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彩虹天使咖啡屋公益項目的9年,讓李紹嬅深切感知到,原來兩岸民眾心與心是相通的,大家一起抱團做事,很暖。圖為李紹嬅(左三)與咖啡屋聽障師傅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趙維,棒!」操著儂儂軟語,說話的同時,向遠遠走來比她高一頭的店員小夥子,打著手語。
「登陸」9年,她不僅陪伴自己的兩個女兒長大,還陪伴了幾十位來自大陸貧困地區失去最佳聽力恢復期的聽障孩子長大立業,最終有4位聽障青年成為她創立的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常駐甜品師傅。
「我們售賣的所有點心,都是由來自河北、山東、甘肅等地貧困家庭的聽障青年手工製作。他們不希望靠捐款活一輩子,他們希望靠自己的手藝養活自己,得到外界的認同。您給他捐一元錢,不如買回他們製作的點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代表了您對他們的認可。」
每天幾十遍,不厭其煩,把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的背後故事,講給每一位走進店裡的顧客聽。「我在做的,是一件有關文化傳遞和價值理念的事情。文化傳遞,不能生硬,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沉潛、耐心、靜待花開,但也必須要去講,別人才能知道,製作甜品師傅不能表達心聲,我是他們的志願者,我就要代他們說出心聲。」
時光向前推9年,李紹嬅說,那時的自己肯定會對今天的自己驚訝不已,「剛來北京時,想的就是還有幾個月,就可以回臺北了。大陸到底什麼樣,無心去了解,是創辦彩虹天使咖啡屋這個公益項目,讓她感知到,原來兩岸民眾心與心是相通的,大家一起抱團做事,很暖。」
1
做公益,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公司,××前輩,今天邀請我們走進公司,講述彩虹天使的故事,訂購我們聽障師傅做的點心,給予我們勇於追夢的力量,讓夢想延續!」李紹嬅的微信朋友圈,每天的主題,都和自己正在做的事,被大陸同胞愛心浸潤和感動有關。
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臺灣緯創、寶島眼鏡、樂雷光電、萬科、泰康保險、天津月福石材、漢能投資、華燦工場等知名臺資企業、大陸企業,都成為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的籤約客戶,接踵而至的愛心訂單,讓李紹嬅微微舒了口氣。
「連續一年的每月愛心承諾消費,至少可以覆蓋掉咖啡屋的一些租金了。」坐在位於北京北四環外暖山空間的公益咖啡屋新店面裡,聽李紹嬅講6年來創業所走的路,著實為這位臺灣瘦小女子身體迸發出的堅韌執著力感佩。
「我的志願者朋友們也是這樣說的,每周來到天使咖啡屋,看到我們聽障師傅那麼努力地在做點心,看到他們做的點心被越來越多的顧客知曉認可,看到我們咖啡屋搬了幾次家,仍然在堅持,就覺得自己遇到的那點困難,不算什麼。如果我們單純開咖啡屋,我想不會吸引那麼多認可我們的志工,是我們項目的理念和文化傳遞,吸引了他們,他們想成為我們要傳遞的文化的一部分。」
帶著潤物無聲的教育意義、生命力量傳遞去做公益,讓愛心施與方與受施方彼此能在項目中互有收穫、相互看到彼此的成長,是李紹嬅在創立彩虹天使公益項目之初,賦予項目的理念和發展願景,在她看來,也是一個公益項目可持續性的生命力。
「我希望在8平方米的咖啡屋空間裡,營造一個充滿愛與信心,相信用心對待人生,就一定會向好而生的場域。」四年來,彩虹天使公益項目也凝聚了一批來自兩岸的知名企業家、教授、藝術家、愛心人士作為項目的資深志工。在李紹嬅看來,社會精英也好,普通百姓也好,大家願意走進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幫聽障師傅打下手,折摺紙盒,正是源於項目的理念吸引了他們,「在這裡,大家心底的柔暖被喚醒,陌生人瞬間成為熟人,每一位參與到項目中的人,都能獲取積極能量,並點燃希望,比如看著一個被愛充盈的公益項目像孩子一樣,慢慢長大。」
