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環署:大米的重金屬,遠超內臟

2020-12-14 騰訊網

雞胗、鴨肝、豬肝、豬腰、豬腦......這些營養豐富、質地 Q 彈的動物內臟,曾經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但是近些年,在一些媒體和 「專家」 的帶領下,很多人因為擔心重金屬超標,刻意遠離動物內臟。

可是,在進一步調查研究後,我們發現:

相比於動物內臟,我們似乎更應該擔心那些重金屬超標的 「白蓮花」 。比如:大米、小麥和部分蔬菜

這些看似傻白甜的食物,其實才是重金屬的重災區

今天,就來還動物內臟一個清白。

01什麼是重金屬

在了解食物中的重金屬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重金屬。

重金屬通常是指金屬密度> 5 的金屬。這些重金屬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被代謝,會在人體內堆積,時間久了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突然攝入大量重金屬,則會引起急性重金屬中毒,危及生命。比如:1953 年發生在日本水俁市的特大汞中毒事件。

水俁病波及了數以萬計人的生活,直接導致 1246 人死亡,還讓很多倖存者落下終身殘疾。

02重金屬的分類

自然界中常見的重金屬包括:鎘、鉛、汞等。另外,類金屬元素也常被列入重金屬的範疇。

鉛:

鉛是這四種重金屬中,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在自然環境中,鉛是一種柔軟的重金屬,曾被廣泛應用於汽油、染料、油漆、電焊、水管、醃漬食品中。

攝入過量的鉛會影響智力發展,降低學習能力、記憶力,並帶來慢性肌肉疼痛關節疼痛

鎘:

鎘是一種柔軟的藍白色有毒過渡金屬,被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比如:電池、油墨、塗料、車漆、金屬塗層等。

鎘過量時會影響我們的腎臟功能,造成不可逆的腎小管蛋白尿,最終導致腎衰竭

汞:

汞就是我們常稱的水銀,是一種銀白色的液態金屬。日常生活中汞大多被用來製作溫度計和血壓計,有些牙科醫生還會使用汞為原料,幫助患者修補牙齒。

汞可以在身體中大量累積,這會慢慢破壞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腦損傷和死亡。我們前面提到的水俁病,就是一起大型惡性汞中毒事件。

砷:

砷可能是國人比較熟悉的毒藥,武大郎和拿破崙都是死於慢性砷中毒(服用砒霜,砒霜的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

砷屬於類金屬物質,科學家在討論重金屬毒性時,通常也會把砷放入討論範疇。

砷曾經被廣泛應用於製作各種農業殺蟲劑和除草劑,雖然近些年含有砷的農藥已經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過去長期使用砷,已經造成了地下水汙染等嚴重的環境問題。

過量砷攝入會導致頭痛、器官衰竭,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將砷列入一級致癌物,證實砷暴露與膀胱癌、皮膚癌、腎臟癌息息相關。

恩,這些重金屬主要存在於我們日常的工業製品中,

這和大米、白面有什麼關係呢?

它們不都是從土裡長出來的嗎?

03米、面中的重金屬

很遺憾,經過調查,米、面中的重金屬還真的不少。接著我們將從科學事實、統計數據、新聞報,三個視角來解讀這個問題。

視角一、科學事實:

稻米、小麥生長的土壤和用於灌溉的水源如果含有大量重金屬,如:鉛、鎘、汞、砷等,那麼這些重金屬物質,也會在農作物吸收水分的同時,一併進入植物體內。

稻子和小麥漫長的生長周期,給了它們更多吸收重金屬的時間。

另外:一些殺蟲劑、除草劑也含有重金屬。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經常多次噴灑這類農藥,也會增加農作物中的重金屬殘留。

相比於農作物,具有自主代謝能力的動物和部分魚類,體內重金屬含量就要低得多。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單純用科學理論描述,不夠具有說服力。

那不妨看一下統計數據。

視角二、統計數據支撐: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及環境研究院(RIVM)曾在 2003 年發布過一份官方報告,指出:米、面、蔬菜才是平時重金屬攝入的重災區:

