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我不想一個人睡,我怕」,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2020-10-10 爆炸母嬰課堂

表妹最近正在訓練5歲的外甥女「分房睡」,想方設法讓其在房間裡獨自睡覺。此舉的初衷在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雙方的睡眠更有保障,可是被迫的「分房睡」反而讓母女二人幾乎每晚都不得安寧。

每到入睡前外甥女就會纏著表妹說自己害怕,不敢一個人睡;每次孩子夜裡哭醒,表妹需反覆起床過去安撫哄睡,導致兩人白天的狀態都非常差。

為什麼突然想跟孩子分房睡了?表妹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她說「專家不都說了嗎,3歲就要跟孩子分房睡,我這閨女都5歲了,不能給她慣出毛病來」。

專家說的「分床睡年齡」被人誤傳,坑了很多孩子‍

對於分房睡網上相傳的說法不一,有人說3歲最好,又有人說5歲再不分房就晚了,而且都是打著「專家」的旗號,其實很多人都把專家的言論歪解了。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表明:最佳分房睡覺的年齡是3~6歲左右,但是還需要考慮寶寶的心理年齡、性別、健康程度等情況。可見,專家們只是提出了有關分房睡的年齡建議,需要參考的因素還有很多。對於孩子分房睡的年齡,從來都沒有硬性標準。

當孩子說「我不想一個人睡,我怕」時,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在父母第一次跟孩子提出分房睡的時候,有些孩子會欣然同意,但晚上入睡前卻又反悔了,纏著媽媽:「媽媽我怕,媽媽我不想一個人睡」。

當孩子表露出害怕的神態,或者直接使用了「害怕」、「不敢」等詞語,就說明他還沒有做好一個人睡覺的準備,他害怕的可能是獨處、黑暗、沒有媽媽等等,這時候與其強迫孩子「獨立」,我們不妨順其自然。

親子共眠,是過去人類歷史的普遍模式,也是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有的習慣,比如獅子、老虎、兔子等。親子共眠,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懼情緒,提高安全感,減少焦慮感,睡眠質量更有保障。

但是過晚分房睡有可能會對孩子的性認知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另外,和孩子同床對夫妻生活質量也有影響,所以分房睡也不宜過晚。

和孩子分房睡不看年齡,有兩大信號‍

信號1:孩子已經具備獨處的能力

任何時候,獨處都是一項難得的能力。同樣,孩子可以一個人獨處是分房睡的首要條件。培養孩子獨立更不是把他推出去,讓他自己睡,家長要瞅準時機。

當孩子開始願意一個人玩耍甚至一個人可以待在一個地方很長時間,不再動不動就找媽媽,這就說明他的心理和生理都達到標準,並且有較強的安全感,可以著手實施「分房大計」了。

信號2:孩子有了性別意識

4~6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對性別處於懵懂時期,孩子開始對男女性別產生好奇和初步的認知。超過一定年齡還不分房睡的話,有可能會對孩子的性認知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

