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發明曲面上的「活字印刷術」,相關技術已用於光譜儀的...

2020-12-11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光譜,被視為物質的「指紋」,是各類物質與生俱來的「身份證」,而光譜儀就像一雙分辨光波的「眼睛」,通過準確測量物質「指紋」,「一眼洞穿」其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副研究員林慧告訴記者,如何將光譜儀做到微型化,是擴大其應用的關鍵之一。團隊從古代活字印刷術中獲得靈感,發明了用於曲面的柔性納米壓印技術,改進了儀器的關鍵器件,成功研發了一系列面向食品、藥品、照明檢測的超微型光譜儀。

△深圳先進院集成所精密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慧自然界中的太陽光、人造日光燈發出的光,都是由幾種單色光合成的複色光。如何將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的光柵,是光譜儀運轉的關鍵。用光譜儀測量物品的反射或透射光,將複雜成分的光分解為光譜,然後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知道物品的成分。「其中光柵相當於光譜儀的『心臟』,是核心器件。」林慧表示,他們的研究就是從光柵上下功夫。在研發過程中,團隊發現,與傳統光譜儀使用的的平面光柵相比,凹面衍射光柵具有像差校正性能,可以代替多個光學元件,起到簡化光路的作用,推動原本體積較大的光譜儀實現小型化和輕型化。但製作工藝限制了凹面光柵的發展。「凹面光柵的表面刻蝕了微納米尺度的溝槽,而且這些溝槽的間距是不均勻的。現階段的技術要麼通過金剛石刻刀,沿曲面進行步進刻劃,要麼通過全息曝光與離子束刻蝕製作,這些都需要依賴昂貴的設備,效率低、成本高。」林慧說。為解決該問題,林慧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陳世祈老師團隊合作,經過三年研發,發明柔性納米壓印技術,實現了曲面光柵的高效印刻。

