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藍陽臺盆栽技術
抱子甘藍發源於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是甘藍的一個變種,和普通甘藍不同的是生長過程中腋芽會發育成一個小小的迷你甘藍。抱子甘藍含硫配糖體,硫配糖體屬於異硫氰酸鹽類化合物,是植物中天然的殺蟲劑,能減輕中毒、慢性病如肺部發炎或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炎等。抱子甘藍含有 20 種基本維生素,包括重要的維生素 A、B、C 及 K,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的機率。另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鋅、鉀、鈣、磷、鎂、錳等,有助於促進細胞分裂、修補、再生。且膳食纖維豐富,有助於排便,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能防止第二型糖尿病。
陽臺種植抱子甘藍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可以觀賞。抱子甘藍分為高、矮兩種類型,高生種為中晚熟種,株高 70 ~ 100 cm,葉球大,多為晚熟;矮生種為早熟種,株高 50 cm 左右,生長快,芽球密生,球形小,適於早熟栽培。商品球似桌球,直徑 2 ~ 4 cm,外形小巧緊實,屬微型蔬菜,以小葉球供食用。通過春化階段後,在長日照、溫暖的條件下抽薹開花,花和果實似甘藍。
1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盆栽抱子甘藍一般採用早中熟品種。
抱子甘藍『光輝』是由荷蘭引進的雜交一代種,可持續採收 2 ~ 3 月。全株高 80 ~ 100 cm 左右,開展度 80 cm 左右,直立性好,不易倒伏。小芽球圓球形,較光滑,耐裂性好,著生較密,口感較好,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食用性。
『福蘭克林』早熟,耐寒性強,植株高度中等,株高 100 cm 左右,生長勢旺盛。葉綠色,蠟粉少,直立性強,芽球橢圓。坐果整齊,芽球緊實,每株可採收芽球 60 個左右。
2 容器選擇及營養土配製
2.1 容器選擇
抱子甘藍屬於開展度大、根系深的蔬菜,應選擇口徑較大、深度也相對高的容器。
2.2 培養土配製
常用的培養土配製比例為腐葉土 ( 或泥炭土 ) ∶園土∶河沙∶骨粉 =35 ∶ 30 ∶ 30 ∶ 5,或腐葉土 ( 或泥炭土 )、素麵沙土、腐熟有機肥料、過磷酸鈣等按5 ∶ 3.5 ∶ 1 ∶ 0.5 混合過篩後使用。
3 栽培與管理
3.1 播種育苗方法
早春育苗要注意保溫,溫度控制在 20 ~ 25℃,齊苗後注意放風,夏季育苗要防高溫。選取飽滿的種子在 20℃水中浸泡 1 d。播種後撒細土 0.5 ~ 1 cm,澆透水,蓋薄膜,出苗 70% 時揭開薄膜,到苗長出 5 片葉時即可選壯苗移栽到定植盆。移栽前將基質充分澆透,移栽時儘量不要傷到苗的根系。移栽後的前幾天要適當遮陰,待蔬菜苗生長正常後進行自然光照。單獨最多 2 棵移栽到 1 個大花盆中。
3.2 管理方法
3.2.1 溫度、光照 抱子甘藍喜冷涼氣候,耐寒性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12 ~ 20℃。小葉球形成期最適溫為白天 15 ~ 22℃,夜間 9 ~ 10℃,以晝夜溫差10 ~ 15℃的季節或地區生長最好。要求中等光照強度,每天 13 h 以上的較長日照才能促其開花。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但光照充足,植株生長旺盛,葉球緊實;光照不足,植株易徒長,節間長,葉球變小。白天尤其是晴天少雲天氣,室內因玻璃阻擋,光照較弱,可將蔬菜移到窗外或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滿足蔬菜對光照的要求。
