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經成了各省市高考改革的趨勢,四個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高考科目採用「3+3」模式,即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另外學生自主選考的3個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中選3科)的成績組成。在這種新的高考模式下,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高考科目。高考科目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和未來的命運,要慎重考慮。
新高考「3+3」模式下,哪個組合是最好的呢?我認為「物理+化學+歷史」這個組合性價比非常高,也被稱為「最難組合」。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確實不是很多,有些文科生認為歷史不是背熟了就能考好,物理、化學學霸較多,等級賦分制模式下最終拿不到高分,學習起來也難。但是對於一些學霸來說,這個組合比以前的理化生組合更好,更容易拉開分值,考出好成績。
通過近兩年山東省學生選課組合的統計數據來看,選擇物理、化學學科的學生佔比較小,並且都是一些優秀學生選擇。選擇物理+化學+歷史組合的學生僅有1萬多人,佔比2%左右,排名倒數,因此此組合競爭壓力小,容易得高分。學生普遍認為「物理難學,歷史難考」,意思就是說學霸之間,物理考高分容易,但很難拉開成績,而且歷史難考高分。但是這個組合中的歷史科目在等級賦分後會高於原始分數,對總成績提高很有幫助。
物理和化學都是理科,俗話說:「物理、化學不分家」,兩門學科都重視抽象邏輯思維,平時都需要做大量模擬練習題進行鞏固,同時重視觀察和實驗。歷史雖然屬於文科,但是理科的邏輯思維對學習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學好歷史更多的需要理解。物理、化學學得好的學霸,歷史成績普遍都非常好。理科學霸很少有選擇歷史科目的,具有一定的賦分優勢,如果選擇理化生組合,生物命題過於簡單,等級賦分之後會非常吃虧。
從高考填報大學專業的範圍來看,物理+化學+歷史組合最廣,達到了97%左右,排名第一位,而且兼顧了新課改均衡發展的理念,無疑是最優的組合。最重要的是在大學期間,更有助於理工科專業課的學習。因此,新高考選擇切勿隨大流,要選自己想學的、要學的、能學的、競爭小的學科,慎重考慮,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