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七月
定稿:七月
一到冬天,就是萌娃聚堆生病的季節。
孩子本來身體抵抗力就弱,一到寒冷的冬天更是容易生病,但凡有點風吹草動孩子很快就倒下。
為了不讓孩子頻繁生病,剛進入初冬時,父母就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而隨著冬天的到來,慢慢給孩子增加衣物,給孩子包裹的嚴嚴實實。
每年冬天都能在網上看到有人曬出穿著好幾層衣服的萌娃,今年也不例外
在河南就有一位幼師曬出了班裡孩子脫衣服的視頻,只見視頻中一個萌娃穿了8層衣服上學,每層顏色各不相同,脫衣服就像是「剝洋蔥」,處處有驚喜。
看到這位萌娃的穿著,有網友表示這一定是奶奶給穿的衣服,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還有網友表示:年輕父母一般幹不出這事,不給棉襖套睡衣就不錯了,沒有時間穿這麼多。
冬天穿多衣服雖然能禦寒,保暖,但其實對健康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更容易導致孩子生病
1)衣服太厚,患有捂熱症候群
不是冷才會感冒生病,太熱也會,冬天生病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穿的太多,太熱患有捂熱症候群。
孩子的體溫比大人還要高,在穿衣方面,完全可以和大人一樣,大人穿多少給孩子穿多少就可以了,沒必要捂得太厚。
2)出汗毛孔大開,更容易感冒
孩子活力無限,即使是穿的像個企鵝,笨重的走道都費勁,但還是阻擋不住孩子跑跑跳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容易出汗毛孔大開,如果這時吹到冷風,就會讓寒風入體,更容易感冒生病。
3)抵抗力變弱
人的身體非常智能,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如果一直讓孩子處於無菌和溫暖的環境中,就會導致抵抗力和免疫力沒有對手,慢慢就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一旦孩子進入寒冷的環境中,根本無法抵抗住冷風入侵,只能以感冒生病收尾。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真的不要給孩子穿的太多了,不僅行動不方便,反而還好心辦壞事,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脆弱,不要將寶寶當成一個瓷娃娃。
冬天想要判斷孩子冷不冷,不要看手,要看前胸和後背
手部屬於末梢神經,小孩子心臟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常年手腳冰涼是正常的,如果想通過手腳來判斷孩子是否冷根本就不準確。
相對來說前胸和後背才是反映孩子冷不冷最直觀的部位,出汗代表孩子穿的太多,有些熱,溫度適中代表正好,溫度冰涼代表孩子有些冷。
與其給孩子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裹,不如護好孩子腰部和頸部
有些孩子即使穿的再多但也還是冷,這是因為父母穿的不對,與其穿好幾層衣服,倒不如護好孩子的腰部和頸部,不讓冷風進入,自然就不會冷到了。
穿衣服時,將上衣掖到褲子裡,尤其是穿寬鬆衛衣時,裡邊最好添加一層打底,頸部也是,孩子穿不慣高領衣服,那就給孩子帶上圍脖,將這兩個部位護好,寶寶就不會太冷了。
老人帶娃,傳統觀念必須要改變
生活中往往給孩子穿很多的都是老人,初衷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但最後的結果卻並沒有那麼完美。
父母在讓老人幫忙帶娃時,不要一直當甩手掌柜,為了孩子健康成長,老人的傳統觀念必須要改變,父母要經常與老人進行溝通。
但在溝通時,父母要注意語氣和方式,別讓老人感覺被責怪和批評,如果老人能採取父母的意見進行科學育兒,父母就可以放心了,但要是老人執意使用傳統育兒方式,父母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應對政策。
是讓其他老人幫忙帶,還是自己帶最好趁早決定,不要讓老人在錯誤的育兒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不然最後害的還是孩子。
蜂蜜媽媽心裡話:不是說將孩子養大父母就是負責任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還要盡力保證孩子身體和心靈健康,科學育兒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這裡邊學問大著呢,父母要多學多看。
今日話題:你冬天都給孩子穿幾層衣服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