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應急管理專業化、制度化、智能化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推動應急管理專業化、制度化、智能化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著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複雜性、危害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等特點,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須在應急管理的專業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力。

  以制度優勢推動應急管理專業化

  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是涉及基層治理、應急隊伍、指揮調度、技術配置、科學支撐等諸多要素和問題的系統工程,需要更為科學、更為專業、更為精細的應急處置手段和方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專常兼備」的職能定位,對應急管理的專業精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成立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全國一盤棋,強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應急部門協調聯動。從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到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再到以中國速度建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防控與救治舉措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很多措施甚至遠超《國際衛生條例》要求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

  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必須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應發揮好指揮調度系統和跨部門的聯動機製作用,加強權威應急專家(組)和應急科技決策支撐機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健全各級各類緊急醫療救援隊伍,優化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布局,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健全應急管理培訓體系,開展應急演練、實操活動,全面提升全社會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遵循危機管理周期規律,統籌規劃好危機識別、預防、處置、消除影響和汲取教訓各階段的重點工作,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指導的權威專家庫,健全國家儲備體系,建立心理救助長效機制,形成專業的風險防控、應急響應、危機預警、應急處置及善後處理體系。

  以法治思維推動應急管理制度化

  運用法治方式應對和化解風險,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應急管理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尤其是2003年應對非典疫情後,推進以「一案三制」為核心內容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應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視,推動應急管理工作邁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憲法為依據,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核心,以傳染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等為支撐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以及以《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總綱的應急預案體系,各領域、各地方、各位階的專門法律法規和工作機制等,形成了比較完整立體的應急管理制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國家衛健委及時發布公告,宣布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各地區出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令等相應規章制度,為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提供了合法依據。2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等,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對傳播謠言、故意隱瞞疫區接觸史、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行為及時採取了有效的法律措施,營造依法有序防控的社會環境。

  應急管理現代化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加強風險防範工作,這就要求從制度建設上解決「防」與「救」的問題。應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範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出臺應急法律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應急主體地位及權責,加強應急法律法規對於應急流程的規範。在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基礎上,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進一步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恢復建設、媒體溝通、隊伍建設和應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配套規定。將應急管理知識技能教育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構建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重大災害事故調查機制,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以大數據驅動應急管理智能化

  現代科技、網絡技術、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為應急管理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發揮好網際網路、大數據應用方面的優勢,是奪取疫情防控鬥爭全面勝利的一個重要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技術已經應用於疫情防控的決策、發現、處置全過程。一方面,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供動態人員流動信息,對全國特別是重點地區進行人口流動分析,對確診、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分布進行分析研判,為各地聯防聯控部門防控部署和企業復產復工提供數據參考。另一方面,上線覆蓋三百多個城市和一萬多家發熱門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發熱門診地圖」等,提供線上遠程會診、健康碼查詢、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服務,推送流動人員態勢分析、預警情報等,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撐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法支撐疫情防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樹立與大數據時代相契合的應急管理思維,推動實現大數據背景下的應急管理方式變革。傳統醫學地理學認為,傳染性疾病發生或流行多與地理環境因素、人口因素有著密切關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統籌考量地域人群流動特殊性、區域公共資源平衡性、社會動員力量主體性等諸多複雜因素和時代變量,為疫情防控和優化政府應急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加強應急基礎資料庫建設,完善基於數據的分析決策機制,打造智慧預警平臺和智能應急平臺,並將其納入應急法制體系建設。加大5G、AI、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的應用力度,推進醫療衛生救援力量調整融合,以高科技應急產業發展為支撐,探索推動基於智慧技術精度的應急管理能力的升級路徑。

