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總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現在,有一種冷叫奶奶怕你冷。
10月17日,陝西鹹陽一個4歲萌娃,在幼兒園中午活動的時候喊熱,老師就想著給孩子脫掉一兩件,拉開拉鏈真是嚇壞了。
孩子的衣服穿的鼓鼓囊囊的,老師一層層掀開,一數才知道,居然足足穿了7層。一問小朋友,早上出門的時候,奶奶怕他冷,就給多穿了幾件。
很多人覺得,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平時得比大人多穿點才行。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孩子每天跑來跑去的,活動量大,反而很容易出汗。如果穿的太多,不僅會行動不方便,影響日常活動,還會出汗多,身上汗津津的,衣服也溼溼的,冷風一吹,更容易生病。
其實3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可以自我表達冷暖了。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可以多問問他們的意見。
當然,家長也要學會自己判讀,孩子冷不冷。
很多家長,摸摸孩子的小手或小腳,如果有些涼,就會說:「你看看,小手小腳冰涼,怎麼會不冷,趕緊多穿幾件衣服吧!」
其實,手腳冰涼並不能作為判斷孩子是否冷的標準。因為寶寶血液循環發育尚未完全,四肢末梢的微小血管還非常細幼,導致手腳體表溫度偏低,摸起來就總是微涼的了。
將手指探入孩子衣物內後頸處,感受孩子的頸部、後背:
如溫暖乾燥、無汗光潔,說明這時候孩子的衣物正合適;
如潮溼發燙,則說明衣物過多;
如感覺不暖,甚至有些涼,則說明孩子要加衣了。
我比較推薦洋蔥式穿搭法。什麼是洋蔥式穿搭法?意思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層裹著,穿搭多層衣物,但又不能太多,一般三層半是最合適的。
內層:選擇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物,比如純棉的秋衣秋褲。
中層:選擇保暖性比較好的衛衣或毛衣
三層:選擇防水防風,易於穿脫的厚外套。
半層:在幼兒園放一件馬甲。因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室內,都會把厚外套脫掉,下樓短時間活動的時候,穿上馬甲會更輕便,保暖又不影響孩子的行動的靈活性。
有老人的家庭,免不了會在孩子的穿衣問題上有分歧。這個時候,不妨普及一下這個洋蔥式穿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