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 體驗耕作辛勞

2020-09-14 哈爾濱新聞網

孩子們在田裡拔蘿蔔,體驗收穫的來之不易。

學習傳統文化,親身感知自然,體驗耕作不易,當知物力維艱。9月12日,「小手牽大手,倡行節約打卡家鄉」主題公益活動在風景如畫的「西郊山林」舉行,來自群力實驗第三小學的18名學生在綠樹成蔭的園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親手採摘豐收果實,體驗耕作辛勞,「倡行節約」的健康生活理念深植孩子們心中。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全新挑戰,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糧食、節約資源、節省能源。「小手牽大手,倡行節約打卡家鄉」主題公益活動由哈爾濱日報社、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主辦,西郊山林公園、秀山水旅行社承辦,旨在通過一系列學習傳統文化、親近自然、體驗耕種收穫,讓孩子們真切感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了解糧食資源的珍貴,強化人們心中「節約糧食、節約資源、節省能源」的意識,倡行節約。

開幕式上,來自群力實驗第三小學的學生代表在白樺樹下深情朗誦詩歌《中國夢少年強,勤儉節約我先行》,併集體宣讀「倡行節約」倡議書。主辦方向參加活動的學生代表授予「倡行節約、打卡家鄉」主題旗。開幕式結束後,孩子們走進西郊山林,開始感受自然、學習傳統文化、體驗田間耕作。

參觀徽派建築

開闊視野學以致用

「昨晚激動得幾乎失眠,今天一早我就換上新衣服,還把紅領巾熨得格外平整。」群力實驗第三小學的田鵬同學說出了活動前同學們和自己的關注和期待。位於道裏區榆樹鎮的「西郊山林」園內栽植南北方植物200多個品種,成了同學們的大自然標本館。同時,這裡還是東北三省唯一的徽派建築園林,邊走邊看,邊逛邊學,講解員為同學們講解了園林中的植被特點和徽派園林建築特徵。

穿行在青磚黛瓦、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園林,聽著詳盡的講解,同學們收穫頗豐:「葡萄藤、楓樹、櫻桃樹、銀杏樹,我都認識了」「我學會了如何救助受傷的小鳥」「我知道藍杉與其他松樹有什麼區別」……

畫紙傘穿漢服

感受骨子裡的中國美

鳥鳴古琴聲相伴,午後陽光穿過樹葉落在臉上,孩子們在樺樹林中小桌前坐下,提起毛筆、描上水彩,在紙傘上暈染開來。這是此次傳統文化學習中最受孩子們喜愛的項目——國風水彩畫,主題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置身於西郊山林的美景中作畫,宛如人在畫中,同學們的創作靈感噴薄而出。

很多同學還是第一次嘗試在紙傘上作畫,在老師悉心指導之後,同學們逐漸適應,掌握了水彩傘畫濃淡的渲染和筆法技巧。專注當下,精心作畫,一幅幅妙趣橫生的國風水彩畫作品誕生了。張宸碧、李貴琦、朱嘉慶等3名男生都是第一次嘗試水彩畫,他們說:「水彩畫太有意思、太有挑戰性了。」膽大心細,男孩子們也都完成了此項挑戰。很多同學把沒用完的顏料和畫筆帶回家繼續畫。

一身漢服,古典、含蓄、輕盈、飄逸。穿漢服,體驗漢風古韻,這項活動是最受女孩們歡迎的。

王緦諾、關望予跟多數同學一樣,是第一次接觸漢服,穿著漢服。「通過這次體驗,我們知道漢服的繡花、布料、配飾、禮儀各方面都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穿上漢服,感覺走起路來都帶著風,特別瀟灑。」與同學一道感嘆漢服之美,漫步於徽派建築園林,做一場穿越時空的夢,隨手一拍就是一幀美景。

採草莓拔蘿蔔

踐行節約收穫喜悅

12日下午,同學們來到鄰近西郊山林的農業採摘園體驗「耕種和收穫」。田地裡,蔬菜和水果都到了豐收採摘的季節,新鮮欲滴的草莓、香甜可口的水果玉米、紅彤彤的辣椒、大個的蘿蔔……很多孩子第一次零距離接觸農作物,非常興奮。採摘過程中,同學們學到了四季草莓的種植常識、白草莓和九九草莓的區別、綠色有機蔬菜的種植知識,還互相交流著拔蘿蔔的經驗。在有機草莓大棚裡,同學們挑選成熟的草莓進行採摘,切身感受到每一個水果、蔬菜都不容浪費。

