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從黃金單身男女到為人父母,角色的改變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而在古代,由於子嗣代表的是一個家族興盛的希望,所以每當在新生兒出生前後,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誕育儀式來迎接這個新生命。
每一個宋朝的嬰兒在出生前後,家中都會為他們的誕辰做準備,進行一系列的繁瑣習俗和誕育禮儀。當然,在嬰兒出生之前,這種習俗和禮儀是針對母體而言,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所有迎接這個小生命到來的一系列儀式才會逐步進行開來。
那麼,在非常注重生活儀式感的宋朝,嬰兒出生前後都有哪些誕育禮儀呢?禮儀形式非常多樣,並且皇室和民間各有不同講究。
雖然說孕婦在懷孕之際一般都會受到家庭的精心照顧,但是皇家的孕婦在待遇上自然和民間的孕婦待遇又有著天差地別。在龍子鳳孫出生前後,宋朝宮廷的誕育禮儀都非常有講究。
1、龍子鳳孫出生之前,闔宮上下的精心準備工作
由於宮廷的后妃們一旦有孕,生下來的孩子都是龍子鳳孫,所以自然是精貴無比。
從她們懷孕之日起,就受到更加精心照料,而等到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整個宮廷都會步入到緊鑼密鼓的接生準備工作當中。
古代有早產「七活八不活」的說法,生產就是一個生死大關。所以對於一個孕婦來說,懷孕七個月八個月九個月時都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因此,在后妃懷孕將近七個月的時候,宋朝宮廷的御醫就會讓醫官根據受孕日期排除孕婦的預產期大致是在什麼時間段,接著由內東門司安排一個臨產閣。
等到臨產前的一兩個月的時候,為了預防意外,還會有太醫輪班站崗,及時查看胎兒的方位,以作應對。像催生的藥物,接生婆、乳娘、抱女、洗澤人等都要早早備下。
等安置好了產婦,接下來就是等待產婦發動,並在此期間準備新生兒的一應用品了。
在這種精細的準備工作下,就只需要等到待龍子鳳孫降生的那一刻就可以了。
2、三朝禮,去臍帶、炙囟頂、艾葉沐浴,隆重而熱烈
所謂三朝禮,就是在皇子皇女們出生的第三天舉行的一種誕育禮儀,也是皇家子女誕生儀式中最隆重又熱烈的一種儀式。
今天的小嬰兒出生後的第三天依然保留著洗三的風俗,就是給小嬰兒用艾水洗一個澡。其實在宋朝,當時即便是皇子的三朝禮,也是有用艾水洗澡的風俗。
不過在用艾葉給皇子沐浴之前,還有一套準備工作要做,那就是去掉臍帶的殘餘以及炙囟頂。
去除臍帶殘餘很好理解,至於炙囟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燻炙嬰兒的囟頂部位,而囟這個位置是嬰兒顱骨結合的地方。這些準備工作做完了之後,就會進入到下一個步驟,艾葉沐浴。
當然。洗三禮之後,也會有相關的慶祝活動。而這個慶祝活動隆重的程度,那就要看這個宮妃和皇子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了。
不過正常來講,皇帝都會對參加洗三的臣子們賜下洗兒錢。
據宋人洪邁所著的 《容齋四筆·洗兒金錢》記載:「車駕都 錢塘 以來,皇子在邸生男及女,則戚裡、三衙、 浙 漕、京尹,皆有餉獻。」
所以,往往宮廷中的皇子皇女出生的時候,在洗三這一天,都會舉辦 一個熱烈而有隆重的洗三儀式。
3、滿月、百晬以及周晬禮
皇子滿月的時候,倒是不會大辦什麼儀式,只不過代表產婦可以告別坐月子時光,重新邁入正常生活了。
皇子的第二個人生大儀式是百晬以及周晬禮。從這個稱呼來看,相信大家也是能夠猜出這個代表的是什麼吧,就是今天的百日以及周歲宴。
對於皇子皇孫來說,百日其實就是他們獲得會追隨他們一生的姓名的那個時刻。從百日起,這個小嬰兒就是一個有名字的人了。
而等到孩子滿一周歲的時候,也是要給他舉辦一個周歲禮的。不過總的來說,宋朝皇室孩子的滿月、百晬以及周晬禮,都沒有洗三時顯得隆重,不過也是意義不凡的。
1、宋代獨有的催生禮
后妃們在懷孕七個月以上的時候,宮廷的太醫就會進入到緊鑼密鼓的準備狀態中。而民間的孕婦則會在懷孕九個月的時候,迎來一個比較獨特的誕育風俗,也就是催生禮。
據《東京夢華錄·育子》記載:「凡孕婦入月於初一日,父母家以銀盆或錂或綵畫盆,盛粟稈一束。上以錦繡或生色帕復蓋之,上插花朶及通草帖羅五男二女花花樣,用盤合裝送饅頭。謂之分痛。並作眠羊、臥鹿、羊生果實,取其眠臥之義。並牙兒衣物繃籍等,謂之『催生』。」
從這段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產婦的娘家送過來的各種物件,無一不是寓意深刻,寄託著他們對女兒生產的牽掛以及對女兒和外孫的美好祝願。
雖然說添丁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難得的大喜事,但是對於產婦本人來說,卻等於是在鬼門關上走上一遭。
所以,產婦的娘家人即便希望女兒能夠早日誕下麟兒,也期望女兒在生子的過程中能夠一切順利,平平安安。這大概是天下每一個父母的期望吧!
