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故事,測測你的邏輯思辨能力!

2020-12-13 人生認知方法論

邏輯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它只能被發現,不能被發明。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還沒有發現它,就不能用它來駁斥詭辯。以下三個有意思的邏輯悖論,不妨測試下你的邏輯思維?

1.布店裡來了一個客人,要買兩匹布。老闆拿給他之後,客人問,多少錢?老闆說,今天全場促銷,只收半價。客人想了想,就把其中的一匹布,還給了老闆。然後轉身就走。老闆肯定不答應,說,你還沒給錢呢。客人說,你這個奸商,我拿了兩匹布,問你多少錢。你說半價,我就把其中一匹布,折合成一半的價錢給了你。我已經交完了錢,你怎麼還管我要?

2.你如果證明不了我的話是錯誤的,那麼,我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

3.你看電視時說,這個人唱歌真難聽,旁邊有人說,有本事你唱呀。

答案:

1.偷換概念。這個故事中存在著兩個概念,一個是布匹本身,一個是布匹價格。老闆向客人要的是布價,而客人偷換了內涵,把布料等同成了布價,兩者不一樣的。

2.試圖用否定的前提推出肯定的結論,是不符合邏輯的。不能證明錯,所以就一定對其否定的理由本身就不充分,推不出結論。

3.歌手唱得好不好,跟你能不能唱,是兩碼事,不能連在一起

偷換概念,論證方式不充分,原本分開連一起,簡稱:不一樣,推不出,連不上,「三不」原則,是詭辯論慣用的套路,經常打磨自己的邏輯思維,做個有邏輯能力的人,思維靠譜,拒絕被套路。

