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分無緣北大,選擇北師大,新高考選擇「純文」組合最吃虧?

2020-12-09 贏在高中

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課,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組合中,哪些組合好,哪些組合不好?我想並沒有固定答案,一句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要求都比較高,在不了解孩子學習能力、學科難度、競爭對手和大學要求的前提下,選擇一個適合的組合,並不容易。

在所有組合中,最不被大家看好的組合是哪個呢?很多人都認為是政史地組合。而實際上,無論「3+3」模式還是「3+1+2」模式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都是排名前幾位的。政史地組合,為什麼不被看好呢?選擇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我下面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一、「賽道」被搶佔,「文科生」更吃虧了!

有位家長在網上說:「山東實行新高考第一年,政史地組合吃了大虧!」,原來,他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績非常優秀,考了681分,但是只能上北京師範大學,按照往年,這個分數妥妥地上北京大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主要是因為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後,所有學生都是一起排名的,這個分數雖然看上去很高,但是其實留給「純文科」的專業並不多,而且這些專業,還會被理科生搶佔。比如有個選擇化學生物歷史的學生,雖然是偏理科,如果考出了690分以上的高分,為了能上北京大學,他也可能會選擇歷史專業,而不是理工科專業。

今年山東省高考情況看,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的學生,最高分排名到了1000名左右了,這個分數和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早已無緣了。

而在老高考文理分科時,有文理科兩個狀元,文科狀元一般在660分左右,而理科狀元,一般都要超過700分,所以文科650分以上,就有機會上北大清華了。

二、賦分模式下,分數的「水分」增加了!

那麼,這個學生真的吃虧了嗎?這倒未必!因為這個分數看起來雖然很高,但是其實和「賦分」有很大關係,這也讓這個分數,出現了很多「水分」。

在老高考時代,實行的是原始分,想文科的文綜,由於主觀性強,能考到240分左右就是「狀元級別」的學生了,也就是說各科平均在80分左右。但是,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在新高考賦分模式下,政史地三科的平均分都會超過90分,所以每一科都會提升10幾分,那麼,這個681分的成績,如果按原始分看,其實也就是在650分左右,這個分數上北師大,也算正常了。

三、報考志願更難了,滑檔的學生更多了!

也正是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高考填報志願時,最難的就是「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和家長了,因為留給他們的選擇本來就不多,他們還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大學,是不是被其他學生搶佔了,自己的分數,看上去還行,但是到底縮水多少,自己都沒有數。

今年山東省本科線上,有4萬多學生滑檔,無緣本科,其中滑檔最多的,就是這個政史地組合的學生。

四、數學文理一張卷,對「文科生」的要求更高了!

其實,挑戰不只有這些!因為很多學生,因為理科學不了了,才選擇了政史地組合,這些學生的理性思維相對比較弱,數學自然也不是很好,只是沒辦法「扔掉」而已。

但是, 取消文理分科之後,所有學生使用數學一張卷,這樣不僅增加了數學的學習內容,而且提升了數學考試的難度,以前文科生,可以憑藉文科數學考出不錯的分數,而現在這個「待遇」取消了,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更差了,也嚴重製約了其他科目的發展。

五、哪些學生,適合選擇政史地組合?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要勸退學生選擇這個組合呢?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組合,只要能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規劃未來,正確認識學科,就可以選,那麼,哪些學生適合選擇這個組合呢?

我的建議:中等生,如果對於文史類專業或者師範類專業比較感興趣,那麼可以優先考慮這個組合。

為什麼這麼建議呢?其實,對於喜歡文史類專業的學生而言,考上一個好大學更重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11、985大學,進入這些大學,就業的競爭力才能增強。所以,在專業優勢不大或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考一個好分數,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分數在550分到600分之間,學習能力自然是沒有問題的,語數外三科也不會差,這樣的情況下,選擇賦分科目,由於你的競爭對手比較弱,所以賦分就會更高,尤其是突破「肚子」,賦分到80+或者90+,都是有可能的,這樣你的分數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從一本院校,提升到211大學甚至985大學,這樣的選擇就是對的。