而到了南宋的時候,催生禮除開北宋時期的各種物件,還增加了一種催生禮,就是彩畫的鴨蛋,寓意也是希望女兒生孩子像鴨子下蛋一樣迅速,少受一些苦痛。
2、三朝禮是親朋歡聚的時刻,而三臘禮則是補足產婦營養,保證嬰兒「口糧」充足
三朝禮在去臍帶、炙囟頂以及最後的用艾水給嬰兒洗三這三項儀式上,和宮廷是沒有多大區別的,但是也多了民間特有的一些風俗。
比如說,在產婦足月生產到三朝禮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親朋好友們都要贈送一些粟米炭醋之類的生活用品,給有新生兒降生的家庭。
在三朝禮結束之後,主人家又會設宴款待客人,這和今天嬰兒的洗三儀式也是大差不差的。
三朝禮結束之後,民間還有針對產婦以及嬰兒的三臘禮。什麼叫三臘禮呢?宋人將嬰兒出生的第七天稱之為一臘,三臘也就是嬰兒出生二十一天的時候。
一臘也就是現在的一個星期。每逢一臘的時候,產婦的娘家以及男方的親朋都會獻上一份「大禮」,就是豬腳、豬腰、豬肚這些易滋補的食物。
送這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滋補產婦產後虛空的身體,再來就是補充產婦的營養,以此來保證嬰兒的「口糧」充足了。
因為請乳母一般都是大戶人家才有的一種行為,小戶人家沒有這麼多的講究,也沒有多餘的閒錢去請乳娘,都是自己親自餵養的。
所以,為了不餓著孩子,三臘禮期間,產婦每天都處於瘋狂進補的狀態中。
3、滿月、百晬以及周晬禮,熱鬧非凡而又儀式感十足
民間的嬰兒在出生後舉辦三朝禮的時候,雖然說有去臍帶、炙囟頂以及給新生兒沐浴這三樣儀式,但是實際上給新生兒沐浴,最隆重的還是放在嬰兒滿月這一天。
在嬰兒滿月的時候,產婦的娘家需要準備好各種果品以及食物,送往女婿家。而男方則要精心準備一個給嬰兒洗澡的浴盆。
這個浴盆要設計成什麼樣呢?盆的四周是要有專門的紅綢圍著的,叫做圍盆紅,也具有一種紅紅火火的意味在裡面。
在盆中要放入金銀、棗子等物,接著還要由家中的長輩攪拌盆裡面的水,而前來觀禮的親朋好友們也不能閒著,他們要將早就準備好的金錢銀釵等物放進盆中。
最後,隨著水流的攪動,那些象徵早生貴子的棗子就會飄出來,然後被已婚但是還沒有孩子的夫人搶吃一空。
洗浴完成之後,滿月的嬰兒還會面臨剃掉胎髮這一項。在今天,滿月剃頭的儀式也依然保存著。
出去滿月,百日對於新生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當時人們將這一天稱之為「百睟」。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睟。」
而在「百睟」這一天,也會通過舉行宴會的方式來慶祝。
《夢梁錄》記載:「生子百日時,即一百日,亦開筵作慶。」
從嬰兒即將來到人世間,到給嬰兒舉辦百日宴,在這個過程中會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誕育禮儀。
所以,宋朝的小嬰兒在出生之後的那段時間裡,儘管他自己還沒有形成清醒的認知,但不管是他的父母還是長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
這些都是一個個幸運的,被父母所期待的小嬰兒,所以即便百日過後,一定也能平安順遂地長大。
參考資料:
《容齋四筆·洗兒金錢》
《東京夢華錄·育子》
《夢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