所以當孩子堅持不跟異性父母上衛生間,或者在洗澡時對身體部分提出疑惑時,就說明他已經有了性別意識,這時候正是進行性別教育的好時機,也意味著該開始分房睡了。

爆炸話題:你家寶貝幾歲開始分房睡的?對此大家都有哪些心得?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怕鬼」,當孩子說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經常說:「媽媽,我怕,有鬼。」這個時候,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值得信任」,比對孩子:「說不怕,沒有鬼。」重要得多。3~6歲的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會有想像中的「朋友」。否定式回應會讓孩子越黏人孩子說怕「鬼」的時候,通常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說:「不怕,哪有什麼鬼。」這種否定式的回應,是在否定孩子真實的感受,阻止孩子獲取安全感的權利。長期否定式的回應,會讓孩子越來越難哄,越來越纏人。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就會更加恐懼,更怕「鬼」。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像小謝爾頓這樣對某種東西十分恐懼的孩子,並不是少數。小侄子一一就是一個很膽小的孩子,他怕月亮,怕抽水馬桶,甚至怕客廳裡的吊燈。每次被嚇到的時候,嫂子都會安慰他說:「寶貝,別怕」,但再次遇到同樣的東西的時候,小侄子還是嚇得找媽媽。
  • 孩子說「我不敢」時,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不要只會說「別怕」了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沒做過的事,但是卻總是說「我不敢」,家長們一般都會安慰孩子說「別怕」,可是這樣說之後,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敢嘗試呢?1、不要只會說「別怕」孩子一個人睡的時候,對家長說「不敢、害怕」,是在表達自己的恐懼,這個時候孩子是想要你安撫他。如果你只說「沒事,這沒什麼好怕的」,是沒什麼用的,這樣的一句話還不如給孩子一個陪伴他的玩偶要有用,你可以告訴他「小熊會幫你趕跑壞蛋的。」
  • 「媽媽,我怕」,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聽故事
    常聽孩子說:「我不要,我怕」。面對孩子「莫名其妙」的恐懼,大部分父母的反應都是:「這有什麼好怕的?」「不要怕,要勇敢一點。」「你看,大家都不怕,你怕什麼。」也許絕大多數父母做出這些回應的目的,只是想安撫孩子的緊張情緒,給孩子壯膽,鼓勵孩子更有勇氣。
  • 「我不行,我不敢」,當孩子萌生退意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有沒有碰到孩子比較慫的時候,出去玩遊樂設施,稍微有一點兒驚險刺激的項目,別的孩子躍躍欲試,自己的孩子按兵不動,說什麼也不去,「我不行,我不敢,」本來父母是想讓孩子鍛鍊鍛鍊膽量,可孩子膽小,壓根兒不想玩。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前幾天晚上,臨睡前小亮亮跟我說,「媽媽,有時候晚上我醒來會感到害怕。」「你害怕什麼呢?在家裡不要害怕,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的。」「比如我那個上面有外星人的箱子。」我當時聽見後,笑了笑,然後在房間掃視了一遍,並沒有看到它。
  • 當孩子說「我怕」時,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如何反應至關重要
    「媽媽,我不要一個人睡,我怕」「媽媽,不要關燈,我拍黑」「媽媽,有怪物,我怕......」你是否會說:「寶貝,不怕不怕,有什麼好怕的呢」「寶貝,你是男子漢,不怕,勇敢點。」「寶貝,沒有怪物,那是你想像出來的。」當孩子說「我怕」的時候,孩子最需要的的是父母的貼心陪伴,而不是一句無關痛癢的「你要勇敢」,更不是「你膽子怎麼這麼小」的批評指責。
  • 「媽媽,我不敢」孩子退縮怎麼辦?家長第一反應很重要,別做錯了
    文|秘籍君「媽媽,我不敢!」省實驗的遊泳池邊,我剛停下來歇會兒,就聽到了這麼一聲大喊。扭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八歲的孩子正死扒著遊泳池邊的扶手不肯下水,寶媽則在泳池裡站著,明顯在催著孩子學遊泳。奈何小傢伙非常恐懼,死也不肯下,寶爸氣得都想踹他下水了,擋不住孩子一聲聲「媽媽我怕,我不敢」,最終還是放棄。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
    導讀: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怕!」孩子害怕時的第一反應暴露了他的心理秘密,別不當回事
    當孩子說「我怕」的時候,如果我們用心觀察他的動作,會發現不一樣的「心理」秘密。玩了一會兒,思涵奶奶做完飯出來和我們說著話,她媽媽一頭鑽進了臥室,直到我們走都沒再看到她。說實話,我被思涵的動作驚到了。她害怕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撲到媽媽懷裡,而是自己無助的蹲下身子往桌子底下鑽。