相關焦點

  • 獨立思考 – 掌握四種邏輯思辨能力才能擁有(下)
    獨立思考需要具備求是、遮詮、論辯和存真四種邏輯思辨能力,關於求是和遮詮邏輯請見獨立思考 – 掌握四種邏輯思辨能力才能擁有(上),本篇討論論辯和存真邏輯。其結構如下,似是而非的大前提A加上真假難辨的小前提B,推論出唯一正確的結論C。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用這樣的邏輯向你傳授知識,你一定會指出他沒有邏輯,他講的知識是偽科學。但事實卻是,從法庭辯論到資訊新聞再到學術論述,我們接觸的99%的信息都是由論辯邏輯推理敘述而成。你肯定會對這種說法提出質疑,有圖有真相,我們分析一個著名的法庭辯護案例就可以認識到事實的真相了。
  • 獨立思考 – 掌握四種邏輯思辨能力才能擁有(上)
    獨立思考是人人都想擁有但又註定僅屬於少數人的一種能力。獨立思考的難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獨立思考者需要具備不斷挑戰自己固有認知的意識,一個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人是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二是獨立思考者需要擁有組合多種邏輯形式進行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當然不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其實也不是獨立思考,能夠從繁雜多樣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增加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才是獨立思考。
  • 什麼是底層邏輯、方法論、思辨能力、系統性思維、產業思維?
    底層邏輯:每一件事物或者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與最人性的真實反饋。在整個思維框架中,我們最先找到的那個點,那個核心就是底層邏輯。圍繞底層邏輯展開思考,會讓我們使目標與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方法論:關於方法的學問,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某種思維方式,如:批判性思想、系統思維、設計思維等。元方法論,更高階。
  • 文化存在論的先驗基礎及其思辨邏輯
    文章從文化存在論是文化哲學的基礎理論這一基點出發,探討了文化存在論的觀念、先驗基礎和內在邏輯等三個重要問題。第二和第三個判斷都是文化的經驗性的存在樣態,因此它們不能構成文化存在論的基礎。在此,我們只需對第一判斷加以分析,以求獲得文化存在論的基本規定。 在第一個判斷中,「文化」這個概念所指是精神性的文化。這顯然構成了一切文化的最基礎的存在方式。精神性的文化顯然立足於人的主觀所具有的三種文化能力,也即情感、意志和自由。這三種文化能力構成了文化存在的精神條件。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父母或許會說城市會得到他人的善意、友好、理解等,但是不會每次都告訴你什麼時候可以「善意的謊言」,什麼時候遇到危險可以「不誠實」。非常多的事情本質後面都有適用範圍的,考慮適用範圍就是思辨的問題。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4個邏輯推理遊戲題,數學達人也撓頭 測測你的智商是否到120
    邏輯推理能力是數學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演繹推理中訓練思維的嚴謹性。今天給大家介紹四個邏輯推理小遊戲,快來測測吧!看你能不能答出來,據說答出來的人智商不下120呢!1、作案時間一天夜裡, 人們聽到一聲刺耳的尖叫。早上發現原來昨晚有人遇害了。
  • 思辨能力是最被高估的能力
    思辨就是論準一種事情,一種理念。生活、工作,喝酒,扯蛋,到處都充滿了思辨。從經濟制度設計,教育系統咋整,公司策略,人生意義,方方面面都充滿思辨。 思辨不是沒用,而是它的作用被高估了。 (一) 假如你要找一個銷售人員,要招思辨能力強的,還是要招沉穩不甚活躍,但禮數周到,看起來有點平庸的?
  • 給孩子最好的鎧甲,是獨自面對世界的思辨能力
    更有數據表明,只有2%的英國學生具有識別真假新聞的能力。 耶魯大學的Deresiewicz教授,曾把藤校的精英學生們,形容為「優秀的綿羊」:聰明勤奮,卻又盲目順從。他們具備過人的技能和高超的智商,卻沒有任何思辨力可言,離開書本幾乎是半個「廢人」。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或思辨力?
  • 寫作指導:增強思辨能力,提升寫作水平
    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為新材料作文,材料內容為「倖存者偏差」,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文字寫作等關鍵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辯證看待問題。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構思行文,都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運用材料中所蘊含的觀點辨析社會生活現象,其間貫穿著對學生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考查。由此可見,增強學生寫作時的思辨能力,對於提高寫作水平、提升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 快來測測你的邏輯推理能力在什麼水平!
    聽說小夥伴們最近都沉迷刷題,日漸消瘦?咳咳,趕緊勸勸自己,放鬆下身體和靈魂吧!邏輯測試題喊你一起玩耍聽說全部能答對的邏輯推理能力堪比福爾摩斯第1彈在房裡有三盞燈,房外有三個開關,在房外看不見房內的情況,你只能進門一次,你用什麼方法來區分那個開關控制那一盞燈?
  • 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
    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是為了考試,而是最好的學習,讓人學會思辨。這種動手所達到的訓練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問題,這非常出色。在陳先生看來,國內的很多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謂的科學家,從他們做研究、思考問題、寫論文的方法上,缺乏思辨能力。
  •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同時,著名的蘇格拉底「詰問式」教學也被看作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典範。幾千年來,人們在思辨能力的培養上從未止歇,這是人類文明得以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然而,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思辨能力的界定沒有統一標準,當代學者和教育家對思辨能力的定義也莫衷一是。而就較為普遍的認識來看,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分析、辨別的能力,理性和反思性是思辨能力的兩個核心要素。
  • 《天道》芮小丹身上不可忽視的思辨能力
    說起對芮小丹的人設,相信都是漂亮、聰明、獨立倔強、自性直率之類,而在這裡,我認為芮小丹的聰明不是葉曉明、馮世傑的世故般精明,而是體現在思辨邏輯能力,很機靈,反應很快。芮小丹的學識遠遠不及丁元英,但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她依然能讀懂丁元英,能站在同一軌道進行對話。
  • 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從「忍住」開始
    中國孩子普遍存在思辨能力欠缺的問題,歸咎起來,主要還是因為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在美國,思辨能力的訓練始於幼兒園。而要我說,思辨能力的培養應該始於家庭。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為知識的傀儡,那麼就從「忍住」開始吧!抵制直接給出答案或伸出援手的衝動,用對話代替回答,用引導替換代勞,在日常生活中開始練習和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在歐美國家很多家庭裡,不管家庭成員的日程安排多麼緊張,都要抽出時間共進晚餐。
  • 心理小測試:三個蘋果哪個是有毒的?測測看你是智商高還是情商高!
    心理小測試:三個蘋果哪個是有毒的?測測看你是智商高還是情商高! 不僅如此,你還通過自己的高情商,收穫了不少的朋友,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會替你出謀劃策,可以說是你人生當中的貴人。
  • 讀書當「思辨」——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這句名言提醒人們多讀書是提升思想深度的捷徑,多讀書能提高並保持思辨的能力,不會人云亦云,也不閉耳塞聽了。本期就交流「思辨」這個話題。今天我們誦讀李白的《日出如行》,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對宇宙萬物地感悟。
  • 思辨能力很重要,思辨力使你成為一個強大的人
    思辨能力很重要。有多重要呢?思辨力能使你面對強勢的時候能維權成功,能使你使用法律的時候,助力你的律師成功。能使你做銷售工作時,最大限度爭取資源。思辨力使你成為一個強大的人。為什麼這麼說?1.維權是使用政策,你面對的是政策制定者或執行者,你只要會抓關鍵點。一劍封喉,一語致命。但如果你分散思維,就容易被別人牽著腦子走,把自己套牢,顆粒收不回來。2.法律條款是死的,而且實行的法律條款和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也存在一些矛盾,這時候你就得活學活用,靠的是自己的思辨力。
  • 英語演講與思辨能力的培養
    這樣的理解雖然無可厚非,但它沒有注意到現代演講的理念和實踐已然發生了從講究修辭氣勢到注重理性思辨的重要轉變。過度對「演」的重視會削弱英語演講在發展學生思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與「演講」對應的英語有兩個詞語,一個是oration,另外一個是public speaking。Oration代表的是前現代的演講傳統。
  • 公民科學素養:提高批判性思辨能力—新聞—科學網
    俞敏洪這種推理,實際上是我們高校開設的「批判性思辨課程」中分析的典型案例,也是我們不少人語言交流中的常見病。 「批判性思辨」是對人類一般思維的審視,即審視人們在進行推理、形成意見、做出決定和得出結論時是否符合邏輯,它致力嚴謹的科學推理和質疑求真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學術研究和科研創新的基礎,也是公民最基本的科學素養。
  • 明德立人思辨課堂——中美教育體系對思辨能力培養&要求的差異
    大家是否會有這種疑問:為什麼無論是申請美國大學,夏校,甚至冬季/夏季訓練營,學校無一例外的都會要求申請者寫各種小文書。寫這些文書有什麼用呢?有的人說:學校想要挖掘學生的特點。有的人說:學校想要看看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的,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