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山東出現了一個極其怪異的現象。高分考生大幅度減少,老牌名校集體沉沒,高分段的成績慘不忍睹。
今年山東考生總數53萬人,700分以上的考生,不會超過45人,650分以上的考生4680人,對比一下河南的數據,河南考生人數大概是山東的兩倍,但河南700分以上的考生169人,650分以上的考生理科9653人,數據上完全碾壓山東。
是山東的教育不行嗎?對比一下去年的數據。2019年山東高考人數56萬,690分以上的考生50人,650分以上的考生2048人;2019年河南考生人數同樣超過100萬,690分以上37人,650分以上人數1899人。
很明顯,2019年的數據,雖然河南高考人數同樣差不多是山東的一倍,但總體成績上是遠不如山東,至少人均高分率遠低於山東。
為何僅僅一年,二省高考數據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呢?是山東教育水平在這一年中斷崖式下滑,還是河南這一年突飛猛進了呢?都不是,問題出在山東今年啟用了高考新模式,也就是新高考3+3模式。
山東今年不但學霸們集體翻車,名校也沒有倖免,一些老牌名校集體「沉沒」,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新高考3+3模式帶來的結果。
幾乎所有的名校,都是理科起家的,再說得直接點,就是名校幾乎全部都是重理科,輕文科的典型。而重視文科的學校很難成為名校。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文科很難提分,即使是學霸和普通學生,文科之間的差距也不會相差懸殊。
但理科不同,理科強悍的學霸能把普通學生拉下一大截,學霸和普通學生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理科上。
這也符合人才培養的主流方向,畢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就算文章寫出花來,也無法使得衛星上天。科技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理科。
但新高考3+3模式,抵消了理科見長的學霸們的優勢。今年山東小三門選擇物理的人數21萬人,佔比39.52%,和最差的政治也相差不遠,比起其他科目相差10到20個百分點。
更為嚴重的是,無論是差生還是普通學生,都會本能地避開選擇物理,以免和學霸對剛。這個現象造成了小三門的物理考試,成了學霸們自相殘殺的血腥戰場。
由於賦分制的存在,考生並不是以實際成績計分,而是以排名計分。必然有大量學霸因為自相殘殺而被賦了個極低的分數。
學霸們小三門被賦低分,自然造成高分段學生人數大幅度下降,而老牌名校學霸基本上都是理科見長,學霸集體翻車,名校自然就此「沉沒」。
或者有人會說,低分又有什麼關係,高考是本省PK模式,只要本省排名沒有問題,並不影響學霸們的錄取。
這個觀點錯得離譜。學霸被賦低分,而普通學生甚至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選擇了相對容易的科目反而被賦高分。這已經明顯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因為賦分吃虧,學霸們在總分上自然也佔不到優勢,大三門裡面,語文英語又極難拉開差距,唯一的數學成了學霸們的救命稻草,一旦數學拉不開足夠的差距,學霸輸給普通學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更為艱難的事,學霸們除了在物理上自相殘殺以外,並沒有其他太好的選擇。如果學霸們也放棄物理,選擇其他科目。
那麼無論是生物,地理,歷史還是政治,都不是學霸們擅長的理科,換句話說,學霸們在這些科目上和普通學生差距不大,並沒有必勝的把握。考試不是憑藉實力而成了賭運氣。
因此,在新高考3+3模式中,理科見長的學霸天然受到壓制。無論如何選擇,倒黴的都是學霸。得益的是普通學生甚至差生。
今年山東,也有一些新貴崛起,生源沒有變化,老師水平短期內也不可能出現太大變化,而高考成績突然變得好了,除了規則對這些學校更有利以外,根本就不可能有其他解釋。
這才是山東新高考的第一年,明年,選擇物理的人數幾乎可以斷定必然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一方面,學霸們可以避免在物理上自相殘殺,得到極低的賦分,另一方面,參與到其他小三門的競爭中,雖然不佔據絕對優勢,但至少也不會落下風。
小三門成績靠玄學,語文英語天註定,成敗完全看數學。這就是目前山東學霸們遇到的難題。這場新高考改革會如何調整,這需要考驗教育有關部門的智慧了。