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很多興趣愛好,釣魚、做飯、看書、養狗、寫作、樂器、打遊戲等等。這些興趣愛好有動有靜,有張有馳。打遊戲,能讓我享受在精神世界裡的勝利與成就感;看書,能讓我真箇人的身心慢慢安靜下來享受文化氛圍;釣魚,能培養我的耐心和吃苦精神等等。
疫情期間,居家宅了2個多月。很多人無聊得都快發黴了,每天的生活都是兩點一線,吃飯、睡覺和上廁所。可能有的人就說了,是國家讓我睡的,國家不讓我出去,又沒帶電腦不能辦公,只能吃飯睡覺玩手機。
興趣愛好是我們進步的最好老師。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培養一門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疫情期間,網上很多人都曬出自己在居家隔離期間學習到的新技能比如做饅頭包子油條,比如學習一門新樂器,比如開始嘗試做網絡主播,比如開網店等等。
1. 培養獨處能力,轉移注意力。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的情感太過於寄托在某件事或某個人身上,當出現的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就會感到非常失望和難過。好的興趣愛好,會培養我們的獨處能力和轉移注意力,當你對一件事情單向付出時,你就會快樂得多。
2. 充實生活,全面發展。國外的大學生面試名校時,校方更看重的是學生身上除了成績以外的東西,比如勤工儉學、是否參加過社團、有無創新發明等等。縱觀國內,大多數人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把應試教育的成績看作一切,忽略了綜合素質的提高。現代社會需要的都是複合型人才,光會一項技能,很難吃香。多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可以充實生活,給生活帶來一點小情趣和增添色彩。
3. 興趣愛好,可以培養耐力,提升戰勝困難的信心。剛開始接觸某個興趣愛好領域,比如某種樂器,剛開始學的時候比較難,過了一段時間上手了,能完整演奏一首曲子了,這時候的成就感就是我們精神上的獎勵。興趣愛好上取得的成就會驅動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進取,不斷提高自己。
我們這一代人,童年過得比較單調,父母也沒有能力去培養我們的各種興趣愛好。但是,我們不能責怪父母,在那個年代,能讓我們吃穿不愁,再供我們上個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去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如果愛寫作,那就去寫吧,如果沒畫過畫,那就去畫吧,如果還不會遊泳,那就去學吧……以前從沒嘗試過的,都放手去嘗試吧。等有一天有孩子了,你就會成為Ta心目中的Superman/Superwoman,不然只能聽到孩子說「你自己什麼都不會,為什麼要我都會……」
所以,趁年輕,不要虛度光陰,去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不僅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還能讓自己成為有逼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