2
是公益,讓我「看見」大陸
手握在臺灣迄今不到500人可持有的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執業執照,出差都是在歐美國家穿梭,「金領」李紹嬅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到大陸生活。
「因為和大多數臺灣同胞一樣,在臺灣我們聽到的有關大陸的訊息,大多是大陸有多落後,自己也沒機會實地了解,所以提起大陸,我心裡的真實感受是,給兩倍薪水,也不願被派到大陸工作。」但2014年,因為先生被派到大陸分公司工作,李紹嬅全家意外的有了親密接觸大陸的機會。
「剛來北京,我心裡想得最多的是好陌生、好想走,會對著日曆算,還有多久,就可以回臺灣了。」但丈夫的工作籤約時間是3年,看著一對女兒轉眼一年後就要上小學,內心實際不允許自己閒下來的李紹嬅一次參加女兒班級活動時,忽而童年的記憶被喚起。
「記得在五六歲左右,我就跟媽媽周末去臺灣六龜孤兒院做志工,看到跟我一樣大的小朋友,卻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讓我很驚訝,同時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幸運,能有一個健全的身體與家庭。」在孩子打下生命底色的關鍵成長期,通過自然場景教育而不是說教,給予孩子一些生命教育,成為促成李紹嬅創立彩虹天使公益項目的初心。而讓李紹嬅沒想到的是,通過這個公益項目,不僅讓兩個女兒在連續6年的參與項目志工服務中,學會付出,收穫成長,她自己也通過這個公益項目,結交到很多大陸的朋友,「你看我的微信朋友圈,現在大陸的朋友,比臺灣的朋友多。因為彩虹天使公益項目,我的朋友圈更廣了,我與大陸的聯結更深了,是公益,讓我有機會更深入的看見大陸。」回想9年「登陸」心路,李紹嬅對人民政協報記者感慨道。
目前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的固定志工群體有50人左右,「我與他們每一位的相遇,以及和這些聽障師傅,以及他們家庭的相遇,都是一段兩岸攜手共事的暖事。」
8月的一個周末午後,又一場公益音樂會在彩虹天使咖啡屋上演。演出的主角,是李紹嬅的一雙女兒和女兒班上的兩位同學。「我們也習慣了,周末要是有空,就來紹嬅這裡幫忙,因為來這裡幫忙打打包,看到這些聽障小夥子和紹嬅這對女兒的成長,看到小店的成長,都讓我感受到,認真尋夢的生命很美。」一位在咖啡屋一角幫忙打包點心的志工王女士對記者分享道。
不談政治,共敘的是普通民眾生活的日常,潤物無聲中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在當下兩岸關係對立緊張時期,因為自己的踐行和與真實看見,深刻感受到兩岸民眾心靈完全可以相通的李紹嬅,對如何用公益項目,搭建兩岸民眾相知相惜進而達到兩岸心靈契合的橋梁,也有思考。「兩岸民眾的交流,需要一些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需要創設一些場域,去集結有愛心的兩岸民眾,大家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共事過程中,相互感知、相互了解,最後成為志同道合的『家人式朋友』。」
在李紹嬅看來,彩虹天使公益咖啡屋就是一個「不受兩岸關係好壞影響,一心共同成長進步」的例子,如果有更多這樣的場域,就能促成更多兩岸民眾「家人式的友誼」建立,那兩岸民眾心靈相通工作一定能達成,「就像我的一雙女兒,她們被店裡的很多志工像家人式的牽掛,她們從小感受到大陸的善意,這種對一個社會認知的善意底色會繼續延伸,這樣的孩子多一點,就能改變兩岸對彼此的認知,改變既有的兩岸關係,最終達到兩岸民眾心靈相通。」
讓最初「登陸」找不到「家」的感覺,惶恐不安想離開,到現在只想留在大陸,讓「彩虹天使」這個「家」變得更有生命力,李紹嬅說,「這一切源於兩岸民眾心與心間,本沒有結,缺的只是相互認知、相互共事的那些『橋』,有『橋』了,心與心自會聯結。」
記者:修菁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