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這3種情緒的人,很難有好的人際關係,自己還很痛苦

2020-12-14 心理相先生

本文選自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第28講,您可以查看部分內容以及專欄簡介,如對您的成長和發展有所幫助,歡迎購買訂閱,解鎖30講內容。

專欄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多平臺認證優質創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負面情緒的核心來源是恐懼,比如憤怒,越恐懼,越憤怒。再比如,焦慮、緊張等。而恐懼的來源是缺乏安全感,在生命早期有過太多負面經驗。想改變就需要追根溯源,指標治本,硬掰是掰過不來的。

2、每一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是這其中大有不同,有的負面情緒是正常反應,但是有的負面情緒,是內在自我觸發後的過度反應,屬於衍生情緒,這會給自己的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困擾,使得很難有好的人際關係。這類人往往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敏感、衝動、沒有耐心、自控力差。

3、超過正常反應,給人際關係和自己帶來困擾,使得自己有痛苦的負面情緒,往往出自一個人的潛意識,生氣、憤怒、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自己還痛苦,這是因為潛意識裡儲存著一系列負面體驗,不看到,它就會一直困擾你,甚至操控你,成為命運一樣的存在。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將其稱為命運。

關鍵詞:

情緒、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潛意識、心理學

給人際關係造成困擾的負面情緒(感受)往往來自潛意識,而潛意識的形成有一個關鍵期,那就是幼年時期,幼年時期的身心處於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心理層面的一些經驗會成為日後自我發展的基礎。

就拿潛意識來說,因為幼年時期個體的意識發展不健全,各種心理防禦還沒有發展起來,再加上言語體系也還沒有形成,所以導致對各種體驗無法描述、分析、歸類,所以很容易就自動歸入到潛意識裡。

總的來說,給人際關係和自己造成困擾的情緒(負面)大體有三種:

1、過度反應的情緒

如果情緒是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比如有人踢了你一腳,你很疼,讓你很生氣,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轉念之間,認為這人是故意冒犯你,可能是故意挑釁,越想越生氣,上去就跟對方糾纏在一起,造成一起事件,這就是過度反應了。