從動物類食物攝入的

只佔穀物的 8 分之 1

在每日從飲食中攝入的鉛來看,從穀物攝入的鉛含量居於首位,達到了 35%;緊接著是日常飲用水,達到了 28%;健康的蔬菜也不遑多讓,佔據 19%。

而廣受詬病的肉類食品(包含內臟),在每日攝入的鉛含量中只佔 4%,是穀物的 1/8。

也就是說,穀物才是你吃進鉛的主要來源

從動物類食物攝入的

只佔穀物的 10 分之 1

每日從飲食中攝入的,依然來自大部分人一直信賴的小麥,佔比達到了45%。攝入的鎘中,蔬菜也佔到了 20%。

而一直備受質疑的肉類食品(包含內臟)中,只佔區區 4%,還不到穀物的一個零頭。

那砷呢?

動物食品中根本檢測不到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曾在 2002 年 9 月發布報告,在這篇報告中,科學家針對 1324 個食品做抽樣檢查。結果發現,貝類和魚肉等海鮮中含砷量是最高的,另外在穀物和穀物製品中也檢測到了砷。

但是,在肉類和肉類製品中、奶製品和蔬菜中都沒有檢測到砷!

(LOD 是英文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的縮寫,100% 指的是在食物中基本未檢測到)

在這裡強調一下,海鮮食物中的砷絕大多數是有機砷,1-2 天就能排出體外。而食物中對人體有害的無機砷,絕大多數來自大米

就連紀錄片之王 BBC 公司,也在其紀錄片《相信我,我是醫生》中明確指出:大米中含有大量的無機砷,這些砷會大大增加患癌機率。

肉類食品中比例依舊較少

根據荷蘭官方 2003 年發布的報告:

在食物中攝入的汞,海魚佔了27%,穀物佔了17%

而大家一直詬病的肉類食品(包括內臟),對汞的貢獻只有 6%。

那我還能吃魚麼?

BTW,看到這裡,有些朋友也許會擔心,吃海魚補充 Omega-3 的同時,會吃進重金屬汞。

不過我們仍然建議吃魚,這是因為我們很難從其它食物中攝入足夠的 omega-3,近年來被大力推薦的亞麻仁油,其所含的 omega-3 屬於 ALA 型,在人體吸收率不到 5%。

另外,並不是所有魚類的重金屬含量都一樣。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 EWG 的推薦,壽命短的、生物鏈底層的海魚,重金屬含量都很低。三文魚、阿拉斯加鱈魚、鯖魚都是很好的選擇。

而鯊魚等大型魚類,確實有更大的重金屬隱患。研究顯示,鯊魚的重金屬含量是三文魚的 900 倍。

(真正要當心的是鯊魚這種站在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魚類)

視角三、新聞報導:

最後,再介紹幾個國內過去的重金屬超標事件

比如新京報2017年底報導的《誰「染」出了山村鎘米》一文中指出,九江丁家山村的稻米鎘含量高達 1.62mg/kg,超出標準(整整 8 倍。

此外,湖南、廣東、廣西、遼寧、四川、貴州等省份也爆發過鎘米汙染事件,其中部分省份也發現稻米鉛、砷含量超標。

澎湃新聞也在 2014 年《砷與大米:誰說糙米更健康?》一文中指出: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成年男子的膳食中總的攝入量遠遠高於西方國家,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法國膳食總砷攝入量的 4~4.7 倍。」

「而且,歐美攝取的膳食砷主要來源於海產品,屬於毒性較低的有機砷,而中國膳食砷主要來源於穀類食品,是毒性更高的無機砷。」

其中,米糠中的砷含量最高,比精米高出 10-20 倍。

外媒紐約時報中文網《警惕大米重金屬汙染》一文也提到,雖然大米中的砷含量極其微小,但長期暴露於砷元素中,仍可影響健康。

另一篇《中國稻米產區重金屬汙染嚴重》則提及轟動一時的湖南衡東縣 「有色」 稻米事件。

但是,當我們把檢索信息換成「動物內臟重金屬」時,卻沒有任何一篇證明動物內臟重金屬超標的文章,甚至還有為動物內臟重金屬平反的文章。

所以相比於動物內臟,我們更應該擔心大米和小麥中的重金屬問題。

04動物內臟重金屬多麼?

那麼,我們需要擔心動物內臟中的重金屬嗎?

