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特點有哪些呢?中國戲劇文化

2020-12-19 史記新傳

本文乃作者還珠格格駕到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戲曲綜合美

武俊達戲劇是藝術各部類中的一種,中國戲曲則是屬於戲劇藝術範疇的一種戲劇類別。各門藝術都有它自己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特性和規律,中國戲曲也有其本身所獨具的特性和規律。

戲,簡言之,生活矛盾在舞臺上的藝術再現就是「戲」。這種再現不是簡單的靜止的再現,而是審美意識在藝術實踐過程中物化態的運動的再現,繁體字把「戲」寫成「戲」,就從本質上說明了「戲」的另一重要特徵。戲劇是話劇、歌劇、舞劇和戲曲等各種戲劇形式的泛稱,每一種戲劇形式都各以其主要的藝術語言區分其類別。

《穆桂英掛帥》劇照

以對話的藝術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叫「話劇」,以音樂和歌唱的藝術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叫「歌劇」。以舞蹈的藝術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叫「舞劇」,而以唱做念打的藝術語言為主要表演手段的則為戲曲藝術。

戲曲藝術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中長期形成的社會現象之一,就其所含的藝術因素、表演形式和表演手段來看,應屬於戲劇藝術歌舞劇範疇的一種綜合藝術。我們說戲曲是屬於戲劇範疇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因為它是有戲劇藝術的共有特點,說它是有別於話劇、歌劇和舞劇的一種特殊的戲劇形式,是因為它具有著其本身所獨有的特點。因此,在我們探索戲曲藝術的特性和規律時,必須既研討其共性的一面,更須研究其特性的一面。

《鵝籠書生》劇照

戲曲

戲曲是集我國傳統歌舞、伎藝之大成的一種綜合藝術,是建築在表現特性基礎上的再現藝術。中國戲曲是由中國古代舞蹈、音樂以及說唱、雜技等表演形式融匯綜合發展而成,雖然一般認為直到八九百年前宋代這一藝術形式才比較完備起來,但其構成因素卻源遠流長在先秦文獻中就已屢有記載。

如《尚書益稷》:「夔日: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尚書》節選

這是一種擬獸舞,有人物,有情節,有歌有舞有扎扮;集體表演、集體欣賞;摹擬生活,但已有選擇、有概括,是當時群居獵獸生活粗糙的加工再現。擬獸的裝飾是原始的化裝,目前戲曲扮演武將穿戴的虎頭盔,虎皮戰裙。獵戶的虎皮圍腰以及虎形、豹形等,都可能是某些擬獸裝飾遺蹟的留存。此外,在戲曲史上的「東海黃公」「撥頭」等,也都是有一定情節的鬥獸舞。又如《呂氏春秋古樂篇》。晉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羽毛和牛尾(旄)都是吃剩好玩的東西,除「文舞執羽旄,武舞執千戚」可用作文舞道具外,還可作服飾旗仗的裝飾,如戲曲中常用的翎子番。

卒頭插的野雞毛以及番邦將帥所戴的狐尾等,也都可能是文舞所執羽旄的遺存,而戲曲武打所用千戈以及「起霸」、「趟馬」等整套舞蹈,與古代武舞亦當不無關係。此外如漢百戲中有吞刀吐火、走索舞盤等雜技表演,在《嫁妹》《冥判》等戲中噴火的表演等等,也都存有古代伎藝的成分。王國維說,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梅蘭芳也說中國戲曲是建築在歌舞上面的。一切動作和歌唱,都要配合場面上的節奏而形成自己的一種規律。都說明中國戲曲是由古代的歌舞、伎藝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綜合藝術。

《鍾馗嫁妹》劇照

戲曲所用的藝術語言是「唱、念、做、打」,唱詞和念屬於戲劇文學範疇,唱腔和伴奏(包括配樂)是音樂,做和打屬於舞蹈範疇,舞臺裝置、燈光及人物造型等屬於美術範疇。因此,戲曲就所含藝術因素來說,它是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和美術等因素,以形成的一種完整的獨立的綜合藝術,就表演形式來說它是運用了唱做念打等藝術語言以塑造舞臺形象為目的的再現藝術。

