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科學姥姥吳於人》四篇(上)

2022-01-30 統編高中語文

真知的追求者,科學的普及者

                     ——評科學姥姥吳於人

  偃師高中24級  翟雲好

大眾認為,物理僅僅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但在吳於人姥姥這裡,它不僅僅局限於一門學科,更蘊含著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秘。吳姥姥對物理有著非凡的興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引領我們追求真理,裁夢為翼,決起而飛。

「學不可以已」,吳於人懷揣熱愛,追求真理。

科學姥姥正是懷著一份對物理的熱愛,在75歲高齡時仍不懈鑽研。她的勤勉更是激勵著新一代的青年人要熱愛自然科學,投身科學實踐。古有萬戶飛天,今有姥姥創新。中國始終堅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中國人民始終堅持追求真理,在科學研究中將更加所向披靡!

「格物致知」,吳於人嚴謹認真,勤於自省。

科學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即為嚴謹,要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正確。發射火箭時,一個小數點的錯位所導致的可能就是整個火箭系統的崩潰乃至爆炸,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夜以繼日的努力也難免功虧一簣。吳姥姥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做實驗視頻時無比嚴肅,錄完後還要進行無數次的回放,但凡發現一個疏漏,她便會讓攝影師重錄。百萬觀眾分享視頻的背後,是她的心血和汗水。她說:「我特別希望網友們能及時發現我的錯誤並積極提出,我一定會積極採納。」這便是讓我們肅然起敬的科學精神。

「傳道受業解惑」,吳於人培養人才,敬崗負責。

吳姥姥想讓孩子們懂得物理公式不是單靠背出來的,「物理課,不刷題」。她用短視頻所做的每節物理課都以實驗為主,在攝影師的調皮剪輯下,短視頻內容也都生動有趣,網友都調侃的稱她為「先知姥姥」。她提倡的把物理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物理是經世致用,不能空想了事。在她的實驗普及下,青少年了解了大量的物理知識,她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吳姥姥正是老一輩人中愛崗敬業,知行合一的代表,引導我們青年人熱愛科學,把科學融入社會實踐中,這樣的一股追求真知的洪流必將經久不息,綿延不絕!

科學姥姥吳於人是真知的追求者,科學的普及者,在物理的大觀園中,隨處可見她探求真知的身影,她是我們的旗手與引路人,帶領著我們尋覓人間真理。

 泰山之大

                  ——評科學姥姥吳於人

  

偃師高中24級  孔維聰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即使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們仍能做出無限的事。七十五歲高齡的「科學姥姥」吳於人正是如此。作為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所不知的科學姥姥,她是怎樣使生命有「泰山之大」呢?

生命之大,在於甘於奉獻。

吳姥姥儘管已滿頭白髮,但依舊為社會,為科學做貢獻。「社會需要我,我就去做。」為大學生傳授物理知識,培養中小學生的科學興趣。「使他們不拘於公式,做物理,不刷題。」於是,姥姥的身影就總在實驗室裡出現。因為值得,所以願意。姥姥的一點一滴地奉獻著,逐漸使生命變得偉大。

生命之大,在于堅持不懈。

姥姥為傳播物理科學知識,與她的拍攝者李榮浩一同拍攝、製作短視頻,發布到網上。視頻上的姥姥,幽默風趣。用大鐵鍋承載「天眼」知識,用大掃把掃走「高空」知識疑惑,用鐵網來展現「外網有電」「內網紙片紋絲不動」。甚至站上帶滑輪的平臺來講解「力」。姥姥站在上面,像調皮的孩子,左晃右晃,絲毫不擔心自己的安全。可是物理教授哪來這麼多時間拍攝呢?「平時太忙,拍攝一般在晚上進行。」現在網絡平臺上,姥姥的視頻已有許多了,這都是基於姥姥的堅持。「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姥姥的堅持不懈,逐漸使生命變得偉大。

生命之大,在於嚴謹執著。

人都會犯錯,姥姥的拍攝之路也有差錯。因為有次字幕錯了一個字,姥姥就要求李榮浩撤了視頻,修改好後再次發布,那時候播放量都已經超過18萬次。有時候,一條視頻就要修改八九次。吳姥姥還很樂意網友能指出她的錯誤。姥姥的嚴謹執著,逐漸使生命變得偉大。

外表只能顯耀一時,真美方能萬世不隕。風還在吹,花還在開,姥姥的精神不老。泰戈爾說:「雖然渴者只要少許的水便夠了,我卻很快活地給予了我全部的水。」吳於人正是如此,生命才會有泰山之大,才會成為科普界的王者之一。

你我欣逢華夏之盛世,願不負花樣年華,學習吳於人,成就生命之大……   

                                          

 