2014 年 11 月出版的《食品研究與開發》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可食用動物肝臟中重金屬含量測定的》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家對豬肝、羊肝、牛肝、雞肝、鵝肝五類,86 個動物肝臟樣品進行了調查分析。

(圖片來自於網絡)

調查結果發現:除了部分參加檢測的豬肝羊肝出現微量鉛超標的現象,在其他重金屬鎘、鉻都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以一周食用一次、一次 100 克的量去計算,一周攝入的鉛含量最多也就 0.05 mg;但是以天天吃半斤大米計算,就連合格的大米中也會讓你攝入 0.35 mg 的鉛,足足是吃內臟的7倍。

更何況,前面提到這麼多大米重金屬超標的案件。

結語:

食物中的重金屬含量問題,確實需要格外留心——部分重金屬超標嚴重的大米、小麥製品,會對我們的身體帶來難以逆轉的傷害,急性重金屬中毒,甚至還會造成生命危險

所有食物都含有重金屬,動物內臟也不例外,但相比於大米中的重金屬,動物內臟裡的重金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選擇優質來源的內臟,一周吃一次,不僅不會對你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還能給你豐富的營養

相關焦點

  • 香港食環署打擊非法銷售大閘蟹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十二月十一日表示,為保障食物安全,食環署加強執法行動,打擊非法銷售大閘蟹。食環署十二月十日於灣仔採取突擊行動,並向違例的商店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  行動期間,食環署在灣仔發現一間店鋪未獲準許於網上及店內售賣限制出售的大閘蟹,涉嫌違反《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規例》),已向有關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由於有關人士未能出示該批大閘蟹的有效衛生證明書,食環署即時將該批大閘蟹加上標記及印記,禁止售賣並正追查大閘蟹來源。
  • 市場巡查與執法相結合 香港食環署加強防治鼠患
    市場巡查與執法相結合 香港食環署加強防治鼠患 2019-06-14,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於5月6日在全港各區展開了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以持續深化地區的防治鼠患成效。
  • 香港食環署:將引進夜視鏡監察系統 以創新技術防治鼠患
    香港食環署:將引進夜視鏡監察系統 以創新技術防治鼠患 2018-1111月23日電 (韓星童)近日香港發現第二宗人類感染老鼠戊型肝炎個案,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下稱食環署)23日對中新社表示,目前考慮以試驗性質引進夜視鏡監察系統,以準確了解及分析鼠患情況,針對性進行防治鼠患的工作。
  • 香港食環署:將從「食」、「住」、「行」著手 開展為期2月的滅鼠行動
    中新社香港10月2日電 (韓星童)鑑於日前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全球首宗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下稱食環署)2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將於10月8日起從「食」、「住」、「行」入手,開展為期2個月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
  • 香港北大荒稱只負責包裝 食環署將進行全面調查
    港食環署表示,將對市場上的食用油進行全面調查。  此前香港爆出「地溝油」風波,有傳媒發現有油廠在設備簡陋的作坊內,使用來歷不明的地溝油稀釋花生油和菜油,並冒充食用油以低廉的價格供應給香港的餐館,事件引起關注。
  • 香港食環署在元朗展開大型滅蚊行動防日本腦炎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二日電由於香港元朗石湖圍和山貝村一帶近日發現帶有可致命日本腦炎病毒的三帶喙庫蚊,食環署人員今天到這些地方展開大型滅蚊行動。
  • 香港食環署加強監察鼠患 放置鼠餌地點約2650個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5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針對鼠患情況,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除參考鼠患指數外,正研究其他監察方法,包括使用配合人工智慧技術的夜視鏡和熱能探測鏡,了解和分析老鼠出沒情況,放置鼠餌的地點也由約2300個增至約2650個。
  • 香港食環署代表赴回龍圩管理區考察調研柑橘產業
    回龍圩柑橘示範基地調研現場(通訊員 蔣晨 羅亞嵐)12月4日,長沙海關企管和稽查處、永州海關陪同香港食環署一行8人赴回龍圩管理區考察調研農場水果基地,區黨委書記盤志元,區領導何科及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調研。
  • 香港食環署為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
    香港食環署為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 2020-10-16 21:09:25來自:中新網評論全屏下載 31896395,.香港食環署為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
