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高考第一年,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根據2020年一分一段表來看,雖然山東省實行了3+3的選科制度,選科可以自由搭配,但從最終的成績情況來看,頭部高分段仍然被偏理科的考生群體佔據。傳統的文科生(政史地組合)基本上無緣清北。
細心的家長朋友們會發現,在一分一段表上,全省457名之前,681分以上,幾乎沒有純文考生,難道純文考生不適合賦分制?賦分制讓純文考生的成績吃虧了麼?
01一分一段表中隱藏的信息
我們先看上表,680分段,選考地理情況:本段人數9人,累計人數52人,說明:681分及以上,選考地理累計人數:52-9=43人,但在一分一段表,681分及以上,選考地理累計人數是空白,並沒有顯示出來。
同理可得:
677分及以上,選考歷史52-7=45人
673分及以上,選考政治51-5=46人。
所以,理科生霸佔高分段,是基本準確的,不過並不是絕對的。也有少部分「文科」考生:超過10%的考生,選考地理,約6%選考歷史的文科考生,約5%選考政治考生。所以高分段不是沒有偏文考生,有,但是很多,即使現實如此,但對於偏文考生來講,狼多肉少,形式仍是嚴峻
02賦分制原理:每一個選考科目,均有高分與低分,依據名次百分比,按同樣的曲線圖分布。
1.賦分制科目考生的賦分,與試卷難易程度無關,與考生功能人數多寡無關,僅取決於考生在全體考生中位次百分比。
2.賦分是對某一選科的賦分,與考生的其他科目成績以及總成績無關。
基於上述兩點:純文考生的選考科目,有高有低,其總成績除了選考科目外,還有語數外統一考試科目,而語數外按照實際考分計入總分,因此,純文考生無高分,是因為純文考生的語數外成績沒有高分,而非僅僅因為選擇了純文,而沒有賦得高分!
或者說:語數外成績好的尖子生,更喜歡理科!這也是很多高一的學生的反饋。
所以,不只是賦分制的原因!
03為什麼純文考生總分低?
對於這個問題,原因很複雜,有幾點可以提供給大家思考:
1.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學習難度並不低。很多家長和學生覺得文科的科目比理科科目簡單。這個想法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文科科目,相較於理科,邏輯性要求不高,需要的是大量的背誦記憶,也需要理解。而背誦記憶,是靠大量的時間為成本的,無論你有多麼聰明的大腦,沒有時間背誦,結果也是徒勞的!而許多考生選擇文科,也是因為邏輯性思維偏差,理科基礎差,無奈選擇了偏文科目,同時,又有「到時候背背就能提上成績去」的錯誤認識,所以成績很難拔尖。
2.從報考上看,語數外成績好的考生更願意選擇理科。大學專業學習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使得語數外成績好的考生,更願意選擇理科。因為理工科類對物理、化學、生物等選考科目是必選的;而文史類科目,除了個別專業外,對科目無要求。所以,總分上來說,理科考生明顯佔據優勢。
04選科啟示:研究賦分制和文理科學習特點,準確評估自己的學習特點。
總的來看,山東新高考第一年,高分段很少會有文科組合,不是賦分制的問題,而是專業選考要求和各選考科目學習特點造成的。對於新高一要面臨選科的學生而言,一定要認真研究新高考的賦分制,科學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對自己有個科學的評估,結合未來專業選擇與就業方向,做好選科規劃。
【關注吳老師,帶你了解更多報考數據背後的乾貨知識!】
註:以上所有數據,均參照山東省考試院公布的《山東省2020年普通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投檔情況表》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錄取數據進行分析,不含提前批等特殊計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