△林慧團隊研發的曲面光柵「所謂納米壓印,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古代的活字印刷術。柔性壓印則是採用矽橡膠等材料作為軟模板,先製作帶有光柵圖案的軟模板,再通過模板的變形與曲面貼合,從而實現圖形從平面向曲面的轉印。」林慧告訴記者。目前團隊已經完成了柔性納米壓印機的樣機開發,在實驗室內實現了高效、靈活的柔性/曲面微納結構製作。據林慧介紹,該技術在曲面屏、AR顯示等消費電子產品中也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林慧團隊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首先,宋代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書是毋庸置疑的我國印刷術的歷史可以稱得上悠久:自隋唐以來,佛教發達,民間信仰佛教的,多從事於雕刻佛經,以廣傳布,是為中國印刷術之起源。對中國封建帝制的統治特點來說,讓奴僕去做不需要識字的雕版印刷,更加容易,也就使得到直到後來,對活字印刷術排字技術的改良:元代木活字的轉輪排字盤的創造,使得活字印刷開始大量出現。但中國活字印刷業真的開始大量普及,卻是在古德堡金屬鉛字印刷術的傳入清朝開始。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韓國自稱發明活字印刷術,我國專家自製3000活字,韓國無言以對
    文丨開史說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由北宋畢昇發明,如今已經傳遍世界,成為了我國的驕傲。但是在2001年時,韓國卻稱自己的祖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甚至還給自己找了許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為何有如此「自信」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要論那個發明對人類的影響最大,我想沒有比文字這種發明更加重要的了吧?人類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傳承下來,經過一代一代的改良,積累起來越來越豐富的知識,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文字的功勞。然而紙和印刷術,又是將人類結晶傳承下來的重要工具。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活字印刷術現在還有人用嗎?
    說到活字印刷術大家肯定不陌生,作為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那麼大家一定很好奇這種近千年的技術現在還有人使用嗎?下面就跟隨印刷貓一起了解下吧!活字印刷術字模現代是高科技數碼時代,我們的印刷機也是數位化的,印刷效率能達到每小時上萬張了!這更是古老的活字印刷術不可比擬的。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印刷術的發明及影響
    此後印刷術傳到了日本,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地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印刷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不懈的研究才發明的。印刷術的發明對文化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乃至於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也極其重要。雕版印刷術是在唐代發明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刻刀把木板上的繁體字雕刻成凹凸不平的陽文。同時把木板上的其他空白的地方去掉。使文字凹陷,並用墨汁刷上。然後把紙放到木板文字上,就可以把字拓印到紙上。
  • 北宋時期早已發明活字印刷術,為何到了明代人們仍熱衷於雕版印刷
    眾所周知,平民出身的畢昇在北宋時期率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歷時8年不斷完善其工藝,其效率與成本比之前使用的雕版印刷大為提升。泥活字排版工藝更為複雜「排版時,先在鐵板上放置松脂、臘和紙灰,鐵框排滿活字後,再在火上加熱至藥熔掉,用一塊平板按壓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即可印刷」。
  • 活字印刷術是雕版印刷的升級版,那它的優勢有哪些呢?
    但它仍然費時費力,印刷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版,雕印一部書,其製版工藝仍很費時,在總結前人和當時雕版印刷術經驗的基礎上,畢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畢昇的發明,在著名的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留下了最可靠的記載。
  • 杭州記憶丨畢昇在杭州發明活字印刷術
    北宋時期,杭州的刻書業名聲已居全國之首,刻印的書籍不僅雕版技術十分精良,而且印書的紙張、刻版的木質俱佳。南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語》卷8中評論說:「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四川)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杭州,而紙不佳。蜀及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故而,北宋政府出版的書籍,多選擇到杭州鏤版,或先寫好樣板,派人送杭州監雕印行。
  • 宋朝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什麼很多人還要去抄書?
    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宋代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書籍的需要量大增,人們迫切需要尋找一種比雕版印刷更省工省事、效率更高的辦法。在這樣的社會需求推動下,布衣畢昇在宋仁宗年間發明了膠泥活字,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
  • 四大發明:淺談畢昇的活字印刷術
    我想補充一下活字印刷的故事。在討論這一點時,其中一個學生補充說,如果畢生沒有從筆記本《孟羲畢譚》中接過畢生,他就永遠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印刷技術無法進行技術迭代,最終導致邊緣化?」過去,我們經常從技術的角度談論它。
  • 西式活字印刷是如何取代傳統木刻的?中國其實沒有銅活字印刷術?
    這本書反駁了一個流行的觀念,即清代以前尤其是明代時期,已經出現了銅活字印刷術。而辛德勇認為其並未出現,只是在銅版紙片上放置泥活字、木活字或者錫活字。到了清代,因為解決了木質受潮的問題,且鑄造方便,成本低廉,中國都是以木板印刷為主。
  • IN視頻|這座博物館藏著印刷術的「前世今生」
    7月27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云云  武媛媛)當下,人們讀書看報或閱覽其他印刷作品時,大抵已很難想像,在過去物資匱乏、技術初萌的年代,先輩們是如何將字、文與實物相連,以供讀看及流傳。深圳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以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史上三個裡程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首創、漢字信息處理雷射照排技術的重大突破為重點,以圖像、實物、仿製品及動畫等形式濃縮、系統地再現了我國印刷術起源、發明、發展過程。世界第一臺印刷機是什麼樣子的?線裝書的線是怎麼裝上去的?紙又是怎麼造出來的?該館古、近代設備展示區內,一臺臺頗有年代的印刷裝訂機器,仿佛可瞬間把觀者拉回到過去。
  • 阿爾山市林海街道興林社區開展「重溫古文化 學習活字印刷術」活動
    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了讓轄區青少年和家長感受到魅力而古樸的中華傳統文化,8月31日,林海街道興林社區組織開展「重溫古文化 學習活字印刷術」活動。
  • 想不到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看到他兒子玩「過家家」得來的靈感
    很多人都知道印刷術最早是我們中國的歷史偉人發明,但是印刷術還分為活字印刷術。而最早發現這項技術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是誰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這項技術還沒有公布於世是他死了以後才被大家開始使用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畢昇。
  • 從木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歐洲和中國古代的差距在哪裡?
    引言在紙張上用活字印刷的技術,與在羊皮紙上抄寫手稿相比,在西方從15世紀中葉起標誌著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進步,在中國社會中卻是以迥然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公元9~10世紀時,一種迅速而廉價地印刷某些已纂就文獻和圖像的方法之傳播,其影響在那裡似乎並不像是一種具有革命性質的事件,雖然從全面權衡,其後果從來都不比印刷術在歐洲傳播的意義小多少。但這種差異是完全有根據的。歐洲在一個相對短暫的時代中,便從中世紀的那種在罕見而又珍貴的載體上的抄書,過渡到了刊印書。
  • 睡前學科學第十四期之《畢昇與活字印刷術》︱聽科普
    要說我國古人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那是對中國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對後世印刷技術的發展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那麼他是怎麼發明出活字印刷術的呢,這其中是怎麼樣的故事?
  • 印刷術是中國發明,為什麼韓國學者有爭議,一本書是怎麼印出來的
    本文系作者獨處時的思考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由字與紙到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改進過程,從中也衍生出許多與書有關的技術與工藝,如造字發明、書法藝術、造紙術、制墨術、制筆術,在成書階段有作家、學者、編輯,後來形成專門專業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