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乳法」之風盛行,各路小夥伴紛紛就自己所知道的法國歷史上的丟人事進行嘲諷——這裡我也「今日乳法」一下,不過我要說的不是政治,而是動漫方面的:你已經有多長時間,沒有在各種地方看到法國動漫了?
在這裡很多出生得晚的小夥伴估計都愣住了:說起「國漫」「日漫」「美漫」都還好說,法國+動漫這個搭配好像非常離奇。但是90後出生的朋友應該都對這些名字不陌生:《馬丁的早晨》、《虛幻勇士》、《雪兒公主歷險記》、《中華小子》《丁丁歷險記》……它們全部都是法國製作的動畫片。
那時候國外動畫片還在大量引進,電視上有許多現在的孩子可能聽都沒聽說過的動畫片;那時候法語世界還沒有沉寂,法國製作的動畫片在美日兩巨頭中間獨還有它的一席之地,別有一番風味。法國動畫沒有美國動畫那麼霸道,但是很孤傲。
——有多孤傲呢?比如我前幾天剛從一個朋友那裡得知一個信息比如在絕大多數的電視動畫都是4:3的比例以照顧九十年代老電視畫面的時候,《丁丁歷險記》的畫面卻是16:9的,好像非常堅信將來的電視一定是寬屏幕主流,領先業界十多年;
又比如日、美動畫為了照顧工業流水線製作的流程,其畫風總的走向都是趨於統一,而法漫的人設畫風依然千奇百怪、我行我素,尤其是在做動畫短片的時候——那畫風是全部為了藝術準備,一點都不考慮商業價值的。但並不代表不精良。
畫面是這樣,題材也是這樣。比如《雪兒公主歷險記》,很多90後應該都有印象。其實這個譯名不完全正確:女主角的名字應該直譯是「山魯佐德」,和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女主角同名——沒錯,這是個阿拉伯背景的故事。
不光在當時很多人以為雪兒公主的褐色皮膚把這個動畫當作是印度或者中東地區製作的獨特風味的動畫,時至今日除了迪士尼的《阿拉丁》,《雪兒公主歷險記》可能也是很多人看過的唯二阿拉伯背景的故事了——至少在那個年代,法國的動畫創作者是敢於把目光移向偏僻的題材的。而且法國的動畫其實和國產動畫也有一些不解之緣——「中美合拍」動畫不知何時能出,但是「中法合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非常神奇的並不會因為跨國而「串味」,而是有其獨有的風味,看過《中華小子》的人至今還在等後續……
法國動畫的確風光過。這麼說很傷人,但是國產動畫,也曾經非常的風光過,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文化本身可能很優秀,但這不代表它能傳播,能成為主流——能為主流的往往是依附於軍事和工業霸權的文化。雖然很困難,但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突破這種歷史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