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探索民族傳統音樂創新性發展路徑

2020-09-17 光明日報

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遵循培養優秀音樂人才的目標,開展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的音樂教學工作,憑藉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學的教學體系,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充分認識到傳統民族音樂的深厚人文及社會價值,通過規範化的管理,健全的教學設施以及高水平的教學質量,開拓了音樂學院的全新發展空間。處在資訊時代發展背景下,學院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傳承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職責,在充分認識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民族傳統音樂的創新性發展路徑,極大地提高了音樂教學效率,完善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機制,同時也為音樂學院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完善音樂課程教學內容

提高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創新的質量

要想保證民族傳統音樂傳承創新質量,就必須要從根本上做好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選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本著推動傳統音樂創新發展的原則,從不同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完善,添加了形式多樣的經典優秀民歌,利用朗朗上口的民歌來循序漸進地薰陶學生,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還提高了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感,讓學生感受民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使音樂審美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學院還認識到民族舞蹈、傳統樂器對傳承民族音樂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內容中設置了民族舞蹈課程以及傳統樂器課程,一方面,結合其他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的成功經驗,開設了民間舞蹈專業,將民族傳統音樂魅力充分展現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發揮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器樂的重要作用,開設了彈撥樂器、吹奏樂器以及打擊樂器等課程,實現了音樂課程知識體系同器樂教學的有效整合,使學院的教學工作更加系統化,拓寬大學生的眼界與胸襟,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開展教材建設

為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載體

作為高校傳統音樂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教材建設直接關係著教學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及發展的關鍵因素。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開展教材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借鑑和參考國內外的成功教材建設成果,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注重本土音樂文化的融入。不僅如此,學院還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借鑑和參考國內外的成功教材建設成果,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注重本土音樂文化的融入,打造出富有本土特色的教材,並儘可能添加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使音樂風格、形式和體裁更加多樣化,教學環節中穿插了不同的教材內容,使傳統音樂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考慮到傳統音樂教學教材的專業性,學院的教材建設涵蓋了多種類型的傳統音樂題材,選取的民間音樂題材都極具代表性,確保音樂教材在旋律、節奏以及調式等方面都充分展現出民族傳統音樂的內涵,保證學生都能紮實掌握傳統音樂文化理論,培養學生的傳統音樂文化素養。

落實課堂教學保障

營造民族傳統音樂創新發展環境

高校開展音樂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想實現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創新發展,就必須要依靠可靠的制度保障。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為了實現民族傳統音樂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現出民族傳統音樂的價值,從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方面入手,注入更多的時間與經歷。加大對傳統音樂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音樂教學設施,營造出良好的傳統音樂教學環境,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學院針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制定了相應的制度,注重現代先進教學技術的應用,依託網絡技術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創新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基於多媒體和多視角的層面來創新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形式,縮短了現代審美、傳統審美二者間的距離,為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依靠保障制度,音樂學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傳統音樂這一溝通方式,對照性地開展現代和傳統音樂文化教學工作,大大提升了傳統音樂教學水平。

健全教師隊伍建設

確保民族傳統音樂創新的穩定發展

作為開展民族傳統音樂教學的主體,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職責,所以做好師資團隊建設工作是保證音樂教學工作穩定開展的基礎。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構建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師資隊伍培養機制,定期組織教師開展研討會、交流會,鼓勵教師不斷進修和自我完善,培養出了實力過硬的師資團隊,確保傳統音樂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學院還非常注重傳統音樂文化教育傳承創新意識的樹立,幫助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意識和理念,基於現代化的視角下重新審視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養及內涵,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憑藉長效機制健全教師隊伍,確保民族傳統音樂創新的穩定發展。

在當下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整合傳統與現代視角的基礎上,憑藉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教學優勢,研究了傳統音樂的創新性發展路徑,藉助傳統音樂的載體,充分體現了民族傳統音樂價值,提高了學生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素養,增強了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感,這對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宋春燕)

(廣告)