下面這兩類學生,不建議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如果你的成績很好,必然超過600分,儘量選擇一門物理,這樣可以拓寬你的「賽道」,保證你大學的質量;如果你的分數在本科線之上,在550分之下,儘量選擇一門偏理科的專業,比如化學或者生物,這樣可以讓你更有機會上本科,如果選擇純文,即便分數到了500分,以很可能滑檔。況且生物和地理的難度相當,選擇生物,可以拓展「賽道」,避開純文科的學生。

如果你對於選課還有什麼疑問,歡迎點擊上面的專欄查看!關注「贏在高三」,獲得更多方法指導。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模式,這種科目組合最吃虧,基本無緣清北復交!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明白選擇哪類科目組合對自己有利,哪種科目組合會最吃虧。 根據以上4省市的數據分析,筆者發現所有的科目組合裡面,選擇政治、地理、歷史三個科目組合的學生最吃虧,在高考當中處於劣勢,選擇這個科目組合的學生,基本和清北復交等名校無緣。
  • 新高考改革,這兩種組合最吃虧,難拿高分,班主任建議慎重選擇!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文件來看,總體來說新高考的模式已經取消文理分科。教育部要求語文、數學以及外語作為高考的必選科目,其餘的科目,由各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自行決定。目前我國的新高考方案分為兩種,一種是最直接的「3+3」模式,另一種則是「3+1+2」模式。
  • 山東新高考:「理科生」霸佔高分段,「文科生」無緣清華、北大?
    原創 dqh2020 博雅資料庫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山東新高考「理科生」扎堆高分段,「文科生」或將無緣清北!本以為是標題黨,初查驗,情況屬實。但,某些方面總感覺不能自圓其說,回頭再研究…凡事經不起細推敲~發現「文科生無緣清北」論據漏洞百出。
  • 山東新高考第一年,文科學霸集體「沉沒」
    山東新高考第一年,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根據2020年一分一段表來看,雖然山東省實行了3+3的選科制度,選科可以自由搭配,但從最終的成績情況來看,頭部高分段仍然被偏理科的考生群體佔據。傳統的文科生(政史地組合)基本上無緣清北。
  • 新高考對「文科生」不友好?聽老師怎麼說
    ,這種觀點,其實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一,從尖子生來看,文科狀元「消失」了,北大清華被理科生「霸佔」了在沒有新高考的地區,都有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而在新高考地區,只有一個狀元,而且這個狀元,一般都是選擇物理的側理科的狀元。
  • 山東新高考首年,政史地組合缺席高分段,賦分制不背這個鍋
    山東新高考第一年,已經落下帷幕,新高考改革順利落地,安全、成功著陸!新高考的選科,仍舊是家長和考生最為關心的問題。細心的家長發現,全省500名之前,幾乎沒有純文考生,難道純文考生不適合賦分制?賦分制讓純文考生的成績吃虧了麼?
  • 純文組合考生進名校,難
    8月30日,今年的高考考生將迎來普通類常規批第2次志願投檔,但對高中老師、家長和學生最看重的雙一流名校來說,早在上周五就基本完成了今年在山東的招生工作。如同很多老師和家長擔心的那樣,新高考元年,純文組合考生難進名校,成為了今年很多考生的共同感受。
  • 山東新高考,清華77人無純文,北大不超6人,如何選科佔優勢?
    2020山東新高考第一年,在雙一流名校純文專業招生名額未減少的情況下,選理科特別是選物理的優勢明顯,純文組合考生難進頂尖名校。從最終錄取結果來看,今年北大在山東省常規類普通批最低錄取線為687分。而全省687分以上共有230人,只有6人未選物理。而往年,北京大學在山東省錄取的文科生,為24-28人,今年只是往年的零頭。
  • 政史地選考火熱,新高考改革也沒能澆滅!純文組合適合哪類考生?
    新高考後,對於家長們和考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就是選科。傳統的純文純理也成為了最簡單的組合,從學習難度來看,政史地這個組合相對更輕鬆。其中選擇歷史+政治+地理組合的考生,可報考專業數目最少。但從學科相關性的角度來說,在首選科目為歷史的情況下,再選科目為政治和地理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科目關聯度:政史地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科目關聯度密切,一般喜歡文史的考生會做此選擇。
  • 新高考吃虧太多!一線老師總結:哪些組合可選,哪些組合慎選
    今年是山東、北京、天津、海南四省市實行新高考第一年,很多家長和考生都在「慌亂」中度過,留下了很多遺憾,很多教訓,當然也有成功的經驗,在這裡,「贏在高中」老師總結一下,希望能夠給後面的學生選科提供參考。 一、哪些組合要慎選?
