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中小學陸續開學了,不少家長對「神獸」歸籠翹首期盼。在校門口叮囑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不要惹事。家長們對好的學習習慣常止步於認真聽講,對於開學來說,比聽講更重要的學習習慣卻被家長忽略了。其結果就是我們總看到孩子似乎每天神情飄忽,難以適應開學的節奏。老師們也常把這種學習現象歸結為「心沒收好」,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幫孩子抓抓緊,收收心。家長也比較困惑,怎麼收心?怎麼抓緊?我們家長也付出了很多,開學後難道不是應該老師多付出一些嗎?
家長們在新學期遇到的學習問題,基本上都來自於學習態度的問題,不想上學、不想起床、不想寫作業,這些對學習行為的牴觸,讓不少家長頭疼。道理講了很多,就是不聽話,家長也沒有辦法。對於老師來說,我們在校門口聽到家長對孩子的囑咐,其實還是有一些無奈,因為我們家長只看到了認真聽講這個好習慣,把握課堂學習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學習習慣就不關注了嗎?事實上,常見的「開學綜合症」都和其他的學習問題相關聯,好習慣不止認真聽講,被家長和學生常忽視的3個學習好習慣,希望能對家長朋友和同學有一些啟發。
1、學會尊重老師和欣賞老師
升入新的年級,我們學生要面對很多新的問題。是否分到了自己喜歡的班級?同桌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同學?遇到的老師好不好?這些問題是直接影響學習進程的,在開學前,有一些家長可能會提前進行幹預,把孩子往重點班送,和老師進行多次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新學期的教學重點,但是學習的主體畢竟是學生,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那麼學校的人,就非常關鍵了。關於交際習慣,往往被家長忽略,認為孩子不需要什麼人際交往,聽老師的話,不和同學打架就可以了,但很多學習壞習慣的癥結就在這裡。
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尊重老師和欣賞老師、同學,不管你來到一個什麼樣的新集體,正是因為它是個「新」的,所以才需要我們去探索和了解,還有去磨合和相處。很多學生,在開學後一看,傳說中的某老師當自己的班主任,可能這位老師很嚴厲,或者這位老師不是自己喜歡的學科老師,那麼大部分同學表現得都是抗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我們只要稍作引導,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個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習慣,重新看待這位老師,你就會發現有所不同。而不是道聽途說,戴著有色眼鏡。
2、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課堂問題
家長們喜歡強調的是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認為這就是在向老師表現,事實上,老師在課堂上,更願意看到學生表現為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課堂問題的學生,甚至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這樣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勤於思考。語文學習有它獨特的學科屬性,那就是要多想想為什麼。為什麼這篇課文傳達的是作者這樣一個思想?為什麼這個字是多音字?為什麼老師要提出這個問題,我該如何回答?勤於思考的學生,他們在做題、閱讀、學習的時候,就會有無限的學習動力和內容。
在課堂上能勤於思考,積極回答問題,這個好習慣,說明學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高的。有了學習效率,把握好了課堂45分鐘,抓住了學習的重點,還需要在課後補習嗎?完全不用了,所以保持思考的好習慣,就是自己給自己補習的一個過程,我們大部分家長都做到了提醒孩子去思考,但卻沒有告訴孩子,你該如何思考。當然這也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我們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明白思考的習慣是需要日積月累的。
3、課後練習作業歸納總結
新學期,大家的學習熱情都異常高漲,在完成家庭作業這件事上,尚且能積極主動。也就是我們說的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有的在家長的督促下,也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作業習慣。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作業的本質,是幫助我們鞏固知識點和做好所學內容的歸納理解。作業是能寫完,但是缺少了歸納總結,這個作業的學習功效就只發揮了一半,只有我們在完成作業後,再保持好對課後練習作業的歸納和總結,才能幫助我們真正做到鞏固當日所學。
家長們往往形成了固有的思維,認為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認真寫作業、背課文,其實我們了解了:人際關係、課堂學習、課後作業的目的和重要性,我們就能明白,好的學習習慣太多了,而適合開學這個階段的就是一個心理建設和端正學習態度。關於新學期家長必讀內容,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