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第28講,您可以查看部分內容以及專欄簡介,如對您的成長和發展有所幫助,歡迎購買訂閱,解鎖30講內容。
專欄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多平臺認證優質創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
摘要:
1、負面情緒的核心來源是恐懼,比如憤怒,越恐懼,越憤怒。再比如,焦慮、緊張等。而恐懼的來源是缺乏安全感,在生命早期有過太多負面經驗。想改變就需要追根溯源,指標治本,硬掰是掰過不來的。
2、每一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是這其中大有不同,有的負面情緒是正常反應,但是有的負面情緒,是內在自我觸發後的過度反應,屬於衍生情緒,這會給自己的人際關係造成很大的困擾,使得很難有好的人際關係。這類人往往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敏感、衝動、沒有耐心、自控力差。
3、超過正常反應,給人際關係和自己帶來困擾,使得自己有痛苦的負面情緒,往往出自一個人的潛意識,生氣、憤怒、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自己還痛苦,這是因為潛意識裡儲存著一系列負面體驗,不看到,它就會一直困擾你,甚至操控你,成為命運一樣的存在。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將其稱為命運。
關鍵詞:
情緒、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潛意識、心理學
給人際關係造成困擾的負面情緒(感受)往往來自潛意識,而潛意識的形成有一個關鍵期,那就是幼年時期,幼年時期的身心處於發展的關鍵期,特別是心理層面的一些經驗會成為日後自我發展的基礎。
就拿潛意識來說,因為幼年時期個體的意識發展不健全,各種心理防禦還沒有發展起來,再加上言語體系也還沒有形成,所以導致對各種體驗無法描述、分析、歸類,所以很容易就自動歸入到潛意識裡。
總的來說,給人際關係和自己造成困擾的情緒(負面)大體有三種:
1、過度反應的情緒
如果情緒是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比如有人踢了你一腳,你很疼,讓你很生氣,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轉念之間,認為這人是故意冒犯你,可能是故意挑釁,越想越生氣,上去就跟對方糾纏在一起,造成一起事件,這就是過度反應了。
再比如,你在地鐵上看到對面的一個人盯著你看,你覺得是對方對你不友好,這也是過度反應,而在人際關係中,與此類似的感受就更是如此了。
2、長時間、重複性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重複性的體驗到某種感受,比如被傷害、被打擊,很自卑,這就是一直以來,從小到大妥協外界,以外界需求為中心,忽略和壓抑自己真實需求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