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盒子
每到冬天,人們都會關注起這樣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尤其是小學、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總有幾個剛入冬就已經早早穿上了羽絨服,冬天更是恨不得穿成個棉球。
最近幾天正好大範圍降溫,河南一位幼師曬出了班裡孩子穿衣服的視頻。
只見一個孩子趴在老師腿上,老師翻開孩子後腰的衣服,一層一層數了起來,孩子穿了整整8件衣服,五顏六色的,午睡時脫起衣服就像是剝洋蔥。
穿得這麼多,在孩子身上厚厚一層像是防彈衣,估計摔一跤也感覺不到疼了。
老師也是哭笑不得,孩子這樣穿,一看就是奶奶幹的。
其實當老師的,這樣的場面已經屢見不鮮了,給孩子穿太多衣服,雖然看似很保暖,但是孩子感冒的風險卻更大了。
孩子穿太多衣服,弊大於利!
①加倍出汗,更容易風寒感冒
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尤其是在上學的時候,有小朋友一起玩,如果穿衣服太多,很容易悶出汗,毛孔大開,如果這時候天氣較寒涼,冷風一吹就非常容易感冒。
②降低孩子適應能力
人體對環境溫度是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的,如果從小就穿得過多,孩子就會適應這樣溫暖,甚至有些溫熱的環境,一旦穿少一點,或者遇到多變的氣候,孩子的適應能力會比同齡人更差。
③影響孩子活動
正如前文裡提到的這個孩子,穿了這麼多衣服,身體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已經被屏蔽在外了,不僅影響孩子活動,還容易導致孩子察覺不到身邊的危險。
一整個冬天都穿著一層「防彈衣」,磕磕碰碰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是等到來年開春、入夏,孩子一下子就適應不了了。
那麼有家長看到這裡,肯定感到很茫然了,到底要根據什麼來判斷孩子穿的衣服合不合適呢?
別著急,孩子到底怎樣穿衣服更好,這是有一套標準的,盒子這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孩子穿衣有講究,家長切忌亂穿
鎖骨溫熱,剛剛好
我們很多家長冬天一摸孩子的手,發現冰冰涼,立刻就著急了:「手這麼冷,趕緊多穿幾件衣服!」
其實手的溫度並不能體現衣服是否穿夠,手部本就單薄,很容易因為環境而改變溫度,想要知道孩子是否穿夠,伸手摸摸孩子的鎖骨和脖頸,如果這兩個地方是非常溫熱的,那就說明孩子的衣服基本穿夠了,沒必要再多捂。
摸後背
觸摸孩子的後背,一般會比較準確。如果孩子穿多了,稍微動彈一會兒後背很快就會出現薄汗,這種情況下應該給孩子減衣。
☆26℃穿衣法
另外,再給各位家長普及一個比較精確的穿衣法,主要計算原理是:當前氣溫+衣服增加的溫度=26℃。
常見衣服增加的溫度數值:厚羽絨服=9℃薄款羽絨服=6℃厚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薄外套=3℃薄棉毛衫=1℃
舉個例子,平時26℃時孩子只穿了一件襯衫,那麼當氣溫下降了3度,就可以給孩子穿一件薄外套了。
當然,這個公式僅做參考用,家長也要根據實際環境和孩子的身體狀況來靈活變通,畢竟南北方溫度溼度差異大,風大的北方更需要能擋風的衣服,而南方的寒冷主要是「魔法攻擊」,溼度較大,毛絨類衣服效果更好。
今日互動話題: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