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點上來看,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有哪些不同?

2020-12-16 老段聊古今

從特點上來看,中國戲曲與西方音樂有哪些不同?

中國戲曲的來源廣泛,神話傳說如西遊記,歷史故事如霸王別姬、楊家將等都可以成為其創作源泉,創作了眾多的戲曲曲目。

並且經過一代一代人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跨性別表演,有男扮女也有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程式化表演。

中國戲曲的歷史名稱也各不相同,先秦稱為"俳優"、漢代稱為「百戲」、唐代叫做「參軍戲」、還有宋代雜劇、南宋南戲、元代雜劇,直到清代才正式稱做「京劇」。因為中國戲曲的源遠流長,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大部分的音樂表現形式墨守成規,不同的曲目之間,音樂不能輕易更改,差別就不是很大,長期的觀看就會使觀眾失去新鮮感。因為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域之間的口音和風俗習慣差異明顯,這也使得中國戲曲產生了許多流派,比如說京劇、川劇、粵劇。

各個流派之間的受眾也完全不同,不同流派的觀眾對於其他流派的接受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各流派之間的交流,導致了中國戲曲的發展緩慢。也因為中國戲曲來源廣泛,曲目眾多,導致了在同一個舞臺上無法全部展現布景,客觀上就使得中國戲曲向寫意的發方向發展。

主觀上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就有寫意的創作方法,在書法,繪畫,詩詞等藝術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這就使得中國戲曲沿用了這一表現方法,演員通過程式化的動作,比如說以鞭代馬,以槳代船來激發觀眾的想像力完善舞臺表現力。

西方音樂劇產生於工業革命時期,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歷史上最早的音樂劇是約翰·凱主演的《乞丐的歌劇》(The Beggar’s Opera),首演於1728年倫敦,當時被稱為「民間歌劇」,它採用了當時十分流行的歌曲作為連接故事情節的主線。音樂劇反映的是當下的都市生活,與觀眾的生活極為貼近,現實性很強。

