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牙齦出血、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等牙周疾病的症狀往往不太重視。事實上,口腔亞健康已成為身體亞健康的重要表現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而調查顯示,我國達到口腔衛生良好指標的成人只有0.22%.而其中牙周不健康者高達97%!
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刷牙,世界衛生組織對牙齒健康的標準要求,人到80歲至少還應該有20顆牙;也就是說,按照按照牙齒的正常狀況,人到80歲是可以啃骨頭的,但是這在中國這幾乎很少有人做到。
貝醫生品牌創始人章駿卻始終堅信這一點完全改變,章駿曾就職於聯想創新設計中心,擔任聯想創新設計中心(IDC)商用責任設計師,並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祥雲火炬的主設計師,並屢獲IF、紅點、G-mark等國際大獎。當他發現年邁的父母由於牙齒問題,不能快樂享受美食,讓他對設計的意義有了全新的思考,產品設計的本質應該為人所用。大多口腔問題一旦產生,便不可逆,很多Z世代的年輕人面臨著「人未老,牙先衰」的局面,最終章駿決定用設計火炬的態度打造一個更適合國人的專業口腔護理品牌,曾向世界傳遞一把祥雲火炬的他,也要給國人傳遞一支好的牙刷。
本著「做用戶心中最專業的口腔護理品牌」的願景,2016年章駿創建了「貝醫生」品牌,同年獲得小米順為投資,加入小米生態鏈。貝醫生第一款戰略性產品「巴氏牙刷」一經上市,小米眾籌7天售出24W支,數量就打破了當年小米生活類產品眾籌記錄,並作為2018年博鰲論壇唯一指定牙刷,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以秉持著「準醫療級」標準的研發理念做消費品,每一步都行的穩健,2017年5月,貝醫生加入中國口腔協會,且產品獲得德國Red Dot、德國iF、日本G-mark,義大利A』design和臺灣金點獎在內的5大國際設計大獎。
專注眼前,立意長遠,行業口碑和影響力的不斷累積,使貝醫生在2019年6月成為中華口腔醫學會理事單位,同年9月貝醫生成為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電動牙刷標準起草單位,這不僅是對技術和品質的肯定,同時也是日益沉重的使命與責任。
現在大多的電動牙刷設計方面都是在模仿歐美品牌,但是吃牛排的用戶跟吃米飯的用戶,由於飲食習慣不一樣,對刷牙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樣。亞洲人比歐美人齒槽骨相對小,牙齒會排列得很擠,牙齦會被撐得很薄,所以更加敏感。當刷牙施力不當時,牙齦與牙周就容易遭破壞而萎縮。亞洲人飲食多以米飯等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物細小,更容易塞牙縫,所以牙周病的情況也會比較嚴重,且更容易產酸滋生齲齒。
貝醫生整合全球頂級供應商資源,專注打造更適合國人的小頭軟毛牙刷。同時聯合超細軟毛的發明者——日本東麗,共同定製研發的磨尖軟毛,頂端細至0.01mm,只有普通軟毛的十分之一,能夠深層清潔縫隙,不傷牙齦。
科學的刷毛布局能更好貼合牙面,深層清潔牙齒,貝醫生採用的專利「山」形布局(專利號:ZL 201621378775.8)能更好適配巴氏刷牙法,45°清潔牙齒時,稍加用力中層的刷毛就能深入清潔到藏在牙齦溝裡的牙菌斑,兩側的輕柔銀離子抗菌絲輕柔觸感,按摩牙齦保護牙齒,頂部柔韌螺絲能旋能清潔臼齒深處,更有效地清除牙菌斑。
2019年是收穫的一年,章駿擔任了「BDDForum CEO的設計思維」論壇主講人,闡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起跳,從設計師到企業家的心路歷程。貝醫生也成為中國家用電器協會(CHEAA)電動牙刷行業標準起草單位,並獲得復星的A輪投資,成為復星健康板塊口腔賽道重要組成部分。
章駿相信在消費升級的大浪潮中,年輕的消費者對大品牌迷信程度正在快速下降,只有真正的好產品才能贏得市場,因而本土品牌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