  • 「你走開,我不要你」,孩子對父母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作為爸爸或者媽媽,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狠話?「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調皮,我就揍你了!」類似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當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你們可曾觀察過他的第一反應,是大哭大鬧還是一個人默默走到角落裡不理任何人?
  • 「臭媽媽,我打死你!」在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女兒不聽,還來了一句:「討厭,臭媽媽,我要打死你。」王女士一下子就生氣了,說:「你再說一次試試,看我打不打你?」女兒一下子就被媽媽嚇哭了,搞得王女士也是既無奈又內疚。因此,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是學壞了,並為此而感到焦慮,著急,其實孩子對你說的話有多狠,就代表他們有多需要你們。但是0-6歲時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性格和習慣養成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說出這些「狠話」時,做出正確的第一反應。
  • 當娃說,我不想去上學了,你的反應太關鍵了!
    因為我不一定有空叫她,所以就讓她自己調好鬧鐘。結果……結果鬧鐘響了,我在臥室拍著好不容易哄睡的二寶,就聽見外面她一個人開始了生氣的自言自語模式:「這個鬧鐘你響什麼響!好煩你!我就不起來!我還就不去上學了!我討厭上學!哼!看著吧!我還要睡!」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這麼說,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是怕「不被愛」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一遇困難就逃避,是因為輸不起。後來,徐敬凱一個人來到了葉一茜辦公室門口,經過開導,他才說出了心裡話:也想表演,但怕做不好。為什麼孩子這麼害怕「失敗」?原來,他有一個虎媽,為了不讓兒子落後,徐敬凱媽媽給他布置了大量作業。
  • 「媽媽我不想上學,我怕考不好爺爺兇我」,祖輩應介入孩子教育嗎
    我是浩源媽媽昨天閨蜜麗娜到門頭找我,說孩子不想上學,這讓我感到很詫異,因為之前麗娜說過,他兒子博洋從幼兒園起,就特別喜歡去學校:「是不是你給孩子報的課外班也太多,孩子壓力太大呀」麗娜說:「哪有啊,從過年到現在哪有輔導班開學呀,是因為孩子爺爺」我不想上學,我怕考不好,爺爺兇我開學前一天晚上,麗娜看兩個孩子在洗腳,蹲在旁邊問老大:「博洋,明天終於要上學了,期待吧?」
  • 「媽媽,我不想和奶奶睡」,聽完孩子理由,媽媽決定讓兒子自己睡
    導讀:「媽媽,我不想和奶奶睡」,聽完孩子理由,媽媽決定讓兒子自己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想和奶奶睡」,聽完孩子理由,媽媽決定讓兒子自己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隨著網絡用語的流行,很多孩子年紀小小就已經會說"網紅語言"了,然而這些語言裡面不乏一些低俗惡趣味的話,讓家長聽了很是不爽。尤其是當孩子學著大人的模樣放狠話時,都會把家長給震驚住。但有的家長會選擇充耳不聞,認為長大了孩子就會慢慢改掉。然而並非如此,教育孩子要講究時機,那麼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重要。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家長不同的回答,造就不同的孩子
    她光著腳丫子站地上,帶著哭腔說:媽媽,我怕。我老公在邊上打趣說:又找藉口要媽媽陪你睡了吧。當一個小孩充滿焦慮和擔憂地站到你面前,說:「媽媽,我怕」,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接納,傾聽,並且真誠地告訴孩子:我在。
  • 我很開心我是媽媽,但我不想做全職媽媽
    大部分的全職媽媽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顧孩子的"事業"當中,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她再有賺錢的能力。她只能向丈夫"伸手",但一大家子的生計完全依靠丈夫一個人,車貸、房貸、家庭消耗、孩子營養和教育....巨大的生活成本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喘不過氣的他面對"伸手要錢"的妻子,也很難有好的臉色!
  • 「你走開,我不要你了」,當孩子對父母說狠話時,第一反應很重要
    你要是不聽話,我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調皮,我就打你!"這樣的話你熟悉嗎?當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你有沒有觀察過他的第一反應,是哭還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到角落裡不理任何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永遠記住,語言是會傳染的,而且是極其強大的。它可以充滿正面的鼓勵,也可以充滿負面的破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