通過精緻的布景,美妙的音樂,準確的對白寫實性的表現故事情節,塑造故事人物,感染觀眾情緒。音樂劇中的對白和布景都沒有一定之規,只要能夠契合故事的表達就可以。這就帶給觀眾一種身在現實之中的幻覺,使觀眾身臨其境。同時,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音樂劇通過音樂表達感情,烘託氛圍,每部音樂劇的音樂都完全不同,特色性很強。因為音樂劇產生的時間為現代,各地區之間交流日漸頻繁,這使得音樂劇積極的對自身進行改變,各地區之間統一性很強。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有哪些不同?
    西方戲劇是離不開表現的再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意,大寫實」;中國戲曲是離不開再現的表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實,大寫意」。 中國戲曲舞臺上的時空變化極為自由,很少需要具體實景來幫助解釋劇情發生的時間、空間。
  • 中國戲曲有哪些特點?中國戲曲如何才能繼續發展和走向新的繁榮?
    在東方戲劇文化中間,中國戲曲有其極大的特色。東方戲劇一般可分為兩大系統:其一為本國的傳統戲劇,另一為近現代由西方傳入的話劇和歌劇、舞劇等。中國近現當代的戲劇文化也如此。金元雜劇和明清傳奇在戲曲文學方面,遵循中國詩歌詩、詞、曲的發展道路,將劇曲發展到藝術高峰階段,成為公元12到17世紀,這五百年中的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典範之一,且其戲曲音樂和藝術服飾(此指明清傳奇)亦在中國和世界音樂、藝術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其藝術成就無疑是領先的。
  •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有哪些種類?中國戲曲介紹及其代表劇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戲曲學,戲劇學的民族特點
    「文明」顯然是針對不文明而言的,從那時起,我們民族有上千年歷史的戲曲被一些人視為「舊劇」,這是這個世紀一些人對戲曲的定位和立場。20世紀註定是一個政治綿綿、社會動蕩、新與舊、現代與傳統、西與中交織的時代,它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所產生的衝擊也是史無前例的,變革與現代成為貫通的時代主題,學術與傳統蟄伏起來,許多的時尚應運而生。
  • 試論中國戲曲的美學特點(作者:張少卿)
    中國的戲曲,是以演員表演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為基礎,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武術、雜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它體現了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和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傳承。中國的戲曲,古代和現代有很大不同。古代的戲曲以「戲」和「曲」為主要因素,稱為戲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戲、元雜劇傳奇以及地方戲。
  • 藝術特點有哪些呢?中國戲劇文化
    戲曲綜合美武俊達戲劇是藝術各部類中的一種,中國戲曲則是屬於戲劇藝術範疇的一種戲劇類別。各門藝術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特性和規律,中國戲曲也有其本身所獨具的特性和規律。我們說戲曲是屬於戲劇範疇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因為它是有戲劇藝術的共有特點,說它是有別於話劇、歌劇和舞劇的一種特殊的戲劇形式,是因為它具有著其本身所獨有的特點。因此,在我們探索戲曲藝術的特性和規律時,必須既研討其共性的一面,更須研究其特性的一面。
  • 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簡單的來說,1、學習和繼承傳統音樂的陳述結構(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存在區別。(2)中國傳統音樂的陳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徵,其中還有一些特定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中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
  • 中國戲曲作為綜合藝術,從哪些方面體現出獨特的美學個性?
    以戲曲中的宮調來說,因為中國文字本身具有音樂性,即具有陰陽平仄的特性,所以宮調除本身具有的音樂性外,它的文字組合排列的規範也體現了漢字的音樂性,於是宮調就成為曲調音樂和文字音樂的結合。這是我國所獨具的美學特點,是他國所沒有的。在文學和戲曲宮調方面,我國向來有南、北兩種風格。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演變與發展古典主義音樂發展概況從古典主義的時間上來看,是從1775到1820年,具體來說這一時期的音樂覆蓋了海頓創作的成熟期一直到貝多芬創作的早期才結束。18世紀中葉在西方音樂史上是一個由巴洛克藝術風格過渡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中,最重要的事件當屬鋼琴這件樂器的誕生了。鋼琴的誕生對整個音樂史的發展是有很大貢獻的。從歷史年代來看,鋼琴的產生過程與主調音樂逐步發展和成熟的過程是非常一致的。
  • 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
    杭州網訊 近日,大型戲曲交響音詩《詠絮——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隆重首演。該作品創作緣起於浙江音樂學院與浙江越劇團「校團合作」以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的生平和文學成就為題材,創排大型越劇的項目。在數次討論策劃中,主創團隊萌發了將四位才女膾炙人口的詩詞以詠唱和交響樂的方式予以表現的想法。四大才女的詩詞不僅具有文學價值,同時音樂性也都很強。漢、魏晉、唐、宋,時代各不相同,極具有代表性。