相關焦點

  • 「不刷題的吳姥姥」:闖入物理大觀園之後
    她不在意粉絲數字,但找到了更好的物理科普的方式讓她開心,她希望向更多的人「宣傳科學」。她的家人也開心——他們欣慰的是,她辛苦地做了這麼長時間的科普,現在終於有了看得見的「成績」。老伴兒還給她寫了一首打油詩:「曾用視頻教物理,演示實驗不刷題,科學姥姥老頑童,寶物藏在馬甲裡。」吳於人把「演示」改成了「探索」,並且續寫了幾句:「回家馬甲有人洗,現成美食可充飢,姥爺承包買洗燒,幸福姥姥笑咪咪。」
  • 上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捷徑(吳山丹)
    2019年12月11日,張揮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吳山丹老師在北京十中高一年級上了一節新教材區級研討課。吳老師勇於嘗試,勤於反思。一堂課下來有很多的感悟,收穫滿滿。下面是吳老師的課後總結。在教學方式上,採取了用表格梳理課文,引導學生總結人物通訊寫作技巧的教學方式。「以事寫人」、「以景寫人」、「細節傳神」、「以評論寫人」每一個寫作技巧學習都靠表格梳理完成,教學方式顯得單一、呆板,不靈活,整體感覺學生參與度熱情度不高,教學缺乏靈動性。
  • 紅樓夢:林黛玉為什麼罵劉姥姥是「母蝗蟲」?
    《後漢書.桓帝紀》:「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不登,人無宿儲」, 一如被流寇盜匪洗劫。蝗蟲的繁殖力又極為旺盛,所到之處,便能就地產卵,古人崇尚旺盛的生殖能力,詩經裡便以《螽斯》篇來祈求能如蝗蟲一樣多子多孫。對於蝗蟲的災害,古人也是用盡了辦法。「宋紹興中,議舉醣祭。蝗蟲為災,則祀之。」
  • 家有兒女Ⅱ《姥姥學英語》
    這一天,姥姥和小雨外出買早點,碰見他們小區裡邊的吳大爺,吳大爺每天早上練習英語單詞,小雨的姥姥聽了之後對吳大爺說:「你在練習英語呢?」。吳爺爺對小雨的姥姥說:「對啊,這是我的兒子給我買的英語機,專門來練習英語的,這個老年人不但要大聲地讀英語,而且學英語能增加老年人的記憶力啊,不和我比一下誰學得快?」。小雨的姥姥對吳爺爺說:「我的孫子小雨就是從美國回來著名的小海龜,號稱英語大王」。小雨的姥姥自信地對吳爺爺說:「你和我比賽你就認輸吧!」。吳爺爺對小雨的姥姥說:「那咱們就等著,看看誰先敗下陣來」。
  • 【當代作家聯盟•散文】1000期︱山東孔慶貴《 姥姥家的 「寶」》
    今年在省市新聞媒體發表抗疫通訊報導6篇、詩歌兩篇;散文有《鼠年談貓》、《我的酒緣》、《故鄉情》、《濃濃的親情》、《美麗的趙王河》在菏澤城市網發表;《心結》、《小草的思念》、《時間的腳步》、《我家添了個小外孫》在頭條「視線中國」發表;《我要去「武大」看櫻花》在菏澤廣播電視報新聞周刊發表。
  • 姥姥家的小院作文(精選五篇)
    向北看,是姥姥家的四間正房,是姥姥姥爺的住處。屋內收拾的非常整潔,既乾淨又大氣。窗臺上有姥姥養的許多花,有四季海棠、倒掛金鐘,還有幾盆月季花。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給小院增添了幾分生機。  這就是姥姥家的小院,它給我帶來了童年的無數遐想。啊,我愛你,姥姥家的小院!
  • 異教徒維京人的子孫,徵服了英格蘭,並於聖誕日加冕
    我們都知道,歐洲歷史上長期實行封建體制,其社會結構極為穩固。而很少發生像我國歷史上,那種跌宕激烈的「改朝換代」。所以,歐洲現還保留「君主」體制的國家,其王室通常都有極為悠久的歷史。而最為矚目的英國王室,雖其王朝的名稱屢經變更,但很多王朝之間是有血緣傳承的。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不無道理
    隨著2016年開始實施二胎計劃生育政策,再到前陣子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上有關「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引起了當代父母和老輩人的熱議,之前傳言的「打油詩」「順口溜」又浮出了水面。你家是奶奶爺爺還是姥姥姥爺帶孩子?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上調查「你家誰帶孩子?」,有將近一半的網友選擇姥姥姥爺,排在第一名;爸爸媽媽自己帶卻佔到27.7%,排在第二名;奶奶爺爺奶奶帶娃只佔了14.6%。
  • 回鄉記:一輩子為鄉村接生的姥姥,收到了匾
    除了與專業人士就農村問題爭論的時候,他們很少引人關注,甚至他們在凋零農村建立的極具活力的老人活動中心也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每年幾個月待在鄉下做調研,今年春節他們一如既往寫返鄉報告。當觀察者網編輯聯繫他們,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知道中文系博士的返鄉記已經在網上火了。有趣的是,這篇文章本是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論壇上同主題三篇文章之一,另外兩篇講材料數據的報告都沒有引起關注。
  • 於可訓:吳先生列傳——鄉村教師列傳之一(節選)
    有一年,縣裡評教育模範,吳先生得了一張獎狀,胸前還戴了一朵大紅花,和其他的模範一起,坐在縣大隊的戰馬上,由縣長陪著,在縣城的街上走了一圈,頗有點金榜題名狀元遊街的味道,可見那時候對教育的重視。吳先生頗以此為榮,雖不常提起,卻到老了還記得當年遊街的細節。
  • 姥姥姥爺都比爺爺奶奶對孩子親?科學排序出來了,和你想的不一樣