而其所含的各藝術因素,如就反映現實側重面的不同來看,又可以分作表現藝術與再現藝術兩種,前者有音樂、舞蹈和某些舞臺裝飾,它們多以表情細緻沁人心脾見稱,後一種有戲劇文學、美術和戲曲本身,它們以真實地再現現實為能事。

戲劇旦角劇照

如就它所含各藝術因素按照藝術形象展開的形式來看,也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時間因素佔有重要位置,如文學、音樂,它們都須隨時間的延續來完成其表現矛盾衝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它們主要是運用對話、歌唱、音樂以及音響效果等手段來表現,這些表現手段不可缺少的條件是「聲音」「時間」。另一類空間因素佔有重要位置,如美術、雕塑等,它們都須運用一定的線條、色彩、光線和體積來表現,在戲曲中則是燈光、布景、造型等,這些表現手段不可缺少的條件是「空間」「光線」

兩類藝術

這兩類藝術給人的感受過程也各不相同,繪畫、雕塑通過視覺感受,常在瞬間先感受到它的總體輪廓,而後才逐步感受到它的各個細節部分,文學、音樂則是通過聽覺來感受,隨時間的延續構成連續的細節,憑記憶由局部而聯成整體,以達到領略其全部內容的目的。

《董生與李氏》劇照

作為綜合藝術的戲曲,則既有時間的特點,又具有空間的特點,使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結合在一起的紐帶是表演。表演之所以具備這個特點,是因為演員每一個動作表演的瞬間在布景燈光的陪襯下,都可以構成一個畫面,如果把演員每一個動作形態凝固起來,也恰可以構成一件雕塑品。

但是,戲曲矛盾是發展的,它須隨時間的進展以畫面(或造型)不斷更替來顯示出表演動作的線路和舞姿,同時另一些表演手段(唱腔、念白、伴奏、音響效果等)也須隨時間進展以表現,所以必須以表演為紐帶,才可以構成戲曲這一綜合藝術。戲曲既須以表演為紐帶,任何一項藝術因素一旦被引入綜合藝術中,即相對地失卻它本身的獨立性,而服從於統一的戲曲表現的要求,並在這統一的要求下發揮各自的特點與所長。

