高峰之作,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將於5月2日和3日再次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這也是主辦方「順年文化」重磅推出的「仰望高峰」系列文化品牌活動的首次活動,也是施光南先生這部經典之作繼1981年首演和2014年復排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施光南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稱為「時代歌手」。他的代表作有《祝酒歌》《周總理,你在哪裡》《生活是多麼美麗》《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上百首帶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抒情歌曲。
  • 百名改革先鋒入選者施光南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
    施光南被稱為「時代歌手」,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音樂家。他一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譜寫祖國改革開放走向未來的心聲,曾引發了億萬人民的強烈共鳴。1940年8月,施光南出生於重慶市南山,祖籍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葉村。
  • 紀念施光南逝世28周年 民族歌劇《傷逝》唱響北京保利劇院
    今天是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先生逝世28周年紀念日。為了表達對先輩的敬意,再現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的高峰之作,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將於5月2日和3日再次唱響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這是施光南先生這部經典之作繼1981年首演和2014年復排後的又一次精彩呈現。作者:王潤
  • 長影樂團籌備紀念施光南誕辰80周年音樂會,曲目多為公開首演
    疫情期間,長影樂團的演奏家們通過居家練習、線上考核等方式堅持排練。4月24日,長影樂團發布了選自施光南未發表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春回大地》片斷的雲演奏視頻,展現近期排練成果,以饗樂迷。施光南(1940-1990)是新中國培養的優秀作曲家、音樂家。他一生作品達上千首,為中國音樂藝術寶庫留下了諸多珍貴的遺產。
  • 他為《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後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今歌曲永存
    昔日又昔年,一曲「希望」歌不脛而走,那就是由曉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2018年,浙江歌舞劇院將這首歌曲的歌名作為劇名,製作了一部反映「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藝術人生的歌劇,並於當年11月初在杭州首演。
  • 施光南:他寫的歌我們都會唱,但他的人生故事,卻並非人人都知曉
    我一直都很想跟大家講講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的那些故事。他寫的那些歌,我們都會唱,像《祝酒歌》、像《打起手鼓唱起歌》、像《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像《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而且每次唱起,我們的心中都會升騰起歡樂和豪邁之情。
  • 施光南:一首傳世的歌!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很熟悉:朝氣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美好動人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節奏歡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出邁入新時代喜悅的04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一家合影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1982年,彭麗媛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春晚前身)的演出演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 大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在武漢首演
    《天使日記》在武漢首演 劉漢文 攝   中新網武漢10月18日電 (梁婷 梅鵬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17日晚在武漢琴臺大劇院首演,重現武漢戰「疫」。  該劇的主創團隊匯集了編劇王勇、作曲孟衛東、導演廖向紅、指揮王燕等來自全國舞臺藝術領域的藝術家,於今年2月確定主創團隊,劇本先後九易其稿,7月投入排練。《天使日記》再現白衣天使們向死而生,把醫院當戰場、待病人如親人的感人事跡 劉漢文 攝  《天使日記》兩場首演總票數僅2000餘張,少量門票對外發售。
  • 施光南
    他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創作實踐中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和群眾性相統一,為人民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堅持把愛國作為音樂創作的永恆主題,為人民書寫創作,謳歌改革開放,譜寫時代讚歌。
  • 是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1979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2020年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施俊天教授團隊領銜「希望之光——施光南故裡」景觀提升設計項目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九屆「為中國而設計」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改革先鋒的故土煥發新生東葉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發進取,高歌向前
  •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怎麼唱響的?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記者湯陽、水金辰)「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談到農村改革,古稀之年的著名歌詞作家曉光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 青島大學舉行原創歌劇《韓信》首演新聞發布會暨藝術研討會
    11月6日上午,青島大學原創歌劇《韓信》首演新聞發布會暨藝術研討會在青島大學舉行。來源 信網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著名歌劇作曲家、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席王祖皆,中國歌劇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楊巖,瀋陽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徐兆仁,湖北省歌舞劇院藝術總監、武漢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丹麗,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青島大學兼職教授、歌劇《韓信》作曲劉長遠,南京藝術學院聲樂系主任、歌劇《韓信》執行導演謝琨
  • 陳蔚:對家鄉的情懷和熱愛 全部體現在創作上
    5月2、3日,為紀念人民音樂家施光南逝世28周年,由中國歌劇舞劇院主辦的經典民族歌劇《傷逝》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5月9、10日,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製作的歌劇《楚莊王》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該劇是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首次進京演出,入選2018國家大劇院歌劇節。
  • 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千篇手稿捐贈故鄉 曾影響一代國人
    中新網金華5月28日電(記者 童靜宜 實習生 李婷婷)「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提起時代歌手施光南,人們耳邊自然會響起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用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施光南締造出了一個如美酒般散發恆久醇香的音樂世界,深刻而雋永。
  • 《時光的旋律2》:雷佳再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敬請關注。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年歌唱家雷佳的兒時記憶裡,那時家鄉的廣播最常播放的就是這首歌,「新建的住房」「美麗的家鄉」「農民的汗水」「明媚的陽光」,簡單樸實的鄉村風光,唱到歌裡面卻特別有勁兒。後來她登上舞臺,曾多次演唱過這首歌。
  • 英文歌劇《紅樓夢》9月內地首演 美國舊金山首演引轟動
    英文歌劇《紅樓夢》9月內地首演 美國舊金山首演引轟動 2017年08月11日 16:02:18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