相關焦點

  • 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以音樂教育助推文化繁榮
    在音樂人才的培養中,學院堅持傳承傳統音樂文化,不斷探索、與時俱進,使傳統音樂文化在新時期保持生機與活力,並且結合傳統音樂文化的特徵,對獨具特色的本土音樂文化發展模式進行研究,使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同外來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進而實現傳統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不斷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 特色中求發展,創新中育人才 | 河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1996年,原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和河北師範學院音樂系合併成為新的河北師範大學音樂系,並於2001年成立音樂學院。目前學院設有聲樂、鋼琴、器樂、舞蹈、音樂理論5個系,音樂學(師範類)、音樂表演、舞蹈表演等3個本科專業,擁有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點,為教育部審批的國家級音樂教育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試點、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
  • 著名作曲家、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廖勇:堅守文化自信書寫中國...
    秉承師恩的多元涉獵與探索這些年,廖勇帶著探索精神廣泛涉獵歌劇、音樂劇、舞劇、影視音樂、交響樂與藝術歌曲。也如他所言,創作的點、面、量、質都是代表一位成熟作曲家的特殊標誌。在國家大力扶持藝術生產的戰略部署下,廖勇在北京歌劇舞劇院涉獵了各種不同的音樂形態,進行不斷的嘗試和學習。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專家們指出,非遺音樂具有複雜性、豐富性等特點,希望該項目挖掘其背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最終以開放性的形態呈現。研討會分為探索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具體呈現模型與研究方向、歷史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平臺資源數據標準等三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出發,就初步成型的項目模型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在上海成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音樂學院牽頭聯手長三角區域內包括專業音樂院校、綜合性大學音樂學院以及音樂家協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之春國際藝術節等在內的16家單位,在上海發起成立「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籤署《上海宣言
  • 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
    這就是由二胡、板胡、揚琴、中阮、嗩吶、古箏、琵琶、民族打擊樂和三弦等9個專業方向、13位專業教師組成的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隊。自2016年成立以來,團隊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郭克儉教授專題
    30多年從教經驗,13年院長工作,浙江師範大學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第一人!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他就是榮獲「2018年省高校優秀教師」稱號的——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郭克儉教授。郭克儉告訴記者,剛涉足音樂研究時,他關注的是如何把演唱這種看不見、抓不著的技能變得更直觀、更具體。可後來,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樂文化的研究上。以中國傳統音樂表演為研究對象,構建獨具東方文化精神、中華藝術品格、傳統音樂特色的中國傳統音樂表演體系,是郭克儉領銜的課題「中國傳統音樂表演體系研究」的研究主旨,它也獲得了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郭克儉成為浙江師範大學獲批該項目的第一人。
  • 上音民族樂隊學院成立 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
    圖片說明:圖為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隊學院揭牌儀式現場。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5月25日報導:今天,上海音樂學院宣布成立民族樂隊學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國民族器樂表演特點和學科規律的民族樂隊發展模式。這也是上音對中華音樂進行系統性學科性梳理、傳承、發展的創新舉措,將有助於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創新學科建設機制,有效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是在借鑑西方交響樂的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 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族管弦樂團專場...
    時間:2018年12月20日19:30    地點: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廳  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  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成立於2009年10月,時稱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敦煌舞樂團。
  • 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在滬成立
    聯盟由上海音樂學院廖昌永院長首倡設想,9月16日在連雲港召開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上首次發布,獲得熱烈反響。經過近三個月的緊張籌備,聯盟由上海音樂學院聯合南京藝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安徽師範大學共同發起,在上海音樂學院正式成立。
  • 浙江音樂學院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
    杭州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一流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新時代音樂教育學科專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需要,9月16日上午,浙江音樂學院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國務院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評議組、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等有關專家,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全國專業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系)負責人,以及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浙音師生參加儀式,共同見證了浙音在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探索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自1972年辦學迄今,已走過了48年的發展歷程。在幾代教職員工共同努力下,學院已經建成具有完整的教學、科研和藝術實踐綜合功能的現代高等音樂教育體系,實施「德藝兼優、教演並舉」辦學目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院師資隊伍年齡分布均衡,職稱結構合理,現有在編專任教師100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
  • 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原標題: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 聯動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長三角聯盟」在上海成立
    成立大會聯盟由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首倡設想,9月16日在連雲港召開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上首次發布。經過近三個月的籌備,由上海音樂學院聯合南京藝術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安徽師範大學共同發起,在上海音樂學院正式成立。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行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等院校的二十餘位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參與會議。
  • 武漢音樂學院院長胡志平:培養高素質、多樣化、拔尖創新音樂藝術人才
    這3個中心對於學校高素質、多樣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藝術科研,文化傳承與創新,服務國家和湖北經濟文化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多樣化、拔尖創新音樂藝術人才武漢音樂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人民滿意的高水平音樂學院為建設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多樣化音樂舞蹈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 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構建「雙一流」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學體系...
    自1952年創辦以來,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頗有建樹,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2016年音樂與舞蹈學科獲批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專業,2018年又成為江蘇省優勢學科。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是江蘇省乃至全國音樂教師、高層次音樂師資、美育師資以及科研和音樂文化管理人才培養的基地。
  • 探索新時代外語學科發展新路徑
    《山東外語教學》編委會會議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1月11日,2020外語學科和外語期刊協同發展論壇暨《山東外語教學》編委會會議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新時代外語期刊與外語學科協同發展這一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 浙江音樂學院正式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
    國務院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評議組、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等有關專家,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全國專業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系)負責人,以及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浙音師生參加儀式,共同見證了浙音在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探索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 構建院所協同新機制,探索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新路徑
    為進一步加強&34;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新時代音樂教育學科專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需要,9月16日上午,浙江音樂學院舉行揭牌儀式,正式成立音樂教育學院、高等音樂教育研究所。國務院音樂與舞蹈學學科評議組、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等有關專家,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全國專業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系)負責人,以及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浙音師生參加儀式,共同見證了浙音在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探索中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