再比如,你在地鐵上看到對面的一個人盯著你看,你覺得是對方對你不友好,這也是過度反應,而在人際關係中,與此類似的感受就更是如此了。

2、長時間、重複性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重複性的體驗到某種感受,比如被傷害、被打擊,很自卑,這就是一直以來,從小到大妥協外界,以外界需求為中心,忽略和壓抑自己真實需求的緣故。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最難纏的五種人,你身邊有嗎?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很難纏的人,他們可能是我們人際關係困惑與製造者,往往來說,我們身邊這五種人可能最難纏,你遇到過嗎?心理學:人際關係難纏者1、好發脾氣型:容易讓人現場難堪好發脾氣型的人性格較為衝動,火爆。他們常常聽到不舒服的話,不由分說就發脾氣,讓人現場覺得很難堪。
  • 有3種心理學技巧,能緩解離婚所帶來的痛苦
    離婚後的人,會面臨現實和心理雙重的壓力。經濟上的壓迫,將讓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情感傷害將會使得離婚的人士久久難安。輿論的壓力更是讓很多人產生了自卑感,於是這些積壓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成為了痛苦的源泉。離婚並不可怕行,可怕的是人們無法走出這種痛苦,最後自我折磨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下面這3種心理學的技巧,能夠幫助我們緩解離婚所帶來的痛苦。技巧一:轉移注意力離婚之後面對著種種的痛苦,人的情緒往往會比較低沉。
  • 心理學:與別人處不好關係,自己還痛苦,就是因為進行了情緒壓抑
    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24節,共30節)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憤怒,就會造成對別人的被動攻擊,如拖延、遺忘、莫名其妙的犯錯等,這是對關係最大的破壞。
  • 有這3種原生家庭的人,人際關係不好,很難相處
    此外父母關係不好,家裡的情緒氛圍就會很不好,孩子就容易在家裡感到恐懼,這樣長大的孩子就很難有安全感。親子關係往往是夫妻關係問題的一個延續,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比如父母關係不好,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母親會和孩子黏在一起,使得孩子成為「媽寶男」,或者「媽寶女」。
  • 心理學家:有這3個特點的人,性格軟弱、自卑人際關係差
    總體而言,一般有以下3個特徵的人,性格相對軟弱,人際關係也十分緊張。一些人習慣壓抑自己其實大多和早年成長環境不無關係。壓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情緒問題,一個性格問題,一個精神問題,而有這樣的情緒,只會反壓抑住自己,環環相扣。通常習慣壓抑自己的人也是非常不接納自己的人。
  • 心理學:有這2種原生家庭的人,內心自卑,人際關係不好
    在育兒心理學上有一句話叫做「育兒先育己」,大意是說想要養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把自己成長和發展好,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先解決好。因為如果父母是帶著問題在養育孩子,就會把問題傳遞給孩子,就算理性上父母不這樣,但是在非理性的潛意識指引下,也會把自身的問題傳遞給孩子。
  • 心理學:人際關係差的人,大都有這五個表現,你有嗎?
    為什麼有些人會人際關係差,有時是我們可能是我們無意中做了這幾件事,有這幾種表現,你有嗎?以至於在與他人溝通中,一旦別人意見與自己意見不同,就心生不愉快,並且喜歡據理力爭。心理學也把這一現象稱呼為自我防衛現象,意思是當個人受到批評的時候,感覺到自我尊嚴受到侵犯,所以希望通過據理力爭挽回自我形象。然而真正人際關係高手每次在聽到別人意見與自己不同的時候,他總是滿懷感恩的去思考,這個人意見為何和我不一樣,是否有些值得我參考與商榷的地方?
  • 健玲:NLP筆記人際關係心理學,這四種人最可深交
    認可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願我們都有好人品,能獲得身邊的人的尊重。 餘生,只跟合適的人推心置腹,只對值得的人掏心掏肺。你的真心,要留給最值得的人一場人生,誰走進你的生命,是由命運決定,但誰能停留在你的生命中,是由你決定。與什麼人相交,決定權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真正的朋友,有情有義,值得深交。
  • 《人際關係心理學》: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圖式的自動程序
    它就像個程序bug,不僅會讓我們得不到想要的執行結果,還可能讓人生系統全盤崩潰。成年後,遇到緊張的人際關係問題,童年時期形成的圖式便會被再三觸發。當場景或談話激活了相應圖式,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保護自己——迴避痛苦的情緒。
  • 提升人際關係,你只需要這3招~
    是被醫生診斷的、要去做諮詢要吃藥的那種抑鬱症,是一種病,不是自己覺得心情不好。當時的求生欲還是很強烈的,我開始在網上搜羅各種「情緒療愈」的辦法,就這樣接觸到了REBT(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和積極心理學,然後買了一大堆書來開始自學。
  • 心理學:有這3種特徵的人,骨子裡很幼稚,容易被別人控制
    我們發現人的弱點,我們探究思維對我們的影響。你是一個容易被思想控制的人嗎?看看你是否有以下3點特徵。如果一個不切實際的人真的想一年掙一個億,那麼他很有可能陷入各種陷進,妄想低投入高回報,即使他知道這件事情是有風險的,但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已經衝昏了他的腦袋。我們可以有大的目標,但是得符合切身實際。
  • 改善自己人際關係的3個溝通技巧,看看對你是否有用
    自己人際關係特別的不盡人意,十有八九都是跟自己的溝通方式或者是技巧有關。與人打交道,千萬不能根據自己的個性,或者自己想怎麼著就怎麼著。這樣很容易令對方對你產生反感,甚至故意對你作出一些不正當的行為。所以想讓自己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稍微緩和一些,得以改善,就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溝通技巧,試一試看能不能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些好處吧:一、弄明白對方的意思---就不會說一些文不對題的話,減少矛盾的發生:這是最基本的要素了吧,要是不明白對方的意思,你怎麼跟對方繼續溝通下去呢?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當時忍讓,後來又糾結痛苦,我怎麼了
    我注意到你在提問中提到的一個詞「大度」——這其實就是一個評判。在你心中,大概是有這樣一個評判標準:在與人發生小矛盾的時候,如果表明自己對此不舒服,就說明自己是一個「斤斤計較」的、「小氣」的人。所以,為了顯得「大度」,大部分時候,你都會「忍讓」、「不出聲或者說沒事」。
  • 心理學:有這4個特徵的人,說明他有暴力傾向,一定要小心!
    為了防患於未然,確保自己的安全,你一定要小心有以下4種特徵的人,他們很有可能有暴力傾向。與他們相處的時候,要注意說話做事的方式,或者是遠離這樣的人,以免受到傷害。被情緒操控的人,性格會極度不穩定。他們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生氣,甚至做出瘋狂的舉動。說到底人性就是感性和理性的較量。情字,是最難控制的。有情、多情,因情而生萬象。比如,因愛生恨,就是最簡單的情緒變化。情緒不穩定的人,極易發生暴力行為。有脾氣,是個性,能把脾氣收回去,是能力。
  • 管好自己的這3件事,你在人際關係中就會越來越牛
    誰不想在人際關係上越來越牛啊,但就是苦於沒有讓自己越來越牛的方法。即便是找到了一個,實踐到最後,也不能讓自己越來越牛,甚至還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差。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自己太急於求成,有病亂投醫了。其實想讓自己在人際關係中越來越牛的方法,就是管好以下三件事情就可以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在人際關係上還不是很牛,就說明以下三件事情你做的不夠好:一、對時間的安排---會讓對方覺得你是一個特別規矩的人:時間的重要性,對現在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 心理學: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心理學: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碰到行色各異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外向活潑,有的人成熟穩重,而有的人呢,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我們看不出他的臉上有任何的表情變化,似乎只會這一種表情。  ?
  • 為什麼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勇氣心理學教你妥善處理
    第一、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因此必須要處理好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和愛的課題,做好課題分離。一、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具體指的是哪3個關係?誰不想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像陽光一樣露出燦爛的笑容,溫暖自己和周圍的人?但現實並沒有那麼理想,總有某些時候,你會感到焦慮、氣憤、鬱悶、不安和挫敗,活得很痛苦,很疲憊,鬱鬱寡歡。
  • 心理學:為什麼人活著這麼難
    心理學:人活著為什麼痛苦2、人的進化其實就是不斷戰勝低配的自己第二個方面人之所以活著難,是因為我們天生就必須學會鬥爭。另一個層面是我們反思系統,這部分大腦是能夠進行深思熟慮,觀察並且反思行為。我們感性層面通常來說是追求渴望及時享樂的,而我們理性層面則是懂得克制自己。在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決策都是感性引領,有情緒。而理性層面則是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希望變得越來越活。
  • 你的人際交往有界限感嗎?這些現象,是你人際關係痛苦的根源!
    在這個大環境裡,無論是誰都不可避免地與人打交道,一般情況下,不管你是否樂意,人際交往會佔據我們生活大部分內容。然而,你的人際交往有界限感嗎?正所謂「物極必反」,人際關係亦是如此。如果出現了以下現象,說明你正處於人際關係的痛苦之中!
  • 心理學:越沒有出息,就越不會用這2種方法來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第46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古希臘神廟上的箴言,也是蘇格拉底的哲學宣言,更是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的重中之重,有的人僅需這一步,就可以面對真相,讓自己徹底改變,徹底「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