3.2.2 肥水管理 (1) 土壤。抱子甘藍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土質肥沃、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為宜。抱子甘藍為喜肥耐肥作物,要求施用氮、磷、鉀全效肥料。
(2) 澆水。陽臺種菜使用的是自來水,但自來水不能直接用來澆菜,需在桶中靜置 2 ~ 3 d,待氯氣揮發後才可使用。甘藍對土壤溼度要求較高,耗水量也較多。澆水時應注意:澆水時間因季節而有差異,冬春季一般在中午前後澆水,夏季高溫天氣要避開中午時間,降低盆土和自來水之間的溫差。因為中午盆土溫度高,澆自來水會使土壤溫度突然降低,根毛受到低溫的刺激,會立即阻礙水分的正常吸收,長期會導致植株死亡。還要注意陰天不澆,晴天澆。陰天澆水容易造成盆土溼度過大,導致病害發生。
夏天溫度很高,水分過多造成根部長期處於一種又溼又熱的環境中,極易造成根莖的脫皮和腐爛,從而影響蔬菜的生長甚至死亡,一般保持土壤底部有一定的溼度即可。盆土的表面可用喝剩的茶葉等進行覆蓋,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也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判斷盆土是否要澆水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眼看、手摸等方法。盆表土為黑褐色,或手捏後成片或成團的不需澆水;盆表土為灰白色,或手捏就碎並成粉末狀的則需澆水。澆水以盆底流出水為宜,澆水次數夏季要增多,冬季要減少。
(3) 施肥。基肥:可施腐熟農家肥和化肥。有機肥和複合肥混合施用,以提高培養土的肥力。家庭液肥製作步驟:找一有蓋的桶,收集松針葉、豆腐渣、過期牛奶、雞蛋殼、中藥渣、淘米水等,倒入少許的醋或啤酒 ( 可去除臭味 ) 加入適量清水,將蓋密封發酵。一般夏季 10 d 左右就會發酵好,使用時要兌 10 倍 左右清水。追肥:抱子甘藍在生長早期即幼苗期和蓮座期需要較多的氮,可少量分次施入尿素等氮肥。葉球形成期,吸收鉀、磷達到最高峰,要施用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可隨水施入速效磷、鉀肥和氮肥。合理採用根外施肥技術,通過葉面噴施快速補充營養,磷酸二氫鉀濃度以 0.2% ~ 0.4% 為宜。抱子甘藍需鈣量較大,可葉面噴施 0.3% 磷酸鈣。不管是追肥還是葉面噴肥,都要嚴格掌握濃度,避免肥害。
3.2.3 其他管理 抱子甘藍栽入容器後需要搭架,選擇合適長度的竹杆或木棍,直接插進盆裡,然後用繩子稍加捆綁即可;底部芽球若不能形成商品,應及時摘除。葉片會自動變黃脫落,不用除葉。在生育後期,可採用摘心等方法以利上部芽球膨大。
3.2.4 病蟲害防治 (1) 選用抗病蟲害的品種,培育壯苗。多施腐熟的有機肥,儘量少施化肥。合理澆水施肥,澆水後及時鬆土,增強土壤通透性,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2) 物理防治,如使用辣椒水防治菜青蟲,「尿洗合劑」治蚜蟲。用尿素 25 g、洗衣粉 15 g 加水 5 kg攪拌配成「尿洗合劑」,待洗衣粉全部溶解後噴霧,對蔬菜上的蚜蟲、紅蜘蛛等害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3) 藥物防治儘量選用生物農藥,利用蘇雲金桿菌、青蟲菌等真菌防治害蟲;用 2% 武麥菌素水劑200 倍液防治炭疸病;早疫病、晚疫病、葉黴病可選用 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 600 ~ 800 倍液噴霧防治。
(4) 分期收穫,下部的芽球先成熟,從下往上收穫,每株收芽球 40 ~ 80 個。芽球緊實,外觀發亮,顏色鮮綠為上品。採收不能太晚,否則葉球開裂,質地變粗糙,失去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