    隨著2016年開始實施二胎計劃生育政策,再到前陣子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上有關「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引起了當代父母和老輩人的熱議,之前傳言的「打油詩」「順口溜」又浮出了水面。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上調查「你家誰帶孩子?」,有將近一半的網友選擇姥姥姥爺,排在第一名;爸爸媽媽自己帶卻佔到27.7%,排在第二名;奶奶爺爺奶奶帶娃只佔了14.6%。
  • 夜聽纏解《論語》(六十五):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至今為止,官方教科書上的對《論語》斷句和解釋,依然是膚淺之至、毫無邏輯。例如首章的「學而時習之」,該句省略了主語和賓語,那麼究竟是誰學?學什麼?什麼是學?學了能成什麼?這些問題很少有人問,問了也白問,因為回答的人也水平有限。更要命的是,首章三個「不亦」,實為文章之綱領,也是儒學的總綱,但從沒有人能說清楚,為什麼《論語》首章是三個「不亦」,不是二個,也不是四個或其它?首章都不能解,後面更是以盲引盲。
  • 姥姥收藏的課堂作業(小學篇第三)
    我身邊很多朋友的二胎寶寶現在都在上小學,經常給我說:多分享點小學生的吧,老大遺憾太多了。我常說,小學整個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整個學生生涯至關重要。我就是從鉛筆和橡皮(見第二篇)、課堂作業本書本這些小事開始的。要求了不丟失鉛筆和橡皮,我對作業本和書本有要求了。
  • 姥姥的澎湖灣,了解一下?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姥姥」和「外婆」,這兩個詞,究竟哪一個是普通話,哪一個是方言,而是我們需要尊重不同的語言使用習慣,不同語言的發展空間,而不人為地限制一種「方言」的使用與流傳。因為這反過來同樣會傷害了普通話的有機發展,使普通話成為一潭沒有源頭的「死水」。
  • 那個我叫姥姥的人,走了
    老家的集市,圖片源於百度地圖姥姥家種了幾棵棗樹,每年棗熟的時候,她來趕集都會帶上一兜子棗,那些年,我沒少吃姥姥的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湖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農民受災嚴重,很多人去了南方打工,其中就有堂弟的二舅二舅媽。他們走後,把一雙上小學的兒女丟給了姥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幾天。從此,姥姥便很少來趕集了,都是嬸嬸周末的時候買好了油鹽醬醋給她送過去。兩個堂弟都要跟著去,但是嬸嬸的自行車只能帶一個,我便自告奮勇的騎著自行車帶著另一個一起去姥姥家。
  • 親近兒童,回歸生活——祝賀我校潘奕老師喜獲市陶研會科學課堂教學展評活動一等獎
    在秋天收穫的季節裡,無錫市陶研會小教專委會第一屆「親近兒童,回歸生活」科學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在無錫市江南實驗小學舉行。我校潘奕老師代表學校參加此次活動,榮獲一等獎。潘奕老師執教的是三年級教科書中《神奇的水》這一課。整堂課按照水怎樣往上爬?
  • 「孩子王」評上「副教授」
    雲南玉溪231名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獲評副高級職稱  「接到市人社局電話,說辦了一件大好事!」一見到記者,蔡建平就爆了條新聞。  最近,雲南玉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拿到省人社廳的任職文件——2016年玉溪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人員名單,有231名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獲評副高級職稱。「快退休的老師辦理聘任,退休後就是『副教授』待遇了。」身為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的蔡建平很是欣慰。  在這份名單中,玉溪市第一幼兒園佔據兩席。不過這在園裡並不算新聞——這所有65年歷史的幼兒園,迄今已有11名副高級教師。
  • 紫陽真人悟真篇註疏 上
    目錄悟真篇註疏序悟真篇注序悟真篇序卷一七言四韻卷二卷三五言四韻一首卷四絕句六十四首卷五內外藥卷六卷七西江月十二首卷八讀周易參同契贈白龍洞劉道人歌石橋歌絕句西江月悟真篇後序《悟真篇》分性命為二宗,訓人各進,分內外為二藥,訓人同進,實為千古丹經之祖。
  • 【震驚】「外婆」是方言,一律叫「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微博熱搜上大家都在討論▼▼▼網頁截圖最近在微博上一個網友爆料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此前的課文原文是這樣的▼▼▼
  • 《大秦賦》樊於期為何背叛秦國?樊於期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樊於期為何背叛秦國?樊於期結局是什麼?很多人都知道荊軻刺秦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面的最大的主角是荊軻,其次是燕太子丹,但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自殺獻上首級的樊於期。在《大秦賦》中,也出現了樊於期,但他一直是以秦國臣子的身份出現的,武力高,負責王宮的守衛工作,如此看來樊於期最後必然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而導致他背叛了秦國,才有了後來的荊軻刺秦,那究竟發生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