  • 香港食環署為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 (1/3)
    香港食環署為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3) "← →"翻頁 10月16日晚上,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安排檢測承辦商到堅尼地城酒吧區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車
  • 香港城門河再現死魚潮 清潔工1天撈1噸漂浮垃圾
    (圖: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2月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沙田城門河再次發現大量死魚。自去年底爆出死魚潮後,上月中一度情況好轉,但近日再次發現大量死魚,除沙田文化博物館對開為「重災區」外,約一公裡遠的大圍文禮閣對開亦遭殃,魚屍遍野,臭氣燻天。食環署指出,清潔工昨日共撈起約成噸漂浮垃圾。
  • 臺食藥署追查汞疑超標的旗魚酥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針對「黑橋牌」旗魚酥被香港驗出汞超標一事,28日臺灣地區「食藥署」公布本次事件的調查重點,這包括:查清原料及產品是否有受汙染、或其他汙染源存在及品控流程。
  • 優食環科:擁抱淨食產業新風口
    這是位於寧波杭州灣新區的優食環科推出的主打產品——優食淨食機帶給廚房的新變化。近年來,小家電領域正在颳起一股「淨」風潮。以淨水市場為例,過去十年,淨水市場增長率超過45%,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銷量有所放緩,但是市場規模仍超過500億元。
  • 香港環保署要求迪斯尼再進行煙花測試收齊數據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環保署去信給香港迪士尼樂園,要求在下月初,再進行煙花測試,進一步收集空氣懸浮粒子及噪音的數據,讓環諮會趕及下月中的例會討論。
  • 網傳稻香假米炒飯 食署跟進
    稻香集團表示,食米是來自中糧集團的五湖珍珠米,事後已即時聯絡供應商。食環署表示正跟進投訴,包括收集個案資料及食物樣本。  該網上短片中,一把女聲稱點了一碟78元的「照燒鰻魚炒飯」,進食後感覺飯粒有異,稱「粒米系有啲問題,粒米系捽唔爛嘅,愈捽就愈長,好似橡筋咁樣。」女子續稱,懷疑炒飯是假米,即場向酒樓經理查詢,但對方未有正面解釋,僅稱是公司機密、稻香已沿用該米多年,拒絕透露食米牌子。
  • 臺「食藥署」:審慎考慮嬰兒配方奶粉開罐價
    華夏經緯網12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食藥署」今天表示,嬰兒配方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預定明年1月上路,仍有爭議的開罐價條文將審慎考慮據報導,臺「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衛生福利部」、「公平交易委員會」、「經濟部」等單位代表列席報告。
  • 致癌染料驚現餐廳超市 香港加強監察「蘇丹紅」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食環署繼早前發現咖喱醬的辣椒粉中含致癌色素蘇丹紅一號和四號後,昨日又證實在何文田一間超級市場抽取的冠益華記五十毫升樽裝辣椒油樣本中,發現含有蘇丹紅四號。香港食環署表示,已要求生產商及零售商回收及停止售賣在香港測試證實含此色素的辣椒油同批次的產品。
  • 北京市食藥監局:3批次皮皮蝦有害重金屬超標
    千龍網北京2月6日訊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公布了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2018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第6期)。公告顯示,北京市食藥監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冷凍飲品、罐頭、茶葉及相關製品、乳製品、蔬菜製品、糧食加工品、酒類、糕點、蛋製品、餐飲食品、餅乾、方便食品、食用農產品13類食品33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328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
  • 臺「食藥署」:正義豬油開罰5000萬
    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正義公司購買飼料油混入食用油一案,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宣布,高雄市衛生局已由昨日因正義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裁處5000萬元(新臺幣,下同),嘉義縣政府也於昨日開罰久豐、永成公司3000萬元,並停業六個月處分。
  • 香港麥當勞分店新地內大腸桿菌超標630倍被罰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食環署票控觀塘寶達村麥當勞快餐店,指控該分店售賣的雪糕新地內含大腸桿菌超標六百三十倍。另外,麥當勞尚要支付食環署四百三十元化驗樣本費。  控罪指○五年四月十二日,位於觀塘寶達村寶達商場二樓二○六號鋪的麥當勞快餐店出售的雪糕新地超過法例規定的每克一百個大腸桿菌,總數高達每克六萬三千個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