豐收的喜悅洋溢在張張笑臉上,孩子們也沒忘記給父母和老師帶回一些「辛勤勞作換來的果實」。

群力實驗三小副校長尹龍鋒說:「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非常有意義,孩子們在活動的同時了解了農業知識,在採摘的過程中,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

回程路上,一路唱著「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不動……」同學們共同度過了快樂而充實的一天,小背包和心裡都喜悅滿滿、滿載豐收。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相關焦點

  • 學習傳統文化 體驗耕作辛勞「小手牽大手,倡行節約打卡家鄉」主題公益活動舉行
    孩子們在田裡拔蘿蔔,體驗收穫的來之不易。 學習傳統文化,親身感知自然,體驗耕作不易,當知物力維艱。9月12日,「小手牽大手,倡行節約打卡家鄉」主題公益活動在風景如畫的「西郊山林」舉行,來自群力實驗第三小學的18名學生在綠樹成蔭的園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親手採摘豐收果實,體驗耕作辛勞,「倡行節約」的健康生活理念深植孩子們心中。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全新挑戰,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糧食、節約資源、節省能源。
  • 暑假收尾,廣東家長帶孩子去學習鄉土文化,體驗非遺項目
    暑假收尾,學校開學在即,廣東佛山的家長先帶孩子去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學習鄉土文化,了解家鄉傳統產業的發展歷史,培育孩子的鄉土情感,能夠記住那一縷鄉愁。8月29日,來自順德樂從良村村委會的30多個家庭,在村團支部的組織下,來到位於南海絲廠的廣東蠶桑絲織文化技藝傳承基地,了解蠶桑歷史,學習絲織技藝。
  • 英語學習必備詞彙大全:耕作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學習必備詞彙大全:耕作 2012-11-29 12:07 來源:普特英語聽力 作者:
  • 中華耕讀文化與生命教育體驗營
    通過對家文化與耕讀文化深入學習和踐行,真實體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的人生本分,確定人生的終極目標。進而由內到外,淨化心靈、變化氣質,讓生命回歸本位。內,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外,能「修身齊家」,知行合一,把傳統文化落到實處。
  • 感受傳統文化 體驗藝術魅力
    原標題:感受傳統文化 體驗藝術魅力   12月17日,青島市即墨區龍山中心幼兒園開展「傳統
  • 非遺文化初體驗丨諾亞舟旗下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非遺文化初體驗丨諾亞舟旗下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學習活動木偶戲初體驗>光輝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茂南單人木偶戲俗稱「鬼子戲」,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戲曲藝術形式,它以一個小小的舞臺和幾塊圍簾營造了人物故事情節紛呈的天地。
  • 丹麥中學生中國校園體驗傳統文化
    當日,39名來自丹麥奧爾堡市一所中學的師生來到浙江省衢州市衢州第二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學習。他們在學校體驗書法、國畫、太極、民族音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感受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魅力。新華社發(劉惠震 攝)
  • 天津師範大學建傳統文化體驗中心
    紅色代表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毅,白色代表奸詐自負,綠色表示莽撞暴躁,金銀色則代表神怪……」昨天下午,天津師範大學「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中心」在該校創夢廣場落成,並開設第一堂傳統文化體驗課程。該課程全校學生都可報名,每周1次,課程內容包括京劇、茶道、剪紙、書法、民樂等,除了講解相關知識,還將結合元旦、春節等時令節日,教同學們剪制春節窗花、書寫福字或春聯等。
  • 親子體驗之旅—多利·桃花源,體驗傳統文化魅力,感受傳統文化
    現代農耕自然體驗,感受科技對傳統行業的改變。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團隊協作、 挑戰自我、在競爭與合作中感受團隊的力量。有機蔬菜種植(植物盆栽)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農耕文化的魅力,體驗最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紅薯總動員(挖紅薯)多利有機紅薯成熟啦,大家一起來挖紅薯、烤紅薯。 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農耕文化的魅力,體驗最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
  • 美國英語教師學習福建浦城剪紙藝術 體驗民俗傳統文化
    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古琴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剪紙藝術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剪紙藝術  光明教育訊福建浦城縣既是中國丹桂之鄉,又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7月7日晚,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陪同剛到浦城開展第十三屆福建國際英語科普夏令營活動的7位美國英語教師參觀浦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讓遠道而來的美國教師體驗浦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浦城剪紙、閩派古琴等當地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浦城剪紙是浦城文化中的一道永不褪色的靚麗風景。