  (作者:王海威,系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關焦點

  • 長效化制度化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長效化制度化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2020-12-10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長效化制度化...
    昨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天津將對照《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按照「人有我無、全面吸納,人優我有、汲取借鑑」的原則,從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等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長效化、制度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 北京郵電大學應急管理學院揭牌成立
    三是,加強科學研究,推動學術創新。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的指示精神,主動對接國家的重大需求,整合學術資源,不斷地推進應急管理實踐創新。吳鑫總工程師表示,近年來,應急管理部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加強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吳鑫指出,北京郵電大學應急管理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培養應急管理人才的具體行動。
  • 航空應急救援專業化力量建設的戰略性思考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應急管理職能已全面整合併提升為國家戰略。航空應急救援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專業化體系,其發展與我國國際地位不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與國家應急救援需求不相適應。
  • 涼州區應急管理培訓班開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加強全區應急管理工作,11月20日,涼州區舉辦全區應急管理培訓班。要加強學習,充分認識應急管理培訓的必要性。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應急管理是城市安全大計。只有通過專業化的學習培訓,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的能力素質,才能真正建立適應「全災種、大應急」「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要學以致用,不斷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水平。
  •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
    崔宇青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提案》收悉。經與市財政局和大數據管理局共同會商,現答覆如下: 「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 國家衛生健康委:把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化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堅定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必勝信心。
  • 數字地圖精準防控 廈門應急管理部門打造陸海空應急救援「廈門模式」
    人民網 林盈攝 人民網廈門9月30日電(林盈)29日上午,廈門市應急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情況。廈門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建輝主持發布會。 據悉,廈門市應急管理局於2019年3月31日掛牌成立,整合了安監、應急、消防等8個部門職責,肩負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災減災三大板塊工作職責。 一年多來,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應急管理理念下,廈門市應急管理局不斷優化「防、抗、救」銜接有序的應急管理體制,經受住了金雞百花電影節、防抗颱風「米克拉」等實戰考驗,在歷次搶險救援行動中展現出了「廈門速度」。
  • 應急救護將更專業化!廣東醫科大學成立應急救護技能培訓中心
    12月6日 ,由東莞市紅十字會指導,東莞市紅十字救護隊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分隊承辦的2020年應急救護宣誓大會暨應急救護技能培訓中心揭牌儀式在廣東醫科大學舉行,眾多應急救護專家齊聚廣東醫科大學,為分隊應急救護工作把脈未來發展方向。
  • 封面評論|公共應急聯動,需要制度化
    □ 李曉亮每有大災大難,救援搶險,公共應急,往往都會超出單一部門能力範疇,需要跨部門甚至跨地區緊急聯動反應。是否第一時間,以最簡化程序,哪怕是由純外行熱心人,一個急救電話,就能傻瓜式啟動高效應急體系,極大考驗著現代城市綜合治理能力。比如日前「T179次列車側翻」事件,就讓人想到城市應急聯動系統。昨日午時,T179次客車在湖南郴州發生脫軌側翻,1人死亡、4人重傷、123人輕傷。
  • 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打造實踐育人新平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
    攜手推動新時代志願服務創新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志願服務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具有重要且獨特的育人價值。今天的籤約儀式揭開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合作的新篇章,雙方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攜手,圍繞落實志願服務制度化的總體目標,共同為新時代志願服務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 應急管理知識(一)-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要求各地成立應急管理機構。這次會議標誌著我國應急管理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國務院成立應急管理機構,即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國務院總值班室),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的職能。這一時期跨度不長,但應急管理發展快速,其特點是自上而下推動應急管理建設,應急預案建設和應急體制、機制、法制建設框架基本形成。
  • 1月7日,應急管理部黃明書記在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健全應急管理法制機制。推進突發事件應對法修改工作,修訂安全生產法,推動在刑法修改中增加了危險作業罪等法定刑;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和防滅火指揮部運行機制印發實施;集中發布一批應急管理標準。建立中國—東協災害管理部長級會議機制。加快構建應急管理能力體系。
  • 深晚報導|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工作如何做?鹽田首次舉辦應急管理法治...
    在此之際,12 月 7 日,鹽田區應急管理局在鹽田區黨群服務中心會堂舉行 2020 鹽田區應急管理法治建設研討會,邀請省、市、區應急安全領域領導、專家,圍繞 " 安全 應急 法治 " 主題,設置主旨演講、圓桌對話、答疑互動、法治建設工作展播等議程,嘉賓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交流分享法治建設治理的創新經驗,研討如何進一步做好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工作。
  • 英語熱詞:應急管理體系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應急管理體系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2019-12-03 17:33 來源:中國日報網
  • 【觀點】龔維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體系
    應急管理既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又是社會治理的一部分。人們通常所講的社會治理是常態的社會治理,更多是指正常狀態下怎麼管理。應急管理則強調非正常狀態下的社會治理,是指突發事件發生以後如何進行應急處置。目前,人們並沒有嚴格地按照常態和非常態兩種情況來理解和區分一般意義上的社會治理和特殊狀態下的應急管理,通常理解的應急管理也包括正常狀態下的風險防控和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兩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應急管理只是公共安全體系的一個方面或者一個階段的工作,而公共安全又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黨的十七大以來應急管理體系一直是作為公共安全的一部分。
  • 信息化、智能化推進監獄治理現代化實現路徑的思考
    ,實現監獄治理的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助推監獄工作在新時代實現現代化發展。利用監獄工作各個領域大量處於休眠狀態數據,從監獄治理視角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推動數據合理有效地服務監獄治理的科學決策,實現監獄治理數據的透明化、共享化、法治化、科學化,突破傳統經驗治理模式障礙,推動監獄治理由傳統走向現代、由經驗走向科學、由粗放走向精準、由封閉走向開放。
  • 加強「五種思維」培養 切實提升幹部應急管理能力
    當前疫情應急管理中,出現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幹部應急管理能力不足,諸如實情掌握上存在「心無底數」、組織群眾上存在「溝通鴻溝」、服務群眾上存在「擔當障礙」、引導群眾上存在「缺乏實招」、維護群眾權益上存在「坐等觀望」等不良傾向,其根本原因是幹部想問題、辦事情的思維方式出現偏差。
  • 如何實現環安管理智能化、科學化?我們有實招
    如何實現環安管理智能化、科學化?當然是日常監管、專項監管、應急管理、環境保護、信息動態、統計考核、組織機構、許可與培訓、司法部數據採集、流程菜單十大功能版塊。答 信息化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現代應急管理的十大基本理念
    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公眾等既是突發事件的直接受眾,也是應急管理的重要主體。按照「自救優於互救、互救優於公救」的原則,各國充分依託社會力量,營造「人人關心安全、人人重視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社會文化,讓民眾自主自發而不是響應號召式地參與應急管理工作。例如,歐巴馬提出了「全社會力量」的新概念,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