  • 新高考選科「6選3」,新高一如何從20種組合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新高考「6選3」跟傳統高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語數外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構成。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個科目中選擇。
  • 新高考「3+1+2模式」,怎樣選科成績更高?純文、理組合不受歡迎
    新高考的模式,其實早在之前就分批在某些地區實行過,比如說去年在北京、山東、天津就已經採用了新高考的模式。而2021年要採用新高考模式的8個省份已經是第三批開始新高考的地區了。區別去前一種模式,學生除了語文數學必須要考之後,還需要在物理和歷史這兩個理科中選擇一個才行,之後再在剩下的科目中選擇2個科目進行考試。新高考「3+1+2模式」,怎樣選科成績或可更高?
  • 2020年雲南文科681分位次25名,卻無緣清北被雲大錄取?
    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不斷開展,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的錄取工作也逐漸進入尾聲。清華北大等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也逐漸被送到各位學霸們的手中,而其他大學的錄取公告也逐漸在網上公布。雖然這一分數差北大的最低錄取分僅差3分,差清華大學最低分693分差10分,但就算無緣清華北大,進入C9高校應該是沒太大問題的吧。要知道復旦大學的最低分是674,而681分已經比最低錄取分多7分了。
  • 新高考模式下,哪些學科組合最吃香?考生可得牢記
    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這4個省份率先實行「新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除語數英這三門必考科目外,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報考。今後大多數省份都會推行「3+2+1」或「3+3」的新高考模式。
  • 新高考模式科目怎麼選?兩種組合易「吃虧」,一種組合成「熱門」
    不過沒想到的是,新高考施行後,還真採用了「3+3」和「3+1+2」的模式。 看上去,似乎和我一樣偏科的高中學子,等來了春天了。 不過還是需要多說一句,這樣的組合雖然高考難度大,但是在專業選擇上卻是非常吃香。 至於具體應該怎麼去取捨,還得大夥結合自身情況去把握。
  • 新高考選科各組合分析
    新高考3+1+2按物理和歷史兩條線各有六個選科組合,共計12個組合,那具體的各個學科組合優劣怎麼樣呢,來具體分析一下。報考專業上講該組合能報考大部分的理工類專業和部分文科專業,由於沒有選擇生物,部分學校的醫學類專業報考受限。3,物化政組合此組合是物化加一門政治的兩理加一文的組合,物化在理科中是相對比較難的學科,而政治又是文科中得分最不穩定的學科,政治的成績浮動會比價大。
  • 新高考第一年,選科吃虧的太多!哪些組合要慎選?聽聽老師怎麼說
    、口腔醫學等好專業,都要求必選物理和化學,所以這個組合也基本上和好大學的醫學無緣。,結果每次化學都考30多分,高考之後,堅決不選和化學有關的專業了,最後和選擇政史地的學生一起競爭,但是分數上已經處於劣勢了。
  • 高考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竟然是因為新高考模式
    今年江蘇高考中,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江蘇現行高考政策中,額外兩門選修不算分值,而是算等級白湘菱的班主任表示,人生的選擇有很多,不一定考上清華、北大未來才是一片坦途。不了解江蘇高考模式的人,腦袋裡會有很多問號,發生這種情況,這到底是為什麼?那麼小編在這裡解釋一下:江蘇高考滿分480分,語文160分,數學160分,英語120分。學文科的同學,語文有40分附加題;學理科的同學,數學有40分附加題。
  • 新高考:這個組合被稱為「最難組合」,選擇的人少,卻容易考高分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經成了各省市高考改革的趨勢,四個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高考科目採用「3+3」模式,即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和另外學生自主選考的3個科目(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中選3科)的成績組成。
  • 最「慘」的高考:700分無緣清華北大!卻有人400分就能上
    今年高考放榜,各地學霸們紛紛刷屏,熱搜不斷。最近,江蘇省高考歷史上出現了一名最尷尬的考生——文科裸分全省第一,卻無望清北等985高校!由此引發全網的爭議和關注。語數外高考總分+小高考等級加分+兩門選修課等級的模式,這位同學雖然考了430分,但是選修中有B+,導致無緣清華北大,連上985,211都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