  •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以「籺」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冬至節氣教育活動。二十四節氣冬至教育本土非遺文化學習——朱女士到場給孩子們上一節關於「籺」的課,介紹了不同的「籺」以及「籺」的故事,種種都讓中大外語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們感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中國文化走進國際學校 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活動以豐富國際學校學生的課堂內容,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為主旨,根據不同年級孩子們的特點,分別圍繞麵塑、武術、國畫、京劇、印刷、扎染、茶藝等七大國粹設計了內容豐富的課程。熊貓、功夫、毛筆、臉譜、茶葉等一系列極具特色的中國元素,受到學生、老師們的極大喜愛與青睞,各年級的孩子們都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參加了活動,最後的茶藝課更是讓孩子們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在行雲流水的動作、淙淙的水聲、淡雅芬芳的茶香、溫潤的茶盞和清香的茶水裡得到了充分的享受,來了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中國文化體驗。
  • 時間農場永續耕作經驗分享(湖山村自然教育論壇講稿)
    摘要: 5月27日湖山村組織了一次自然教育和鄉村文化振興論壇,利用這次機會,我給大家分享了一些我們這六年從事永續耕作的體驗
  • 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
    第三,建設校園文化。如何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學習、交流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課題。我們正在做的一項工作,是把戲曲、傳統舞蹈、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園,目前取得很大進展。未來,還要進一步做好這件事。
  •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
    貴州大學:體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做兩地文化溝通的使者發稿時間:2018-06-04 14:02: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駱長江在儀式上致辭,回顧了近年來貴州大學和香港高校之間的交流項目,希望同學們好好珍惜這次活動,在交流中學習、增進友情,在相處的過程中要相互包容,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梁卓楠代表港中大的師生對貴州大學的盛情邀請和悉心接待表示感謝。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銅陵:體驗活字印刷 感知傳統文化
    9月9日,市高速銅都天地小區活動室,小學生們身穿漢服體驗活字印刷術當前正值開學季,我市不少社區的活動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誦讀經典、學習漢服禮儀等,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記者 潘偉 攝
  • 大學生自創自辦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開幕
    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 (記者 陳靜)猜燈謎、投壺、翻花繩、解孔明鎖、繪染團扇、漢服秀、即興情景劇……4日,一場由大學生自創自辦的中華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體驗展在華東師範大學開幕。短片主題涵蓋了包括茶道、酒禮、用筷、祝壽、稱呼以及節日等多項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知識,以充滿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具體介紹常見的中華禮儀規範。這場體驗展就是該項目的線下展覽部分,「我們之所以選擇大學生這樣一個人群,主要是觀察到周圍年輕人對中華傳統禮儀知識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行為也經常缺失禮儀規範。
  • 嶗山實驗小學參觀青島市博物館體驗傳統民俗文化之旅
    嶗山實驗小學參觀青島市博物館體驗了傳統民俗文化之旅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中國零距離2019年2月20日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零距離2月20日山東訊 (本報記者 馬立瑜 整理 張燕)2019在爸媽的陪同下,參觀學習了青島的歷史文化並體驗了一系列歡樂有趣的傳統民俗文化之旅!第一站,版畫體驗,繪製吉祥。同學們先來到了博物館年畫製作區,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傳統手工。博物館老師先給大家講解示範,看家長和小朋友們聽得多認真啊。
  • 黑龍江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課堂第一講開講
    中國教育在線 訊 為了進一步落實學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使廣大教師能夠深刻體會傳統文化精髓,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素養,激發創新靈感。7月11日下午,黑龍江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課堂第一講在匯文樓創客社區正式開講,黑龍江大學黨委副書記蔣晶潔以及15個學院自願報名教師參加了課程學習,課程主講人由藝術學院副教授周光浩擔任,課堂第一講開講儀式由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吳珩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