參考資料《戲曲研究 第9輯》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戲劇戲曲學,戲劇學的民族特點
    「戲曲」概念的釐定,強化了中國傳統戲劇的民族特徵、藝術特點,但也應當指出,「中國戲曲特徵不斷被強化,而同時我們的研究視界則呈萎化之態。視界的萎化又制約了我們對中國戲曲理論的研究只能是小理論,它的普遍性、涵蓋力就有限。」
  • 古代戲劇 臉譜藝術 特點
    劇家設計臉譜,首先還得從劇中情節結構、人物性格、品質修養的規定要求出發,以及如何適應廣場演出,滿足觀眾明麗鮮亮的色彩要求,與表演的強烈鮮明節奏、服飾的宜舞性、裝飾性、程式性特點協調一致。倘若演員扮演關羽,雖然身穿綠蟒,背插靠旗,手提青龍僵月刀上場,但是卻不畫臉譜,只以演員本色出現。那麼,觀眾中誰還會相信那是關羽呢?又何來「活關羽」之譽呢?
  • 世界最古老表演藝術,三大戲劇文化:中國戲劇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麒,今天和大家來說一說世界最古老表演藝術,三大戲劇文化:中國戲劇。中國戲劇是高度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它和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一起,成為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戲劇文化。其涓涓細流始自原始儀式。漢代角牴戲出現了規定情節。
  • 中國戲曲藝術,崑劇的表演藝術,有何藝術特點和魅力呢?
    崑劇的表演藝術是中國戲曲藝術中高度凝練、韻律突出、技巧精湛而又相當生活化的演繹形式,是一整套經過數百年不計其數的表演藝術家反覆打磨、集體創造、境界高深的表現形式。崑劇藝術文有定本,本有定譜,譜有定調,演有定格。表演體制上,各行當家門(家門:身份的細緻定位)唱念均講求口法、腔型,身段技巧在訓練之初即融匯文化觀念,任一身段均有情境依託,每一動作都是多視角造型藝術,每一曲腔均符合漢語聲韻調律之美感,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有些舞蹈是內心波瀾而外在沉靜),處處顯示著古典美學的風範。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  演講人:彭吉象 演講地點:重慶大學 演講時間:2015年10月  中西美學比較  人類雖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國傳統美學觀念和西方傳統美學觀念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直接影響到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其區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比較。
  • 傳統戲劇和中國文化的基本藝術思維,是特殊普遍個性與共性的關係
    戲劇程式並非一成不變,各個時代的藝術家總是根據他們所處的時代文化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對程式進行創新或者重新組合。虛擬也是傳統戲劇表現生活的基本方法。傳統戲劇演員通過表演,用一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環境或對象,這種比擬方法不是寫實的是寫意的,不是實在的,是空靈的,表現了中國藝術的審美思維對現實生活浪漫而誇張的看法。
  • 上海戲劇學院藝考要求有哪些?
    不過,還是需要知道上戲對於藝考生的要求有哪些才行,提前進行準備,這樣才能加大考取賞析的希望。那麼,上海戲劇學院藝考有哪些要求呢?不要急,播叔這就帶你一探究竟。 上海戲劇學院藝考要求: 1、身體健康,無生理缺陷,無色盲、色弱。
  • 2020中國西部兒童文化旅遊發展大會 暨兒童戲劇嘉年華
    (成都站)參演對象全國中小學及幼兒園兒童戲劇及其他藝術培訓機構少兒戲劇及少兒藝術團體兒童戲劇教育相關單位劇目類型1、兒童戲劇展現當代青少年兒童熱愛祖國、朝氣蓬勃、勇於探索、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現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學生特點,古今中外經典戲劇作品,鼓勵支持優秀原創劇目,課本劇、繪本劇、偶劇、音樂劇、話劇、歌劇等。
  • 曹禺戲劇的啟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1934年,曹禺發表其成名劇作《雷雨》,此時距中國話劇誕生不足30年。茅盾曾評價,「當年海上驚雷雨」,《雷雨》的出現成為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此後曹禺又創作了《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劇作,這些膾炙人口的戲劇名作,蘊含了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 今日有哪些高考熱點?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
    今日有哪些社會熱點?又有哪些高中資訊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內容,大家可以一起來了解下。餘個涉嫌非法集資的網貸平臺立案偵查,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約百億元;3、工信部公布2019年第一批新能源補貼車型,包含49家企業的106個車型,純電動產品佔98個;4、農業農村部消息,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面積將佔全國耕地的約一半;5、國家衛健委宣布,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建立罕見病患者登記制度;6、當地時間16日晚,中國影片
  • 20藝術考研擇校——上海戲劇學院
    01學校簡介學校有本科專業20個,根據藝術院校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特點,在各個專業下還設有多個專業方向。02近三年分數線03近三年招生人數04參考書目《藝術概論》(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王宏建主編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插圖本中國戲劇史》葉長海 張福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 中國戲曲有哪些特點?中國戲曲如何才能繼續發展和走向新的繁榮?