  • 2022年中國戲曲學院822舞蹈作品分析考研解析
    本專業方向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熟悉並掌握戲曲、舞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專業藝術院團、普通院校、舞蹈普及和教學單位從事舞蹈表演、教學和編創的應用型人才。根據21年國戲822舞蹈作品分析的考題來看,可以看出西方舞蹈史、舞蹈作品鑑賞、舞蹈史、舞蹈學都是需要看的,均都有過出題以及出題趨勢。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戲曲的種類及特點
    劇種有20多個,主要有藏戲、滿戲、蒙古劇、撒拉戲、維吾爾歌劇、壯劇、毛南戲、侗戲、苗劇、白劇、傣族「喊扎」、彝劇、門巴劇、藏劇、土家儺戲、西北花兒劇、目蓮戲(獨立劇種,在部分少數民族中有流傳),朝鮮族唱劇、佤族青戲, 以及10多個民族的儺戲。需要說明的是,有個別劇種是否應劃入儺戲系統,學術界尚有不同觀點。
  • 中國傳統音樂分成多少種,《百鳥朝鳳》民樂版和鋼琴版有何不同
    經過了一番研究我發現,中國傳統音樂種類繁多,遠比我想像的複雜得多,其分類也存在著不少交叉,不過大致來說可以分成那麼五類: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而這五類又分別能夠分成一些不同的小類,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民歌又能夠從功能、體裁等多個不同角度進行分類,分成山歌、號子、小調等類別。
  • 臺灣戲曲中心正式定名 漢語拼音取代西方詞彙
    中國臺灣網4月24日消息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文化主管部門昨日舉行臺灣戲曲中心定名記者會,確定英文名稱不採用西方詞彙,直接以漢語拼音定名為「Taiwan Xiqu Center」。臺灣戲曲中心預定明年8月試營運,2016年正式啟用。屆時包括國光劇團、臺灣音樂館等多家音樂團體都將正式進駐。
  • 青年戲曲演員應該認真學習戲曲美學
    戲曲美學是中國民族美學的一個分支,具有民族美學共同的特點,與西方戲劇美學有相通處,更有顯著的不同處。具體表現在它的範疇不同於西方戲劇美學的範疇。戲曲美學範疇是怎樣形成的?作為觀念形態,它受中國哲學的統領;但哲學觀念太形而上,如「道」「氣」等範疇沒有直接進入戲曲美學。
  • 2022年中國戲曲學院814戲曲音樂分析考研解析
    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留校任教。2004年畢業於北京市委黨校教育管理專業,本科。現任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副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2007年參加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京二胡教學方法實踐技能培訓項目 2008年主持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精品課程項目 2009年參加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皮簧腔音樂特色資源包項目 2009年主持北京市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平臺項目 2010年參加北京市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2010年參加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京胡名家庫》」項目的實施。
  • 在古代,中國戲曲理論批評的依據都有哪些觀點?
    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批評著作眾多,涉及的範圍也比較廣泛,諸如戲曲作者、表演者、和觀者等等,這實際上就是著眼於戲曲的創作、表演和劇場藝術等幾個最為重要的部門。但古代戲曲理論批評的格局並不平衡,綜觀古代戲曲批評史,會發現,探討戲曲創作的論作最多,論及舞臺表演的相對較少。這種情況到二十世紀前期得到改觀。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板腔體程式的規定性及靈活性
    對京劇音樂的發生、發展有很大影響的崑曲,其唱腔採用的是曲牌體。這種曲牌體是隨著語言文體的一系列變化,即由詩變詞、詞變曲等產生演變的。由於詞是不整齊的長短句,曲牌體受其影響,它的音樂結構的規整性不很強,而對旋律和節奏的變化卻有很多限制。曲牌體多採用雜言句唱詞,由一至數個具 有特點的獨立曲調構成。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改革中的理論依據
    對此中國.古代的藝術家有所論述:如王國維就說,中國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這便有「綜合性」的含義。中國現代的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則更明確地指出,綜合性是中國戲曲藝術的根本特徵。戲曲要適應青年觀眾的審美意識的特點和審美心理的變化,就必須通過戲曲藝術全面地改印創新,進行綜合治理,使中國戲曲古樸的藝術美同時代美很好的融合起來,才能刺激青年觀眾對戲曲產生審美感應,才有可能把他們吸引到劇場中來。這裡,還要強調一點,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已被引進到舞臺藝術中來,更加豐富了戲曲藝術綜合治理的手段。
  • 花鼓戲是中國地方戲曲,一般指湖南花鼓戲,它有什麼特點呢?
    花鼓戲《補鍋》表演劇照花鼓戲是中國地方戲曲,一般指的是湖南花鼓戲。在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陝西等省也有叫花鼓戲的地方劇種。流行在湖南各地的花鼓戲都有很多傳統劇目,合起來一共有 400多個,音樂曲調300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