    在東方戲劇文化中間,中國戲曲有其極大的特色。東方戲劇一般可分為兩大系統:其一為本國的傳統戲劇,另一為近現代由西方傳入的話劇和歌劇、舞劇等。中國近現當代的戲劇文化也如此。傳統的戲劇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取得了無與倫比的豐富和巨大的成就。與其他東方國家的戲劇文化相比較,其獨特之處主要有三。
  • 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的通渭縣,它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通渭屬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的匯合區,是中原文明和西部文明的交匯點,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曾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等稱號。通渭也是中國工農紅軍途經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之一,縣內建有榜羅紅軍長徵紀念館、義崗紅軍烈士陵園、紅軍長徵紀念碑等革命紀念建築,紅軍長徵榜羅會議遺址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100個景點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通渭縣的民俗文化。通渭刺繡通渭刺繡一般分七類,包括花卉,動物、人物、風景、卡通、生活用具、小附件飾品。
  • 中國「戲曲」與西方「戲劇」有哪些不同?
    西方戲劇是離不開表現的再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意,大寫實」;中國戲曲是離不開再現的表現性藝術,從舞臺表演形態來看,是「小寫實,大寫意」。 「表現性藝術」和「再現性藝術」這兩個概念是從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與其反映的生活中事物的自然形態之間變形程度的大小來劃分的。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戲曲的種類及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中有戲劇表演藝術形式的約20個民族,他們是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錫伯族、撒拉族、滿族、壯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白族、佤族、門巴族、彝族、瑤族、仡佬族等。劉志群說:「藏劇,即西藏藍面具戲,由白面具戲發展而來,但它在戲劇藝術的各個方面發展得十分完備、豐富、精緻、成熟,它在藏戲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藝術影響和傳播範圍最大的劇種。」圓少數民族傳統戲劇的歷史一般來說都在百年以上。藏戲比較古老,多數意見認為它有500來年的歷史。若從藏戲的白面具戲算起,那就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了。
  • 王虹:戲劇藝術中的女性角色
    由上海市婦聯指導,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浦東新區婦聯、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金領驛站共同主辦,世聯行投資、光明乳業、七創科技特別支持的「她世界——女性系列講壇」第三期於5月20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上海戲劇》雜誌副主編王虹做題為《戲劇藝術中的女性角色》的分享。
  • 古代文化:戲劇——宋元雜劇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化:戲劇——宋元雜劇,宋元雜劇。中國戲曲的成熟是在宋元時期。隨著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日趨繁榮,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因而北宋的南北主要商業城市出現了市民遊藝區——瓦舍。這些人經常與藝人合作,他們熟悉舞臺,懂得舞臺藝術的特點和觀眾的欣賞要求,因此,他們寫出的劇本,不但能增強舞臺表現能力,而且更容易為觀眾所接受。同時,藝人們與才人接近,對於提高演員的文學藝術修養,提高演員們的演出水平與藝術創作能力都有很大幫助。所有這一切都是宋代雜劇產生並發展的重要原因。
  • 2021年上海戲劇學院碩士招生有哪些變化?上戲碩士考研參考書目!
    《上海戲劇學院2021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的發布引起了全國考生的廣泛關注,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厲震林教授就大家關心的一些問題,作了進一步解讀。Q1--今年和去年相比,招生政策上有哪些變化?現在科技和新媒體發展都很快,所以我們把「電視藝術理論」這個專業,升級為「影視與新媒體」,這樣就比較符合我們當前的整個融媒體時代的特點。Q4--考生最關心的是「業務課一」有較大調整,請您介紹一下為何調整以及怎麼調整?
  • 【2019年南京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真題】
    13.你有沒有看過《江湖兒女》並簡單聊一聊?14.你除了看過陳忠的書,還看過哪些作家的名著包括外國的?15請簡單概括一下金基德的藝術特點?16.你看過餘華哪些短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的名字分別是什麼?17.聊一聊電影《活著》和原著有什麼區別?18.你曾經在哪個城市生活過?哪個城市給你的印象最深?
  • 中英文化交流再邁新步 將把14部中國戲劇譯成英文
    賈維德還強調指出:「英中文化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鑑,而且,還有什麼比使用莎士比亞作品更好的方法呢?」英國政府這些舉措,折射出中國文化在英國的地位得到重視,中國文化在英倫乃至歐洲的影響力在上升,輻射面在拓寬,中華文明正在闊步走向世界。   項曉煒說,作為文化巨人的莎士比亞代表了英國文化、文學、戲劇的最高水平,莎士比亞作品屬於當之無愧的「精品中的精品」,翻譯成中文有助於中國觀眾更好地理解、欣賞莎士比亞戲劇,品味莎士比亞劇作的精妙,享受獨特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